第672章 弹药告急

在文官派系反对战争,海军又是坚持南下政策的情况下,帝国还能够迅速发动西伯利亚战争,这里头固然有着第十次俄土战争爆发,从而吸引了俄罗斯大量兵力,使得俄罗斯在东方战线上实力空虚的原因。

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林哲在帝国的扩张发展上,认为帝国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北方边患。

目前帝国面临的威胁不少,太平洋对面有美国,东南亚方向有法国和英国,北边有俄罗斯,不过美国还在发展当中,他们现在连几艘现代战舰都没有,根本不可能在太平洋,尤其是中太平洋以西地区给帝国造成什么实际性的威胁。

而法国的话,法国人在亚洲的势力实际上非常薄弱,其在越南南圻的殖民地非常小,法国人在亚洲能够动员的力量严重不足。

英国人的话,其威胁算是比较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英国人给帝国的威胁主要是海上威胁,这种情况下,帝国要做的就是发展海军,然后牢牢的看住马六甲海峡,只要把英国人的东印度舰队堵在新加坡港口里,那么英国人就不可能给帝国造成什么实际性的威胁。

再者,经过六十年代的冲突后,最近十几年来帝国和英国人的关系是合作居多,得益于双方的国际贸易所带来的庞大利润,导致两国都是不会轻易动武。

然而俄罗斯人却是不同,他们和帝国并没有什么共同利益,双方的贸易几乎等于零,在国际上也没有什么实际上的共同敌人,至于说英国,那可不算,因为严格上说起来,英国人可是全球其他国家的共同敌人。

但是俄罗斯却是和帝国存在着不可调和的领土冲突,要不然的话,两国也不会一直保持着长达二十年的边境冲突。

这种敌对关系,导致了除非有一方屈服,不然的话很难彻底获得和平。

所以当有了第十次俄土战争这个机会后,林哲就是毫不犹豫的抓住了机会,然后发动帝国的战争机器,准备在西伯利亚方向给俄罗斯人来一下狠的。

至于说现在俄罗斯人正在积极谋求的谈判,傻子都可以想象的出来,这是俄罗斯人的拖延战术,就算是有所屈服,但是让步的幅度也不会太大。

但是帝国要的却是太多太多,帝国要的是俄罗斯承认帝国现在占领的前俄罗斯领土,比如新东省以及库页岛等,还有中亚那边的浩罕省,还有阿拉斯加等。

而俄罗斯哪怕是已经实际上失去了对这些领土的控制权,但是也不会轻易承认的。

在十九世纪的国际关系里,单靠口头上的谈判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想要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除了战争别无他选的。

这也是林哲为什么坚决,这么迅速的让部队发起进攻的原因,就算要谈判,也得等帝国打赢了再谈。

林哲的坚定支持,也是陆军方面能够发动这场战役的主要原因。

国内的文官、陆军和海军三大派系,他们是各有利益上的诉求,如果没有林哲强行压着海军和内阁的反对,陆军根本不可能发动这场西伯利亚战争。

当代的帝国虽然有着诸多派系,而且彼此间的争斗还是比较激烈的,造成这些争斗的原因除了他们各自的利益诉求外,也和林哲的默许分不开的,作为一个统治者,林哲是一直都在平衡国内诸多派系的力量,并且避免他们联合起来。

手底下的人铁板一块,这对于任何一个上位者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事。

不过就算林哲支持陆军发动西伯利亚战争,但是也顶多让内阁和海军那边不拖陆军后退而已,但是实际上给予多少帮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当然了海军那边也帮不上什么忙,而内阁那边的话,也给不了多少军费的支持。

因为就和财务部那边自己说的一样,帝国每年度的财政预算在上一度年末就是已经被分出去了,如果要临时增加大笔开销,那么就只能通过发行国债,提前预支后续年度的财政预算等方式来筹集。

如果不是到了情况紧急的时候,内阁那边是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事的,毕竟对于军方的人来说,是有钱就花,他们可不去管什么财政赤字之类的,但是内阁那边却是不一样了,如果发生了大规模的财政赤字,明年的时候可就不好安排了。

也好在陆军家大业大,过去十几年来几乎每年都有上亿的军费,这些军费花出去后,陆军那边积存下来的家底也是颇为丰厚的,枪炮之类的并不缺,而炮弹和子弹更是囤积了无数仓库。

就以陆军目前的战略储备而言,足以支撑目前这个规模的陆军进行长达一年的全面战争,如果只是几个月的局部战争,那么陆军根本就不用进行全军动员,只依靠当地驻军和储备就能够解决问题。

军械部那边有几个数据可以充分证明陆军的储备有多么丰富!

目前帝国陆军储备的炮弹储量达到了平均每门火炮八百多发,前线部队携带的炮弹数量达到了平均五百发,这可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据,要知道1870年的普法战争里,德军在整个战争期间,每门火炮才打出去了大约两百发而已,也就是说,帝国陆军目前参战部队的炮弹数量,足以支撑前线部队打两次半次普法战争这种炮击密度的战争。

此外储备的子弹数量也不少,平均下来,每支步枪备用的子弹有五百发,西伯利亚战争的时候,部队所携带的子弹,平均到每支步枪的子弹约为三百发,分别由士兵自身携带、后勤部署运输、师、军等战略储备这三个渠道。

作为对比,普法战争里,德军平均每支步枪消耗的子弹只有五十六发而已,也就是说,帝国在西伯利亚参战的部队,其携带的平均子弹足以进行将近六次普法战争的消耗。

这里头固然可以看出帝国陆军在过去十几年积攒的家当有多么丰厚,同时也是可以看出陆军方面是在普法战争的基础上,大幅度调高了弹药的消耗量。

但是帝国陆军的后勤部门原本就以为是极度乐观的估计,但是在战争进行区区一个月后就是化为了泡影。

当尼布楚方向的第五军对尼布楚的俄军发动进攻一个星期后,前线就是传来电报,宣告弹药告急,请求弹药的迅速支援。

这个情况让最高统帅部那边的人有些措手不及,这怎么回事?

之前拔给的弹药预计可是能够打完整场战争的,再不济也能够支持半年以上的,但是怎么才一个星期就弹药告急了?

天津那边负责后勤调运的军官们是毫不客气的发电报到前线,询问弹药是否真的告急了,他们还以为前线统计失误了。

第五军的军司先功中将看到后勤部门的一副不相信的语气,他自己也是郁闷无比,和后勤部门的人一样,他也是认为原本携带的弹药已经足够了,但是他也是没有想到弹药会用的这么快。

第五军发动进攻三天内,炮兵部队就是平均打出来了至少一百发炮弹,后来意识到炮弹的消耗太快,所以控制了炮击速度,但是第二天就发现,面对尼布楚周边的坚固工事,没有炮火的掩护根本就无法发起进攻,所以只能是恢复了炮击力度。

猛烈的炮击就是导致短短一个星期内,前线的炮弹储量已经下降到了最危险的临界点。

要不然的话,第五军也是不会冒着自己丢脸,直接把求援电报发到战区指挥部那边去了。

不仅仅是炮弹,子弹的消耗也是同样触目惊心,前线部队的子弹储备量是大约每支步枪三百发,但是在短短一个星期内,就是消耗了一半。

这种情况让前线部队自己震惊不已的同时,也是把位于统帅部后勤部的负责人给吓了个半死。

这开什么玩笑!

而后,统帅部那边的多个部门根据前线的战报,再结束一些技术人员的分析,最后得出了结论,弹药消耗的这么快,不是因为敌人有多厉害,而是因为帝国陆军的装备的武器太先进了……

帝国陆军的弹药储备数量,是按照普法战争的标准进行,并在普法战争的标准上提高了一部分,但是他们忽略了,现在帝国陆军的武器装备已经比普法战争时期的德军强太多了。

火炮方面,帝国陆军的火炮已经是清一色的钢制后装线膛炮,而且火炮数量相当多,这炮击起来的时候,炮击速度非常快,而且为了压制俄罗斯人,这炮击的密度是不能弱下来的,因此也就导致炮弹的消耗远远超过了普法战争时期。

子弹的话,因为帝国陆军已经全面换装1872年型北方步枪,这种步枪在国内的民间称呼是什么,是连发快枪!

从这称呼就可以看得出来,这玩意的射速是相当的快,激战的时候,士兵不知不觉就能够在几分钟内打光好几个弹夹。

以往能够支撑半年作战的子弹,到现在顶多也就支撑一个月作战而已。

使用弹夹供弹的步枪,虽然火力密度大幅度提高,但是带来的就是子弹的大量消耗。(。

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706章 凌晨海战第65章 吴健彰进城第283章 大战将起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325章 农忙时节第326章 夏税和铁路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376章 第九协防师改革第34章 危机!第323章 联军增援抵达第176章 银行和货币第479章 华盛顿号首秀第459章 一战成名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46章 他敢打吗第71章 扩军五千第178章 夏季攻势第517章 母凭子贵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舰队第366章 北上直隶第616章 蚩尤号战列舰服役第431章 新旧更替(一)第376章 第九协防师改革第563章 俄国人的恐慌第189章 财务处诸事第534章 进驻九龙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54章 兵指青浦第674章 围歼俄军第471章 穷教育第445章 对美军售第276章 战前准备第632章 帝大系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620章 租借横须贺第537章 备战英舰队第105章 浴血冲锋第289章 惨胜第419章 移民屯边第44章 伤亡名单第213章 两军联合第117章 他不敢开枪第674章 围歼俄军第712章 各国异动第280章 退守广州第409章 林哲的召见第190章 预算赤字第698章 摩天大厦第74章 上海商贸区第385章 沧州激战第139章 逼宫谋割据第597章 曼德勒混战第572章 东北铁路第364章 视察帝国大学第25章 广德激战第352章 第六军的北伐第35章 太平军的撤退第124章 这是抄袭!第19章 主动追击第423章 北岸工业区第40章 五十对八百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355章 都兴阿的炮灰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333章 大肆封赏第604章 北海国第672章 弹药告急第354章 清军出击第168章 宫务厅情报处第624章 婆罗洲第108章 主动出击第778章 中美勾结第511章 武装倒幕第68章 十万两第100章 太平军的战壕第5章 县令相邀第300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二)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191章 清军南援第25章 广德激战第478章 密室会谈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86章 企业式政府第531章 两败俱伤第436章 铁路发展计划第192章 选秀和国本第501章 中亚危机第89章 湖州之危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499章 华盛顿号的一生第258章 硝烟中的尸体第712章 各国异动第75章 井喷式发展第631章 教育强国第531章 两败俱伤第220章 对决练军第367章 战略调动第500章 八年甲舰试验舰第457章 将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