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围歼俄军

南京外务部,维克托拉和诸多西方的外交官们一样,穿着燕尾服、带着圆顶礼帽,不过却是留着具有明显俄罗斯人特征的大胡子。

维克托拉乃是俄罗斯帝国驻南京商会办事处的领事,由于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帝国一直都没有和俄罗斯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因此双方自然也不可能设立光明正大的公使馆之类的,不过两国虽然处于敌对状态,但是这外交往来却是不会少的。

因此俄罗斯是接着民间商会办事处的名义,在南京设立了一个办事处,以民间团体的名义处理实际上的诸多外交事务。

维克托拉这个商务领事,实际权限就是俄罗斯帝国驻中华帝国公使了。

同样的,帝国也是在俄罗斯设立了民间名义的办事处,并派遣了外交官从事私底下的外交活动。

最近的维克托拉很不好过,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在一个星期前,帝国突然对俄罗斯西伯利亚方向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势,而从西伯利亚前线的俄军将领回报,参与战斗的中华军人数已经是超过了五万人,而且他们预料还有更多的部队正在奔赴前线。

俄罗斯虽然在西伯利亚方向驻扎的兵力不算少,这一大区域的兵力加起来也有五六万之数,但是因为要分散到广阔的西88,x.伯利亚,实际上兵力是比较薄弱的。

如果只是对付四五万中国部队的话,那么不成问题,但是这一次中国人发动这么大规模的攻势,谁都知道这只是个开始,后头肯定还会有更多的部队加进来,到时候西伯利亚方向的俄罗斯人能够挡住吗?

前线的将领已经给了他们答案,那就是很难、很难。

过去的一个星期里,俄军被中军的猛烈进攻打了个措手不及,而且他们发现中军的火力密度比他们预料的还要庞大的多,导致前线部队损失惨重,求援的电报已经是传遍了整个俄罗斯。

然而非常可惜的是,俄罗斯人的总兵力虽然不少,但是大部分还是驻扎在欧洲,如今能够调动的机动兵力基本都已经奔赴巴尔干半岛和高加索地区和奥斯曼土耳其作战。

在中亚方向虽然兵力也还有一些,但是在中亚地区的同样有着英国人和中国人呢,中国人在中亚地区的兵力虽然也就那么几万,无法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但是牵制同等数量,甚至更多数量的俄军还是没有问题的。

此外如果俄罗斯在中亚方向抽调太多兵力的话,下一步英国人估计就会落井下石了。

而且非常关键的是,受到距离遥远的影响,就算是俄军想要从欧洲或者中亚方向抽调兵力增援西伯利亚方向,那所需要的时间也得好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了。

没有铁路运输,只靠两条腿行军的话,速度是怎么也快不上去的。

也就是说,在短时间内,至少三个月内,西伯利亚方向的俄军只能是依靠自己,贝尔加湖以东的大约四万俄军已经是难以支撑,而驻扎在贝尔加湖以西地区的数万俄军接到命令后,已经开始向东推进,但是他们遭到来自中军第十二军的顽强拦截。

要想顺利打通贝尔加湖南岸那道只有一百公里宽度的通道,从而增援图恰克甚至尼布楚,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这种情况下,也就导致了俄罗斯的上层极大的恐慌,据正在巴尔干前线亲自率军作战的沙皇都已经是暴跳如雷,一方面是发电报严令西伯利亚的俄军守住,另外一方面是筹集其他方向可以筹集的兵力增援。

同时,由于俄罗斯已经是事实上陷入了两线的大规模作战,饶是俄罗斯乃是欧洲压路机,但是也是难以承担这种庞大的压力啊。

为了获得的缓冲时间,更是为了避免贝尔加湖以东地区的四万俄军陷入被包围歼灭的危险,俄罗斯的高层是给了维克托拉命令,要求他立即展开对中华帝国的外交谈判,就算无法让中国人退兵,但是最少也要拖延中国人的进攻步伐,给俄罗斯争取缓冲时间。

俄罗斯高层方面已经明确表态,伟大的俄罗斯帝国已经开始进行全国范围的动员,大量的农奴和工人正在被强行征召,用以组建新部队,不用多久更多的灰色牲口就能够拿上枪支奔赴战场,为双头鹰的荣耀而战。

可惜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

而俄罗斯现在缺少的就是这些时间,别说半年,三个月了,按照西伯利亚那边的状况,估计一个月都支撑不了。

和俄土战争那边打的不温不火,还带有浓厚的普法战争痕迹不同,中华军在西伯利亚方向发起的进攻,其作战模式和火力之猛烈,让很多长期和中华军有着作战将领的俄军将领都是非常的不适应。

要说俄军的对华作战经验,尤其是驻扎中亚和西伯利亚方向的俄军那是非常的丰富的,因为这两家都相互敌对二十年了,大大小小的战役打了无数次,尽管大部分都是一些几十人,几百人的小规模战斗,但是也足以让俄军摸清楚中华军的基本情况了。

对于中华军装备的大量钢制后装线膛炮和1872年型北方步枪,俄罗斯并不陌生,比如说后装火炮,自从普法战争后,不仅仅是中华帝国紧跟德国普法,开始大规模装备后装火炮,其他国家同样也没没有闲着。

俄军目前同样也装备了大量的后装火炮。

连发步枪的话,由于帝国的1872年型北方步枪的服役,开始几年还处于军事保密状态,但是到了1875年后,这种步枪就是被各国所获知,各国又是掀起了一阵连发步枪的研发。

俄罗斯人自己也是正在在伯丹步二型的基础上研发连发步枪,不过一款新型步枪的研发到定型,所需要的时间可不是一年两年的事。

别以为步枪看上去很简单,价格也不高,但是一款能够被军队大量装备,成为制式武器的步枪,其研发历程往往是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

就算是完成了设计,后续也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试验,测试等。

比如说各国在帝国服役1864年型林德步枪后,基本上在1865年左右就是开始对金属子弹的后装线膛步枪进行研发,英国人最先是现有的1859年型恩菲尔德步枪进行改装,并在1868年左右开始服役,而后在1870年的时候又服役了马蒂尼亨利步枪。

俄罗斯人的伯丹步枪,也是在1870年完成最终的第二个型号后开始大规模服役。

等到了连发步枪时代,由于帝国在服役1872年型北方步枪后,对这种步枪进行了严格的保密,最早装备这种步枪的多是国内驻防的部队,等到各大兵工厂的生产线成熟后,可以提供大量步枪后,才是逐步进行全军的换装。

实际上,到1875年的时候,帝国陆军才开始全军范围的换装。

而同一年,英法等国才得到了1872年北方步枪的详细情况,而后就是不约而同的开始对连发进行研发。

其他国家先不去说,俄国人这边在1876年的时候,就是正式开展了伯丹步枪的改装研究,不过改装却是不太顺利。

连发步枪和以往的单发步枪有着极大的先天性不同,很多成熟的单发步枪实际上并不适合改装为后装步枪,比如说帝国大名鼎鼎的林德系列步枪,其改装路程就是不怎么顺利,最后导致在连发步枪的选型中失败,后续几年虽然皇家武器公司并没有甘心失败,持续设计新式的连发步枪,并推出了所谓的1876年型林德步枪,也获得了象征性的几万支军方订单。

但是这1876年型林德步枪,实际上除了名字还保留着林德步枪外,实际上核心设计理念已经和以往一脉相传的1858、1864年型林德步枪截然不同。

皇家武器公司搞1876年型林德步枪,自然还是为了保持新式步枪的研发能力,争取未来军方的新一代订单,据传他们现在已经是开始针对无烟火药为基础,开始展开新一代无烟火药步枪的研究,提出了小口径步枪的设计理念,宣称下一代的步枪,口径将会缩小到八毫米以下。

此外,这个1876年型林德步枪的另外一个目的,也是为了在未来帝国开放连发步枪的出口权限后,争夺国外的订单。

虽然国内选择了北方步枪,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北方步枪可是没有什么名气,而皇家武器公司的林德步枪在全球范围内,可是大名鼎鼎的枪械品牌,名声并不逊于英国人早年的恩菲尔德步枪。

甚至皇家武器公司在推销后装火炮的时候,都是挂羊头卖狗肉,把火炮称之为林德火炮,为的就是借助林德步枪的良好口碑。

在很多国家,尤其是一些小国家、势力的领导人眼中,林德步枪就是代表了他们可以买到的最好步枪,而这一点在早年的1858年型林德步枪、1864年型林德步枪里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在1872年到1877年这五年里,在全球范围的枪械市场里,排除了各国自行研发的步枪外,1864年型林德步枪占据了其他自由市场百分之三十左右的份额。

从美洲的墨西哥、南美洲的阿根廷、智利、再到东亚的几个国家,他们所用的制式步枪,清一色都是林德步枪。

而到了中亚以及欧洲地区,奥斯曼土耳其这个当代国际军火商的大客户,也是1864年型林德步枪的忠实用户,除了早年直接进口外,奥斯曼土耳其还购买了专利授予以及生产线,开始自行生产这款步枪。

俄土战争前夕,土耳其人可是向帝国一口气下了十万支林德步枪的订单啊!

在七十年代里,帝国的林德步枪、德国的毛瑟步枪、英国人的马蒂尼亨利步枪,几乎是占据了大部分的国际军械订单。

林德步枪的良好外销,给皇家武器带来了庞大的外汇现金收入,所以自然是想要在连发步枪时代继续保持下来了。

而北方步枪的话,虽然这款步枪深受国内的喜爱,但是要说起在国际市场上的潜力,那定然是不如林德步枪的。

就和原时空的清末时期的国人对毛瑟步枪情有独钟、对克虏伯火炮非常喜爱一样,现在很多国家的客户对林德步枪也是有着极大的好感。

不过现在各国范围内,虽然英国等国家已经开始改装连发步枪,但是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各国要大规模装备连发步枪的话,估计还得需要一年到两年的时间。

而等到那个时候,和1864年型林德步枪一样,帝国肯定会第一时间取消1872年型北方步枪以及1876年型林德步枪的出口限制。

到时候,国内的这些国防企业们就能够又狠狠的捞一笔。

只是在1877年这个时间点里,除了中华帝国外,还没有那个国家大规模服役连发步枪,俄罗斯人同样没有。

当中华军为弹药的大量消耗而头痛不已的时候,俄罗斯却是因为中华军的猛烈火力而恐慌不已。

这种恐慌可不是想象出来的,而是真实存在的。

当中华军发起全面进攻半个月后,当俄国沙皇还在愁着赶怎么把对面的土军干掉,然后结束调俄土战争,回过头来对付中国人的时候。

中华军之第三十五师以两倍多的兵力优势,以超过五倍的炮火优势,以超时代的连发步枪优势,对图恰克发动了持续长达一个星期的猛烈进攻。

俄军虽然抵抗的非常英勇,但是在大势面前根本就抵挡不住中华军的进攻。

一个星期后,图恰克内的俄军已经死伤过半,而后在弹尽粮绝并且突围无望的情况下被迫向中华军投降。

图恰克失守,六千多俄军死伤过半,剩下的全数投降,这个消息借助电报,迅速的传遍了全球每个角落,引来了人们的阵阵惊呼。(。)

第672章 弹药告急第606章 中岛佐木第292章 大战前的影响第634章 情报处调查第236章 腥风血雨第657章 船头对敌第621章 普法战争第649章 海军革新第418章 纸币发行第672章 弹药告急第430章 军援林成庭第608章 南美的战舰市场第233章 中华门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101章 压制和进攻第149章 董离第332章 捷报东来第142章 革职下狱第299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一)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151章 三拒劝进第282章 连夜抢修第645章 李平桐下狱第636章 风波起第351章 改革和挣扎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91章 攻城第127章 步步紧逼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74章 上任设衙第319章 特殊时期第35章 太平军的撤退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434章 教育发展计划第63章 神经病和伟人第10章 出征第180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346章 李鸿章的好奇第77章 商贸区风云第491章 中英萨战争第62章 破城第643章 方家第545章 捷报入京第108章 主动出击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411章 陕甘动乱第208章 残酷肉搏第322章 渔船和情报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第202章 宫斗初现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惧第473章 新疆设省第411章 陕甘动乱第294章 视察江阴第127章 步步紧逼第520章 夏威夷第522章 殖民时代的外交官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发展第498章 湘潭起义第117章 他不敢开枪第621章 普法战争第450章 工业基础第309章 殉国名单第36章 追击第79章 主政一方第420章 东北设省第79章 主政一方第409章 林哲的召见第347章 李鸿章面圣第110章 崩溃和追击第182章 惊天巨响第364章 视察帝国大学第683章 册封太子(一)第123章 井喷式发展第500章 八年甲舰试验舰第110章 崩溃和追击第657章 船头对敌第634章 情报处调查第228章 教育和留学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702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138章 败退和首秀第65章 吴健彰进城第367章 战略调动第633章 内阁纷争第417章 经济大臣第474章 日`本局势第132章 随营学堂幼年班第170章 整编扩军会议第59章 炮击上海第28章 太平军的反击第677章 中俄南京条约第526章 登陆进攻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597章 曼德勒混战第98章 都是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