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

宋关前对于威妥玛爵士把话题从关税问题上转移开并不在意,自从1878年帝国通过新关税法案后,中英两国就关税问题已经是反复谈判多次,分歧比较大,不过经过这两年的水墨功夫下来,再加上中英两国的贸易额非常大,所以拖着对双方都没有什么好处,所以趁着这个机会,帝国和英国这边是各让一步,勉勉强强总算是达成了双方都满意的新关税协议。

至于宁王国那边,他也知道威妥玛为什么会在今天的话题里说起,这宁王国自从李昊通掌权后,早十年还算是比较老实。

不过宁王国到底是一个独立国家,而且李昊通这种人也是有着野心的,在掌权的前十年里,,李昊通是忙着肃清异己,掌控权力以及推动宁王国的现代化改革。

通过发展农业,木材等基础加工业,也是让宁王国的国力有所增加。

不过这两年,李昊通仗着宁王国的国力有所增加,而且宁王国的军事力量本来就是比较强悍,对抗中英两国不行,但是要打暹罗等其他东南亚国家的话,基本是十拿九稳,所以这两年就是打起了隔壁暹罗的主意来。

这两年来,宁王国和暹罗已经爆发了数次的军事冲突。

不久前,宁王国和暹罗在边境又是打了一场,暹罗军大败,损兵折将高达五千人,宁军深入暹罗两百多里,这就是引起了暹罗的极大恐慌,连忙请英国、帝国、法国等进行调解。

英国人自然是不愿意看见暹罗这个被用来作为缓冲地的国家被灭掉的,更不愿意看见宁王国做大,所以这一次,英国人对调解宁王国和暹罗两国的战争非常积极。

对此,帝国是心知肚明,宁王国的李昊通可是亲中派,而且逐渐年长的宁王国国王也在前几年迎娶了帝国贵族之女,这宁王国基本上是半只脚已经是踏上了帝国的战车。

所以对宁王国的扩张举动,帝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允许宁王国的扩张也是有限度的,帝国虽然想要把宁王国拉上自己的战车用来对抗英国,但是也不愿意看见宁王国的实力过于强悍,甚至是占领暹罗或者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大片领土。

这些年,帝国对宁王国是一边拉拢一边防备,拉拢就不用说了,而防备的话,主要手段就是通过渗透、掌控掸邦、克钦邦这两个土司辖区。

掸邦和克钦邦这两个乃是土司辖区,早年的时候宁王国杀入缅甸,一开始就是在这两个地方盘踞,因此后面宁王国建国后,这两个地方也是被林成庭纳入宁王国。

所以当地的土司势力一直没有消散,宁王国成立后,这两个地方的土司重建了政权,除了名义上归属于宁王国外,基本上是属于自治状态,拥有独立的军队。

当然这和帝国的扶持有着极大的关系,要不然的话,以林成庭当年敢和英国人打仗数年的气势,早就把这两个土司辖区给灭掉了。

这两个土司辖区,就是帝国插入宁王国,甚至整个缅甸地区的两根钉子!

对于近年来宁王国的扩张,帝国也是有所不满的,所以这一次英国人进行调解的话,帝国多半是会减少对宁王国的支持。

李昊通发动的这一场战争,虽然不至于颗粒无收,但是也别指望着从暹罗身上割占一大片领土了。

估计等李昊通想明白了后,就会改变扩张的方向,暹罗等地方不是什么好地方,不过西北部的钦邦等尚游离在宁王国和英国人直接控制之外的地区进行扩张,甚至一路朝西扩张到印度地界,又或者是胆子够大,直接和英国人开战,夺取下缅甸的话,帝国肯定是举手欢迎的。

不过让李昊通打钦邦估计没问题,但如果和英国人直接开战,估计李昊通没那胆子。

宋关前略微斟酌了后,也是道:“帝国也是希望看见中南半岛保持和平和稳定的!”

这个回答,基本上也就代表帝国同意和英国人一起,遏制宁王国向东扩张的举动。

再过来就是两个人又是谈了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的问题,这两个是老问题的,基本上不可能直接谈出什么结果来,反正英国人是不愿意看见帝国控制阿拉斯加,进而威胁到加拿大的安全。

不过自从帝国和俄国签订阿拉斯加出售协议后,帝国已经是名正言顺获得了阿拉斯加,英国人想要反对也只能是口头反对,要不然的话就只能是发动战争了,只是为了区区一个阿拉斯加这种不毛之地就发动战争,对于英国人来说得不偿失,所以也只是保持口头的反对。

不过为了打消英国人的戒心,防止把英国人惹毛了,所以帝国是很谨慎的不在阿拉斯加地区派出过多的兵力,现在帝国在阿拉斯加那边,只是在沿海的几个重要据点驻扎了不到千人的正规兵力,这种兵力只能算是聊胜于无,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

不过驻扎的陆军不多,不代表帝国对阿拉斯加的掌控力度差了,毕竟阿拉斯加这种鬼地方,要想掌控起来靠的还是海军,陆军的意义并不大。

帝国以碧德港为依托,可是在北太平洋驻扎了不少战舰,小型装甲巡洋舰和常规巡洋舰之类的不说,有时候一些主力舰也会北上训练,用以增强对北太平洋海域的掌控力度。

目前的阿留申海域,基本上就是帝国海军的自家后院,帝国海军在这一海域活动的非常频繁。

夏威夷问题的话,其实英国人和法国人一样,也是没有太大的发言权,早十几二十年的时候,英法等国还试图掌控这个群岛,但是帝国和美国崛起后,英法等国基本已经放弃了掌控夏威夷群岛的想法。

目前夏威夷群岛的争端,主要是帝国和美国之间。

为了增加对夏威夷的掌控力度,又朝一日把夏威夷群岛彻底吞并,帝国可是花费了不少的心思,其中最重要的政策就是鼓励国内民众移居到夏威夷群岛。

帝国刚获得珍珠港的时候,在夏威夷常驻的华人不足百人,而且多数是过往的商旅,定居的移民一个都没有。

不过在帝国获得珍珠港后,以珍珠港为核心,汇集了大量的华人居民,一开始华人大部分都是驻扎当地的军人以及家属,还有部分是商人,但是后来慢慢有人前往夏威夷群岛开种植园,经商,工作等。

这普通的华人移民数量也就逐渐多了起来。

到1880年的时候,夏威夷群岛里的华人数量已经是接近万人,其中除了三分之一是军人以及家属外,其他的都是普通移民。

当然了,这就算是移民,但是他们也不算是夏威夷王国的臣民,因为他们都还保留着帝国的国籍。

这也是当代移民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那就是大量出洋工作生活的移民,他们基本都会保留帝国的国籍,很少有说会加入当地国家的国籍的。

只要在夏威夷群岛的华人数量多起来,那么帝国就有把握在后续若干年把夏威夷彻底吞并。

只是这样的事不仅仅是帝国在做,美国人也在这么干。

如今中美两国在夏威夷那边是针锋相对,美国人靠着距离近,而帝国靠着珍珠港这个军事基地,一时间倒是半斤八两,谁也奈何不了谁。

英国人虽然已经无心掌控夏威夷,但是宋关前为什么还和威妥玛爵士说起夏威夷问题呢吗,那是因为这年头英国是世界老大啊。

如果夏威夷问题能够获得英国人的支持,到时候和美国人争夺夏威夷群岛的时候,帝国面临的阻力也就更小了。

英国人这个世界老大,其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

不过要想获得英国人的支持,帝国需要付出的代价可不小,毕竟英国人也不是什么善良之辈,不拿出点真金白银,休想英国人支持帝国,别说支持了,到时候英国人不拖你后退就得烧高香了。

而帝国自然也是不愿意付出太大的代价,不管是英国人让帝国放弃支持兰港国,还是说让帝国放弃在新几内亚岛东北部地区辛辛苦苦建立的两个殖民据点,这都是不太可能的事。

帝国最近几年,随着国力的发展,海军力量的强大,也是开始尝试在太平洋上抢占岛屿,一开始是在南海海域。

这南海海域里甭管有没有人去过,甭管是岛礁还是小岛,通通都被立上了帝国的主权碑,上述“大中华帝国某某地”等字样。

随后帝国是在太平洋深处的一些尚未被其他国家实际控制,或者发现的岛屿,可惜的是太平洋上虽然岛屿众多,但是大多都是已经有主之物,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这四个国家占据了大部分的太平洋大小岛屿。

给帝国留下的都是一些残羹剩饭!

而且即便如此,各国对于这些没什么实际价值的岛屿也是争论不休,你说是你的,我说是我的,结果就是甭管是谁的,先抢了再说。

这些年来,帝国在太平洋深处也是获得了少量的岛屿作为殖民地,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东仁群岛’。

所谓的东仁群岛,实际上就是后世的‘卑斯麦群岛’,帝国能够获得这片群岛实属运气!

因为这片群岛很早就被欧洲国家所发现,但是这些国家普遍对这片岛屿没什么兴趣,而最近一二十年,荷兰人和英国人的精力也都放在新几内亚岛上面,所以对这片要啥没啥的群岛不怎么感兴趣。

七十年代早期,帝国的相关官员翻了翻各国的文书,然而惊奇的发现,竟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宣布对这片群岛的主权。

于是乎,满脑子都是开疆扩土的帝国海军和相关的外交官们一结合,就是派遣了诸多探险船队抵达这片群岛,然后挨个立下主权碑,最后花费了两三年的时间建立了若干象征性的殖民据点。

然后很不要脸的宣布了对这片群岛的主权!

并在1878年,帝国各方借着为太子献礼的借口,宣布把这一片岛屿统称为‘东仁群岛’,并建立南太平洋总督区,统辖东仁群岛以及新几内亚岛东北部的几个殖民据点。

其东仁这两个字,也就是太子所住的宫殿名称,外界一般称呼太子多用东宫,有时候也用东仁殿等。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这些岛屿人家欧洲人这几百年来都没要这地方,那是有理由的,这些岛屿基本要啥没啥,而且那些野蛮人还不少,别说开发了,就算是想要在这里建立殖民据点,然后生存下去都不容易。

这么多年过去了,帝国在南太平洋总督区的常驻人口不足两千人,而且五百多人都是分散驻扎各地殖民据点的军人以及为军人服务的冒险商人之类的,其他的都是一些当地开化了的土著,至于普通华人移民,很抱歉,一个都没有。

这种鬼地方,没有物产也就算了,当地的土著一个个也都是狠角色,吃人什么的都是小意思,而且气候也是相当恶劣,一个不小心就染病死翘翘了,这年头可没有什么抗生素之类的,在赤道这种自然环境极度恶劣的岛屿里生活,能不能活下去纯粹看老天给不给面子。

除了军人和冒险商人外,基本上没有多少国人愿意移民到这里来,毕竟这不是夏威夷那等物产丰富的地方。

不过林哲倒是不在乎这些地方能不能开发,自然环境恶不恶劣,现在不能开发,就先占着以后慢慢开发呗,哪怕是真开发不了,放在太平洋上当风景看也好啊!

林哲对抢占殖民地比较支持,所以下面人也是很积极,以至于这些年来,帝国虽然没有在太平洋上抢到什么战略要地之类的,但是一些杂七杂八,没啥实际价值的岛屿还是有那么一些的。

总的来说,现在帝国在太平洋上干的事,实际上和历史上德国人在这一地区干的事差不多,都是来的太晚,所以能够有两个破岛屿给你就不错了,至于想要更多,更好的殖民地,除了战争没有第二条路。

一些普通岛屿自然是没有什么战略价值的,帝国也是抱着能抢多少是多少的心态,不过新几内亚岛就不一样了,这地方虽然也是穷山恶水,开发难度极大,严格上来说就没什么开发的意义,不过其战略地位却是比较重要。

如果能够控制该岛,并依托岛屿上的港口,那么就可以为帝国海军提供一个深入南太平洋的前出基地了。

不过很可惜的是,现在的新几内亚岛西部地区在荷兰人手里,东南部则是有着英国人的殖民据点,其最优良的莫尔兹比港就是在英国人手里,现在帝国只能是在新几内亚岛的东北部地区建立几个殖民据点。

最近两年,帝国在新几内亚岛的问题上,也是和英国人、荷兰人有着一定的冲突,英国人想要趁着这一次谈判,或者是借用夏威夷问题等让帝国推出新几内亚岛,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事。

当然了,如果英国人舍得用一些比较重要的殖民地,比如说新加坡什么的用来交换,别说区区一个新几内亚岛东北部的两个殖民地点了,把整个南太平洋总督区换给英国人都可以随便帝国还可以再加个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圆的购买费用!

可惜的是,英国人还没傻到那地步!(。)

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后装枪第431章 新旧更替(一)第116章 弹劾和防备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642章 重设经济大臣第523章 千里最强兵力第588章 畸形的社会第584章 二等铁甲舰的争论第520章 夏威夷第690章 兰港国朝贡第219章 桃源大决战(二)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第404章 林成庭的选择第584章 二等铁甲舰的争论第299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一)第473章 新疆设省第253章 沈驰云入沐阳第472章 工业井喷第434章 教育发展计划第618章 阅舰式第177章 江南矿务公司第479章 华盛顿号首秀第540章 敌踪初显第632章 帝大系第208章 残酷肉搏第211章 三国领事来访第563章 俄国人的恐慌第469章 秘书处改革第557章 海军五年计划第96章 沉默冲锋地两百零三章 宫殿后宫事第425章 提亲第186章 黄宗汉的选择第676章 十万英镑的阿拉斯加第417章 经济大臣第420章 东北设省第675章 捷报频传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29章 林成庭来袭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709章 巨舰对决(二)第708章 巨舰对决(一)第377章 都兴阿的担忧第71章 扩军五千第643章 方家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310章 谈判重启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315章 帝国风气第604章 北海国第165章 石达开的艰难抉择第662章 袁保恒的野望第92章 抽十杀一第531章 两败俱伤第405章 湘军动乱第468章 皇室资产管理处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278章 兵临广州第433章 皇家科学院第104章 追击和崩溃第386章 大清的崩溃第187章 逃跑和封赏第237章 甚于厂卫第412章 英俄威胁第115章 刺刀冲锋第413章 巡视当涂第587章 嫦娥号装甲巡洋舰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舍第103章 黑夜混乱第647章 皇子所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40章 五十对八百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414章 方德嫔第619章 海军行政改革第280章 退守广州第156章 围点打援第702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194章 科举和新式教育第170章 整编扩军会议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240章 国债和资本第244章 线膛火炮第699章 海军军备竞赛第591章 元宵国宴第四百而十二章 独特的上海第708章 巨舰对决(一)第41章 三冲敌阵第46章 他敢打吗第268章 冬季战略调整第602章 重回战国时代第481章 海军改革第四百而十二章 独特的上海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607章 北海国购舰第471章 穷教育第212章 苏北大战初起第488章 所谓治国第369章 太平军入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