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兰港国朝贡

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不管是帝国还是美国,都是和英国,法国这种传统殖民强国有着较大的利益冲突的。

冲突范围虽然不至于在全球范围内,但是对于帝国而言,在亚洲方向和英国人的冲突还是比较大的。

东南亚、南太平洋地区、中亚地区、北美地区,在这些地方帝国都和英国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

如果细分到某个地区的话,和帝国有着利益冲突的还有法国、荷兰、美国、俄国等国家。

就算是同样新崛起的的德国人,最近这两年也是力争扩张殖民地,他们在南太平洋海域里,和帝国抢占一些没有什么太大利用价值的荒岛,好在帝国依靠地理距离优势,下手的时间又比较早,所以收获远远要比德国人要大。

如果说在太平洋上,帝国是捡英国、法国、西班牙三国的残羹剩饭的话,那么德国人就是翻垃圾桶,去找剩下的几个饭粒。

任何时期的国际关系,都是非常复杂的,利益和冲突相互纠缠,尤其是几个大国之间,更是在某些方向相互针对,但是在某些方向上又相互合作。

帝国和英国的关系就是如此,尽管帝国和英国在诸多问题上有所冲突,但是帝国和英国人在中亚问题上,还是达成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合作意向的,要不然的话两国也不会就阿富汗问题进行正式的谈判了,而且这种谈判可是把俄国人给排除在外。

借着阿富汗问题,英国和帝国进行了长达数月的秘密外交谈判,一开始说的还是阿富汗问题,但是谈着谈着,话题就是慢慢延伸到了其他诸多问题,比如东南亚局势问题,里头包含了宁王国扩张,兰港国的独立,两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市场瓜分等。

还有美洲的阿拉斯加问题以及夏威夷、南太平洋的新几内亚岛等诸多问题。

最后还有非常重要的新关税协议等。

这一项项都是中英两国关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而且很多都是谈判了许久都没有双方满意的协议。

而在1880年初的时候,借着阿富汗问题,两国是就上述诸多重大问题达成了诸多公开或者秘密协。

其中可以公开,同时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协议,就是中英关税互惠协议了。

这一份协议里,双方针对两国主要进出口商品的两国关税,进行了详细的谈判,最后达成了一份双方都勉为其难可以接受的新关税协议。

这份新关税协议,对于帝国而言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抬高机工业产品类的进口关税了。

当然了,作为让步,帝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其中就有英国人非常重视的棉花以及煤炭、木材等。

随着中英两国达成了关税协议,其他国家自然也是会迅速跟进,英国作为世界老大,之前其他国家都眼盯着英国人和中国的新关税协议呢,英国人都无法让帝国降低某些或者太高某些商品的关税比例,其他国家就更不用想了。

所以包括美国、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俄国等国家也是很痛快的和帝国陆续签订了新的关税互惠协议。

这份新关税协议,对于帝国而言,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进一步抬高针对工业产品进口的障碍,尤其是轻工业产品。

其核心理念就是,凡是国内能够生产的,那么就会抬高进口关税。

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贸易保护措施,利用关税的杠杆来保护国内工业的发展!

当然了,抬高了部分关税,肯定也会降低部分商品的关税,此外其他欧洲国家也会相当对的抬高部分帝国出口产品的关税。

比如英国,他们就是毫不犹豫的抬高了来自中国的棉纺制品在英国以及其殖民地的进口关税,以避免英国国内的棉纺产业受到冲击。

这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帝国的产品,尤其是轻工业产品进入欧洲国家以及他们控制下的殖民地的成本。

不过现在帝国的工业虽然也发展了二十多年,但是能够用来出口的主要还是集中在一些低技术含量的轻工业产品,尤其是棉布,日用工业产品这些,而这些产品的市场之前也没能打开欧洲市场,主要市场都是在亚洲这一片。

至于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那就是军械产品了,枪支火炮军舰什么的,而这些产品也买不到欧洲去,主要市场都是一些三四流的小国或者干脆是地方军阀之类的,国力比较强大的,并且还购买帝国军械产品的国家,也就只有奥斯曼土耳其这个欧洲病夫了。

至于英法德等欧洲国家,人家根本就不会购买帝国的军械产品!

签订关税协议外,帝国还和英国签订了关于南太平洋的协议,这份协议里英国人承认帝国对东仁群岛卑斯麦群岛以及新几内亚岛东北部的相关权益,作为回报,帝国也是承认了了英国对新几内亚岛东南部以及相关附属岛屿的权益。

本来两国还打算就兰港国以及婆罗洲问题进行谈判的,不过双方的分歧太大,因为英国人希望帝国彻底放弃对兰港国的支持,放弃把兰港国纳入藩属国的打算,而帝国方面自然是不会答应的。

再加上婆罗洲那边主要还是荷兰人的地盘,英国人也不能直接决定。

所以双方谈不拢之下,就会很默契的把这个问题暂时搁置了下来,大家继续明争暗斗,等以后分出了胜负再谈。

而在中南半岛的宁王国和暹罗的战争之上,帝国则是承诺,不再支持宁王国对暹罗王国领土的主张,当然了,这种协议自然就不可能是什么公开协议了,只是中英两国秘密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南半岛局势的备忘录而已,算得上是帝国给英国人一个私底下的承诺。

该秘密备忘录,主要就是遏制中南半岛各国扩张,不管是宁王国还是暹罗,其实力的扩张都是中英两国无法接受的。

里头甚至还有一句,中英两国一致认为,中南半岛上的法国人这些年的扩张,乃是东南亚局势混乱的主要原因,必须遏制法国人对东南亚的野心,必要时候要把法国人赶出中南半岛,甚至彻底赶出亚洲。

至于阿拉斯加,中英两国则是达成了一个最低驻军限制,帝国不得在靠近加拿大的边境线上驻扎过多的常备兵力,同样英国也不会在靠近阿拉斯加的边境线驻扎大量兵力。

不过这个协议实际上都没有实际意义,因为阿拉斯加是一片冻土,就算英国人不限制,帝国也不可能在这里驻扎太多兵力,英国人同样也是如此。

几个公开和秘密协议之外,自然还有阿富汗的问题。

帝国承认英国人在阿富汗拥有一定的特殊利益,作为回报,英国人将会成为帝国扶持的阿尤布为阿富汗的新国王。

在中英密谋之后,英国人将会和阿尤布签订停战协议,英国人承认阿尤布为阿富汗的国王,给予阿尤布自主内政权力,英国人将会获得阿富汗的外交权力,而帝国作为顾问的形势监督阿富汗的外交权力施行,凡是关乎到帝国的相关外交决策,必须得到帝国的准许。

这中英两国相互勾结之下,帝国是毫不犹豫的把俄罗斯给卖掉了。

1880年六月,英国和阿尤布签订正式协议,阿尤布正式成为阿富汗王国国王,而次月,英军和阿尤布军联手,击溃了俄罗斯人支持的拉赫曼的军队。

帝国在这两年间,先是支持英军入侵阿富汗对抗俄罗斯,后来又是联合俄罗斯人扶持阿富汗人,共同对抗英军。

但是到了1880年的时候,面对英国人让出来的利益,又是毫不犹豫的把俄罗斯卖掉,重新站在了英国人这一边。

短短两年时间,帝国在阿富汗问题上,就是改变了三次立场,说是墙头草乃是名副其实。

帝国和英国人达成的协议,看似是让英国人获得了阿富汗的外交权力,不过对于帝国来说这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阿尤布掌控了阿富汗的权力。

这个阿尤布乃是亲中派,他是怎么拉起军队来的?不就是帝国扶持出来的吗?

阿尤布掌控了阿富汗后,虽然失去了外交权力,但是假以时日,阿富汗方面以后肯定不会满足外交权力的失去,到时候必然会有所要求的。

到时候,就又是一场战争!

阿富汗这地方,对于中英俄三国来说,乃是三国矛盾的交汇点,可以预见到是未来十几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里,阿富汗都不会太平的。

所以如其现在去争更多的利益,还不如把阿尤布扶持上去,再进行缓慢的渗透。

阿富汗那边的事务平静了下来后,帝国又是和英国联手,对宁王国和暹罗的战争进行调解。

最后是宁王国和暹罗达成了协议,宁王国退兵,暹罗则是赔付宁王国两百五十万圆的赔款,暹罗没钱赔咋办?

没事,中英两国组成了联合银行团进行贷款,通过贷款,中英两国又是加大了对暹罗的经济渗透,本来法国人也想掺和进来的,但是被中英两国毫不犹豫的打脸了。

话说这些年法国在东南亚这边不太好过,虽然掌控了南圻,但是帝国这些年源源不断的对越南王国进行扶持,给法属南圻带来了极大的军事压力。

越南人其实早就被抱希望能够收回南圻了,甚至都不愿意再打仗,但是有帝国在背后站着,越南人其实想不打就不打的。

所以虽然心里不愿意,但是这些年迫于帝国的压力,还是会隔三差五就和法国人打一场,结果这些年下来,越南人越大越穷,欠了帝国一屁股的债务,都看不到还清贷款的尽头。

法国人也不好过,需要常年在南圻保持大量的兵力,要不然的话,还真有可能被越南人赶下海。

压力大,这想要继续扩张都非常困难,前几年法国想要把柬埔寨给拿下来,结果刚行动呢,越南人就被帝国逼着打过来了,最后英国也是进行了干涉,如此也就导致了法国人在东南亚二十年,耗费的军费也不在少数了,但愣是没能扩张。

加上又被帝国和英国所包围,现在南圻对于法国来说,就是一快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且每年都得耗费不少的军费进行维持。

当然了,就算是困难,法国人也不会轻易放弃的。

中英两国要想把法国人彻底赶走,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工作。

东南亚和中亚那边重归平静,就连一直打打闹闹的婆罗洲在1880年的时候也是停下了战事。

这些年兰港国在帝国的或明或暗的支持下,发展的相当迅速,不仅仅大量增加了华人移民,而且还获得了当地土著的支持,并效仿宁王国的体制,以华人为上层建筑,吸纳了大量的当地土著。

并在1877年的时候,兰港国以区区四千人的总兵力,击溃了荷兰人的第三次大规模进攻,并在战争中,重创了和荷兰人结盟的由英国人建立的布鲁克王朝。

1877年的战争,不仅仅是击溃了荷兰和布鲁克王朝的联合进攻,而且还是一举攻占了布鲁克王朝的大量领土,受封于文莱苏丹的布鲁克王朝已经是丧失了大量领土。

当时兰港国已经是控制了婆罗洲西部地区以及部分北部地区。

最后逼文莱苏丹承认了兰港国对原占领地区的主权。

这种情况下,兰港国也是暂停了多年的战争,毕竟战争打了那么多年,兰港国也是不好受,本来就是一个国小力微的小国家,如果一直打下去的话,估计打着打着这个国家就没了。

这个时候,兰港国也算是基本取得了独立地位,英国和荷兰虽然不承认,但是也已经难以消灭成了气候的兰港国了。

因此,一直在背后站着的帝国也是终于开始明确支持兰港国,在1880年年底,正式接受了兰港国的朝贡,任命刘恩官为‘兰港统制’。

之所以没有和琉球、朝鲜、越南一样,直接册封国王,那是因为兰港国的体制不太一样,他们并不是君主世袭制,而是共和制,这国家元首,也就是‘大统制’是由他们内部的一个由数十人组成的主要成员共同推举而来。

因此只能是通过任命‘兰港统制’的方式来进行宗主国的确认。

由此,兰港国就是成为了帝国的正式属国,其国家元首自行推选,但是名义上由帝国任命。。

第270章 战争通牒第366章 北上直隶第428章 林成庭入缅第286章 惨烈交锋第217章 北上迎敌第193章 混战皖北第70章 图谋江海北关第530章 火奴鲁鲁海战第180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436章 铁路发展计划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706章 凌晨海战第703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二)第418章 纸币发行第452章 演习和变革第236章 腥风血雨第641章 势均力敌第778章 中美勾结第113章 决一死战第457章 将领调整第115章 刺刀冲锋第473章 新疆设省第274章 应对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421章 郭龙云巡视第320章 编制改革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156章 围点打援第523章 千里最强兵力第11章 山阴陈家第480章 炎帝号铁甲舰第348章 对策第58章 价值百万的上海第333章 帝国在行动第485章 视察上海第488章 所谓治国第629章 当涂之发展第417章 经济大臣第714章 太子监国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434章 教育发展计划第522章 殖民时代的外交官第318章 面圣第247章 沈驰云的野望第513章 美国重归统一第227章 捷传江宁第24章 新军服和军衔第548章 新一代战舰第547章 海军技术改革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620章 租借横须贺第202章 宫斗初现第356章 新军之间的厮杀第40章 五十对八百第357章 当涂级和浮桥第445章 对美军售第74章 上海商贸区第392章 走投无路第160章 军事散步第116章 弹劾和防备第408章 文武之争第102章 保护军帅第584章 二等铁甲舰的争论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450章 工业基础第517章 母凭子贵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11章 山阴陈家第328章 后装步枪的首秀第84章 水师初成第404章 林成庭的选择第228章 教育和留学第129章 火炮和战马第222章 步兵对骑兵第687章 阿富汗乱局第661章 朝鲜局势动荡第461章 林德步枪改进型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发展第156章 围点打援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150章 劝进表第646章 皇子独立第386章 大清的崩溃第117章 他不敢开枪第613章 市场和战争第473章 新疆设省第493章 初临北平第382章 武重文轻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第570章 俄军的投降第21章 谎报和扩军第57章 一路横扫第510章 扶烂泥上墙第556章 全球海军的变革第565章 阿瓦恰湾第636章 风波起第667章 俄土战争的连锁反应第四百而十二章 独特的上海第183章 上刺刀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