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募兵买枪

反正都是用钱卖官,而且林家又不缺钱,如其买个低级的候补知县,知府之类的然后再受到其他官员的刁难,还不如直接一步到位,直接捐一个能用钱买到的最高级的官:候补道员,正四品!

黄培志很热情的表示,自己可以找关系给林哲快速办理纳捐事务,林哲虽然自己也可以亲自办纳捐事务,但是黄培志自己自告奋勇帮忙办理,他自然也就懒得亲自跑了。

当成就给了黄培志一张万两银子的银票,其中有九千四百多两银子乃是朝廷明码标价要的买官钱。

当然了黄培志也不会白跑,那万两银子剩下的五百多两再加上林哲额外给的一张千两银子的银票,就是黄培志的辛苦费,至于怎么活动托人情,那就不归林哲操心了,毕竟黄培志那一千多两银子也不是白拿的。

这拿出钱去,而黄培志给林哲跑官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虽然林哲的官位下来之前不可能正是挂牌成立余姚县勇营并上任督办,但是现在已经可以开始正式筹办工作了。

这个团练要是办得好,说不准还真能让他混成和李鸿章、曾国藩那样的人呢。

勇营的组建工作里头各种编制最简单,直接参考上海租界里的英国军队就行了,不是林哲崇媚洋外,而是这年头大家都是玩排队枪毙的,实际上一直到1861年爆发的美国南北战争里,那些扬基佬和奴隶头子玩的也还是排队枪毙,一直到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随着世界各国大规模撤装前装枪,并逐步装备后装步`枪后,排队枪毙才退出世界战争的舞台。

而现在这个时代,正是排队枪毙时代最后的辉煌时代,让无数国人痛心的八里桥之战,清军骑兵就是败在英国人的排队枪毙之下。

按照英军里的标准小步兵团编制,每个步兵团辖有六个步兵连,每个步兵连除了军官外还应该有八十名列兵。此外林哲还打算成立一个亲卫队,这个亲卫队预期将会组建成为清一色的骑兵,配属战马以及冷兵器,执行护卫甚至肉搏厮杀的任务。

再加上营总部的各个机构人员,全部加起来的话总数应该六百人左右。

为了筹足这六百人,林哲直接把原来打算招募的护院抽上五十人出来,然后再招募新兵五百多名新兵。

为了能够招到大量高素质的兵员,林哲制定了高额薪饷,士兵的月薪饷初定为四两银子,这个额度虽然比湘军略少一些,但是比起绿营以及其他地方勇营起码番了一倍,同时还给予了十两银子安家费。

但是为了防止招到流民、兵油子之类的人,更加为了防止这些新兵拿了安家费和第一个月的饷银后就当逃兵,林哲对于新兵的来源要求较高,他首先从自家田庄里的细户子弟里挑选,然后再从余姚的其他农村地区挑选。

每个来当兵的都必须由当地的村长、保甲之类的提供担保,同时还必须是有家人建在的。

这样招收的兵员身体素质不说,但由于是清一色的农家子弟,不说绝对的老实巴交,但比城市里的小市民、流民痞子之流绝对更容易管教,更容易服从命令。

同时有着担保,有家人在,发放饷银也比较方便,因为林哲制定的饷银制度里,士兵的饷银将会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用来扣除伙食被服费,一部分直接发放给士兵,而一部分则是由军队直接发放到家人手中。其中的伙食费部分只在无战事时期扣除,作战期间的话不会扣除,伙食以及被服费用由军方直接负责。

至于说你要是敢拿了林哲的钱然后当逃兵,林哲二话不说回头就把你父母给抓起来。

招兵的速度比林哲预料的要快很多,一听说给四两银子月饷和十两银子的安家费,很多家里活不下去,又或者是没能继承家里田地的次子、三子都是跑来应募。

招兵之所以快,一方面是和林哲给的钱多有关,而另外一方面也和林家乃是余姚首屈一指的富豪之家有关,林家在余姚可是正儿八经的地头蛇,林家少爷要搞勇营保境安民,很多人都是觉得跟着林哲搞有奔头。

半个月功夫不到,林哲就已经招募了将近四百多人的新兵,此时他再把原来的已经经过月余训练的五十名原护院充填进去当骨干,其中择优一部分人充当排长

至于连长、副连长级别的军官,说实话林哲现在还真找不到,原本他想要派人去宁波、上海等租界招募洋人充当教官或者干脆直接当军官,但因为时间短暂,一时间还真不好找。

只是找到了两个和林家有生意往来的洋行职员,根据他们自己说是前法军的退役士兵,参加过无数战役之类的话。

林哲没信,只是让他们试着帮忙训练几天,发现这两个人虽然能力不咋地,但是最基本的战术素养还是有的,所以就先让他们一个教习的名头,帮着训练着最基本的军事技巧,比如装填、瞄准等。

而军官嘛,林哲从自己上个月训练的护院里头挑了又挑,选了几人,分别充任副连长,至于更高级别的连长,林哲准备先空着,留待真正的人才再任命,而亲卫队的队官则是王教头了王吕云。

这军队嘛,有了人不行,还得有武器!

对于武器方面,林哲由于仿效的是纯西式部队,也就是俗话说的洋枪队,这最重要的武器自然就是火枪了。

上个月林哲就派人从相熟的洋行里购入了数十支滑膛击发步枪,这一次同样也是准备派人去找洋行购入洋枪。

但是当听说林哲要购买大量火枪的时候,那位能力不咋滴的法国教习安德斯就是找上门来,然后用法语叽里呱啦的说了一大通,让一旁的翻译都是忙不过来了。

“不得不说,将军你继续购买这种老式的前装滑膛步`枪是一个绝大的错误,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官,我有责任地告诉你,现在的世界已经变了,那些老式的滑膛枪已经落后过时,现在只有米尼步`枪才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步`枪!”

这个原本在林家宁波货栈里做事的翻译一边说一边记,他不仅仅要翻译那个安德斯的话,同时还得翻译林哲的话。

林哲听罢翻译的话略微沉吟,米尼步`枪?

虽然后世里的林哲对近代军事技术不算了解,但是来到这个时代后,尤其是前段时间打算扩充护院规模,由于需要购入火枪,所以特地让林家商行里从多家洋行收集了不少这个时代洋枪的资料。

当代西式军队广泛装备的是‘前装滑膛击发步`枪’,性能的话普遍在枪重四点五到五点二公斤上下,口径在十七点五毫米到二十毫米之间。

同时还有比较特殊的例子,那就是普鲁士陆军装备的德莱赛击针枪,这是一款‘后装线膛击针步`枪’,这是这款步`枪前期一直被普鲁士当成了军事机密,一直到前几年才被公布出来,但是公布出来后世界范围内的军事家对后装枪的争论比较大,普鲁士尝试向其他国家推销这款步`枪,但是这款在后世里名气极大的后装枪销量并不好。

实际上,林哲对这些西方国家的什么滑膛枪还是米尼枪又或者后装枪并没有什么特定的喜好和排斥,他的想法非常简单:现在能够买到什么就买什么!

因为购买的洋枪就算是最差的前装滑膛击发步`枪,那也比现在国内的一大票鸟枪好得多啊。

现在这个时代的远东地区里别说找不到普鲁士人的后装枪,就连米尼步`枪林哲之前都没听说有谁拿出来卖的。

但是现在听到安德斯说现在能找到米尼步`枪,甭管这米尼步`枪在历史上地位多么尴尬,更别去辩论米尼步`枪好还是德莱赛步`枪这种不现实的问题,只要洋行里有货,那么他就买。

当即他就是详细问其了安德烈。

事实证明,安德烈并不是乱说的,也并不是因为他的责任心而说的,而是因为他供职的洋行里就有一批英国的米尼步`枪,他想要推销出去从而获得提升。

因此非常详细的解说了这款步`枪的性能,可惜林家的这个法语翻译对于日常对话还可以,但是对于武器之类的专业词汇就抓瞎了,弄了半天,林哲只从翻译的口中听到了几个关键词。

最关键的是他说这款步`枪射程最高可达九百码,有效射程达到五百码。最大射程没有实战意义,可以直接忽略掉,而那个五百码的有限射程是什么概念呢?

对比一下就知道,其他的前装滑膛步`枪有效射程大约在一百多码,米尼步`枪把有效射程一下子提升了四倍多。

当林哲听到这几个关键词汇的时候,就已经是心动了,甭管什么详细性能之类的,只要射程比老式的滑膛枪远,那么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当即就是派遣了林府的一个管事以及两个懂得用火枪的护院随同安德斯去宁坡,只要那批米尼步`枪真的和安德斯说的那么好,哪怕是价格贵一些,但是他也会购买的。

林哲不知道那些洋行是怎么把英军最先进的制式步`枪搞到手并贩卖的,但是既然有货可以买,他自然不会不要。

相对于火枪易得,火炮就难了,由于林哲的这支勇营规模太小,也不可能专门购买并配属太多并先进的火炮,所以就先把余姚县城城头上的那几门小前装铜炮给拆下来三门勉强用着,为此林哲还付给了黄培志一笔不菲的购买‘废铜’的钱。

在米尼步`枪到位之前,林哲就是对招募起来的士兵进行前期体能、纪律性的训练,毕竟士兵已经招募起来,总不能一直拖到火枪到位后再开始训练。

而在这前期训练中,体能训练没什么好说的,吃得饱,吃的足就能够把人给练出来,关键是纪律以及最基本的列队。

训练一群连左右都分不出来的农民列队,并听从口令前进或者下蹲,开枪射击,其难度让林哲想要骂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林哲特地制定了极为严苛的军法,转向不对,立即抽鞭,让你走三步你走两步,立即抽鞭,让你装弹你开枪,不用说的,继续打!

挨打总是能够让他们快速长记性,打几次后这些士兵们自然而言就分得出左右前后了。

为此林哲得出一个结论:没有挨过打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第270章 战争通牒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对决第638章 宁耀安之死第147章 围攻杭州第57章 一路横扫第246章 军法之苛第444章 后装枪时代的来临第362章 中英上海条约第646章 皇子独立第316章 国宴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后装枪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311章 俘虏问题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540章 敌踪初显第4章 扩张护院第135章 为什么要追第252章 抢一抢压压惊第495章 齐琳随驾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620章 租借横须贺第488章 所谓治国第41章 三冲敌阵第42章 胜负在此一举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后装枪第349章 官督商办第439章 财政和军费第540章 敌踪初显第288章 崩溃和反冲锋第524章 英法美关注第339章 私营教育第388章 北平大乱第646章 皇子独立第599章 双方的纠结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706章 凌晨海战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后装枪第195章 科举题目第513章 美国重归统一第19章 主动追击第310章 谈判重启第106章 大胜而归第495章 齐琳随驾第176章 银行和货币第154章 战火再燃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462章 隆丰收购案第132章 随营学堂幼年班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699章 海军军备竞赛第174章 生丝和税收第351章 改革和挣扎第67章 协防上海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320章 编制改革第59章 炮击上海第132章 随营学堂幼年班第55章 轻松胜利第114章 最后的齐射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惊第271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438章 电报第72章 吴健彰进营第436章 铁路发展计划第56章 为了战利品第383章 我还会再回来的第9章 训练再训练第362章 中英上海条约第212章 苏北大战初起第495章 齐琳随驾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101章 压制和进攻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531章 两败俱伤第270章 战争通牒第118章 扩军再扩军!第467章 天津北方钢铁厂第80章 扶持军工第99章 撤军和追击第466章 海河工业区第47章 入城第54章 兵指青浦第673章 内部妥协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171章 整编扩充计划第125章 林成庭东进第123章 井喷式发展第587章 嫦娥号装甲巡洋舰第4章 扩张护院第437章 交通部和铁路公司第268章 冬季战略调整第53章 东进上海第141章 起兵的借口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270章 战争通牒第705章 中英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