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水师初成

余胜军的小金库有限,一下子砸下去五六万两银子购船置炮,这对余胜军的小金库而言是一个挑战。

余胜军目前的军费花销庞大,每个月从各方面得到的军费只是勉强够日常开支而已,而战争期间花销会急剧增加,到时候钱哪里来?只能从小金库里支出,只是经过前段时间的扩军、补充军械等花费,目前余胜军小金库内的存银已经只剩下三十多万两了。

现在再拿出五六万两银子扩充水师营,这就让林哲有些犹豫了,万一后续余胜军面临大规模的战争,所需的战争经费可多了去,这二三十万两银子可不够花多久的。

但是再看看地图上那密密麻麻的江南水网和长江,林哲还是咬了咬牙批了条子拿钱购置这两艘船。

江南水网密布,如果余胜军的没有水师配合,未来作战就会处以一些不利的地位,如果说内陆地区的那些小江小余胜军还能勉强克服,大不了作战的时候临时征集小船运输、作战,虽然麻烦一些但是问题也不会太大。

但是在长江沿岸地区,单单依靠余胜军的陆军部队就会陷入极大的被动,如果敌人拥有水师部队,而己方没有一支舰队可以击败或者阻拦他们,那么敌军随时都能顺江而下,想在那里登陆作战就在那里登陆作战,那么自己的余胜军就算再能打也经不起这么被动的战斗啊。

而来不管余胜军要和太平军主力交战,还是和清军主力交战,那么主要的战场其实都是围绕着长江两岸进行,如此一来,一支专业的海军舰队就是余胜军必不可缺的。

考虑到这些因素,林哲才是咬着牙在军费紧张的情况下依旧拿出钱来,购买了那两艘半武装的商船。

把这两艘商船购买到手后,它们原来的舰名自然是不能用了,林哲大笔一挥,直接把那艘八百二十吨的风帆、蒸汽明轮混合动力的商船命名为镇松号,寓意镇守松江府;那艘四百二十吨的风帆商船被命名为镇绍号,其中寓意自然是镇守绍兴府了。

这两舰的船名都是和余胜军自身关系密切,绍兴是余胜军老家,松江府内的上海县城、商贸区乃是余胜军目前的根基地盘,用上镇松、镇绍也就不奇怪了。

同时由于这两艘船以前都只是商船,虽然有些火炮,但是只有少数几门旧式火炮而已,为此林哲又是专门拨付了一笔银子用以购入火炮配属到这两艘船上。

这一次购买舰炮比购买陆军用的野战炮就容易多了,远东地面上虽然陆军用的十二磅火炮不太好找,但是要找舰炮却是容易的很,列强尤其是英国人在远东的战舰、武装商船多了去,从中买到少量舰炮不存在太大的问题。

林哲出的价格不菲,不用几天功夫就从几家洋行手中购入两门二十四磅的加农炮以及十四门十二磅的加农炮和八门六磅加农炮,此外还有四门三十二磅的短管臼炮,这些火炮有些是部分武装商船上的,有些甚至是人家军舰上直接搬下来的。

这一批火炮加上购买船只的时候附带的部分火炮,总算是让镇松号、镇绍号从半武装的商船变成了半专业的战舰。

维修完毕,并加装了大量火炮的镇松号配属两门二十四磅加农炮,两门三十二磅的短管臼炮,十二门十二磅加农炮,七门六磅炮。

镇绍号则是配属了两门三十二磅的短管臼炮,十门十二磅加农炮,六门六磅加农炮。

两舰相加,拥有四门三十二磅短管臼炮,两门二十四磅加农炮、二十二门十二磅加农炮、十三门六磅炮的火力。

这种火力虽然说还不如英国海军随便一艘专业战舰的火力,但是对于国内的其他水师而言已经足够强大,同时这两舰的火力完爆余胜军的四个炮兵连。

看着这两艘半吊子战舰上的诸多火炮,让余胜军的几个炮兵军官们留了一地的口水,付林阳甚至对林哲说,能不能把船上的舰炮挪一些给他们炮兵用?

对此林哲很无语,这些可是舰炮啊,不是陆军想用就用的,尤其是那些长身管、大口径的加农炮,重量远远超过陆军所用的野战炮,哪怕是同样的十二磅火炮,两者的重量也是相差极大的。

而且这些舰炮连炮架轮子都没有的,真给你的炮兵连了,你打算用多少马匹拉这些死重死重的舰炮?机动力还要不要了!

但是付林阳的这个提议倒是让他有了另外的想法,虽然把舰炮搬下来当野战炮用肯定不行,但是坚守要塞或者是攻打敌军的要塞城市的时候,把舰炮搬下来固定使用应该还是可行的,尤其那三十二磅的短身管臼炮,重量不大,虽然射程不咋地但是胜在威力够猛,到时候就是攻城利器啊。

付林阳琢磨着怎么把舰炮搬上陆地的时候,还不知道已经被炮兵连瞄上的林达标最近一段时间则是满面红光,不仅操练着原来步兵专业过来的士兵熟悉这两艘战舰,此外他还对外招募了诸多水手从军。

上海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贸易港口,不仅仅洋船、洋人多,华商、华船也同样多,和其他的港口贸易城市一样,它什么都缺,唯独不缺水手!

甭管是洋人水手还是华人水手,只要你肯花钱招募那么大把人来应募,而当代的船只处于风帆、蒸汽的交叉口,诸多船只都是风帆、蒸汽混合动力的,所以你要找传统操帆的水手有,要找懂得操作蒸汽机的水手也有。

由于镇松号是风帆、蒸汽明轮混合动力的战舰,水师营内部并没有懂的操练蒸汽机的技术军官,而招募的普通水手也只是懂的一个大概的操作,但是维护工作就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经过林哲亲自协调,从江海巡警处的两艘蒸汽明轮船上征调了部分技术人员上船。

此外还对外高薪招募技术性的人才。

对于这些从江海巡警处借调、对外公开招募的技术人员,林哲给予了他们极大的自主选择:愿意从军的从军,并授予相应军衔,其中的关键技术人员更是一律授予军官军衔,不愿意从军的则是许给高额薪资让他们传授相关知识。

为此,林达标禀报了林哲并获得批准后,设立了余胜军水兵学堂,聘请技术人员传授蒸汽机、航海、炮术甚至造船等相关内容,来当教官的也不仅仅有华人,同样还有好几个洋人的退役海军军官为了高额薪资跑过来当教官,甚至还拉来了几个现役英国海军军官过来兼职挣零花钱。

说是零花钱,但是拿的并不少,至少比余胜军内的一群军官们多多了,那几个现役英国海军军官随便找点借口请假来上个十天半个月课的,就能拿一百多两银子,比打仗抢劫还赚!

大批银子砸下去购船添炮,聘请教官授课,水师营也是逐渐形成战斗力,成军之初水师营的军官和水手们都是一群陆军转业过来的旱鸭子,别说操控船只了,就连游泳都是不会的。而现在数月过去后,已经是可以操控船只离开港口到近海航行。

其航海、炮术虽然距离专业海军还有着相当大的一段距离,但是比国内那些更不专业的内河水师还是要强得多。

当林哲忙着水师事务的时候,他在西历四月下旬接到了来自余姚林家老太太的家书。

这一封家书和以往林家老太太寄来的家书有所不同,除了一如既往让他注意身体、注意安全之类的关心话语外,还说林氏商行已经筹集巨资,准备扩大机器缫丝厂的规模,从现有工人五百人的规模扩建到一千五百人的规模。

由于投资巨大,林氏商行甚至变卖了一些非核心产业以筹集建厂资金,正是因为投资巨大,所以林家老太太要林哲敦促林氏商行上海分行这边,不要让上海分行的人怠慢行事,毕竟这是超过十万两银子的投资,一旦出错对林家而言就是伤经动骨的。

对自己这位名义上的母亲,林哲还是有些佩服的,这个老太太的战略眼光相当不错,而且处事果断坚决,当初从她支持林哲自己筹办团练的时候林哲就知道这一点了,现在则是感触更深了。

受到太平军和清军战争的持续负面影响,林家的诸多生意急剧萎缩,一些非核心产业就不说了,而作为核心产业的生丝也是受创颇大,导致这两年来林氏商行一直都在持续亏损。

如今看到了机器缫丝厂丰厚的盈利前景,林老太太就是果断的变卖了诸多非核心产业,筹集了高达十万两的现金用以扩建机器缫丝厂,试图扭转目前林氏商行持续亏损的局面。

这份魄力一般人可没有,要知道林家虽然号称资产数百万,现金流也可以拿出个几十万两来,但这些钱各有用处,你把这些资金一股脑花了,到时候你拿什么去收购蚕茧?怎么支付数千人为林氏商行工作的掌柜、伙计、手工作坊工人、机器缫丝厂工人们的薪水?

所以要挤出十万两来建厂,对于林家而言并不容易,不仅仅调用了所有可以动用的流动资金,而且还变卖了诸多产业才凑齐的。

对于林老太太的抉择,林哲自然是支持的,未来的生丝行业已经是机器缫丝厂的天下了,那些手工作坊面临机器缫丝厂的竞争会快速消亡,林家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大力投资机器缫丝厂,那么未来的发展前景是相当可观的。

此外,林家要在商贸区投入巨资建厂,这对商贸区也是一件好事,机器缫丝厂一直都是商贸区的主力扶持产业,为此林哲甚至还让工商处主导,筹建了商贸区厂丝行会,力争把厂丝推向国外市场的同时,也向国内市场推销,并规定厂丝的质量等级,引导厂家生产质量更加优良的厂丝,给予各厂家一定的技术和销售渠道支援。

所以对于家族要在商贸区里大力投资机器缫丝厂,不用林老太太吩咐,他自己就会关注并给与一定的扶持。

继续看信,这厚厚的数页家书中除了说让他照拂自家的机器缫丝厂扩建外,在信中的结尾林老太太还说山阴陈家之女的孝期即将结束,她已经和陈家议定婚期,准备让林哲和陈家之女完婚!

第362章 中英上海条约第165章 石达开的艰难抉择第283章 大战将起第394章 饿狼第431章 新旧更替(一)第656章 智利购舰第704章 世界大战的边缘第44章 伤亡名单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556章 全球海军的变革第228章 教育和留学第333章 大肆封赏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292章 大战前的影响第456章 立嫡立贤第530章 火奴鲁鲁海战第626章 里维拉贸易公司第19章 主动追击第537章 备战英舰队第350章 降臣李鸿章第510章 扶烂泥上墙第298章 进犯上海第285章 势均力敌第122章 扩大商贸区第99章 撤军和追击第501章 中亚危机第685章 册立太子(二)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军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两百零九 涨当涂工业区第391章 进城第159章 王疯子第147章 围攻杭州第210章 工商发展第510章 扶烂泥上墙第92章 抽十杀一第468章 皇室资产管理处第459章 一战成名第280章 退守广州第324章 战争中的发展第49章 湖州厘捐局第642章 重设经济大臣第565章 阿瓦恰湾第75章 出兵松江第656章 智利购舰第294章 视察江阴第155章 理智和良心第491章 中英萨战争第332章 捷报东来第384章 严寒减员第587章 嫦娥号装甲巡洋舰第31章 谨慎东进第114章 最后的齐射第401章 与民同乐第274章 应对第309章 殉国名单第132章 随营学堂幼年班第558章 租借金兰湾第569章 他们的战争(二)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271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100章 太平军的战壕第661章 朝鲜局势动荡第193章 混战皖北第411章 陕甘动乱第690章 兰港国朝贡第357章 当涂级和浮桥第670章 帝国炮兵第502章 战争一触即发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113章 决一死战第323章 联军增援抵达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377章 都兴阿的担忧第140章 暴风雨夜的前夕第149章 董离第418章 纸币发行第466章 海河工业区第258章 硝烟中的尸体第282章 连夜抢修第460章 订单大爆发第463章 编修清史第126章 倾巢而出第124章 这是抄袭!第332章 捷报东来第178章 夏季攻势第554章 四国条约第244章 线膛火炮第427章 大理苦战第569章 他们的战争(二)第48章 厘金初显第282章 连夜抢修第211章 三国领事来访第61章 爆破攻城第133章 协防团和镇江第641章 势均力敌第267章 汉特?威廉的失态第376章 第九协防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