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坚壁清野

公元前262年虽然是个丰收年,赵国却因为年轻的赵卒大部分被抽调到上党地区而面临壮劳力短缺。国内不得不组织妇孺老幼收粮食,以便保证足够供给前线作战部队的补给之用。

即便如此,有意无意的误报和克扣现象让交公粮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毕竟大部分良田都属于地主老财达官贵人的,老百姓家多数都是些贫瘠之地。于是一个极不正常的社会现状也随即应运而生,让诸多百姓怨声载道。

这边因国家以战争借口一再增加赋税,让本就捉襟见肘的社会底层家无存粮。而另一边则是攒得盆满囤满,杀鸡宰牛庆丰收是好不热闹。由于贫富差距的发生,竟然让丰收年的补给开始出现接济不上的问题。

而作为统治阶级而言,他们只关注自家的财富指数是多少。至于那些百姓家和前线甘冒箭矢的将士,该谁的事情最好各负其责也就是了。

此时退守丹河一带防线的赵军开始面临粮草补给不上的问题,偏偏又遇到粮仓光狼城被秦军占领的消息传来。跟随赵军出征的大将军赵括得知这个消息后,急匆匆找到主帅廉颇商议。出奇兵复夺光狼城显得有点难度,不过可以分两步走。

两个人的脾气秉性显得格格不入,自从进入上党地区以后争执更多。其中一个是稳重有余,而一个则是兵贵神速。由此出现的问题便是面和心不合,也让一贯持久老城的廉颇看着对面这位年轻的将军有意见。

廉颇知道此次秦军的目的,所以铁了心地步打算搀和进去。如果秦军达到目的还赖着不走,赵军有守土之责便是名正言顺,到那时再组织大规模战役便在情理之中,

“赵将军!以你的意见该如何行动?”

赵括听出老将军的口气不善,深深地吸口气说道:“我赵军善于骑射,长途奔袭自然属于强项。而秦军多以步卒为主,更倚重防守。咱们战役初期本该趁敌军立足不稳之际突袭,以便借此打乱他们的阵脚。”

听到老话重提,廉颇摆摆手示意那些都是过去的事情。现在有事说事,没事就可以下去了。

赵括只好将目前的形势剖析出来给老将军看,当前赵军应该趁秦军冒进立足不稳之际打个防守反击。光狼城方面,自然没必要考虑收复。毕竟赵国国内的粮草补给已经在路上,而秦军肯定会在光狼城附近设伏。

“请将军同意,末将愿亲提三千轻骑直插秦军的大后方的粮仓野王城!不为夺城,只求将他们的粮草全都烧尽。”

根据散在秦军大后方的斥候传回来的消息,秦国的工程部队正在沿途修筑通天道。而这个所谓的通天道,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出来的大道。在这条路上行走,十辆兵车并驾齐驱亦不显拥挤。也就是说,这种通天道一旦修到上党地区,人家再也不会面临食物短缺的想象。除非是国内连逢灾荒年,但就目前看却是风调雨顺。

而赵军这边的后勤补给就显得吃力许多,因为需要跨越崇山峻岭,使得崎岖山道是路途难行。国内也不是没有自己的工程部队,却没有一个人考虑这个问题。但这些都不是身在前线该考虑的,毕竟这种事情是人家工程建设部门分管。而部队属于军事部门,去建议修路就有点跨界的嫌疑。

廉颇自然没兴趣去建议人家进山修路,对奔袭秦军的粮草补给地更是没想法。有那个劲头,还不如直接派兵夺回光狼城来得实在。心里想的并不影响嘴上说的,于是问道:“赵将军以为,此次的胜算能有多少?我给你三千轻骑兵,能保证回来多少人?”

赵括拜道:“据传回来的可靠资料,野王城的守军不过八百人。末将只求打掉秦军的这座粮草中继站,至于能不能回来并不重要。”

若不是本将军跟你的父亲赵奢有交情,怎么可能听你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乱掺言!廉颇在心里重重地哼了一声,无所谓地说道:“小伙子啊!冒险主义要不得!就象你刚才所言,秦军的长项就在于防守。既然人家注重防守,那么在大后方的粮草又岂敢如此大意!?万一那是他们的诱敌计策怎么办?你若是出事,让我如何跟你的父亲交待!?”

赵括再拜道:“将军!咱们这是在打仗!既然出来了,又何惧个人的生生死死!”

“好了!无需再多言此事!”廉颇起身下达逐客令。“秦军求的就是速战速决,而我军坚守不出便可跟他们耗下去。果真等他们断了粮草,便会不战而退的。”

自从秦军突袭后,据战后的统计得知,赵军损失了五万多名士卒。如果坚壁不出,损耗的不单是人家秦军的粮草,我军的粮草补给也要面临旷如持久的消耗。赵括也是知道秦军工程部队在加班加点修筑通天道的,赵军的坚壁清野恐怕毫无意义可言。

“将军...”

廉颇见这位如此不识趣,干脆摆摆手不再说话。

赵括深知因为老将军的反对,再一次使得突袭良机就此错过。但军令如山,不得不服从。只好恨恨地咬咬牙,连招呼都不打转身就要离去。

下属退下的时候,都是要正面对着主帅的。廉颇此时见到这位竟然敢转身背对着自己,不由地火冒三丈。“给我站住!老夫听说你也是饱读诗书之人,如此不懂礼岂不把你父亲的脸都丢尽了!?”

眼睁睁地看着一次次大好机会错过,还为此枉送了数万弟兄的性命。赵括对此决定本就火大,却因为廉颇是长辈而不好多说什么。此刻听到质问声,愤怒地转身说道:

“某将不过只是丢了父亲的脸,而你则丢了我赵国将士的威风!末将就想不明白,秦军到底有什么好怕的!?自从我军进入上党地区,你就一直畏首畏尾不敢主动接战。只知道修壁垒,修壁垒!修来修去,却修到丹河来了!”

大帐内并不是只有这两位将军在,众人见这两位又相互开喷也是急出一头汗来。纷纷过去劝阻,严重表示大敌当前就要以和为贵。外面还没什么大事,自己绝不能先乱套。

第一百六十三章 秦赵主帅第六十三章 借题发挥第四十九章 暂时离开第四十七章 你的国家第七十四章 齐国兵舰第九章 飞来书信第四十八章 防御作战第四十二章 虚者实之第一百四十九章 神界之战第六十三章 细微之处第九十一章 战场规则第六十九章 震巽之木第九十八章 墙头小草第七十三章 副指挥使第六十二章 家有小儿第七章 一个铜板第四十章 私下觐见第三十九章 清茶一杯第一百二十章 秦军箭阵第四十一章 雷山脚下第七十七章 军令如山第五十六章 紧急动员第四十一章 兴师问罪第六十五章 通天大道第一十八章 服饰颜色第五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六十四章 一个典故第一十五章 却话雨夜第九十一章 生命之花第四十九章 担水提浆第八十九章 坚壁清野第一百七十一章 雨季来临第八十二章 盖世无双第一十八章 服饰颜色第二十六章 防御箭阵第一十九章 侦察报告第四十三章 秦楚关系第七章 滞留韩国第七十二章 风雨欲来第二十七章 勉为其难第九十二章 尽力而为第七十二章 驻颜有术第九十四章 丑寅之时第一十七章 埋锅造饭第十章 一声叹息第一百一十九章 伺机而动第五章 五马分尸第三十九章 寸有所短第一百零二章 传承分支第一十八章 只为火攻第三十章 乱中取货第一百二十章 巡视途中第六十三章 锐不可挡第六十一章 袍泽兄弟第七十九章 历史之河第一百四十章 正面交锋第三十六章 短兵相接第四十八章 临危受命第七十九章 各负其责第二十七章 齐国宰相第八十一章 挖地三尺第九十五章 雪花鸡汤第二十三章 赵国使臣第五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理王子第二十五章 棘手目标第一十四章 文化中心第一十三章 霹雳火弹第五十三章 其人之道第四十章 私下觐见第一百六十七章 那朵莲花第四章 意料之外第一百二十五章 魂归止兮第八十三章 何为习惯第七章 两队巡哨第九十章 战前知会第七十六章 老当益壮第一百二十三章 王者之气第三十三章 粮草储备第五十九章 不胜酒力第五十三章 一个疑问第五十九章 不胜酒力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动如山第三十五章 随队军医第六十七章 先入为主第三十五章 英雄出处第六十六章 情以何堪第七十六章 老当益壮第六十六章 偷换概念第一百章 根深蒂固第八十九章 赵国新军第一百三十八章 青铜甲胄第一百六十三章 秦赵主帅第七十六章 选秀计划第三十六章 短兵相接第六章 近在咫尺第七十四章 多大点事第七十三章 英雄多情第五十二章 家族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