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修改秦律

齐国大司马田冲,出使秦国的使命顺利达成。

在短暂的盘桓之后,齐国车队装载好秦王政回赠的许多珍宝礼物,踏上回齐的道路。

赵佗昔日迎接大司马入关,今日自然也该送大司马出关,有始有终,方为待客之道。

函谷关外,阳光正好,青山翠柏,黄鸟啼鸣。

“大司马兵法之精妙,让赵佗钦佩不已。昔日甄城之事,实乃赵佗出于诡道阴谋,而非与大司马公平比斗,至今想来,赵佗心中甚愧,今日当向大司马告罪。”

话音落下,早有准备的侍者立刻端来酒水。

赵佗举杯向面前的大司马田冲相敬。

看着眼前一脸“真挚”的少年将军,田冲感受到对方的“诚意”,笑呵呵的接过酒卮,一饮而尽。

他颔首道:“赵将军有心了,就如你昔日所言,兵者诡道也。然诡道之术只能出于一时之利,非长久之道。你用兵若尽以诡道取胜,日后敌手安能不防?一旦敌手有所防备,甚至将计就计,你之所为不过是自取灭亡。故而还是当走兵家正道,方为万胜之法。”

赵佗诚恳道:“大司马说的是,日后若有机会,赵佗当去齐地,再请教大司马兵法才是。”

田冲以为他说的是类似昨日的兵法推演,笑道:“那吾便等着赵将军。”

一番“惜别”之后,两人拱手相告。

“大司马慢行。”

在赵佗的目送下,田冲上了使者轺车,浩浩荡荡的齐国车队开上三川大道。

“大司马,确实是兵法高手。”

赵佗摇了摇头。

田冲的兵法造诣确实很高,赵佗不知道王贲和蒙武在兵法推演中有没有放水,反正他赵佗在棋盘拼杀上确实不是大司马的对手,被田冲杀得溃不成军。

毕竟田冲号称“兵痴”,在府中苦心钻研兵法二十多年,造诣深厚。

他赵佗学兵法不到五年,理论基础上不是对手很正常。

“可惜啊,大司马之强也只限于推演上。”

赵佗叹了一声。

秦殿之中,诸将皆败于大司马之手,不过是在效仿昔日长平吹捧马服子之事,为秦国接下来的灭国战争赢得更大的优势。

大争之世,列国征战,本就是尔虞我诈,无所不用其极。

看着远处的齐国车队,消失在滚滚烟尘中。

赵佗低语:“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

“吾等所为,亦是兵法之道。”

……

在送走齐国大司马之后,咸阳城再次陷入平静中。

不过短暂的平静很快就被打破,因为在接下来的朝会上,秦王政宣布了一个新的命令。

“秦律有言:非史子也,毋敢学学室,犯令者有罪。”

“然今日秦已并五国,据诸侯之地而治之,地大城众而吏寡,致使寡人之政令难以传达于山东之土,政令不通,岂是强国之理。”

“是故当循商君所言: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今少上造赵佗建言,得爵者之子弟亦可入学室,以增秦吏之数,分派山东之地,以宣扬寡人之威德,颁行秦国之律法。寡人曰:可。”

“爵位簪袅以上者,毋论是否为令、史,其子弟皆可入学室。待学成考核之后,便可为各地文法之吏,以固秦土。”

随着秦王政将修订好的律法颁布出来,秦国朝堂上并未引起大的波澜。

众多公卿大臣早就有所耳闻,心中已有准备,此刻皆是俯首应命,并无一人反对。

赵佗眼见此景,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这是他对于秦律的第一次试探,如今眼见朝堂上无人提出异议,顿时心头大定。

只要开了这个头,日后若是再想要对秦法有所增益,那就要更容易一点了。

“不过不能掉以轻心。自古变法,反对者皆是因为新的法律侵犯了他们的利益,故而才会群起而抵制。若是新法对其无害,除非食古不化之徒,否则直言反对者终是少数。”

对赵佗来说,他之所以选择从“入学室资格”这条律法下手,除了确实强国利民,有助于巩固秦国对诸侯故地的统治外,也是因为此条律法的更改并不会影响到众多公卿大臣的利益。

在秦国,官吏的选拔制度,除了征辟、举荐、军功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便是葆子。

父辈为官吏,其子弟便可享受父辈恩泽,走上入仕这条路。

李信、李由、蒙恬等高官子弟,成年之后,被选入秦宫为郎便是走的这条路。

而学室,其实也是葆子制度的一种,不过是针对于令、史等基层公务员的一种特权,其子弟能入“弟子籍”,学成之后出任文法吏,走上仕途。

所以赵佗提出增加有爵者子弟进入学室的资格,扩充了底层官吏的选拔范围,但对上层的公卿重臣并无影响。

两者,并不在一条赛道上。

而且这些新培养出来的学室子弟,多半都是要派往关外的诸侯故地去做基层文法吏,这样一来,就更是没有利益冲突了。

再加上此条律法确实对国有益,又得大王支持,故而朝堂上一片附和之声。

除了朝堂上的公卿外,这一次的律法修订还考虑到会触动原本的令、史子弟的利益和特权,故而在具体的实施上又有一些更严密的规定。

比如学室子弟的招收并非无限制,而是根据所需官吏的数量加以名额上的限制。

原本的令、史子弟拥有优先权,在招收完他们之后,才会根据爵位高低,开始吸纳有爵者的子弟入学室。

且通过主爵中尉和廷尉、邦尉府等机构的商议,将可以享受此等权益的爵位定在第三级簪袅及以上。

一来是这个爵位可以靠着沙场砍人头获得,拥有这爵位的人并不算少,可以达到大量增加官吏数量的目的。

二来则是更凸显了秦国爵位的珍贵性。公士和上造只能得些土地,若想为自家子弟寻个好前程,就努力得爵升级吧,这足以让一些秦人为了爵位更加疯狂。

虽然具体的律法中有种种限制,但其意义之大,不仅有强国之效,更是为底层没有官身的有爵者子弟,打开了一条入仕之路。

秦王政当朝褒扬道:“赵卿对寡人言,征服诸侯之地易,但若要治理收服却是难矣。寡人然之,众臣当如赵卿,为寡人一统天下之业,建言献策,以助我秦国能砥定四海才是。”

“唯,吾等当向少上造习之。”

众公卿一起拜服称颂,许多人的目光都落到了赵佗身上,满是惊讶之色。

此条律法,竟然是赵佗提出来的。

此人不是军争将才吗,怎么还懂治国之术?

竟然还提出了连他们这些重臣都忽略掉的问题。

“少上造上马能打仗,下马能安民治国,真乃全才也。”

廷尉李斯更是当众笑意盈盈的向众人称赞着少上造的能力,并用“温和”的目光望着赵佗,充满了“赞扬”。

“赵佗微末之能,安能与诸公相比。”

赵佗忙拱手谦让,额头上已有汗水滴落。

他没料到大王会在朝堂上公开表扬他,还让诸位公卿向他学习,这可真是让他坐立难安。

……

随着此条新修订的关于“学室子弟”的律法颁布下去。

对上层公卿影响不大,但下层的黔首庶民却是兴奋万分,整个关中的底层人民都沸腾起来。

自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度以来,关中子弟打了一百多年的仗,许多人家里皆有爵位继承下来。

虽然秦国的爵位继承,乃是“减爵”制度,除了上面的侯爵和战死等特殊情况外,大都是降级继承,但几代人的积累下来,再加上这近十年间关中子弟接连几次参与了灭国大战,拥有簪袅、不更等爵位的人还是非常之多。

有爵者可为官吏,但坑位总是有限,故而大多数得爵者除了拥有土地和一些特权外,身份上还是庶民,并非官身,他们的子弟本来也没有进入学室的资格。

这一次,由少上造赵佗提出的建言,竟然为他们的子弟后代,打开了一条飞跃阶层的道路。

“乃公的儿子可以进入学室,日后学成出来就能做吏了。哈哈哈,乃公今日要畅饮浆水,还要去女闾庆祝一番,快哉快哉!”

“吾弟可入学室为子弟,不枉我在战场拼杀一番,此真乃大王之德啊!”

“我听说这条建言是赵将军所献呢,若不是赵将军,吾等子弟安能有入学室的机会啊。”

“赵将军?”

“就是少上造,赵佗将军啊!”

关于秦代的爵位继承,并无记载,但根据出土《二年律令·置后律》来看,侯爵子弟可以完整继承爵位,卿级以下按照减爵继承。

该汉简是吕后二年的律令,离秦不远,不一定完整符合秦的情况,但应是最接近的参考资料。

第416章 族弟赵说第794章 征西第335章 右司马第462章 赵佗要我第409章 李斯善意第57章 秦无忌第75章 攻蓟第172章 立威第223章 颍水第597章 单于乞降第730章 灭瓯第808章 胜负第643章 五德终始第547章 猎手猎物第758章 赐子爵第7章 秦军大营第409章 李斯善意第433章 夜攻匈奴第446章 赵佗伐齐第224章 钓鱼第495章 一场博弈第124章 楚国使者第580章 浑身是胆第674章 囚禁项籍第576章 渔翁头曼第34章 入伍第100章 天兵第34章 入伍第15章 函谷关第654章 武功真身第559章 贵霜政变第668章 力士挥椎掷祖龙第434章 燕王落马第678章 确认第67章 燕人第607章 皇帝西巡第661章 泗水天子气第369章 楚国之殇第473章 齐亡第575章 杀鸡儆猴第688章 胯下第583章 秦匈交易第500章 少府赵佗第75章 攻蓟第340章 秦亦有神第268章 咸阳之惑第620章 拯救李兄第570章 皈依之心第5章 刎颈第197章 换将第719章 皇家第145章 战城南第596章 奇计破秦第461章 甄城绝境第203章 娶妻第777章 老卒第99章 忠信之士第531章 关东大征召第32章 黄金第402章 齐使田冲第530章 火烧西南第80章 投石机第360章 捕蝉之势第742章 从军第106章 兄妹第643章 五德终始第12章 舞阳相召第167章 地势第472章 臣欲死战第472章 臣欲死战第370章 伪王何在第527章 北方变故第405章 徙民之策第111章 辞相第267章 兄弟第756章 野战曲第239章 公子启第616章 拒绝皇帝第141章 小黄第786章 执戟第756章 野战曲第366章 秦楚决战第125章 剑履上殿第83章 甘棠第836章 革弊第768章 粮食第722章 征越第442章 齐有精锐第112章 定策第527章 北方变故第624章 始皇乱政第827章 回都第302章 齐楚兵势第63章 孤信第465章 箪食壶浆第335章 右司马第188章 大溃第659章 寻仙梦断第609章 烧火将军第283章 蝴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