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覆韩

随着秦军攻陷王险城,擒获朝鲜王父子的消息传播开,整个海东半岛顿时引发了巨大恐慌。

箕氏朝鲜,不仅是海东第一强国,更是一个传承久远的古国。

自从商末周初,箕子带着殷商遗民前往海东建国以来,先是辰国,后是朝鲜,这个实体政权的寿命足足有八百多年之久,哪怕是中原最为长命的周朝在国祚上也无法和箕氏朝鲜相比。

其在海东,就是一个活化石般的存在,素来为其他蛮夷倾慕。

但如今就是这样一个海东大国,短短时间内就被秦军覆灭,谁不害怕啊?

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受到箕准邀约,正率军赶来王险城支援的各部夷人。

“箕氏的王险城不是号称海东第一大城吗,怎么这么快就被秦军攻破了?”

诸部夷人首领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惊恐。

秦军是外来人,又曾在辽东之战中击败他们,他们自然是满怀敌意,欲要和朝鲜人联手,一起将秦人赶出海东。

但没想到朝鲜面对秦军攻伐,居然败的这么快,都等不到他们前去支援,就被秦人干掉了,不仅王城被攻陷,就连朝鲜王和其王子都被俘虏,直接宣布灭亡。

这情况,还怎么打下去啊?

“秦人太强了,我们快跑!”

当即就有来自北边扶余、真番的君长叫嚷着欲要退走。

这时候沧海君站了出来。

他是一个身材壮硕,辫发纹身的中年男子,乃是𤞃貊中一个大部落的君长,在海东颇有威望。

“秦人素来残暴贪婪,之前抢夺我们手中的辽东之地,杀戮我们海东的勇士。现在又发动大军入侵我们海东,灭了朝鲜。按照秦人的行事,你们觉得他们会就此收手吗?”

“如今咱们海东各部族联合在一起,还有抵抗秦军的能力,一旦大家退走,就等着被秦人各个击破吧。”

“各位首领,如果你们不想让自己的族人成为秦人的奴隶,不想自己的人头被秦人砍去换取他们的爵位,就不能离开!唯有大家联合在一起,方能打败秦军啊!”

沧海君不愧是与张良交好的人物,几句话就将利害关系讲的清清楚楚,再加上他平日在海东多有威名,还真让各部君长重新恢复了一起联合抗秦的心思。

只是沧海君的谋划,随着几个朝鲜大夫的到来,尽数化为了泡影。

“朝鲜王箕否暗通刺客张良,助其谋刺大秦皇帝所以大秦兴师诛灭,以复国仇。”

“李将军说了,大秦此次出兵,只诛刺客帮凶朝鲜王和沧海君,余者无罪。”

“尔等如果献上沧海君首级,便可尽得沧海君之土地部族,更有大秦的赏赐,黄金丝绸,应有尽有!”

这些朝鲜大夫眼见都城一日之间就被秦军攻陷,早就吓得神魂皆颤。

他们的封邑族人又被秦军拿捏,为了保全性命和家族,这些大夫们立刻就转变成了忠诚的“投秦党”,大着胆子前来这些海东蛮夷聚集之处,宣扬李将军的意思。

秦人要沧海君的脑袋!

对李信来说,灭亡箕氏朝鲜是一场灭国大功,但灭国擒王,他此行的任务只完成了一半。

勾结逆贼张良谋刺的不仅仅是箕氏朝鲜,还有那个提供了力士的𤞃貊君长沧海君。

从皇帝的角度来看,说不定他恨沧海君更甚于恨朝鲜王,所以李信这一次出征必须要擒杀沧海君才算完成所有的任务。

沧海君并不好抓。

相比箕氏朝鲜有都城,有国土,王族还有宗庙传承,秦军可以直接攻打王险城,将其一锅端的情况。

𤞃、貊是蛮夷之族,虽然他们也修建了一些聚落城邑,但并非不可丢弃的,在秦军威逼下,他们完全可以抛弃那些聚落而走,带着族人退入山林中打游击。

到了那时候,秦军可就麻烦了。

这些蛮夷的力量虽然比箕氏朝鲜弱,实际上要更难缠一点。

鉴于这种情况,李信就在接下来的战略上做了改变,在以大军进行压迫的同时,派使者对那些蛮夷进行内部分化,希望让他们相互残杀。

最好让那些蛮夷自己将沧海君的脑袋献上来。

只可惜沧海君是个有能力和头脑的蛮夷。

这位𤞃貊君长十分聪明,眼见形势对自己不利,就突然暴起在帐中将那几个朝鲜大夫砍了脑袋。并警告其他蛮夷君长说,他们已经杀了秦人派来的使者,秦军绝不可能干休,让他们勿要被秦人蛊惑。

眼见沧海君暴起杀了秦军的使者,诸位蛮夷君长当场被震慑,不敢反对,但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闪烁着不一样的东西。

好个沧海君!

怪不得一直怂恿各部族的君长来抵抗秦军,原来是因为他参与了谋杀秦国皇帝的事情,秦军攻伐海东,是为了复仇啊!

秦军根本就没准备消灭他们这些无辜的部族。

有了那几个朝鲜大夫用生命来澄清的真相,这些蛮夷君长在弄清楚情况后,当然没人愿意给沧海君当枪使了。

他们在私下里相互联络,准备一起动手将沧海君砍了脑袋,献给秦人换取和平与赏赐。

沧海君混迹海东多年,很清楚这些蛮夷君长是什么德行,只要有机会,自己这些盟友绝对会砍了他的脑袋去送给秦军。

他借助斩杀秦军使者将其他蛮夷君长短暂震慑住,等到回到自己的营地后,沧海君就立刻带着手下精锐往南跑,连自己留在北边的部族人民都不要了,行事非常果断。

“哼,反应倒是挺快,在这海东之地,我倒要看看你能跑到哪里去!”

李信得知这个消息后,满脸冷漠。

他派人安抚那些蛮夷君长,并留下一万人镇守朝鲜之地,以保持后方稳定,然后便带着樊哙、曹参等战将率领一万秦军南下追击沧海君。

半岛南部,原本是箕子率殷商遗民渡海后所建立的古辰国之地,随着后来辰国北迁到大同江流域,变为朝鲜,原本的辰国之地就被韩人所占领。

韩有三种,分别为马韩、辰韩、弁韩。

他们是部落制联盟,总共由七十八个小国(部落)组成,其中以马韩最强,因为占据的是古辰国之地,故而所有韩人部落都拥立马韩王为辰王,是半岛南部的最大势力。

沧海君此行,就是前去投奔这位马韩王。

还别说,这位马韩王也是个讲义气的人物,面对沧海君的投靠,直接应了下来。

“我去给秦人讲和,让他们放伱一马。”

马韩王作为整整七十八个国家的共主,一直被手下吹捧,认为自己就是整个半岛南部的最强王者。

他觉得秦军虽然强大,但总该会卖自己一个面子吧,毕竟自己可是韩人之王啊!马韩的使者带着一些腌鱼、海贝之类的礼物出使了秦军刚刚扎下的营寨。

“马韩?”

“这是什么国家,竟然敢让本将放过沧海君?”

秦将李信听完这所谓马韩使者的请求,面露惊愕之色。

如果说箕氏朝鲜声名远播中土,𤞃貊、扶余因靠近辽东也在燕地颇有名声。那这半岛南部的三韩诸部,中原人就完全没听过了,根本不知道是哪个旮旯的蕞尔小国。

“只要贵军放过沧海君,我家大王愿意用五千条腌鱼,两百件陶器作为礼物。”

马韩使者在来的路上见过秦军的兵甲,故而说话还是十分客气的,给出了马韩王引以为傲的礼物。

军帐中一片死寂,紧接着樊哙等秦将便大笑出声。

“我家皇帝悬赏沧海君足有千金,你们什么狗屁韩王居然给出五千条腌鱼和两百件陶器,哈哈哈,你们这是瞧不起谁呢。”

一众嬉笑声中,马韩使者感觉受到了极大的侮辱。

他想要放几句狠话出来,但马上就被秦军主将李信的冰冷语言震慑住了。

“让你们的王三日之内将沧海君的脑袋送过来,否则我将灭尔国,擒尔王,踏平这海东之地。”

李信神情冷漠他追着沧海君一路南下,早已不耐烦了对于这种从来没听过的蕞尔小国,自然没有什么好脸色。

马韩使者战战兢兢的回去,将李信的话一说,立刻引起了马韩王的暴怒。

他怒吼道:“秦人猖狂,竟然敢威胁本王!”

沧海君叹道:“秦人势力强大,连箕氏都被他们灭了,你们韩人虽然厉害,但也不是秦军的对手,这场灾祸是我引起的,还是让我来解决吧。韩王不如杀了我,用我的脑袋去平息这场灾难。”

马韩王自出生以来,就继承了先王的基业,是韩人之主,何曾被人威胁过,心里早就是愤怒满满。

现在他又被沧海君用言语所激,在愤怒下,马韩王也不管秦军的强大,叫嚣道:“你莫要惧怕,本王要保的人,谁也抢不走!”

“来啊,让那秦将李信来啊!我大韩七十八国就在此处,我看他如何踏平!”

三日之后,没有收到沧海君首级的李信正式下达了攻伐马韩的命令。

在这三天时间里,马韩王召集了最近的五十多个韩人国家的军力,足足达到了九千人。

这九千个身穿兽皮毡衣,手拿少数青铜武器,以及大量木制、石制武器的韩人勇士,和一万全副武装的秦军展开了一场大会战。

半日时间,战斗落幕。

韩人被斩三千人,俘虏四千余,其余尽数溃逃。

眼见区区海东小国也敢包庇凶犯,聚众反抗,秦将李信怒火冲天。

他一边派曹参率精兵继续追杀逃跑的沧海君,一边命樊哙带兵剿灭三韩之国。

半月之内,秦军灭亡韩人七十八国,尽据三韩之地。

当黑色的秦旗在半岛南部随风飘扬时。

秦将曹参,也在一处海滨抓住了逃亡的马韩王和沧海君。

“李将军,饶命啊。”

马韩王被带到李信面前,立刻痛哭流涕,求饶性命。

李信摇了摇头,吩咐道:“带下去吧,和朝鲜王一起送到咸阳去,让皇帝高兴高兴。”

哭天抢地的马韩王被押下去后,李信又看向了一颗血淋淋的首级。

“将军,这沧海君颇有勇力,一直不肯束手就擒,连杀我三个士卒,全身受创十余处。到了最后,他眼见要被吾等擒拿,竟然自己动手抹了脖子。”

曹参有些尴尬的说着。

李信点了点头,道:“死了就死了吧,只要抓住就好。”

“他的尸体剁成肉酱,以震慑海东,头颅腌制之后和箕准的残躯一起,送到咸阳去。”

待到曹参领命离去后,李信一个人站在马韩国的祭祀高台上。

风吹动他身后的大氅舞动,李信面无表情的眺望着西方。

然后,他嘴角动了动,有笑意弥漫。

“如今我已灭亡朝鲜,又擒杀沧海君于海滨,尽灭三韩之国,算是不负皇帝诏令。”

“赵佗,等我回去,便当与你饮酒高歌,畅聊昔日之事。”

……

来自海东大胜的消息,经过数千里的快马奔驰,一路接力之后,在秦始皇三十年的十月传回了帝都咸阳。

这时候正是秦历的新年,本就是一个平安喜乐的日子。

而前几天刚刚从河西传来了秦将王离大破月氏,斩杀月氏王的消息,已经算是双喜临门。

李信在海东大胜,灭国无数的消息传回来,直接给始皇帝来了一个三喜临门,顿时在整个咸阳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当武功侯赵佗从太尉长史涉间处得到第一手消息时,他惊愕了半天。

“李将军,皇帝让你去打朝鲜,你怎么把半岛都统一了?”

《后汉书·东夷列传》: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凡七十八国……皆古之辰国也。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其诸国王先皆是马韩种人焉。

第298章 李由练兵第768章 粮食第68章 善后第90章 战车第322章 东楚出兵第662章 寻仙不如修仙第87章 大胆想法第733章 噩耗第377章 无约立约第148章 俘虏第794章 征西第529章 骑兵至宝第641章 刺客归来第424章 两王同车第49章 斩将第622章 请兄归去第377章 无约立约第135章 大梁第245章 降计第790章 睡觉第90章 战车第184章 商亳第148章 俘虏第365章 请君一战第41章 什长第302章 齐楚兵势第45章 后发第692章 辽东第130章 韩王死第788章 家园第89章 截击第490章 改变皇帝第585章 单于妙计第202章 白氏女第486章 风波将起第815章 刺佗(上)第663章 赵佗真意第652章 紫服细腰第564章 战后处置第16章 甘罗第96章 秦风第645章 天命之说第400章 斗志昂扬第575章 杀鸡儆猴第359章 兵进淮阴第687章 势力第289章 墨守第481章 六王伏辜第116章 围宅第547章 猎手猎物第740章 后手第383章 刘项潜龙第14章 舞阳死第320章 楚将染病第36章 岂曰无衣第410章 赵佗赐氏第446章 赵佗伐齐第836章 革弊第689章 迁令第737章 办法第253章 京观第815章 刺佗(上)第562章 战局已定第448章 三十万齐军第21章 宫殿第761章 将攻第820章 重用第116章 围宅第542章 三星璀璨第305章 久仰大名第757章 辟谷第604章 单于授首第187章 救援第651章 麒麟降世第732章 喜讯第825章 变故第748章 越人第287章 兵临楚地第294章 楚军利器第115章 赋税第190章 彭越之心第828章 帝迎第253章 京观第77章 散郁第148章 俘虏第297章 足球运动第435章 不留活口第408章 修改秦律第211章 心疾第7章 秦军大营第450章 王离军候第609章 烧火将军第395章 献面于王第82章 开砲第541章 沛地三杰第843章 权力第268章 咸阳之惑第116章 围宅第596章 奇计破秦第705章 身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