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反击

恢弘雄壮的咸阳城,一处新修不久的华丽大宅中。

凭借老父关系,今年刚升职为廷尉监,拥有千石秩禄的李于正优哉游哉的迈步前行。

他走到水边一处四角攒顶的小亭,见到李斯正在亭中高坐,眯着眼打量水池中豢养的鱼儿,身前的案几上还摆放着一壶酒水。

“见过父亲。”

李于上前施礼。

李斯点了点头,示意他入亭坐下,旁侧侍立的青衣小婢立刻上前斟酒。

李于转头四望,只见假山水池相互衬托,景色优美,远方的粉墙黛瓦更显出一种贵气,再加上巨大的面积,这样的府邸,可比昔日的李氏老宅好太多了。

“父亲,看来皇帝果真信重于你,否则不会赐下这般豪宅,我看王丞相家的都没这么气派,住在这里面,一定舒服极了。”

李于不由感叹。

可惜他自从和冯氏之女成婚后就搬了出去,自己住了一个小宅,不能再享受这般高门大宅的风光生活了。

李斯笑了笑,挥手让周围侍立的婢女退下。

“你要知道豪宅大院不过是依附于权力之上的东西,皇帝赐我此宅,是因为我身居丞相高职,有能力为他治理大秦。若是我没有能力和相应的地位,谈何享受此等宅邸。”

李于点头,望了四周一眼,见到那些婢女确实走远后,压低声音笑道:“所以父亲此番联合王丞相上书建议迁徙十万户秦民于岭南,就是想拖住赵佗么?毕竟皇帝之前可是当着众公卿的面说等赵佗回来,就让他宰执天下。要是他在岭南再多呆几年,和冯无择一样染了越地水蛊,死在那里,岂不就没了这个隐患。”

听了这话,李斯瞪了他一眼:“你的眼光也就只能看到这一点,真是没出息。就算赵佗回来,皇帝真让他为相,你怎知不是让王绾下去呢?”

李于嘿嘿笑道:“那是自然,若是两相去其一,必然是他王绾下去。父亲乃是皇帝腹心,自不可能被赵佗替换。”

李斯哼了声,拿起酒杯饮了一口,这才道:“此乃一箭射三鸟,可获三利之策也。你刚才所说的只是其中一鸟,可知另外二鸟是何?”

李于皱了皱眉,道:“除了可以拖延赵佗回咸阳的时间,免除赵佗的威胁外。我知此策还可以用中原的刑徒、罪吏,以及赘婿、商贾等贱籍者去充实岭南,既能除国之虱害,还能尽快将岭南占为己有。”

“那些越人反复无常,我大秦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土地,怎能又交给这些蛮夷自己治理。名为郡县,实际上如同藩属,这样无甚意思。还是以秦民填充,使其变成真正在皇帝治理下的郡县才是大道啊,父亲,我看皇帝心里肯定是喜欢这样的。”

李斯颔首。

刑徒、罪吏,还有贱籍的赘婿、商贾在法家眼中,就像是长在人身上的虱子,不是什么好东西,只要有机会都想将其除去。

将刑徒流放边疆更是秦国常做的事情,当年嫪毐叛乱,事后秦王政就将有罪的四千余家流放到蜀地去。

这一次借着李信清剿关东反贼,判数千人为刑徒的机会,李斯以此为契机,提议将这些刑徒加上各郡县的“虱子”一起徙到岭南,这样做不仅可以清理一下中原的“虱害”,还能顺势同化岭南,让彼处真正变为秦土。

始皇帝性格本就霸道急躁。

之前赵佗与他商议在岭南实行土官自治,秦国再缓缓消化的战略,始皇帝心中本来就不太喜欢,因为这就不是他的作风。

皇帝想要的是征服后的实际统治,诏令一下,四海万民皆俯首。

只是碍于当时屠睢和冯无择刚刚打了一场大败仗,岭南战事需要赵佗前去主持,他这个君王只能捏着鼻子答应下来,心里是扭扭捏捏,勉勉强强的。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百越之地已经被秦军征服,有王绾和李斯两人开口提出此事,还说明了各种好处,让皇帝非常心动,略一思索就顺水推舟应了下来。

赵佗那边,他自有额外的补偿奖励,相信对方到时候自会满意。

至于那些南征数年的将士们,除了一部分会被轮换外,剩下继续戍守的就只能委屈一下。

毕竟在皇帝看来,那些士卒,包括这一次被迁徙的罪民、黔首都不过是一些写在纸上的数字罢了,一切只为他伟大的帝国服务。

因为徙民填岭南之事,合了皇帝的心意,在表面上看来又对国家有好处,故而皇帝很快就下诏开始施行。

关东各郡已经开始盘点各处刑徒、罪吏、赘婿、商贾等人的名单,南征军主帅赵佗那边也收到了帮助安置的命令。

清理虱害,同化岭南。便是李斯这一箭射下来的第二只鸟,一只在他看来能有利国家的鸟。

李于说完,又皱眉苦想了一会儿,对李斯道:“前两只鸟我都知道,但你这第三只鸟是什么?我却想不明白,此事对我李氏,或是对这秦国还有什么好处吗?”

李斯闻言,先谨慎的再度打量了四周一眼,确认环境安全后,这才低声道:“皇帝可能快不行了。”

“嘶!”

李于大惊失色,不停吸着凉气。

李斯表情平静,直到李于镇定下来。

“父亲,皇帝居然快不行了?这可是件大事啊!一旦山陵崩,则太子必将继位,咱们李氏可就发达了。”

李于眼中冒出兴奋之色。

李斯沉声道:“然也,皇帝的具体病情,我不敢探知。但他已经很久没有上朝了,我有几次入宫禀告国事,见其面色不好,坐立难安,以吾观之恐怕就在这一两年了。只是皇帝恶死,医者侍从不敢多言,更不敢传于外间,远在百越的赵佗肯定是不知道的。所以你知道我这一箭的真意了吧?”

“儿明白了,父亲真乃睿智绝伦也!”

李于兴奋道:“皇帝将崩,赵佗因徙民之事困于岭南,则辅国之臣必是父亲无二。辅佐太子登基,稳定国事,再加上姻亲关系,纵使日后赵佗归来,亦无法撼动父亲的位置。”

“而且我看那赵佗说不定也在百越生了病,最后落到武信侯的下场,如此我李氏在秦国再无匹敌者,将成为大秦第一家族!”

李斯瞥了一眼儿子兴奋的模样,他的眼中却无丝毫喜意。

他抬头看天,见到时至下午,日光西斜,脸上有淡淡的哀伤弥漫。

“太阳,终归是要落山啊。”

一箭射三鸟,李斯的谋划自然是好。

以对秦国有好处来实行徙民政策,从而将赵佗困在百越,只需再等上一段时间,待到帝崩,权力交接之时他们李氏就能独得大利。

只是李于的嘴太过灵验,让事情多了一层变故。

一个多月后。

来自岭南越地的使者快马加鞭奔入咸阳,带来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

秦国上将军赵佗,在越地染疾,难以支持,欲托徙民之事于副将任嚣,请命回关中。

此消息一送到朝中,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

右丞相李斯更是在知道这个消息的瞬间,愣在了原地。

赵佗生病了?

以他心智,以及对赵佗的了解,很快就有了结论。

“赵佗征战,善用正奇相合,好调动人心,用攻心之法破敌。”

李斯第一次体会到了那些曾与赵佗作战的人,面对赵佗出招时到底是何种心境。

他幽幽叹道:“此子的手段果然厉害。”

以始皇帝心性,在征越胜利后,徙民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

《史记·南越列传》: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

第181章 城降第291章 义与不义第522章 新的目标第253章 京观第87章 大胆想法第618章 捷报频传第799章 抉择第665章 刺客行踪第133章 五百主第600章 秦火燎原第585章 单于妙计第712章 覆韩第201章 尉缭第770章 内乱第484章 左丞相第80章 投石机第786章 执戟第780章 搏象第457章 勇追穷寇第173章 励士第674章 囚禁项籍第209章 蒙武第531章 关东大征召第443章 秦军云集第522章 新的目标第721章 战将第770章 内乱第629章 朝有奸佞第76章 郁结第760章 羽弟第305章 久仰大名第203章 娶妻第503章 臣有一策第747章 攻策第803章 预判第77章 散郁第720章 还都第551章 大风弩阵第439章 放火烧山第72章 短兵第196章 骄心第613章 特殊伦侯第550章 双靡翕侯第570章 皈依之心第764章 蚕食第465章 箪食壶浆第369章 楚国之殇第530章 火烧西南第32章 黄金第93章 燕丹第343章 灭楚者佗第671章 死国可乎第268章 咸阳之惑第631章 皇帝赐药第143章 喇叭战术第492章 入宫相见第38章 出征第401章 李由南征第637章 坑杀方士第58章 义兵论第814章 赏不逾时第109章 隗状 姚贾 尉缭第239章 公子启第550章 双靡翕侯第835章 二世第494章 反对婚事第110章 齐楚何先第715章 科技第292章 灭楚之策第677章 自刭第629章 朝有奸佞第82章 开砲第283章 蝴蝶效应第770章 内乱第519章 项氏谋划第44章 金鼓第690章 召子第174章 桓军侯第413章 赵佗伐代第321章 睢水骂战第528章 皇帝交心第631章 皇帝赐药第286章 赵佗将军第612章 赵佗封侯第797章 君恙第316章 四方之谋第844章 事变第475章 悉定齐地第652章 紫服细腰第242章 以假代真第302章 齐楚兵势第456章 滥竽充数第439章 放火烧山第45章 后发第686章 楚汉第793章 平瓯第841章 制度第161章 屠睢第687章 势力第389章 秦宫赐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