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回都

秦宫中有一高台,名为天保,是皇帝东巡遇刺,归来后在伤病中所建,也是他这数年来唯一耗费民力修筑的大型宫殿建筑。

台名来源于《诗·小雅》中的一首,因其有“天保定尔,亦孔之固”、“君曰卜尔,万寿无疆”等句而被皇帝所喜,故建此台,以应己身。

台高十二丈,基广二十四丈,皆合秦之吉数。

皇帝最喜欢站在天保台上,俯视秦宫,甚至是整个咸阳。

当他拿着千里镜,一眼看到千步、万步之外,看着入宫的公卿大臣相互交谈,看着宫外的黔首在街道上来往穿行。皇帝感觉自己俯视着众生,执掌着每一个人的生死前程,那种感觉让他无比的舒爽。

只是随着身体出现问题,他已经很久没有来这里了。

今日天色阴沉,有风南来,吹动台上种植的林木摇曳,簌簌作响,始皇帝却一改常态的来到此处,迎风而立,直面南方。

“陛下,此处风大,还请加衣。”

赵高从后方侍者手中接过衣物,小步走到皇帝身后。

始皇帝没有搭理,依旧握着手里的千里镜,盯着咸阳城的南部,直到看着那数匹快马在骑士的鞭笞下奔上大道消失在远方,他才放下手中的器物,轻轻叹了一声。

“朕未曾想到武功侯在岭南染疾,竟然还想着让他先镇住岭南诸越,以辅助徙民之事。早知如此,朕就该早点让他回来的,唉。”

赵高听到这声叹息,神色微惊。

他跟随皇帝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听到对方用带有自责、悔意的语气说话。

这还是那位高高在上,统御天下的至尊帝王吗?

联想到上午皇帝收到武功侯染疾的消息时,那副神色失措的表情。

“武功侯在皇帝心中,怕已不是臣子的地位了,而是皇帝认为的亲人,就算与太子相比也毫不相让。”

赵高暗暗惊叹。

要知道之前镇守干越的大将冯无择,就曾因病数次请求回咸阳,但都被皇帝以伐越大战在即,前线不可无将军,还望将军多多坚持等话给驳了回去。

现在面对武功侯赵佗的请求,始皇帝在收到消息后,甚至连两位丞相和太子都没有商议,就直接同意下来,并且让人快马加鞭赶赴越地,命武功侯回师咸阳。还特意嘱咐武功侯一切以身体为重,相应事务酌情处置。

赵高是诏书的执笔者,对于皇帝下诏时的忧虑之情十分清楚。

相比于赵佗的身体,似乎徙民之事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人比人,真是气死人啊。

若是冯无择地下有知,还不知道会是个什么表情。

或者说,也正因为有了冯无择在越地病亡的例子在前,始皇帝才会对赵佗染疾之事感到惶恐。

他是真怕赵佗也和冯无择一样,死在了南方。

明白皇帝的心情,赵高轻声安慰道:“陛下勿要忧虑,武功侯年轻体壮,只要能及时回到咸阳,由医者诊治,想来没有大碍。”

始皇帝颔首,抬头望了望天空。

“朕还要等着赵佗回来,为他亲自封侯啊!”

……

“哈哈哈,皇帝心中果然有我。”

桂林城中,武功侯赵佗收到了来自咸阳快马加鞭送来的诏书,略一扫视,便脸露得意,自己在屋中轻笑起来。

在数月前,他一收到皇帝的徙民诏令,就立刻看出来这是李斯、王绾两人给他下的绊子。

动机很简单,皇帝当年在他出征前,可是明确当着众公卿百官的面,说过待他赵佗凯旋,便让其宰执天下。

君无戏言,特别是这种当着满朝众臣承诺的话。

赵佗如果按原计划在冬天回去,那么到了年底秋季,全国升迁调任官吏的时候,两位丞相就得有一个下台。

王绾年富力强,花了老长的时间才熬走了右丞相隗状,屁股还没坐热,怎么可能愿意被赵佗取代。

李斯今年都七十岁了,自吕不韦时入秦,熬了大半辈子才当上了左丞相,连最高的右相之位都没摸过,更不可能甘心下台。

哪怕多拖上一年,那也是极好的。

两个丞相一琢磨,联合起来以徙民入越这种国之大事来拖延赵佗的步伐,让谁也从表面上挑不出毛病。

如果换成一般人,还真只能捏着鼻子忍下来,继续在这百越之地耗费时光,毕竟两丞相联手,皇帝也答应下来,如何翻盘?

可赵佗不一样。

“就凭我和皇帝的感情,我若一病,你李斯如何应付?”

赵佗嗤笑一声。政治场上正是如此,别看平日里众公卿之间你对我乐呵呵,我对你笑盈盈,真要是双方有了利益冲突,找到机会去下绊子,甚至下死手也是常有的事情。

笑容渐渐从赵佗脸上消失,忧虑逐渐浮现。

如果他是本时代土著,纵使心智过人,恐怕也只能看到这一个表面原因。

但他来自后世,可是一直都记得秦始皇驾崩的时间。

秦始皇三十七年。

现在是秦始皇三十六年,也就是说距离历史上皇帝驾崩就剩下一年左右了。

世界线不同了,中间可能出现其他的变故,但在这个重要的时间点上,李斯突然来这一招,不由让赵佗想到更多东西。

“是皇帝身上出现了什么问题吗?我走之前,他的状态看上去还不错啊,莫非后面还发生了什么事情?”

赵佗眉头紧皱。

皇帝的身体健康在秦国就是禁忌,无人敢议论。

甚至就连嬴阴嫚、陈平、涉间等人或许有所猜测,但也不敢在信中乱言,甚至连皇帝都不敢提及。

这种事情一旦泄露,便是犯了君王大忌,容易掉脑袋的。

所以直到现在,赵佗对于宫中皇帝的事情依旧不太清楚,只能从蛛丝马迹中猜测一二。

“不管如何,现在归师诏令在我手中,只要回了咸阳,一切都稳了。”

赵佗在接到诏令前,就知道皇帝一定会同意他回去的。

所以在使者来回的时间里,他基本将百越之地的事项安排的差不多了。

原本的百越四国,被分成了四个郡。

闽越为闽中郡,南越为南海郡,西瓯为桂林郡,骆越为象郡。

南海郡和闽中郡由一直负责大军后勤的副将蒙恬来负责,桂林郡和象郡赵佗则交给了副将任嚣。

这两人都是沙场宿将,皆有能力,一人负责两郡,问题不大,后续徙民的事情应该能处理妥当。

至于军中将士思乡心切的问题,则让赵佗伤了不少脑筋。

因为这事情朝廷干的确实不地道。

秦军将士与越人艰苦奋战,正是为了早日结束战争回到家乡,哪知道战争打完了,皇帝却说你们先别回去了,继续为秦国镇守百越,甚至他还要从北方移民过来,更使得将士们回家之途漫漫无期。

要不是赵佗威望太大,能镇压的住场面,恐怕早就有军队闹起来了。

许多将领代表手下士卒前来向赵佗询问,他们何时才能回家。

赵佗无奈,只能告诉众将士,自己一定努力在皇帝面前周旋。

“我定为诸君尽诉戍守他乡之苦,请皇帝调换戍卒进行轮替,让诸君能尽快回乡。”

听到赵佗这么一说,许多将士皆哭泣相告。

“上将军既然这么说,那吾等自然相信上将军,还请上将军回去了,勿要忘记吾等将士尚在这越地戍守啊!”

“上将军,我想回家。家父、母年岁已大,吾想尽孝于他们膝下啊。”

“吾走之时,新妇刚刚有孕,数年过去也不知孩儿是个什么模样,我还没有见过自己的孩子啊。”

一张张含泪的脸,一声声动人的诉求震动着赵佗的心。

他对将士们用心安抚,对许多诉求应下,并作出承诺,这才将局势控制住。

“若无上将军在此主持大局,面对将士思乡心切,吾等可难以镇抚啊。”任嚣对此感叹万分。

赵佗无奈苦笑:“此事我会在朝中尽量周旋,不过接下来越地的事情,就交给任兄和蒙将军了。”

赵佗在桂林附近,祭拜了征越而死的屠睢及诸将士,又与任嚣、蒙恬等人或是当面,或是以书信进行交割。

待到越地的事情一切安定下来。

他正式带着一支五千人的军队,押送着一批冥顽不灵的越人俘虏,以及大量的象牙、犀角等珍贵特产,往咸阳方向行去。

虽然说是因病而归,但征伐百越是一场举国大胜,凯旋仪式是必不可少的。

他赵佗,将以帝国英雄的姿态,回到咸阳,去见他的君王。

第52章 分功第318章 兵临睢水第276章 公主赢了第123章 农家第34章 入伍第591章 半渡而击第605章 战争斩获第356章 东阳陈生第69章 高渐离第560章 兵贵神速第618章 捷报频传第101章 虎符第450章 王离军候第79章 墨者第674章 囚禁项籍第166章 陈馀第793章 平瓯第512章 皇帝警告第360章 捕蝉之势第166章 陈馀第529章 骑兵至宝第165章 民心第393章 扶苏觉醒第795章 二代第625章 昭王先例第46章 北上第453章 秦军有饼第494章 反对婚事第610章 分配地盘第291章 义与不义第281章 章邯之名第155章 荥阳第119章 赵中郎第295章 坚壁自守第231章 云中君第827章 回都第645章 天命之说第615章 皇帝之欲第259章 泗水畔第733章 噩耗第126章 握手第779章 阵战第135章 大梁第504章 黑龙币第309章 伏杀秦将第402章 齐使田冲第830章 名与器第684章 质问第490章 改变皇帝第639章 英雄暮年第177章 名声第558章 胡人得镫第373章 赵佗渡江第351章 东征伪王第531章 关东大征召第340章 秦亦有神第208章 李信伐楚第226章 下蔡第443章 秦军云集第337章 越之丑女第129章 范雎第394章 赵佗推磨第356章 东阳陈生第306章 齐之虚实第136章 水攻第761章 将攻第755章 全都要第561章 马踏贺兰第686章 楚汉第752章 项不更第291章 义与不义第400章 斗志昂扬第154章 各方行动第221章 选择第466章 砲轰临淄第551章 大风弩阵第63章 孤信第796章 志向第840章 相薨第94章 臂膀第135章 大梁第179章 自信第735章 推辞第93章 燕丹第763章 小目标第710章 朝鲜第56章 攻心第13章 竖子阴险第308章 刺客出没第6章 驾车第322章 东楚出兵第301章 上将军爱我第38章 出征第835章 二世第8章 李信第157章 冲杀第3章 雨夜杀人第143章 喇叭战术第478章 三王入朝第26章 赐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