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落幕(大结局)

秦三世皇帝二年,春。

奉命前往雍城祭祀上帝的赵佗,回到了咸阳。

他面色冰冷,仿佛还没有进入春天,依旧身处寒冬中。

他走过被中尉军控制的咸阳街道,进入秦宫,但没有直接去见皇帝,而是来到深处的天保台上。

高台耸立,风声呼啸。

一个硕大的金人站在这里,迎着烈风,高傲的眺望远方。

始皇帝想要大的。

赵佗和扶苏就给他弄了一个大金人,身高一丈八,是皇帝喜欢的六之倍数。

其服饰、面貌也都是照着始皇帝弄出来的,栩栩如生,让人一见,就像是看到了那位千古帝王站在眼前。

赵佗走到始皇帝像的前方,看着面前威武的帝王,感情自心中升起。

他轻叹着:“陛下啊,儿孙辈被人蛊惑,不知道轻重,差点坏了大事。现在弄成这样子,我也很难办啊。”

没有人回应他。

赵佗的亲卫由彭越带领,站在数十米外,不敢接近。

只有风声在赵佗身边吹过,呜呜咽咽,仿佛是有人在低语。

赵佗看着始皇帝像,沉默了。

他这次前往雍城,并没有料到咸阳会发生这种变故。

小皇帝才十多岁,尚未加冠亲政,他赵佗是二世皇帝指定的托孤之臣,掌握国政,代皇帝行事是很正常的事情,他并未觉得有不妥之处。

如果说有不妥,那可能就是为了防止李于这个法家廷尉捣乱,赵佗对其多有压制。

这使得李于怨恨在心,最终撺掇出了这场乱子。

幸亏赵佗的旧部在咸阳多占据实权位置。

像涉间、黑臀、钟离眛等人于中尉军、卫尉军、郎卫军中一待就是十多年,扎根很深,军中许多将吏和士卒都听他们的话,哪怕是中尉、卫尉等人也要倚仗他们来治军。

这才让李于和小皇帝投鼠忌器,不敢冒险调用咸阳的军队,意图依仗宗室,最后反被赵彻等人拿下。

左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去疾等人当夜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的震惊,但此时事态已经完全被赵氏掌控,他们无法干涉。

涉间等人以宗室叛乱为由,通过主管军事的太尉府下达军管戒严令,控制整个咸阳城,特别是秦宫和文通侯府邸被重重包围,就算是王绾、冯去疾等人也无法进入宫中见到皇帝。

咸阳被军队控制。

一切,都等着赵佗回来解决。

“解决……”

赵佗轻轻低语着。

他刚回来见到赵彻和陈平、郦食其等人时,两位谋士就向他说出了那个权力斗争上难解的问题。

政治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到了赵佗的地位,又刚刚发生了这种事情,如果他们赵氏不下狠手,日后定然会遭受君王清算。

从古自今,没有君王能够容忍这样掌握了军政大权的臣子。

哪怕你能平安寿终,但死后家族也难逃一劫。

霍光、张居正等人便是一个例子。

只有趁势进取一步,方能世代安稳。

赵佗对此不置可否。

他只选择了进宫,来看看始皇帝。

一人一像,默默对视。

半晌后,赵佗对着巨大的金人点了点头,叹道:“我知道了。”

他没有去见三世皇帝,而是径直出了秦宫。

数日后,咸阳城封锁解除。

同时那晚发生的事情也有了官方定论。

诸宗室公子受奸人蛊惑,趁着镇国侯郊雍之际,突袭文通侯、镇国侯府邸和秦宫,意图控制皇帝,以此谋逆。

皇帝念及血脉之情,诸公子又是受人怂恿,故网开一面,只废除他们公子身份,贬为庶人,终生幽禁于骊山,在始皇帝陵前守孝赎罪。

而随从诸公子叛乱的那些人就没有血脉庇护了,上千人尽数被斩杀于渭水河畔,以儆效尤。

整场事件中,因为赵彻这位中尉丞反应及时,调兵进行镇压,镇国侯府并未出现什么损失。

但文通侯府却没有幸免,因为府邸被叛军攻破,文通侯李于不愿受辱,自尽于府中。

乱军见文通侯死,迁怒之下尽屠李氏,使得李氏一族损失惨重,近乎被灭门。

当然,那些冲入了文通侯府的乱军,也在事后遭受了腰斩的刑罚,算是给李氏一族报了仇。

事情定性下来,在军事管理下惊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咸阳民众这才松了一口气。

“原来是那些宗室公子搞的鬼啊,真是可恶,害乃公担惊受怕了好长时间。”

“就是说嘛,只可惜文通侯真是倒霉啊,居然就他一家被叛军杀了,惨惨惨。”

“嘿,还不是咱们那位赵小君侯反应果断,若非他及时处置,别说是文通侯了,说不定连皇宫都要落在那些叛军的手里。赵氏一族,真乃帝国支柱啊!”

头发已经发白的络腮胡男子在食肆中对着众人吹嘘,满脸的骄傲。

而相比所知有限的民间,秦国朝堂上的公卿诸臣虽然也不太清楚此事的真相,但隐隐能猜到一个大概。

他们一个个战战兢兢,不敢对此事多言。

哪怕是颇有骨气的忠良之臣,也不好多说。

事情发生的时候,人家镇国侯正奉了皇帝的诏令在雍城祭祀,此事和赵佗半点关系都没有。

首先就排除了赵氏的问题。

而出兵叛乱的也确实是宗室诸公子,谁也无法否认。

不管宗室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聚敛那么多仆从手持兵刃上街,就已经是触犯了律法,更别说还意图攻击列侯府邸,谁敢为他们辩护?

至于文通侯李于的死,因为当时军队控制全城,诸位公卿并不清楚他到底是怎么死的,哪怕有所猜测也不敢多言,只能认了赵氏给出的解释。

事情得到解决,赵佗仿若无事一般,继续和往常一样尽心处理国政。

但朝堂也陷入可怕的压抑中。

因为文通侯李于的死,左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去疾等人皆对赵氏一族心生畏惧,在政务上不敢忤逆赵佗的话。

再加上一向和赵佗不对付的廷尉李于死了,新的廷尉由章邯所推荐的太仆丞赵高担任,朝堂上已经没了敢公开反对镇国侯的人。

至于三世皇帝,因为舅父文通侯李于的死,这个十多岁的少年已经被吓到了,再加上他尚未加冠成年,本来就没有执政的权力。只能在朝堂上看着赵佗代为处理国政,丝毫不敢多言。

只是小皇帝的心中,记着他母亲的话,尚还存有希望。

“赵贼势大,竟敢灭我李氏,但看他如今的模样,尚不敢弑君篡位。吾儿暂且忍耐,先假意配合赵贼,任凭其处理国政,以求取生机,让他不敢行大逆之事。赵贼年岁已经不小了,而吾儿则如朝阳初升,只要熬下去,一定能将赵贼熬死,待赵贼死去之日,便是吾等团结朝臣,对赵氏清算之时!”

母亲的话在三世皇帝脑中回荡。

是的,赵佗这老贼今年已经四十三岁了,而三世皇帝自己才十七岁啊。

他有的是时间。

但赵佗却没多少年好活了。

熬下去,熬死了赵佗,小皇帝就有了翻身的机会。

在此之前,他不能给赵佗把柄。

在这样的打算下,三世皇帝不再对赵佗形成桎梏。

赵佗在撕破脸后,也没有客气,将能抓的权力尽数抓在手中。

特别是军队。

枪杆子里出政权,他对这个道理非常明白。

除了中尉军和卫尉军之外,就连宫中郎卫也被其党羽渗透。

至于朝堂上的那几个大家族,亦是各有态度。

太尉王贲于当年病逝后,其子王离继承武城侯爵位,被举荐为太尉。

王离曾追随赵佗灭齐和攻取河南地,算得上赵佗的旧部。

赵佗又是他大父和父亲的旧部,赵、王两家的关系纠缠不休,相比于陌生的三世皇帝,王离自然是倾向赵氏更多一些。

“大父和父亲皆言,朝堂之事多做少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今情况我还是不参与的好。”

王离叹息着摇头。

相比王氏的中立,蒙氏的蒙毅则对赵氏专权非常不满。

只是可惜新任的廷尉赵高以河西蛮夷多事,律法难以通行为由,举荐了蒙毅这位法律高手前往河西张掖郡为郡守。

对于这个举荐,将作少府章邯,治粟内史王戊等人纷纷赞同,最后在赵佗奏禀皇帝后,将蒙毅送到了张掖郡当郡守,去治理那里的月氏人和羌人。

蒙氏之后,杨氏的杨熊是赵佗好友,辛氏因昔日辛梧的关系和赵佗多有往来,并非敌手。李氏的李信就不用多说,唯有冯氏因为有女子嫁给文通侯李于的缘故,和赵氏有些不睦。

但冯氏的当家人冯去疾是个老江湖,知晓分寸,有他在,冯氏并没有露出敌意。

王绾、冯去疾年岁已大,没了多少锐气,为了家族着想,尽量避免和赵佗冲突,使得整个秦国朝堂彻底成了赵佗的一言堂。

他说一,没人说二。

在这种政治环境下,赵佗并没有理睬陈平、郦食其,甚至黑臀、钟离眛等人的劝进之说,他只将心思放到国家大事上,认真的革除旧弊和进行创新。

秦三世三年,因为没有了李于等法家门徒的阻挠,赵佗的诸子学室计划顺利在天下推行,狠狠收了一波天下士人之心。

除了法家门徒外的所有士人,皆言镇国侯开明,愿意传承诸子学问,乃是世之贤臣。

诸子学室的推广,培养出了一批知识分子。

其中的佼佼者被举荐成为官吏,剩下的人也各有出路,比如一些人就在政策激励下,胸怀壮志前往蛮夷地区进行文化宣传,好换取资历,以获得更好的前程。

总之秦国在思想文化上,正从压制转向开放。

到了秦三世四年,率军前往辽东征伐的李信回来了。

他带回了叛贼冒顿的首级,以及上千个胡人俘虏,亲手解决了他昔日在东北留下的祸患。

对于咸阳发生的那些事情,李信不清楚,他也不想知道。

李信已经五十多,快接近六十岁了,数十年的征战,让他满脸风霜,两鬓已被霜雪染成白色。

在奏捷仪式后,李信仿佛是完成了他这一生所有的任务,两个月后便旧疾复发,卧于床上。

“李将军。”

赵佗跪在李信榻前,看着面前衰老的男子不由泪流满面。

李信笑了笑,虚弱的说着:“你如今可是堂堂镇国侯啊,对于生死之事当已看开,没什么好哭的。”

赵佗说道:“不管我赵佗此生是何身份,李将军皆是我赵佗的伯乐,若无将军当年赏识,岂有今日之赵佗在此。”

这些话,勾起了李信的回忆。

他叹声道:“你身居高位,居然还记得这些往事,我心中不胜喜悦。只是伯乐二字,我却不配啊,说到底,我李信只是一个刚愎自用的将领罢了。”

“当年伐楚之战,我没有听你赵佗的谏言,妄自尊大,结果遭受逆贼所害,使得二十万大军覆于楚地,成为我李信一生之痛。虽然承你之言,我能有伐辽东而再起的机会,但昔日往事,永远在我心头难以抹去。”

说到这里,李信握住了赵佗的手。

他看着赵佗,仿佛是用尽了一生的力气说道:“赵佗,我只想告诉你,我李信错了,当年没有听你的话,一切都是我的错。”

李信竟然在弥留之际,向赵佗诚恳的承认了当年的错误。

赵佗哀声道:“李将军,无需如此。”

当着赵佗的面,承认了自己当年的错误,仿佛让李信彻底卸下了一生的负担。

他微笑道:“赵佗,此生能遇见你,是我李信之幸。”

随着话语落下,李信的手失去了力量,眼睛也慢慢闭上了。

赵佗也闭上眼,脸上满是哀容。

他的脑海中,浮现的是当年伐燕归来的场景。

咸阳城外,他站在李信身侧,同车而凯旋,尽情享受荣耀时刻。

李信,对他赵佗的人生很重要。

“此生能遇李将军,亦是我赵佗之幸。”

赵佗喃喃着,胸口揪心般的疼。

李信的死,仿佛拉开了一个时代落下的大幕。

秦三世五年。

年逾七十岁的左丞相王绾,终究抵抗不住岁月的侵蚀,于府邸中溘然长逝。

其左丞相的位置,由御史大夫冯去疾补上。

只是冯去疾和王绾的年龄是差不多的,也都是七十老朽了,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高寿。

在当上左丞相的第二年,冯去疾也离开了人世。

连续两年死了两个左丞相,让秦国朝堂弥漫着一股哀伤的氛围。

转眼便到了秦三世七年。

赵佗这一年四十八岁,三世皇帝二十二岁。

按照礼制,三世皇帝在雍城举行冠礼后,便代表成年,可以亲政了。

可赵佗却对这一切视若无睹,在皇帝加冠后,并未还政给他,依旧牢牢紧抓权力不放,军中更是遍布赵氏手下。

此时王绾、冯去疾等老臣皆已逝去,刚刚接任的冯劫也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并没有和赵佗争锋的勇气。

满朝之上,皆是赵氏党羽。

皇帝的话,不如赵佗的话管用。

三世皇帝无奈下,只能尽量忍耐。

“赵贼,你已经四十八了,而朕才二十二,朕倒要看看你还能再活几年!”

三世皇帝咬牙切齿,恨不得夺权之后尽诛赵氏。

李姝也是气愤之极,不过她还有办法:“朝堂之上多赵氏党羽,就怕赵佗一去,其子赵彻依旧攫取权力而不罢手。吾儿等寻臂助才是,婚姻之事便是一条出路。”

为了这条出路,太后李姝甚至拉下了面子,请宗正子婴出面,让天子娶王离之女。

在李姝和三世皇帝看来,王氏是朝堂上唯一能和赵佗相比的列侯,王离虽然看上去保持中立,但其父、祖皆乃秦国老臣,心里定然会偏向皇帝一点。

只要皇帝能娶王离之女,日后赵佗一死,皇帝若想夺权,王氏就是一个臂助啊。

对于李姝和皇帝的算计,赵佗没有干涉,甚至还主动促成了此事。

王氏之女成为皇后,王氏成了秦国外戚,这让三世皇帝和太后多了一丝安心,便继续等待赵佗死去的那一天。

秦三世皇帝八年。

秦人在东瀛列岛上发现大量金矿和银矿,并引发了一阵热潮,燕、齐、辽东、海东、日照等地多有人偷渡跨海,欲要前去东瀛寻金发财。

东瀛列岛上有野人部落栖居,常与秦人发生矛盾。

赵佗顺势将东瀛列岛纳入秦国治下,但因为地理辽远,需要跨海通行,殊为不便。所以赵佗在东瀛设立了不同于郡县的都护府,给予派去治理的官吏更自由的权力,以掌统当地诸蕃。

在这一年,秦国航海名士徐巿,病殁于东瀛。

秦三世皇帝九年。

三世皇帝的嫡长子出生,皇帝为其取名为昭,并迫不及待的立其为太子。

按照陈平等人的猜测,这名字说不定是来自于秦昭襄王的“昭”字。

秦昭襄王时期,同样是王权旁落,被宣太后和穰侯架空了整整四十余年,直到他六十岁才夺权成功。

说不定三世皇帝是想以这个先祖的事迹来激励自己呢。

赵佗听闻,只是笑笑。

一月后,他以天子为至尊,当享世间美色为由,将从西域和东瀛等地送来的数十个美艳女子送入了宫中。

对于赵佗这种做法,三世皇帝私下里十分愤慨。

“这赵佗是把朕当什么了!这些蛮夷女子也配得上朕?”

到了秦三世十年,宫中新诞下皇子数人。

三世皇帝眼见夺权需要时日尚久,郁闷之气难以释放,只能暂时沉湎于美色之中。

同年,赵佗麾下最为声名赫赫的谋士郦食其已经七十余岁,进入了弥留之际。

郦食其在临终前,心态非常的好,对前来看望的赵佗笑道:“鄙人前半生无尺寸之功业,只能做一酒徒以自娱,直到遇见君侯,方才一展心中所学,立下了灭国大功。君侯之恩,郦食其没齿难忘啊,还请君侯能与我痛饮一场,以此告别。”

“先生啊先生,到了这时候,还不忘喝酒。”

赵佗笑了笑,让郦商取来酒水,为两人倒上。

“你这小子,怎么不给我倒满啊,你兄长我哪怕死了,那也得喝个满杯才行。”

郦食其瞪了郦商一眼,让其给自己满上后,这才与赵佗笑着举杯。

“满饮此杯,鄙人郦食其,与君侯别矣!”

郦食其哈哈大笑,将杯中酒水一饮而尽。

片刻后,赵佗手下这位立下了诸多功勋的谋士长者,离开了世间。

赵佗默默看着郦商在榻前大哭。

他今年已经五十一岁,他的那些友人或是老部下,也差不多都是五十到六十多的年龄。

岁月侵袭,恐怕没人能挡得住。

相比赵佗的哀伤,三世皇帝听说这个消息后却是高兴的拍手称快。

“母后说的有道理,如今郦食其死了,相当于断了赵贼一臂,而他手下黑臀、钟离眛等人,也都年近花甲,没几年好活了!朕只需静静等待他们死去就算赢了,时间就是朕最大的帮手!”

三世皇帝寄希望于依靠岁月击败赵佗,接下来的日子里对朝政更是不闻不问,一心享乐。

事情的发展也和他猜想的一样。

在接下来的数年里,赵佗那些年龄过了六十多岁的旧部,一个个接连踏上死亡的道路。

“我黑臀这辈子全靠了君侯扶持,否则一个瓮牖绳枢之子岂能坐上如此高位,只可惜君侯被君臣之义所困,否则只要一句话,我黑臀拼了命也要砍了皇帝,扶君侯或是小君侯登上皇帝的位置。”

黑臀临死前充满了遗憾,但看到赵佗默默看着他后,黑臀又哭了出来。

“君侯啊,我还是想回到当年咱们伐燕的时候,我只想在君侯手下做一小卒啊。”

哭着哭着,黑臀的声音戛然而止,没了声息。

赵佗低着头,轻轻叹了一声。

郦食其和黑臀,只是开始。

在这之后是涉间。

这位赵佗曾经最亲密的伙伴,身材一向消瘦,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更是显得形销骨立,像是变了一个人,让赵佗最为心痛。

“君侯,我有一个请求。”

涉间倚靠在榻上,虚弱的看着赵佗。

赵佗坐在他的旁边,柔声道:“吾等共起于微末之中,情意比他人更甚。何谈请求二字,你要和年轻时一样,有什么话给我说就是了。”

涉间微笑着点头,轻声道:“我想听君侯再念一念那首诗。”

赵佗一怔,目光越发柔和。

他看着涉间。

涉间也看着他。

就像是回到了数十年前的那个冬天。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在赵佗的声音中。

涉间安详的闭上了他的眼睛。

泪水,顺着赵佗脸上的皱纹滑落。

他曾经最亲密的战友,走了。

时光最易把人抛,到了秦三世十五年的时候,卢绾也离开了。

他对于赵佗充满感激,但在临终前却不停呼唤着另一个人名字:“刘季你这狗贼,躲到哪里去了啊!我真想找到你,狠狠的往你脸上吐上一口唾沫!”

接着是钟离眛。

这位楚人出身的男子颇为洒脱,临死前还对赵佗笑起来:“君侯啊君侯,我钟离眛到现在都记得,当年就是在那淮水被你骗上了船,这一骗,就是一辈子啊!”赵佗也笑起来,说道:“那叫骗吗?我那叫救你!要不然你早和楚国一起没了。”

钟离眛是笑着离去的,他觉得自己这一生最正确的选择,就是上了赵佗的船。

秦三世十六年,盘踞在漠北的匈奴人南下侵袭阴山放牧的南匈奴和月氏部落,秦将韩信率兵出征,远赴漠北,犁庭扫穴,大破匈奴,斩首三万,立下大胜。

在这场大胜下,一直在南方百越主持大事的秦将蒙恬因病去世。

同年,大秦左丞相冯劫寿终正寝。

秦三世十七年,昔日赵佗麾下大将樊哙去世。

临死之前,他嘴里还不停嘀咕着他是君侯的星星,对于当年赵佗向他和曹参、萧何说的三星入梦之事,念念不忘。

秦三世十八年。

秦国在西域正式建立统治,成立西域都护府,都护由赵佗弟子彭越担任。

秦三世十九年。

赵佗六十岁,须发已经出现白色。

他年纪虽大,却因为长期养生锻炼,精神非常好,朝堂上的权力依旧被他紧抓。

特别是随着先帝老臣一个个去世,他在朝堂的势力很庞大。

陈平认为时机成熟了,再次向赵佗进行劝谏。

“今君侯已入花甲之年,皇帝则春秋鼎盛,若是日后君侯有不测之事,那赵氏危矣。不如进上一步,保赵氏与吾等安稳。”

赵佗摇头,再次拒绝了陈平的提议,顺手将他外放为一地郡守。

而对于赵佗六十岁这件事情,三世皇帝报以冷笑,越发觉得他的忍耐是对的,赵佗的寿命就快到头了。

只是相比他期待赵佗的寿终,太后李姝却是在整日的怨愤与压抑中首先坚持不住,在这一年崩于宫中。

她在离去之前,对自己的儿子嘱咐道:“忍住,赵佗没几年了,你一定要熬死他!”

三世皇帝哀声应下。

然后扎入温柔乡中,将夺权的希望交给了时间。

赵佗进入花甲之年后,见到旧友一个个死去,伤感之余,也多次邀请昔日故人相见。

比如农横,那个他来到这个世界后,第一个让他感到暖心的人。

如今的横已经六十多岁,头发花白,妥妥一个老农模样。

他麾下儿女成群,已开始享受天伦之乐。

在赵佗征战的这些年里,横在治粟内史府下任一农吏,专门研究各种农业技术,日子过得平平淡淡,心态也十分祥和。

这让赵佗很难将他和那个与秦军不共戴天的赵国少年重合。

“多亏了君侯昔日恩惠,若非君侯,我恐怕早就因为荆轲之事,惨死于咸阳了。”

说到当年往事,让两人原本因为阶级而出现的隔阂迅速拉近了不少,纷纷叹息不已。

荆轲刺秦。

说起来已经是四十五年前的事情了。

因为地位差距太大,说完当年往事之后,横便木讷不语,不敢多言。

赵佗暗叹。

岁月悠悠,终究是让人越行越远。

到了秦三世二十年,秦国在西域设立的都护府与大宛国发生了冲突,秦使被杀,几个为都护府管辖的小国遭受侵略。

赵彻记起昔日他征西将军的豪言,亲自领兵前去。

这时候赵彻已经四十余岁,膝下儿女已经成年,更有弟弟在咸阳,并不需要担心他离去后,赵佗一旦薨去,赵氏会遭遇危险。

秦三世二十一年到二十五年间。

死亡再度席卷了旧时代的老人。

赵佗曾经的旧部苏角、赵广、西乞孤、张贺、白荣等人接连故去。

除此外,就连垂垂老矣的廷尉赵高也坚持不住了。

“吾弟,我赵高这辈子能当上廷尉,身居九卿,全都是多亏了你啊。你当年从蒙毅手下救了我一命,我一直铭记在心,不过我亦救了你赵氏一劫,可没有辜负你呀。”

赵高临死之前,与赵佗见了一面,那张脸上满是笑容。

这让赵佗很是感叹。

赵高,这个历史上的大奸臣,在他赵佗的参与下,最终没有走上那条路,反而变成了秦国廷尉,为秦国的建设奉献了下半生,真是让人有种难言的感觉。

在赵高离去后。

他的弟子公子胡亥也没有坚持多久。

这位耽于享乐的公子在临死前还有些郁郁寡欢。

“我真是听了老师的胡话,还以为姊丈会废了启明,让我来当皇帝呢。可恨啊,我胡亥竟然没有做皇帝的命!”

这一年,赵佗六十六岁,秦三世皇帝四十岁。

常年练习养生之术的赵佗依旧生龙活虎,健步如飞。

而沉迷美色,整日以酒浇愁的三世皇帝则日渐衰弱。

被掏空了的身体,终于在第二年再也无法坚持了。

“为什么!为什么赵贼还没有死!”

秦三世皇帝卧病在榻上,发出愤怒的吼叫。

宫中女子皆被那声音吓得瑟瑟发抖,无人敢应答。

“可恶,为什么我活不过赵佗这恶贼啊!”

三世皇帝在愤怒中崩殂。

天子驾崩,赵佗表现的很平静,为扶苏的这个儿子主持了隆重的丧礼,并扶持太子昭登上皇位,是为秦四世皇帝。

对于这个新的小皇帝,赵佗作为“托孤大臣”没有对其进行过多的压制,而是向他送上了更多的美人,以及少府酿造出来的各种美酒。

少年天子,自出生以来就活在赵佗的阴影下,连自己的父皇都被镇压的战战兢兢,无力反抗。

四世皇帝根本没有抵抗的想法,更别说他现在还未加冠,连掌权的理由都没有,便学着他父皇的模样,一头扎进温柔乡,在其中寻找天子的尊严。

秦四世皇帝三年。

赵佗七十岁,也就在这一年,他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在无数人旧友离去后,他本以为自己能够接受一切,但当他面对陪伴了自己大半生的妻子即将逝去的时候,还是满心悲伤,

“赵佗,答应我,不要篡取皇位,至少你和彻儿不能。”

嬴阴嫚临终前,想到了她的父皇和兄长。

她不想让自己的丈夫和儿子窃取这个国家,变成和代齐的田氏一样,恶名远扬,而且也让他们无颜去见始皇帝和二世皇帝。

但对于以后可能发生的事情,她很清楚,所以不做多的强求。

赵佗笑了笑,柔声道:“你放心便是,只要我在,这天下就不会易主。”

“我相信你。”

嬴阴嫚笑着点了点头,看着赵佗那满头白发,脸上已是皱纹遍布的模样,她伸了伸手。

赵佗将头凑了过来。

嬴阴嫚用瘦弱的手为赵佗理了理耳边的发丝,动作轻柔,一如这几十年的模样。

她轻轻说道:“我不在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

赵佗哭了。

“嫚嫚。”

他握着嬴阴嫚的手,泪水如同雨下。

“不要哭,我很庆幸能与你相遇,这一生都在庆幸。”

嬴阴嫚笑着闭上了眼睛。

妻子的离去,让赵佗在一段时间里受到打击。

但他挺了过来,因为他有更加重要的事情。

赵佗坚持着养生与锻炼,哪怕七十余岁,依旧耳聪目明,牢牢掌握着这个国家的权利,他在赵氏一族中乃是祖辈,拥有巨大的威望,以及众多的儿孙。

不需要他的特意安排,赵氏已经牢牢占据了整个秦国所有权力机构。

在这些年里,皇帝的身份日渐虚化,似乎成为了一个只负责祭祀的吉祥物。

天下只知有镇国侯,而不知有天子。

但赵佗依旧恪守着他的底线,只要有他在,任何人都不能染指大秦的君位。

与此同时,岁月依旧在收割着每一个旧时代的生命。

秦四世皇帝四年,秦太尉武城侯王离薨。将作少府章邯卒。

秦四世皇帝五年,张掖郡守蒙毅卒。秦将曹参卒。

秦四世皇帝六年,治粟内史萧何卒。秦将郦商卒。

秦四世皇帝七年,秦将任嚣卒。

人一个接一个的死去,但赵佗还活着。

在他七十六岁的那一年。

他的女婿韩信到了最后时刻。

“妇翁,你可知道信这一生永远忘不了的场面是什么?”

赵佗笑道:“莫非是你在淮阴城外,见到我时的场景。”

韩信摇了摇头,笑道:“我忘不了的其实是妇翁与伪王熊启交战的那一夜,那时候我趴在山上偷偷观看。只见到四面楚歌起,楚军便四散而逃,那时候,我就知道妇翁定是天下最强的名将,那副场景我韩信永远也忘不了啊。”

赵佗有些惊愕。

四面楚歌。

原来对韩信的震撼这么大。

韩信说完之后,突然又叹道:“不过我还有件遗憾的事情,一直难以忘怀啊。”

赵佗轻声道:“是何遗憾,竟让你韩信到现在也忘不了。”

韩信苦笑道:“妇翁可还记得刘邦此人,当年他举报逆贼项籍,又受命前往南方追捕阿屠骨,可这一去就从此没了踪影,他那数百金的赏赐还在我府上,我一直为他保管着啊。唉,此金无法交给刘邦,我韩信终究难以忘怀啊。”

“刘邦啊。”

赵佗眯着眼睛。

上一次说的这个名字,已经是几十年前了,让他竟有些恍惚。

“或许死在了南边吧,不过也说不定是在南边安了家,就不回大秦了。”

他幽幽一叹。

刘邦、项籍,这些名字听着真是恍如隔世。

韩信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继韩信之后,曾向赵佗献纳进取之计的陈平也走了。

他在离世前,长叹道:“可恨不能见到君侯登顶君位,君侯若肯听吾谋划,则万事无忧矣。”

赵彻,是在赵佗七十九岁的时候离去。

“彻儿,你可曾后悔没有坐上皇帝的位置?”

赵佗站在衰弱的赵彻身前,问出了他的问题。

赵彻笑道:“父亲你说错了,我这一生最大的志向并非是当什么皇帝,而是曾经我向外翁说的那样,我赵彻要做大秦的征西将军!”

赵佗笑着点头。

他的儿子在西边灭亡了大宛国,扬威西域,如此也算是梦想完成了。

赵彻死后。

赵佗为他亲自刻下了碑文。

大秦征西将军赵彻之墓。

在赵彻死后的第二年,沉迷酒色十余年的秦四世皇帝也走向了人生的终点。

他的儿子,十多岁的秦五世皇帝登上了帝位。

只是这一次,赵佗没有再用对付三世和四世皇帝的手段,而是将赵彻的孙女嫁给了五世皇帝。

“我知道你想做什么了,君侯啊君侯,你可真是下了一盘大棋啊。”

满头白发的张苍挺着硕大的肚皮来到赵佗的身前,用干瘪的嘴对着赵佗发笑。

赵佗指着他的嘴笑道:“你这厮可真是活得长啊,听说你牙齿都掉光了,全靠人乳为食。”

张苍苦笑着摇头道:“已经快死了,不过也多亏我活到现在,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何必呢?”

赵佗平静道:“每个人所追求的东西不一样罢了。”

张苍摇了摇头,叹道:“可惜啊可惜,要是你心狠一点,说不定我那徒弟就能当上皇帝了,我张苍在后世少不得也会有一个帝师头衔。”

听到这话,赵佗就气不打一处来,骂道:“你这肥厮还好意思说,要不是你教坏了彻儿,让他找了数十个妾室,坏了身体,他说不定能活到吾等的年纪。”

“君侯你这可就冤枉人了,你看我张苍府中妻妾上百,还不是活到现在。”

张苍翻了个白眼,说着说着他又叹道:“可是我知道我快死了,君侯啊,我张苍要是死了,这天下可就没几个人能和你这般说话了。”

赵佗打了个寒颤。

半个月后,张苍于妻妾怀中逝世。

最后的友人离开,可怕的孤独如浪潮一般向赵佗袭来。

他扛住了。

赵佗在等待着,直到那个名为询的孩子出世。

这是五世皇帝的嫡长子,也是赵佗曾孙女的儿子。

血脉的合流,既延续了始皇帝的皇室传承,亦保障了赵氏世代的安全。

和之前的皇帝不同,赵佗将这个孩子带出了皇宫,由自己亲自来培养。

在岁月的流逝中,赵佗抚养着这个孩童一日日长大。

八十五岁。

九十岁。

九十五岁。

一百岁。

昔日的旧人,一个接一个的死去。

赵佗在时光荏苒中前行,他将自己一生的所学,所有的思想尽数教给了这个孩子。

直到秦五世皇帝崩殂,赵佗亲自养育的这个孩子凭借嫡长子的身份,在赵氏的支持下登上了皇位。

这数十年来一直压在赵佗身上的担子才算是真正的放下了。

他将所有的权力,都交给了这位新的皇帝。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赵佗再度来到了秦宫。

“高祖,请小心。”

六世皇帝是个器宇轩昂的年轻人,他亲自扶着赵佗慢慢登上天保台。

他本该叫赵佗是外高祖父,但因为从小抚养的关系,他与赵佗极为亲密,竟以高祖相称。

赵佗闻言,对六世皇帝摇了摇头。

“询儿,只有二世皇帝才是你的高祖,我不是。”

赵佗纠正了这个称呼,六世皇帝笑了笑,没有多言,他是赵佗亲自养大的,在赵氏度过了他的前半生,对于赵佗与赵氏一族,充满了感情。

六世皇帝小心的搀扶着赵佗来到台上。

赵佗放开了他的手,自己颤颤巍巍的来到台前。

“高祖,那里风大。”

六世皇帝担忧,想要为赵佗披上衣衫,被眼前的老人拒绝了。

赵佗摆了摆手,迈着蹒跚的脚步来到了那座高耸的巨大金人面前。

因为每一年都有专人维护,始皇帝像在夕阳下依旧金光璀璨,看上去神武威严。

赵佗先看了看台下的风景。

天保台高耸,秦宫与咸阳城显得很是渺小。

在这一刻,赵佗突然有了一种很强的孤独感。

“我的敌人,都死了。”

“我的朋友,都死了。”

“我,还活着。”

他轻轻叹息着。

待到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

赵佗转身,努力睁大眼睛,盯着面前的始皇帝像。

“陛下。”

他轻轻的唤了一声,

在夕阳中,赵佗仿佛看到了眼前的始皇帝像活了过来,金色的眼睛看向了他。

赵佗轻轻说着。

“陛下啊,你看看这个天下吧。我赵佗,未负大秦,未负陛下。”

在赵佗数十年的治理下,如今的秦国已经变得无比繁荣富强。

其疆域辽阔,西至于葱岭,北到漠北,东并瀛洲,南尽百越。

就连青海和藏地,亦有秦人出没的迹象。

四海之中,万邦族群,尽以秦人为尊。

九州郡县之内,府库充盈,粮秣溢仓,钱绳腐烂。

黔首万民,人人皆满面欢笑,无冻饿之苦。

至于科技上,更有火药开山裂石,热气球飞天而起……

在治国上,赵佗足以挺得起胸膛,向始皇帝汇报他的努力。

至于其他方面。

赵佗望向了远处的六世皇帝。

“九百年前,秦与赵同为一家。”

“九百年后,秦与赵再度合为一家。”

“陛下,你的后裔依旧是秦国的帝王。”

“而我赵氏则能和秦,与国同休,相扶到最后。”

“我赵佗是秦将,赵氏也将永远是秦将。”

赵佗轻轻说着。

他看到了金色的始皇帝像在光芒中对他点了点头。

高台外,夕阳落下。

赵佗露出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笑。

秦六世皇帝六年,大秦镇国侯赵佗,薨于咸阳,享年一百二十岁。

充裕的时间,悠长的寿命以及巨大的权力,可以解决掉大部分的问题。

感谢各位书友的一路支持,愿诸君和赵佗一般长寿。

后续会有一章两千年后的番外,大概在下周和完结感言一起发了。

内容应该是公输残卷,赵佗,刘邦,张良和李由,以及秦陵考古相关。

第22章 鹿鸣第168章 五大夫第606章 北伐落幕第152章 魏策第470章 舌战劝降第50章 首级第281章 章邯之名第320章 楚将染病第97章 爵制第619章 李由数奇第649章 秦皇封禅第125章 剑履上殿第109章 隗状 姚贾 尉缭第761章 将攻第812章 义士第473章 齐亡第501章 通西南夷第602章 包抄头曼第557章 屁股转换第158章 魏将第558章 胡人得镫第343章 灭楚者佗第165章 民心第17章 高佗第472章 臣欲死战第599章 蒺藜陷马第566章 休密月氏第436章 代亡第550章 双靡翕侯第837章 变法第223章 颍水第495章 一场博弈第24章 荆轲刺秦第647章 赵佗施救第287章 兵临楚地第462章 赵佗要我第436章 代亡第428章 赠送陈馀第658章 异兽真身第510章 赵佗献纸第153章 突袭户牖第774章 喜信第136章 水攻第665章 刺客行踪第826章 反击第324章 悬羊击鼓第113章 楚戚第11章 此乃肉也第739章 请求第529章 骑兵至宝第21章 宫殿第318章 兵临睢水第703章 怀孕第434章 燕王落马第818章 项籍第717章 婉拒第220章 新思路第111章 辞相第760章 羽弟第513章 不给儒家第821章 喝药第17章 高佗第349章 夺爵升爵第298章 李由练兵第60章 乡邑第142章 外黄第569章 灭匈奇谋第699章 储君第121章 李由第519章 项氏谋划第563章 贵女抉择第356章 东阳陈生第803章 预判第668章 力士挥椎掷祖龙第598章 踏碎秦营第814章 赏不逾时第598章 踏碎秦营第697章 考校第41章 什长第291章 义与不义第438章 吾会出手第248章 路线问题第284章 刺杀齐相第260章 背水为阵第305章 久仰大名第482章 帝号纷纷第450章 王离军候第305章 久仰大名第541章 沛地三杰第237章 东向第484章 左丞相第579章 千里镜第58章 义兵论第191章 刘季背主第341章 秦军驱魔砲第183章 魏咎第717章 婉拒第736章 策略第682章 审问第735章 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