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南巡

许多年前,黑夫作为李由属下的“别部司马”,率三千人南征豫章。

他将这趟长达半年的征途,写成了三卷《南征记》,里面的字句虽然朴实无华,但内容却十分详实。到黑夫婚后,曾向秦始皇献上此书,为的是阐述南征无利可图,且困难重重,以免自己的部下去岭南那炎热可怕的绿色地狱送死。

秦始皇记得那书中对南昌等地的描写:

“自番阳、余干以西,百里内杳无人烟,无城郭田亩,亦少见越人部族,更无开阔大道,所至之处,唯平林丛昧,需且伐且行。行百余里,至赣水,此水贯穿豫章,南北绵延千里,汇入彭蠡泽……”

“臣于赣水下游择地筑城,当地古树修藤,森阴蒙翳,禽兽之声,杂响其间。野牛、野鹿以千百成群,聚于此地,又有竹坡,亦绵亘数十里,其间竹节相间,生刺笋,味至苦,有赣巨人出没其间,掠人而食……”

总之,就是一片蛮荒景象,黑夫等人在此建城,真可谓平地起高楼,除了自然莽丛外,当地还有让人闻之色变的“水蛊”之疾,不慎染病后没有救治的办法,只能慢慢衰弱死亡,所以才叫“江南卑热,丈夫早夭”。

可现如今,距离南昌建城,已是七八年过去了,九月初,南巡至此地后,秦始皇却发现,南昌已经和《南征记》的描述的莽荒之地,全然不同!

给皇帝留下第一印象的,是便利的水上交通。

他的庞大随行队伍,乘坐舟师大船,渡过大江,漂在在彭蠡泽上。却见从“湖口关”驶出的船只络绎不绝,有的东行去淮南会稽,有的向西到衡山、南郡,皆满载货物。

运出去的,是深褐色的红糖,运回来的,则是农具、丝布等豫章无法自给自足的生活必需品,关隘收过路的税都收的盆满钵溢。

据说这个关隘,是七年前,一个叫“赵佗”的楼船军吏提议设置的,四通八达的水上交通,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建立,眼下不论进出豫章,走水路都十分方便。

在敷浅原靠岸,眺望庐山景色后,豫章郡守、郡尉亲自跑来迎接,引领皇帝车驾,向南而行,渐渐靠近了南昌城。

道路是按照驰道标准修的,据说这还是很多年前,黑夫结束征战,卸任番阳令时,对继任者的嘱咐,说什么“要想富,先修路”,至少要把南昌到敷浅原的路修起来。

“话糙理不糙。”

黑夫留下的这句话,把皇帝逗笑了,在全国修筑驰道直道,也是他一直坚持的事,只有将天下用途道连接起来,它才能真正一统。

这条路,虽然只是简单的土路,却夯得很平,没有想象中的颠簸。

沿路数里开外,是炊烟袅袅的里闾,里闾周边,则被水田包围,。下稻谷已收,田里只剩下一捆捆稻草,一二孩童还在田边捉黄鳝——据说豫章水里,各种鱼鳖虾蛤到处都是,随便撒一网,就能得到满满地一把,所以本地扬越人不必终日辛劳,也能轻松填饱肚子。

总之,所见所闻,与黑夫《南征记》大为不同。

但皇帝并不认为黑夫在书中胡扯欺骗他,因为这些农田里闾,都仅在道路附近才有,视野延伸到十里数十里外,看到的依然是莽莽丛林,有时候路过河流,岸边甚至能见到张开血盆大口,晒太阳的大鳄鱼……

在豫章,人的力量还很渺小,自然只退让了一点点空间。

但这已经很不容易,此地能从荒服变成膏腴田地,皆是数千屯田兵,加上南郡移民苦耕的结果。

不过,这一路上,秦始皇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连绵不绝的甘蔗种植园。

九月初,农忙已毕,却是甘蔗长势正盛的时候,它们高丈余,像是芦苇树林,却规划整齐。黔首们在地里干活,做最后的锄草施肥。那些黑皮甘蔗粗壮结实,当地人唤作“黑夫蔗”,再过两个月,就能收割了。

豫章郡守禀报秦始皇,豫章虽有桑麻之利,但数量仍少。除了五谷外,最主要的作物,便是从南郡传过来的甘蔗了。

因为豫章湿润炎热,春夏时,甘蔗地甚至不需要灌溉,到秋冬,才需要照料一二,所以当地人便在秋收前忙活稻谷,秋收后忙活蔗田。

“自从去岁糖坊官营,糖专卖后,糖价见涨,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种点甘蔗,官府腊月前收走,到春耕农忙前,又会雇人榨汁,这一来二去,百姓也能得些钱帛,用来缴纳口赋……”

豫章郡尉殷通是个很有表现欲望的人,立刻就为郡守补充。

糖专卖,这是少府去年出台的新政策。经过近十年的草创发展,糖业已经成为牟利仅次于粮食、盐铁、酒的大宗贸易。

正值朝廷财政困难,为了筹备这次大巡视的钱,为了维持长城、骊山、张掖拓边的巨大开销,秦始皇同意少府实行糖专卖——将南方各地的糖工坊纳入官府旗下,统一向百姓收购甘蔗,榨糖售卖,以享垄断之利!

但在实行过程中,也有所区别,对会稽、九江、东海郡楚人贵族的糖坊,是简单粗暴的强行没收。

但对南郡、豫章、巴蜀的糖坊,或由地方财政出资购买,或容许糖坊主摇身一变为小吏,继续经营,只是从为自己挣钱,变为也替官府挣钱。

这便是南方方兴未艾的蔗糖产业,眼下,李信已灭月氏,控制河西,设张掖郡,乌孙、楼兰都表示愿意臣服。经过乌氏不懈努力,通往西域各邦的路途也已打通,虽然西王母邦还没找到,但干掉月氏这个中间商后,今年中原的丝、糖直销西域,获得了巨利。

国内普通人虽然吃不起糖,但豪富之家,对糖的需求却越来越大。

巨大的利润,这也是朝廷实行糖转卖的动力……

再加上甘蔗田不难打理,收割榨糖都在冬天,不影响农事,所以少府恨不得,南方家家户户都能像种植桑麻一样,种甘蔗。

秦始皇此番南巡到豫章南昌,其中一个原因,也是想看看这种新的“军国大利”,以及他一直以来有所打算,但没有实行的大计划。

对秦始皇而言,计划虽有先后之分,却绝不会取消……

……

快到南昌城时,阡陌相邻的个体户小块蔗田渐渐消失,取代它们的,是连绵不断的大片蔗田。这些蔗地,要么是军功大地主,比如“开赣先锋”黑夫家的田地,要么是官营的公田。

皇帝还问了问黑夫家的田有多大,听说没有超出规格,便笑了笑。

听说除了黑夫外,他的旧部共敖、利咸、东门豹等人,军功田都在南昌附近,种的也多是甘蔗。

在地里干活的人,也不再是黔首庶民,而是赤着上身,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越奴”。

“这些越奴,多是扬越人。”

豫章郡守、郡尉指着那些被斩了大脚趾,在蔗田里劳作的奴隶道:”豫章有扬越、干越,干越已归附陛下,设余干县治之,但扬越诸部却散居山林,不服王法,常聚众劫掠行人,故各县每年都会入山围剿,捉回来的扬越人,便作为奴婢,料理蔗田。

使用越奴,在豫章很流行,原因之一,是越奴比夏奴好用……

要知道,在秦朝,虽然奴婢处于社会底层,但亦是受法律保护的。干活可以,主人却不能擅自残杀,否则要被问责,诸田造反,就是借口让官府帮忙”谒杀“其逃奴。

公家的奴隶也一样,要是奴役鞭打太重,下手的官吏还会被问责。

这也不是什么人道主义,只是劳力金贵罢了,就跟借用耕牛鞭打太重导致牛伤了瘦了,官府要拿你是问一般……

但这仅限于“夏奴“,也就是秦及六国的奴隶,言语不通的异族奴隶,却是法律的空白,甚至都不编入隶籍,可以随意压榨,没有限制!

他们成了最廉价的劳动力!

因为这两个缘故,但凡是种蔗榨糖的地区,都开始流行起奴隶来,豫章、长沙用越奴,巴蜀的巴氏则用僰奴,因为这个原因,巴氏力主修五尺道,通西南夷,皇帝已经应允。据说前个月,蜀郡的使者,已经跋山涉水,抵达“滇国”,要其入朝臣服了……

还是巴氏从西南夷购买僰奴开了个好头,南方各郡也意识到,奴隶甚至还成了商品。同样种了大量蔗田的南郡,开始从豫章、长沙购入奴隶。豫章、长沙除了抓捕本地扬越人外,也开始尝试从更南方的南越、西瓯购奴,一条贩奴链在南方渐渐成形,但数量一直上不来。

说一千道一万,会出现奴隶贸易,归根结底,还是劳动力不足,这也是豫章郡守、郡尉要向皇帝诉说的苦处:不是他们不想为少府增加收入,而是劳力不足的大窟窿,根本补不上啊!

听完诉苦后,丞相李斯皱眉道:“陛下先前不是已下令,将齐乱时,叛贼家眷中选三千妇女,发来豫章么?”

除此之外,还有几家田氏贵族,全家都迁到了豫章。

豫章郡守、郡尉却同时道:“虽如此,但仍是杯水车薪!”

没错,三千罪妇与驻军、移民婚配,的确能增加人口,但新生儿要派上用场,得是十多年后了。可豫章现在,就迫切需要大量劳力,来满足不断扩大的蔗糖产业!

“丞相,俗谚道,远水救不了近渴,吾等何必舍近而求远呢?”

殷通见时机差不多了,也出面,向秦始皇提出了他蓄谋已久的建议。

“臣敢言于陛下,豫章之南有南越、西瓯,东则东瓯、闽越。百越皆不服王化,名为君,实为王,聚众一方。越人部族斗殴,常越过边界,滋扰豫章、长沙,且多有旧楚逆贼前去投靠,鼓动百越与天子为敌!”

“百越之地广袤数千里,部族林立,其人众百万!若能遣大军征之,彼辈分立,必摧枯拉朽,折服请朝!并其地,则大秦南尽北户!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之利,可入于中原。掠其口众,则豫章、长沙、南郡、会稽蔗田,亦可多十数万越奴,其利增十倍!”

殷通长拜稽首:“此有百利而无一害者也,故臣敢请陛下,发兵征百越!”

第313章 女大十八变第921章 诛恶第55章 肉得烂在锅里第911章 输不起第972章 吕泽第513章 法今王第489章 肯定不是自己写的第878章 狗血第183章 劝降上传的章节一直在审,大家别着急第499章 不破不立第471章 今晚就走第558章 螳臂第386章 大原之戎第917章 万人敌第750章 复生第1010章 玉碎第403章 君子藏器于身第710章 始皇帝死而地分第1033章 最后的审判第762章 忠信第276章 当我们的旗帜插满山岗!第1018章 韩信之信第413章 善马爱妻第170章 橘与枳第423章 如果我们的铁骑继续向前!第326章 大朝会第772章 招魂第124章 攻权第546章 青岛第532章 不问苍生问鬼神第391章 良弓第1030章 他的时代结束了第109章 羔裘第772章 招魂第843章 只手岂能扶天倾?第964章 越兵第140章 八卦第353章 项籍第300章 不可与之为敌第939章 胠箧第766章 将军百战死(下)第1008章 太昊第840章 襄平城边胡骑来第829章 五世相韩第863章 西当太白有鸟道第858章 三呼第511章 稷下第330章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第667章 换相第1013章 开始和结束的地方第390章 温暖第230章 前歌后舞第1003章 移席第1005章 尝麦第835章 世无忠臣第1013章 开始和结束的地方第394章 昆山之玉第104章 谎言第831章 帝国之壁第1003章 移席第362章 蕲年宫第955章 郦生第463章 大生产第87章 最后的依仗第327章 封建与郡县第149章 其末立见第331章 起土骊山隈第651章 常识第141章 陈平第936章 武忠侯是天!第659章 自讨第549章 大索十日第633章 甜枣第149章 其末立见第758章 不知几人称王?第439章 来个中心开花!第397章 骏马第947章 三千年来谁著史?第48章 我愚蠢的弟弟呦第293章 二十五年第140章 八卦第830章 我看你骨骼惊奇第114章 然足下卜之鬼乎?第451章 诸夏亲昵第680章 玩蛇第87章 最后的依仗第440章 头狼(骗月票)第178章 项燕第305章 番阳令第59章 天狗第578章 边衅第666章 七闽第349章 劳动人民的智慧第752章 在街垒上第573章 十鸟在林第318章 寡人以眇眇之身第199章 县尉有请第856章 固将释私怨第743章 一人可当十万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