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马初与伯乐见(三)

当天晚些时候,相似的一番对话发生在陈佑和顾猛之间。

不同于对宁强的试探与诱导,顾猛坐下之后,陈佑直接就开口:“我准备让你带两千兵马进攻绵州。”

顾猛能由指挥到校尉,全赖陈佑给予的机会以及这段时间的信重,是以听到陈佑的话语之后,立刻就答应下来:“属下遵命!”

见他如此表现,陈佑满意地点点头:“右军现在该有千余人了吧?”

“回禀使君,右军目前有兵一千二百三十二人,其中马军一百人,弓手五百人。除了马军尚有不谐,其余军兵皆可一战!”

顾猛对自己手下的军兵十分上心,此时听陈佑询问,立刻就顺畅的答了出来。

对陈佑来说,马军没训练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这一百马军还是陈佑特意叮嘱才建起来的,一百多匹马好不容易才凑齐,军兵的骑术、配合需要时间来练习,到现在都还没开始学习骑战。

好在这些府兵——特指新征召的右军——肯吃苦,在能吃饱的前提下,拼了命的训练,步兵总算是有战斗力了。

“这次马军留下继续训练,其余人你都带着。”陈佑敲了敲桌子,嘱咐道,“我再给你找八百人,最迟明天上午划给你,三天后出发,这两天你得处理好两部人马配合的问题。”

“是!”顾猛一个激灵,连忙起身挺直腰杆,大声应下。

“坐下说话。”陈佑摆摆手,“这一次你不是一个人去,还有一拨七八百人也要一起过去,只不过你们两拨人马分头行动。”

顿了顿,陈佑接着道:“想来你也听说过一些消息,绵、剑、利三州贼人势大,虽然多是裹挟乱民而成,但人数在那里,且其中也有一二宿将,你此去不可大意。我也不求你能立下奇功,出了鹿头关之后,只要稳扎稳打,将贼兵朝北逼迫,或者逼其攻梓州,便少不了你的功劳。”

这就是面授机宜了,顾猛心中牢牢记下,口中忙不迭称是。

“另一个人名为宁强,你可能没听过,他这次是要自西面入绵州,你前几天动静稍微闹大一些,替他打一些掩护,之后就不必理会,自己稳住就好。”

顾猛适时问道:“敢问使君,若是那宁强求援,属下当如何?”

陈佑双眼一眯,缓缓道:“他这一路,除去不听你的调令之外,你就当是自己遣出的偏师便是。”

顾猛不知道,陈佑这是要考验他的大局观,看他能不能准确判断战场形势,能不能做出正确的决断。

他的表现,将决定陈佑对他的扶持会到什么程度。

举个例子,假如宁强遭遇全、杨、吴、王这样的贼首而陷入险境,顾猛能够赶得及救援并擒杀贼首,却磨磨蹭蹭等宁强战败之后才加入战场。即便最后也能擒杀贼首,陈佑虽还会用他,但也不可能再像现在这么信重了。

至于说怎么判断是主观上的赶不及,还是客观上的赶不及,陈佑自然能通过在两军之中布下的眼线来判断。

林师德手里拿着几份文书,快步走进政事堂所在的区域。

他作为兵部尚书,不是第一次来此处,但每一次过来,都能感觉到那坐于中枢拨动天下的威势。

当今官家有意抬高文官权力,政事堂相公的权势自然是一日大过一日。

要说文官之中哪些人同那些粗鄙军汉矛盾最大,不是基层的那些县官,而是他这个兵部尚书。

从赵周建立开始,兵部就是六部中存在感最低、权力油水最小的部门,比之户部都有不如!

究其原因,还不是有武夫把持的枢密院侵占了兵部的职权!

和户部争的三司最起码还是文官系统里的,户部争起来也有胆气。

但让兵部同枢密院争?

呵呵,别说枢密使也属于“相公”,就算他这个兵部尚书敢喷相公,相比在这个军权至上的时代对上军汉,还是缩起卵子做人比较明智。

于是,好不容易感觉风向似乎要变,林师德立刻就希望能借政事堂中某一位相公的势,好从枢密院手中分出一块肉来。

政事堂目前有三相公。

冯相公年纪最大,身为帝师,再加上数朝为相,门生故吏为数不少,可谓强相。

只是他有一个传承衣钵的弟子,也不知道是为给弟子铺路,还是老年人的通病,行事越来越稳。估计不太可能为了兵部同枢密院三相公对上。

阎相公初为相,实力最弱,年纪最小,按道理正是有冲劲的时候,而且此时投靠,也最容易成为阎相公势力的核心成员。

但是,谁不知道阎相公是个软性子!

当初还是三司使的时候,硬是让三司职权被户部分去不少。

这一点在他拜相之后也没有变,据供职于政事堂的一些小官小吏言,政事堂议事的时候,阎相公说的最多的就三句话:“冯公所言有理。”“箬笠兄所言有理。”“冯公和箬笠兄所说皆在理。”

因而才当了两个月的相公,在官场民间就有了“三理相公”的名声。

有鉴于此,阎相公实在不是什么好的投效对象。

如此一来,也就只剩下江相公了。

人生就是这样,看似选择颇多,其实权衡利弊之后,就只剩下唯一一个选择。

林师德只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够坐入政事堂,成为这拨弄天下的棋手。

“江相公可在书厅?”

Wωω⊕ttкan⊕¢〇

“该是在的。”

被林师德拦住的这个书吏应该不是侍候江夏青的,这时候也只能给出一个模糊的答案。

不过政事堂不大,如果官家遣人来召诸相公,这书吏不可能不知道。所以此时江夏青一定在政事堂内,只是在不在他自己的书厅就不确定了。

林师德很快就来到江夏青书厅外,微微弯腰,恭声道:“相公,林师德请见。”

没有回应,书厅内没人。

“箬笠兄所言有理。”

冯道书厅内,阎俊臣的声音响起。

同坐屋内的,除了主人翁冯道之外,还有江夏青。

听到阎俊臣的话,冯道无奈摇头:“良秀,我是问你怎么看。”

第二百二十九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一)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七)第两百章 将离京先定婚事(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总比困难多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后虎当如何(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五)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八)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实战险第三百三十二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七)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计乱纷纷第十八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六)第二百三十九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四)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三)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三)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风(一)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谈为政(二)第两百章 将离京先定婚事(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三)第十七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五)第744章 甘州风沙掩军势第三百八十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六)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辟进身阶第五百十五章 诸相公议治江南第三十五章快马兼程赴归州第五百三十一章 内举贤德不避亲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四)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四)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议政定官途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计在教育(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二)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杀人当行何计(二)第四百九章 大局动荡私心意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三)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计在教育(二)第六百十八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五)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三)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十八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六)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师北疆变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当头乱接踵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旧愿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战前动员第六百九十七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三)第二百二章 下车伊始危机藏(二)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一)第745章 大人虎变曰文炳第一章一夜天地换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八)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二)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三百六十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四)第一百五十一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五)第六百三十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七)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七百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六)第三百四十二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七)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马初与伯乐见(一)第二百五十章 谢公安石与君同(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三)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五)第四百一十七章 关内之地乱将起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论道德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两府生变宰相换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三)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一)第六百九十九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五)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礼毕诏书频出第一百章消息不断时机逝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七)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绕云雾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三)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一)第一百二章冯道再试寻暖靴第一百一十章时运所至晋阳下第六十一章偶遇穷儿思亲友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747章 烽火家书抵万金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