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强干弱枝议迁都(一)

听冯道这么说,阎俊臣脸上罕见的闪过一丝尴尬,随即又恢复正常,温声道:“冯公,我以为此等大事还需要慎重,要再三考虑,考虑再三,如此方能做决定。”

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

冯道也是拿他没法子只得接过话头:“箬笠所言也是需考虑的地方,我等身为百官之首,总不能让武将占尽了好处不是?”

别看三人之间的对话有些儿戏,但他们现在讨论的乃是一件足以影响天下的大事。

就在今天上午,在只有诸相公参加的小朝会上,官家赵元昌露了一丝口风,要恢复“出将入相”的规矩!

这个“相”不是现在的枢密使,而是入政事堂!

乱世以来,州县官员武将转地方官的多,但朝堂中枢却一直是文武分野。即便有武将威压当朝,也是领枢密使,晋位三公,没有入主政事堂的。

如此大事,也难怪三位相公要仔细商议对策了。

政事堂只有这么多位置,够资格进入政事堂的高官要超过两掌之数,几十个人人争三个位子本就十分艰难。

要是大将也能入政事堂,不用说,十有八九会固定占去一个位置,如此一来,能争的就只剩两个。

这种情况对文官来说,实在是难以接受!

江夏青瞥了阎俊臣一眼便不再关心,他看着冯道,开口询问道:“冯公,官家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难不成是想让武将治国?”

说到这里,他脸上露出一丝讽刺的笑容。

自从他进入政事堂之后,翻阅各州县的奏报,经常能看到各地官员抱怨那些校尉转成的治民官做出种种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来。

是以,对于武将们的治民之能,江夏青的看法只有两个字:笑话!

“慎言!”冯道听闻,瞪了江夏青一眼,待其讪讪低头后,才缓缓开口:“听闻王文伯在枢密院做得不错,只是短短两个月,威望甚至要超过郑多恙。”

江、阎二人若有所思。

很快,江夏青恍然道:“出将入相!”

看似无意义的一句话,却让冯道颔首。

阎俊臣也反应过来了,他只是脾气软,不代表脑子不灵光。

心中快速权衡利弊之后,阎俊臣难得主动开口:“冯公,箬笠兄,此事,不可让那些人太过轻易就得了好处。”

“良秀说的是。”

冯道点点头,看向江夏青:“箬笠可有建议?”

江夏青略一沉思,便想到了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兵部林师德多次抱怨兵部就是个空壳,他这个兵部尚书干着没什么意思。”

“既然如此,就交给你来安排了。”

“冯公放心。”

又议了几件事,江、阎各自回到自己的书厅。

江夏青还没进门,一直在耳房注意这边动静的林师德立刻趋步而出:“江相公!”

刚迈出一只脚的江夏青听到喊声,下意识转身,待看到是林师德后,脸上露出莫明的笑容:“哦,是育才啊!进屋说话。”

另一边,王朴正在简贤讲武殿内。

此时殿内宦官宫人尽皆屏退,整座宫殿内就只有君臣二人相对而坐。

“《白虎通义》有言:诸侯之义,非天子之命,不得动众起兵诛不义者,所以强干弱枝,尊天子,卑诸侯。《论语》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臣又闻:京师是万国所会,强干弱枝者,自古通规。”

君臣二人正在谈论的是“强干弱枝”之策。

正如王朴所言,自古而今,强干弱枝就是国家安定的重要条件。

周不行之,则有五霸七雄;汉不行之,便有七国之乱;唐不行之,藩镇之祸绵延百年。

天下定于一强、定于一尊,天子手中的力量,在关键时候要有一锤定音的效果,这就是强干弱枝。

因此,说宋亡于强干弱枝之策,是一种偏颇的看法,典型的先有结果再来论证。

乍经大乱,无论何人统一天下,首先要做的就是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主义的产生。

如今,赵元昌也准备集权了。

历史上五代诸朝都尝试过集权削藩,只可惜都失败了。

而在这个时空中,周太祖赵鸿运登基之后,就在慢慢地压制藩镇。

基本上是一有机会就削减藩镇军队,析分各节度辖区。

在前朝的基础上,经过四年的努力,终于使得绝大多数节度都只剩下一州或两州之地,对部分节度使更是能够随时调动更换。

只是西边仍有一部分藩镇背离中央,尤其是雄武军节度使翁章辉。

收留叛将的旧事先不提了,拦截税收的事情也先放在一边。就说年初的时候枢密院下令各州上报州内兵马数目,翁章辉非但自己瞒报,还鼓动周围各州一起瞒报!

这让赵元昌十分恼火。

前段时间利用节度使调动的机会取消了顺义节度,让赵元昌突然开悟:调走的节度使可以不补上啊!

只是,如果不让那些战功彪炳的将领担任节度使,又有什么位置可以安置他们呢?

全国最高的军事机构枢密院只有三个实职,现在的三个枢密使可还有不少旧部掌兵呢,等闲不好撤换。

想来想去,赵元昌想到了“出将入相”这个词。

反正现在州县有不少武将转成的治民官,在中枢也引入一些出色的武将担任各部司官员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

而且,武将能入中枢任文职,间接地也能改变现在中枢文官职权不振的局面。

再说了,出将入相可不仅仅是以武将为主体啊,更多是用来形容文官的。

嗯,以前文武不分家的时候就忽略过去。

于是,他一激动之下,忍不住在小朝会上露了口风,然后就冷场了。

政事堂的三位皱着眉不说话,枢密院那三位也是脸色变幻不定不曾开口。

好在他没直接说出来,只是顿了一顿就另起话头带了过去。

只不过散朝之后立刻就把王朴叫了过来。

说起来现在的赵普还是火候不够,赵元昌想要私下咨询的时候,多数是找宋敏贞,等马青、王朴等人回京之后又加上他们二人。

像陈佑赵普这样的年轻人,信重归信重,但总让人感觉不太稳当。

听了王朴的一番回答,赵元昌知道王朴所想同自己是一个方向,当即又问道:“不知先生可有良策?”

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二百三十九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动议改制(二)第三百一章 勿论贤愚皆可用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五百八十六章 无人可得顺心意(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二十二章从此天高任鸟飞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七百六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二)第七十八章未雨绸缪布耳目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九)第五百三十四章 蓦然回首阑珊处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九)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七百八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四)第二百八十二章 潜行入洛见下官(三)第九十二章未来之事早打算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后生(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当立殿前两相制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旧愿第七十二章帝王问询意难测第六百十五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二)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三)第八十二章攻蜀时机在此时第五百十五章 诸相公议治江南第二十一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九)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三)第六百五十二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四)第四百三十三章 风雨来袭水龙吟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谈为政(一)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战前动员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三)第三百五章 空辩不若实为证(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一)第六百二十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七)第五百七十二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七)第六百二十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七)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弃(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将离京先定婚事(一)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九十三章浑不要脸会使节第七百三十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二)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四)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九)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八)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一)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五百六十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五)第六百一章 国政定于言语间(一)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议定清田事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一百章消息不断时机逝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枣没枣打一杆第七百八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四)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六)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六)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一)第五百十八章 池静亦有暗流涌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三)第一百一十一章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七)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欲惹战端起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十七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五)第四百四十九章 赵官家突访书院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斗角汴京城第五百九十二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四)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变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七)第五百二章 论立场章鹏施计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二)第六百三十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七)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九)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时变(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斗角汴京城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险全臣节(一)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鸡肋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七)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说诸葛皆是忠臣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师(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当头乱接踵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七)第一百一十一章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七章各有肚肠转心思第四百四十九章 赵官家突访书院第748章 敢请长缨安军心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一)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