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

同样的,划分宪台也是方便相公们保护自家党羽,免得被御史台以独有的风闻奏事之权钳制住。想来相公们能考虑到这一点,宪台的设立应该会很容易。

至于那些普通官员,少了一个几乎没有使用机会的风闻奏事权利,也说不上坏。

仅有的一点坏处是御史台最多也就比吏部好一些,没办法超脱出去同两府并立。

考虑了一阵,赵元昌笑道:“你倒是深思熟虑。”

陈佑刚要说话,就听他继续道:“宪台这个名字不好,改为肃政司,你回去整理一下,上递一封奏疏上来。”

“是。”陈佑恭敬应下。

这还没结束,赵元昌的声音再次响起:“肃政司主的人选,将明你可有合适的人推荐上来?”

未来的肃政司能和御史台分立,那么肃政司主也得是从三品,属于有实权的卿一级人物。

终于陈佑也有插手这一层次职事任免的权力了。

他压下心中的激动,现在需要让赵元昌看到他的靠谱,这样才会越来越多的听取他的意见。

深吸一口气,陈佑说出一个理论上来说最合赵元昌心意的人选:“臣以为,御史中丞胡承约可为肃政司主。”

“德俭,尚可。”赵元昌点点头,右手食指在桌面上点了几下,朗声唤道:“许竹林。”

等了一瞬,门外传来许竹林的声音:“臣在!请官家吩咐!”

话音未落,他就快步走进殿内,拱手长揖不起,等待吩咐。

自赵元昌亲征回军洛阳起,许竹林就卸了观军容使的职事,成了殿中省丞,同几名内常侍一起,轮流侍奉在官家左右,在内官之中可以算是深得恩宠了。

“让政事堂拟旨,罢胡承约御史中丞,改为太子左春坊左庶子。”

“臣遵旨。”

许竹林起身再揖,弓着身子退至殿外。

赵元昌转过头来看向陈佑:“这肃政司就对比着御史台来,具体内容你仔细想想,不急在一时。”

“是。”

这一次奏对就这么结束,陈佑离开宣政殿后到枢密院转了一圈,见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就直接回府。

李疏绮现在有孕在身,临产就在这段时间,所以陈佑如果没事就会尽量待在家中。

当初为南桑接生的那个稳婆一家也早被接到了洛阳来,现在就住在陈府,全天候侍候着李疏绮。

说起来陈佑这一妻一妾关系说不上亲密无间,但一个想要表现自己的大妇风度,一个谨守本分以免引起误会,陈府后宅倒是意外地和谐。这一次李疏绮临产,南桑特意去上清宫为她祈福。

甚至还寻五松央上清宫住持写了几张符,诚心请回家中。

陈佑对这种怪力乱神的东西向来是敬而远之,问了五松一干禁忌叫陈行文记下,之后便没再管过这些符箓。

回到府中还没走进后院,就听到阵阵弦歌之声传来。

这是在胎教。

唐代郑氏女撰写的《女孝经》中就有写着:古者妇人妊子也,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跛,不食邪味,不履左道,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恶色,耳不听靡声,口不出傲言,手不持邪器,夜则诵经书,朝则讲礼乐。

此外,名医名道孙思邈也提出胎教应当“弹琴瑟,调心神,和情性,节嗜欲”等注意事项。

李疏绮出身书香之家,《女孝经》这样专门针对女子的读物自然是熟读成诵,自从发现自己有孕之后,严格按照各类养胎、胎教的法子来。

就连诵读经书,她都嫌弃陈佑恶声恶语,每天自己拿着各类经典读给肚中胎儿“听”。

这些经典她也是学过的,诗书礼易春秋,甚至前朝史书她都有学过,比不上杨容华、牛应贞之类的才女,但也有一般文士的水平。毕竟大家都学,你如果不学的话,根本就和其他人没有共同话题,自然而然就被排除出那个闺中密友的小圈子。

这种种举措,南桑因为家贫而一概不知,跟在李疏绮身边问明白之后,顿时忧心忡忡,担心自己之前孕期有没有做错什么事情,会不会导致盘儿以后不聪明之类的。

陈佑又是安慰,又是许诺早日教盘儿读书,这才让南桑平静下来。

陈佑这边陪伴妻儿,河南府解试结束了,林师德带着一干僚属仔细批阅试卷,不到三天,发解名单就出来了。

书院二十余人,有十三人通过。而这一次河南府发解的名单总共就二十二个,这还包括几个关系户。

消息传来,除了那几个没能通过的心理有些失落外,书院里其余人皆是拍手相庆。

通过解试的这十三个人获准放松几天之后,就继续跟着书院正常课程学习。

现在还没确定知贡举是何人,没办法对症下药,也就没必要提前这么久让他们紧张起来,只要保持住学习的惯性就好了。

十月出,吵了许久的风闻奏事之权终于有了定论,官家下诏特许御史风闻奏事之权。也就是说其他人将不再被允许风闻奏事。

不过御史台没高兴多久,原先支持御史台的太子詹事陈佑上疏请立肃政司。

据说那天朝会之后,十分罕见地,两府所有相公都对陈詹事赞赏有加,而御史大夫宋杞言回到官廨之后摔了一块难得的砚台。

坊间传言,不可尽信。

这件事获利最大就是首倡御史专得风闻奏事之权的胡承约,他担任太子左春坊左庶子没多久,就成了新成立的肃政司之主,守肃政大夫之职,位在御史大夫之下。

陈佑这边则把刘熙古从河南府调了出来,塞进肃政司成了内司宪之一。

内司宪这个词是陈佑生造的,对标御史台的侍御史,职事也同侍御史差不多,是肃政司主管司内事务执行的职位,从六品下。

同时还有巡察司宪和检校司宪,前者巡察各地,后者则是有固定负责的区域。

然后,陈佑就被弹劾了。

御史台几个御史几乎是每天上一道弹劾陈佑的弹章,从贪贿残民到好杀暴虐,只要是能想到的罪名都安到了他头上。

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谁主沉浮(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当立殿前两相制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一)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论道德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二)第五百四十七章 旧日情谊存几许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六)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镜首战得胜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别重逢父子情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六)第三十五章快马兼程赴归州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五)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三百四十三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八)第十九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七)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五)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谈为政(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四)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内情接踵至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巅峰小婴孩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时议治政第六百四十七章 农商仍需费心力第九十四章战地黄花分外香第五十三章快马频至事愈急(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二)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五百六十六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一)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二)第六百二十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七)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当慎行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担重任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二)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变国事动(三)第五百十六章 褒贬尽皆为雕琢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险全臣节(二)第四百九章 大局动荡私心意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一)第四百八十章 论为政突发匪事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东去拓海疆(三)第六百八十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四)第四十一章论功行赏争不休(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礼毕诏书频出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三)第一百八十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三)第四百七十七章 辽事暂令朝争落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一)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四)第二百七十六章 两姓永结秦晋好(二)第七百七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三)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战须有终结日第五百七十一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六)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六)第六十五章套路从来得人心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三)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师(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四)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谁主沉浮(一)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五)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别重逢父子情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二十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八)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五)第748章 敢请长缨安军心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八)第一百一十章时运所至晋阳下第三十二章说朝局双龙争王(一)第五百九十二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四)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四)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阳(三)第三十七章 项上人头吾必取(二)第五百一章 韩熙载出使求和第五十五章皇宫大内初见闻第一百八十三章 议定幽燕相公换第七十六章甘为细作可信否第五十二章快马频至事愈急(一)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六百二十一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八)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三)第一百八十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三)第五百八十九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一)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五)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为重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三百六十二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三)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钱口难开第二百三章 春耕为重议农事第二十八章议定诸事行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