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

“......其子衡、孚并加宣议郎,嘉定三年十一月二日。”

宣读完敕书,近侍张德钧笑眯眯地将敕旨卷好,上前两步递到陈佑手中:“恭喜詹事喜得麟儿。”

щшш ¤ttka n ¤℃ O

陈佑接过敕旨道:“同喜同喜,大官进屋喝杯茶再走?”

他这句客气话说出口,张德钧脸上浮现惊喜的神色,哈哈笑道:“叨扰詹事了。”

说着,他回头对担来御赐物品的军汉道:“还不快把物事搬入詹事府中!”

陈佑稍微愣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招呼张德钧入内。

作为今年突然受到官家重视的小宦官,张德钧的消息早就出现在陈佑案头。

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受官家重视,但陈佑可没小看这个才十六岁的小宦官。

可这只是客气了一下,他就当真顺水推舟的做法,着实让陈佑看不懂。

陪张德钧喝了一杯茶,又送了一方精致的砚台,终于是把他送走。

这一盏茶的功夫,陈佑是明白了,张德钧此人毕竟年少,乍受到陈佑这等佩金服紫之辈的礼待,有些兴奋过头了。

陈佑送给他的那一方砚台,他激动地恨不得捧在手上让大家都知道。

这一方砚台送得值!

这是陈佑现在的想法。

不过也就是陈佑这级别才会让他这么激动,若是普通的六七品、七八品官员,他可能就毫无波澜了。宰相门前还七品官呢,他张德钧毕竟是官家近侍,身份地位摆在那里。

自陈佑嫡长子陈孚出生之后,陈佑收到不少贺礼。

尤其是洗三那天,皇帝赐金帛酒食,刚出生三天的陈孚得勋武骑尉。皇后也遣人送来一枚金鱼一支玉笔。

鱼和笔,似乎没什么特别的寓意。不过现在三品以上官员要佩金鱼袋,而政事堂首相也被成为执政事笔。

言尽于此,不可妄议中枢。

再看今日又给两个儿子都加了从七品下的文散官,陈佑似乎圣眷不衰。

十一月十三日,天晦欲雪。

陈佑在讲武堂各处转了一圈,教员也好,侍卫也好,都尽忠职守没出篓子,他这个判讲武堂事便缩回了温暖如春的书厅之中。

书厅之中有两个火盆,内里烧的是熟石炭。

所谓熟石炭,就是过了一遍火的煤,近似于焦炭。为什么要过一遍火呢,《剧谈录》中有记载:“凡以炭炊饭,先烧令熟,谓之炼炭,方可入暴,不然犹有烟气”,意思就是烧过一次之后就不会有烟气。

以炭取暖,麻烦的一点是要防止炭中毒。

时人或许不明白什么是一氧化碳,也不知道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但长久的实践也让他们发现了“煤炭毒”的存在。

只可惜由于不明原理,有一些防治措施完全无用,甚至还有害。好在至少明白通风的重要性,陈佑现在的书厅就是门窗留了缝通风。

不过这也比不得家中,陈府书房建筑之初就考虑了冬季取暖的问题,虽有通风之处,却让人感觉不到凉意,讲武堂这里完全不能比。

除此之外,壁炉、地火等也早就有了,最典型的应用就是皇宫里的温调房。

不过这年头薪炭不便宜,陈佑家中也不怎么用地火壁炉这样耗费较大的东西,也就是李疏绮在月中受不得凉,墙边炭火才整日不熄。由于炭火在房间外,所以也不虞照料不周导致中毒。

将厚重的外衣脱下放好,陈佑自添水研墨,压好纸张开始默写《师说》。

这几天他都是朝会结束之后到讲武堂转一圈,回书厅处理事务或者默写文章,用完午饭去枢密院,未时到点回家。今天自然也不例外。

只是他这一篇文章还没默完,突然传来敲门声:“詹事,官家遣了大官来寻你。”

“让他进来。”

陈佑有些疑惑,之前朝会上什么都没说,怎么这时候突然派人过来了?

他刚放好笔,一个青衣宦官就推开木门走了进来:“官家欲往周山书院,请詹事同行。”

“这时候去?”

陈佑有些惊诧,今天天气并不好,官家怎么会想去周山?

“正是,官家言詹事可径直往周山去,无须先往皇宫。”这宦官没同陈佑打过交道,此时说话一板一眼,没有透露任何多余的信息。

陈佑不敢耽搁,一边迅速收拾桌面,一边对那宦官道:“劳烦大官稍等。”

收拾好后,他穿好外衣,跟着宦官快步离开。

一路上马车辚辚,陈佑坐在马车中随着车体摇晃颠簸,心中猜测赵元昌可能会说什么。

那个来传话的宦官不在车内,他冒着寒风骑在马上,跟着马车走。

这般作态更加深了陈佑心中的不安。

既然不需要先回皇宫,陈佑就没有进城,吩咐车夫绕着城墙一路狂奔,赶到书院正门的时候,正好看到披着厚氅的赵元昌下车。

陈佑连忙跳下马车,一面跑向赵元昌,一面高声道:“臣迎驾来迟,请官家恕罪!”

周围亲军认得陈佑,也没拦着他。

而赵元昌笑着站在原地,目光落在他身上,说不清有什么内涵。

一路小跑到赵元昌面前,陈佑站定再揖:“臣迎驾来迟,请官家恕罪!”

“无妨。”虽然脸上在笑,但赵元昌的声音听不出来喜怒,“本是我临时起意,将明你能这么快赶过来,倒是出乎我意料。”

这时,收到消息的汪弘洋领着现在没课的师生朝正门处行来。

赵元昌听到声音,扭头看了一眼,对陈佑道:“来人迎接了,走,将明你带路吧,我好好看看这个在洛阳出了名的书院!”

“喏!”

陈佑行礼应下,走到赵元昌身侧,落后一步,看向汪弘洋一群人。正巧他们来到门口站定,齐齐长揖:“臣等恭迎官家!”

皇太子已下,率土之内,于皇帝皆称“臣”。

赵元昌左手虚抬:“免礼!”

“谢官家!”

陈佑这时候才得空给赵元昌介绍:“领头的那位乃是书院祭酒汪弘洋,汪祭酒左手边是执事长徐师进,徐先生善论语和毛诗,书院中也有他的课。”

“嗯。”

赵元昌脚下不停,陈佑只介绍了两个人,他就走到了众人面前,打量一番后开口道:“我就是来看看,有将明陪着即可,其余人等先散了吧。”

陈佑注意到汪弘洋等人的目光,微微点头示意。

汪弘洋这才带着大家一齐道:“臣等谨遵圣谕。”

众人散去,陈佑小心问道:“官家,咱们先进屋子里?”

“先在外面转转。”赵元昌的目光越过青石广场,投到对面的真理堂正门处,“那边就是那个‘真理堂’?”

虽然没来过,但赵元昌似乎对书院很了解。

陈佑点头道:“圣明无过官家,那正是真理堂。不过这真理的名号乃是臣妄言之,为得是激励书院师生探寻真理。”

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七百十章 为求生计抛脸面第三十九章手腕强硬治归州(二)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一)第七百十一章 顺势而为埋荆棘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四)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陈之民欲揭竿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择异(一)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乱三国动第二百六十四章 别离是为再相逢(一)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马初与伯乐见(一)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无藩镇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四)第一百五十一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五)第三百二十八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三)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别样心第五章时移事易非前史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八)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七)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后谁顾命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诱推物理(二)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后生(二)第三十九章手腕强硬治归州(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东宫所学是何物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七)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一)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顺汝心(二)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六)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一)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内情接踵至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九)第一百五十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四)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四)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为寻钱粮出新策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三)第三十五章快马兼程赴归州第八十三章 枕头之风威力大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七)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二)第746章 片纸可当十万钱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五百二十八章 谈授官书院生颓(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骤然生变应对急(一)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一百九章诸将逼宫围太原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四)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议定清田事第二十三章小意应对新同僚第三百五章 空辩不若实为证(一)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声是利器第四百二十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三)第四百五章 富平县内有善人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六)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欲惹战端起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一)第四百六十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七)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十)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一)第三十章收殓遗骸空余悲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三)第六百九章 军政尽操六人手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四)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杂事如繁花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计在教育(一)第六百四十七章 农商仍需费心力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四百六章 陈将明诉苦求助第二百三章 春耕为重议农事第二百八十九章 书院之内真理存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三)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一百九十一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闲谈军政论优劣(一)第七十八章未雨绸缪布耳目第二百三十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三)第五十一章险铸大错自为之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弃(二)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舍我其谁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谈为政(一)第七百十九章 开辟新路为后学第四百九章 大局动荡私心意第五百七十二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七)第一百九十四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五)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六)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一)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难而上因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