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

“你说说什么是真理。”

赵元昌说出这句话,便抬脚踏上广场青石,朝真理堂走去。

陈佑连忙跟上,嘴中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万物恒变而我自不变,若此者可称真理。”

顿了顿,他进一步解释道:“其实主要是促使学生们多想多试,不可尽信书言。譬如‘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教诲尔子,式谷似之’,古人言蜾蠃孤雄,衔螟蛉之子以养,待其长,似蜾蠃,故《小宛》有此言。然贞白先生读书好求甚解,寻来蜾蠃仔细观察,这才知晓蜾蠃雌雄俱存,衔螟蛉是为子取食。吾只愿天下读书人皆有此向学求知之心,故以真理鞭策师生。”【1】

赵元昌嗯了一声,不置可否。

他不说话,陈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跟在他后面思考他这次突然过来究竟是为了何事。

赵元昌在真理堂门外停住,站在那块刻着“理越辩越明”的山石前面,仔细看着山石上方那块罗列着讲演辩论规矩的木板。

陈佑也站住,集中精神等待赵元昌不知何时就会问出的问题。

过了一阵,赵元昌转身离开:“去讲课的地方看看。”

“官家朝这边走。”陈佑连忙上前一步指引方向。

走了几步,突然听赵元昌问道:“我欲攻淮,将明可有合适人选为我编练淮水水军?”

陈佑脚步一顿,随即赶紧跟上。

虽然之前想要推荐潘美,但他现在不敢说,只得道:“叫官家失望了,臣对国内将帅不过了解个大概,编练水军事涉重大,臣不敢妄言。”

“无妨,你就按照大概的了解来说说。”

赵元昌的语气十分平淡,好似没多么重视。

铅云层叠,寒风凛冽,两股热气刚从鼻端喷出就被寒风吹散。

然而就是这样的温度下,走在冬日冷风中的陈佑额头渗出汗珠,后背更是湿了一片。

沉默了一阵,陈佑十分谨慎地道:“现洞庭水军都指挥使曹新荣就在水师,当可入淮。”

“嗯。除他之外呢?”

陈佑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带出一条白龙,抿了抿嘴唇道:“侍卫亲军步军都虞候杨光义忠于王事,或可主持水军事。”

这一次赵元昌没有说话,陈佑皱眉考虑一番,自觉地继续开口:“另有殿前司副都指挥使简宏彦亦是善战之辈,深得官家信重,当为良选。”

......

陈佑一连列举了六七个人名,一直走到教室区,赵元昌才出声:“我记得将明你同潘仲询素来友善吧?你觉得他怎么样?”

考虑一瞬,陈佑答道:“据臣所知,潘仲询只是当年入蜀时接触过水战,恐难以担此重任。”

“西川制置使李克榕如何?”

陈佑额头的汗珠顿时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整个人仿若架在火炉上一般。

用袖口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小心翼翼道:“李克榕生于山区长于山区,若山林之中则为猛将,一旦如水,实难预料后果。”

赵元昌不置可否:“殿前司副都虞候皇甫楠你可熟悉?”

赵元昌说的都是同陈佑有关系的将领,如果这时候陈佑还不明白,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当日臣奉官家之令入京,同皇甫将军有过同袍之谊,知晓皇甫将军精于骑战,至于能否主持水军,臣着实不知。”

陈佑说出这番话之后,赵元昌脸上浮现出追忆感慨的神色,轻叹一声:“也罢,让你推荐人选着实有些为难了,此事再议吧。”

看起来似乎过了眼前这关,但陈佑不敢掉以轻心。

果然,看了一阵后,赵元昌又问道:“听说今年河南府发解二十二人,你这个书院独占十三人?”

陈佑立刻道:“要不臣把这十三人叫出来?”

“算了。”赵元昌摆摆手,又看了一眼内里传出说话声的教室,扭头对陈佑道,“你在这里有一个小阁楼吧,去看看。”

“阁楼在山腰上,从这边正好可以过去。”陈佑松了口气,连忙上前指路。

陈佑陪着赵元昌在书院里转了一圈,又让食堂小灶专门做了一顿饭,吃完之后才将赵元昌送走。

送走赵元昌之后,陈佑叫上汪弘洋,坐到阁楼中。

仔细说了之前君臣问对的内容,陈佑面色严肃地问道:“平远有何看法?”

汪弘洋考虑了一会才道:“定是有人上疏攻讦詹事,只是不知官家是先知晓发解再查了行伍,还是先知道行伍再查到发解。”

陈佑眼睑低垂:“不论哪个,结果都一样。”

汪弘洋默然,陈佑说得是事实。

过了一阵,陈佑长出一口气,神态郑重地问道:“平远以为此事是否到此结束?”

“怕是难。”汪弘洋有些严肃,“除非春闱之中书院师生仅一二人得中。”

春闱仅一二人得中,如果不是让他们弃考的话,这只能看运气了。说不得运气好,书院考中多久一两个,也说不准运气差,通过发解的都考中了。

越想,陈佑心中就越是堵得慌。

他良久不言,汪弘洋有些担心,不由建议道:“不若主动疏离那等军将?詹事已掌讲武堂,那些军将便是不再接触也无甚大碍。”

陈佑摇头道:“有些人不是你想不接触就能不接触的,先热后冷,一个不好就是反目成仇。”【2】

说完这话,房间内安静了一会儿。

陈佑站起身来:“行了,先这样吧,平远你就把书院管好,我回去再权衡考虑一番。”

“书院之事,我定不叫詹事操心。”

对于这个,汪弘洋倒十分自信。

陈佑脸上扯出一丝笑容,正要迈步离开,突然想起来一件事,转头对汪弘洋道:“春闱在二月,那么知贡举应该在年节之前就会定下来,等人选定下之后,你立刻准备让那十三个人......”

说到一半,他停住了,脸上闪过纠结的神色,终于叹了口气道:“简单准备就好了,没必要像发解试一般。”

说完,不等汪弘洋回应,他就出了阁楼。

陈佑钻入停在书院门口的马车,车夫扬鞭一甩,车轮缓缓转动。

如铅的天空在此时落下点点雪花。

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四)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弃(一)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一)第四十二章论功行赏争不休(二)第二百一章 下车伊始危机藏(一)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狭岂有君王气第九十二章未来之事早打算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献民献疆蜀国亡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六)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内情接踵至第四十四章册命封王秦最贵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三)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时变(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一)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独怆然第二百四十九章 谢公安石与君同(一)第九章城头观兵反意坚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六)第一百四十六章 骤然生变应对急(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六)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二百四十章 内乱未平外面起(五)第二百四章 议政事初入行宫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弃(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师北疆变第六百九十章 一时之法亦须重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为重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两国皆赚无人亏第五百四十六章 两国皆赚无人亏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诸事重(三)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泽国断美梦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四)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礼毕诏书频出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实战险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乱心绪第五百四十七章 旧日情谊存几许有些话,不吐不快第一百八十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四)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独怆然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十六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四)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四)第七百七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三)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来风必有因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马初与伯乐见(三)第七十章积劳成疾为哪般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枣没枣打一杆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鸡肋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三)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满满为己谋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四)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飞雪春已近(二)第五百十四章 战虽止诸事仍杂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满满为己谋第三百一章 勿论贤愚皆可用第七百十三章 农事从来不简单第六百十四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一)第七百十三章 农事从来不简单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四)第二百三十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四)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四百九章 大局动荡私心意第三百二十八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三)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一)第六百三十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七)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四)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六)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四)第二百四十章 内乱未平外面起(五)第一百九十九章 将离京先定婚事(一)第三十二章说朝局双龙争王(一)第十四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论道德第七十九章即将离京奇事多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九)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二)第十一章 泼天大功接不接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十)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