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五)

正如范昌祐所言,陈佑的确是准备把他们二人当做心腹来培养。

这两人,一个是从锦官府开试一直跟着书院学习,另一个本就是出身陈府,这一次陈佑被贬官也都跟了过来。若是这样的人都不可信,陈佑还是早点息了种种心思比较好。

翌日卯正二刻,长安城东十里亭,京兆府、军文武,长安万年两县官吏,基本上都到了这里,他们要在这里迎接新任府尹陈佑。

万年令李柯袖手坐在自己的驴车之上,神情冷淡地看着那一众三五成**谈的官员。

他是永兴军撤销之后从外地调来的官员,府衙和两县就他一人是外来的,其余人要么是原永兴军辖下文武,要么是本地大族子弟,同他这个外乡人格格不入。

他现在就指望着陈府尹过来,会不会让他的处境好一点,毕竟府尹想要掌控府境,也得依靠府县官员。相比于那些抱团的本地派和永兴派,显然他这个外乡人更忠心。

打量着那群人,李柯其实对陈佑能否破局,信心也不是很充足。

本地派全都到了,他们大多都是永兴军废置之后才入仕的,因着有朝廷在,这才干抱成一团同永兴派争一争。现在代表朝廷而来的第三方势力,陈佑陈府尹初到,他们不想一上来就同新府尹站到对立面。

陈佑被贬官出来,或许不好对付高启,但在朝中暂无后台的本地派却要容易下手。

而永兴派,有人没到。

一眼能看出没来的就是少尹高启,另外还有京兆府录事参军事梁关山、京兆府兵曹参军事薛盛、长安县丞王猛虎等三人未到。

这是要给新府尹一个下马威啊!【1】

眼看快到辰初,从城内延伸出来的官道上来了两辆马车,打头的一辆马车上插着高少尹的旗子。

见此,便是李柯也不得不下车,同一众官吏一齐迎接高启。

马车很快停下,一个五十多岁的微胖老者在仆役的搀扶下走下马车,不等众人行礼,就开口问道:“陈使君到何处了?”

京兆府户曹参军事麦保福叉手道:“回禀高公,暂无陈使君消息。”

他话音刚落,东边官道传来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就听人高声喊道:“陈使君已至长乐坡!”

长乐坡在浐水之西,距十里亭不到三里,也就是说陈佑很快就要到了。

高启扫视众人,沉声道:“随我迎接陈使君。”

众皆应诺。

站在人群中,李柯突然感觉浑身发冷。

跟在高启后面的那辆马车属于录事参军事梁关山,此时陈府尹即将抵达,而薛盛和王猛虎却还没来。

第一次见面就要掰腕子了么?

不提十里亭这边众官吏,那边陈佑的车队已经到了长乐坡。

长乐坡因为在浐水西边,以前的名字叫做浐阪,后来隋文帝杨坚认为“阪”字中有“反”,嫌这个名字不吉利,就改成了长乐坡。汉更始帝墓就在长乐坡上,也算是一个怀古的去处。

陈佑现在没有心思怀古,刚刚刘河来禀报,说府衙司兵薛盛和长安丞王猛虎仍未出门,十之八九是不会出现在十里亭了。

一个也就算了,便是诈称抱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面子上还算过得去。但同时有两个人重病无法出门,尤其是这两个人前一天还活蹦乱跳地出现在府衙县衙,这是打一巴掌还朝脸上吐了口唾沫!

前者虽然有些丢面子,但暂且忍下也没什么。而后者,若陈佑没什么反应,基本上不要想能在京兆府做出什么事情了。

今早出发之前,范昌祐、韩陶朱二人将比对名单分析的结果呈递给了陈佑,结合没拿给他们看的另一沓情报,陈佑对京兆府诸官的了解甚至要超过高启。

说到底,还得在人身上下功夫。

长乐坡很快被抛在身后,十里亭近在眼前。

此时,以高启为首的一干人等袖手立在道左亭前,静静等待陈佑抵达。

前头的骑手越过十里亭,到陈佑所乘马车来到十里亭前时,整支车队一齐停下。

一阵人喊马嘶之后,陈佑掀开障尘,走下马车站定。

他看着站在最前方的高启,高启也看着他。

对视少顷,高启双手抱拳,带领诸官做揖道:“恭迎陈使君!”

在场没有同陈佑平级的,陈佑受了此礼,微微点头以示回礼:“劳烦诸君出城相迎,且去府衙。”

高启收手而立,点头道:“便听陈使君所言。”

他说这话时,有人已经再揖答应下来,有人却是等着他说完再答应,甚至还有那等到一半才想起来的,总之乱成一团。

这等场景,陈佑尽收眼底,没有多说什么,直接回身坐进马车。

而高启则是待陈佑放下障尘之后,面无表情扫视诸人,之后才上车跟在陈佑后面朝长安城驶去。

一路进了府衙,在正厅按照次序坐下,陈佑笑着看向坐在左首第一位的高启道:“高少尹不为我介绍一下诸官么?”

高启也回以笑脸:“正要如此。”

说着,他指向坐在他下手的两位县令:“这位是长安令韦三桥,而这位则是万年令李柯,这两位皆有强项之名,可谓良吏。”

“不敢当少尹称赞。”“少尹过誉了。”

高启话音刚落,李柯、韦三桥同时开口。

所谓强项令,那是对上级强硬,从前是高启自己,但现在的上级,那就是陈佑了,他们可不想一上来就让陈佑留下坏印象。

两人对视一眼,韦三桥先开口道“我与李县令不过为政以严罢了,当不得少尹夸赞。”

陈佑呵呵笑道:“两位行事某也有所耳闻,确可为良吏。”

说着,他转向高启。

高启笑了笑,介绍完两个县令之后,他从录事参军事梁关山起,从高至低一一介绍来。

待最后一个万年县尉说完,陈佑眸光闪动,好似不知一般问道:“这兵曹参军事何长安县丞可是空缺?若真如此,还需尽快选人补上才是。”

高启就等着这句话呢!

听到陈佑问话,他拱手肃容道:“好叫陈使君知晓,府衙司兵乃是薛盛,长安丞是王猛虎,皆是今日卧病在床,致使无法出迎陈使君。”

第三百三十七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一)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六)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四)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国政教天子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七)第十五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三)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三)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九)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敌占先机第九十二章未来之事早打算第六百四十三章 赈灾当以何为先第六百九十七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七)第五章时移事易非前史第五百四十一章 陈将明举贤不避仇第五百十八章 池静亦有暗流涌第三十七章 项上人头吾必取(二)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浊又增污第四十六章法不长远心意躁第二十九章受人之托忠其事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三)第六十章诏令监国是何意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八)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一)第九十六章治民抚兵制度齐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东去拓海疆(一)第八十三章 枕头之风威力大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四)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七)第四百一十一章 贼人阴谋乱长安第六百九十章 一时之法亦须重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欲惹战端起第七百十章 为求生计抛脸面第四百七章 好恶皆为门户计第五百四十章 忠于王事举贤良第二百六十五章 别离是为再相逢(二)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谈为政(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一)第九十九章别无他法唯分治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七百十九章 开辟新路为后学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陈之民欲揭竿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军中乱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别重逢父子情第六百十八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五)第五百十八章 池静亦有暗流涌第二十三章小意应对新同僚第七百五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一)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七)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当头乱接踵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五)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二百三十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三)第六十五章套路从来得人心第二百六十五章 别离是为再相逢(二)第七百九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五)第七百九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五)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险全臣节(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险全臣节(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后南有风起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一)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阳(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一)第六十章诏令监国是何意第四十三章争权夺利心思重第二百八十二章 潜行入洛见下官(三)第五百四十五章 纵兽于林起罗网第七百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六)第四十三章争权夺利心思重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十)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三)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二)第四百三十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六)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五)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一百八十四章 为尊者讳争道义第二百一十三章 诸事推行隐者来(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九)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五)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当稳(一)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当如何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