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一)

高启出招了!

李柯精神一震,定定的看着陈佑,看他如何应对。

陈佑坐在主位上,堂内众人神情一览无余。

在他来之前,高启权知府事,京兆府大体上分为永兴派和本地派,高启本人偏向永兴派,但总体还是维持双方平衡。在陈佑来了之后,根本不需要多说,少尹高启自动成为永兴派的领头人。

说是两派,实际上没有那么简单分明,毕竟永兴军镇守京兆和商州,节镇内本就有本地人。

比如士曹参军事韦棁,出身京兆韦氏,与长安令韦三桥乃是同族,之前在节度使幕府中任职,同高启比较亲近,算是永兴派。但若高启要对韦氏动手,难道他会坐视不理?

而且永兴军内有亲疏远近,京兆府各县也都有县内大族,面对外来威胁时可能会抱团,一旦没有威胁,很快自己就有矛盾了。

陈佑要做的就是等待——如果不是面对眼下这种情况的话。

在众人心思各异的注视下,陈佑脸上露出关切的神色:“竟如此严重么?”

“的确如此严重。”高启神情严肃,好似那两人已经生命垂危一般,“若非不能起身,薛司兵和王县丞哪怕是拖着病体也会去迎接陈使君的。”

“如此。”陈佑也变得严肃起来,“便让他二人在家中好生修养罢。”

这话一出,堂内众人似乎一下子泄气了。

只是陈佑还没停下,他扫视众人,语重心长地道:“如今春夏之交,时疫多发,诸君也须小心谨慎才是。薛司兵、王县丞既然重病,诸位若要探视,也得做好防范。至于两位的职事......”

说到这里,他一阵沉吟。

而底下众人更是头晕目眩,没想到陈府尹直接就把那两人判成会传染的瘟疫,趁机停了二人的职事。

高少尹会同意么?

虽然故作沉吟,但陈佑也在注意着堂下众人的表现,能够发现众人的目光集中在高启身上。

那高启也不知在考虑什么,过了一阵才准备开口。

一直注意着他的陈佑立刻看向他,不论他是准备赞同还是反对,陈佑都不准备给他说话的机会,直接就做了决定:“就让参军事安岳文权守兵曹事,参军事娄半夏权兼长安丞,高少尹以为如何?”

高启愣住了,其余人也愣住了。

紧接着,反应过来的安岳文和娄半夏既期待又紧张地看着高启。

而高启此时也是心中烦乱,无它,这两人算起来都属于永兴派。但安岳文同薛盛关系不太好,而娄半夏同王猛虎倒是还行,可他和韦三桥关系也不错。

他这边没立马给出答案,陈佑不可能一直等着他考虑清楚。

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陈佑朝安岳文和娄半夏微微颔首:“两位接下来一段时日就要多忙碌些了。”

两人没得到高启的首肯,有些心中惴惴,但能从参军事到具体担起某一职事,诱惑是在有些大。

安慰着自己这只是替同僚分担任务,自己还是忠于高少尹的,安岳文起身抱拳道:“使君放心!”

有了安岳文带头,娄半夏也没有再犹豫,也起身应下。然而他坐下的时候,却看到高启意义不明的目光,顿时心中一个咯噔。

直到这时,高启才冷着脸道:“你二人好好做事,莫要出岔子。”

“是!是!”

诸事议定,陈佑的目的也达到了,当下让大家都散了,但高启刚刚起身,陈佑就把他叫住:“高少尹留步,我还有事要同少尹相商。”

高启闻言,眉头微蹙,随即舒展,朝陈佑点点头,安坐如故。

见高启留了下来,原本想要同陈佑私下交谈的李柯略一踟蹰,最终一步三回头地离开。

他这番表现,陈佑看得是清清楚楚,也能猜到他是想投靠。

不过陈佑不着急,京兆府十多个县,一个在自己县里都抓不住权力的县令,真不是那么重要。

既然高启在他下车伊始就下手了,那他也不可能老老实实受着,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挑动永兴派、本地派内部斗起来,他这个外来的府尹作壁上观就好。

等各自内部斗到火起,那时候才该他出来收拾残局、招揽人心。在此之前,得想办法拖住高启,免得被高启凭借个人威望强压下内部斗争。

待人都走完,早就等在外面的韩陶朱立刻吩咐仆下端上茶汤。

除了茶汤,还有果脯蜜饯糕点之类的,而且不是一齐端上去,而是一个下去,另一个接上,就这样愣是耗费了半盏茶功夫。

这也是进城之后陈佑的嘱咐,总之是尽量拖时间,好让安、娄二人多想想。毕竟,权位动人心,既然之前能说服自己接下差事,那在一个人的时候自然就会劝自己把这差事牢牢握在手里。

更何况安岳文之前还和薛盛有矛盾,只要高启没有第一时间敲打他,让他起了心思之后再想打消,那可就难咯!

这,就是人性。

招呼高启喝茶吃糕点,如此这般又耗了一段时间,陈佑这才开口:“高少尹,不瞒你说,陈某对京兆府不了解,这日后还得依仗少尹多多帮衬。”

高启呵呵笑道:“陈使君过谦了,京兆府还得是陈使君做主。”

陈佑能感觉到高启现在十分警惕,当下知道多说无用,只得转开话题:“对了,我这刚来,对府里面情况也不清楚,还要劳烦少尹遣两个医学生为薛盛、王猛虎诊治一番。”

说到这里,他一脸感慨:“我知道有些人心忧国事,分明病重却故作无事操劳如故,最后却猝然长逝。别人我管不了,可薛、王二人既为我僚属,则我断不能容他二人如此不惜己身。”

他一脸诚恳地看向高启:“高少尹切要叫他二人好生修整,不可逞强。”

这是堵住两人“即刻痊愈”的路子,即便他们没病,陈佑也会让他们“有病”。

若高启与他同品,陈佑绝对不会这么说,而要另想法子。可谁让高启不如他呢?

陈佑说完,高启也只得应下,至于会不会有其它动作,那就不可知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三)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五)第五百四十六章 两国皆赚无人亏第四百一十一章 贼人阴谋乱长安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九)第五百四十七章 旧日情谊存几许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闹事为哪般(一)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一)第一百一十一章无心插柳柳成荫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满满为己谋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请议婚事第六百五十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九)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变国生事(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二)第一百二十二章广植羽翼乃正道第六百五十六章 决断之重一肩担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辟进身阶第六百九十六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二)第三十九章手腕强硬治归州(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实实解烦忧(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五百四十章 忠于王事举贤良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诸事重(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马初与伯乐见(三)第六百二章 国政定于言语间(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旧人只听新人笑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当稳(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后南有风起第六百六十二章 谁料竟会遭背刺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怀德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强干弱枝议迁都(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五)第五百六十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五)第五十五章皇宫大内初见闻第五百七十三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八)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属何方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七)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五)第三十二章说朝局双龙争王(一)第七十九章即将离京奇事多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四百七章 好恶皆为门户计第九十三章浑不要脸会使节第七百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六)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一)第六百九十八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四)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七)第二百四章 议政事初入行宫第七百十八章 一点星火落周山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泽国断美梦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六)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无人可得顺心意(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飞雪春已近(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三)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八)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议定清田事第十二章举义反正须拿捏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第六百五十一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三)第五百四十七章 旧日情谊存几许第三百二十七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八)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计在教育(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一)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鸡肋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万里霜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五)第一百八十一章 当立殿前两相制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五)第七百九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五)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六百九章 军政尽操六人手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计在教育(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八)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六)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乱三国动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三)第六百三十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七)第一百一章观衙堂心有所感第一百八十四章 为尊者讳争道义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动议改制(一)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异选大将第九十六章治民抚兵制度齐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七)第一百八十四章 为尊者讳争道义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后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