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二)

两位相公走到路口,一个往东边去,一个往西边去。

李明卿回到枢府书厅,没有立马批阅公文,而是靠着椅背静静思索。

去年河北河东大震,人没死多少,但乱子出得不少,当时朝堂议定时任大理寺卿的陈槐前往处置。虽经有波折,但总算处置得当,陈槐非但无过,反而因功调任太常寺卿。他无事,首相江夏青自然也就无事。

问题在于相比枢相王朴,首相江夏青不怎么得圣心。这几年虽说朝堂上有意压枢密院抬政事堂,但有王朴这个枢密使在,再加上李明卿手里抓着的后勤改革,枢密院仍然在侵蚀政事堂的权力,只是比不得从前罢了。

眼下中枢一步步收紧方镇武将权力,偏偏到了这最顶端的几个人,总领政务的首相被负责军务的枢相压制,换谁心中都不会爽快。

现在江夏青就是想拉拢帮手,希望能把王朴打发出京。比如去淮南,正好也能压一压陈佑。而李明卿若是能在王朴走了之后接掌枢密院,陈佑受到的那点损失就不算什么了。

可惜李明卿不想在这件事上掺和,官家对江夏青渐生不满,该知道的都能看出来,是以他并不看好江夏青。

还是那句话,战事未平,手里没兵的宰执是去是留全看官家心意。江夏青能留到现在,除了他处理庶务未有不妥之外,还有就是暂时不好寻人来接替。如果他真的要同王朴一争高下,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想到深处,李明卿叹了口气,说江夏青手里没兵,他手里又何尝有兵?天天抓着后勤之事,反倒叫一干将校对他多有不满。

这还得是早日一统,方才能真正兴文啊!

李明卿正感叹着,突然一书史敲门进来:“相公,肃政司有司宪弹劾陈节使以酷刑治民,要求法司严查。”

一提这事,李明卿立刻就想到了陈佑前些日子来的信,当即坐直身子吩咐道:“去问清楚。”

几日之前,庐州这边,陈佑坐在主位上翻看卷宗,冉益谦坐在他下首静静喝茶。

卷宗上一干证据证言全部略过,直接翻到最后判决:余小林谋杀良人、袭击县令,当斩;龚氏子奸辱良人,龚氏勾连县衙包庇之,兼且诬告构陷苦主,当杖、罚金、下狱。

另有一干涉案人员皆有判罚,就连巢县令也没放过,在卷宗旁边就是一份弹劾巢县令玩忽职守辜负皇恩、勾结龚氏构陷良人的奏疏。

简单来说,无论你有无冤屈,只要犯了事,冉益谦都给定罪了。

这就是他的观点,不同于贾寻幽之前所说的私仇不敌国法,冉益谦这是要“以法为纲”。

陈佑怎么都没想到,一个读儒家经典出来的士人会有这种想法。

依法治国啊,这个想法实在太激进。

不过,只要不大肆宣扬,又有何惧?

陈佑轻笑一声,高声喝道:“拿笔墨来!”

一直安静喝茶的冉益谦顿了一下,他是明白陈佑准备作为主官附署签名了,当即放下茶盏,肃容长揖:“今日方知将明忠君爱民之心!”

可不是么,如果陈佑不附署,被攻讦的只有他冉道盈,就算是陈佑附署了,扬名的也是作为主审的冉益谦,陈佑最多就是个陪衬。

不过在陈佑看来,事情不是这么算的。

现在冉益谦做出这等判决,陈佑要么同意要么反对。反对么,推翻判决重新宣判就是,只要不如此,那就是默许,就是赞同。

赞同且不必多说,一个滥用刑罚打击异己的帽子跑不掉,反对的话,说不得就是包庇罪犯、贪赃枉法之类的说辞。只要有人想对他下手,怎么都能找到突破口。

有没有人想把陈佑掀下去?肯定有。

既然反对也是错,赞成也是错,那不如就顺着自己心思来吧!

签字附署之后,陈佑先是写信把自己的想法告知京中诸人,随后写了一篇奏疏,请求安排水军至巢湖,一来叫水军巡江给宋国以压力,二来在巢湖演练水陆合击之术。同时也提出了可以暗中招抚吴越国,遣大将沿海陆登陆吴越,以备夹击宋国。

后面那个建议是个鸡肋,若真要两面夹击,让吴越出兵就行,没必要辛苦分兵过去。不过做臣子的,总得给皇帝表现的机会,你事事都给皇帝安排地好好的,还要他这个皇帝作甚?

再之后就是派人监督都督府辖下诸州结社事宜,同时收纳整理鞠兴达送过来的情报消息。虽然朝堂之上未曾明言,但陈佑这里已经开始在做攻宋的准备了。

这些,远在洛阳的赵元昌都看在眼里。

事情果如陈佑所料,当冉益谦的奏章和庐州的死刑申请送抵洛阳,立刻就有传出陈佑谋夺当地贤良家财,借小案抄家杀人。

紧接着就有御史司宪弹劾陈佑滥施酷刑。

这时候还没有人把目光放在余小林身上,大家想的是先给陈佑扣个帽子,把他名声搞坏再说。

京中有李明卿主持,自然不会任由陈佑被人攻讦,按照之前的安排,先是上疏为陈佑开脱,等详细卷宗送到刑部,立刻爆出余小林案的前因后果,直接把矛盾引向余小林该不该死。

李明卿陈佑这翁婿二人之前和刘承泽李继勋有隙,在求名的御史们动手之后,这两人立刻就发动手下官员跟进。

现在庐州这边判了余小林死刑,那他们自然就是认为余小林不该判死刑,陈佑有此判决,当是酷吏无疑,同时大家也试图把龚氏被判刑联系到陈佑意欲谋夺家产上面去。

李明卿也没闲着,他这边分两步走,首先是安排人手赞成判余小林死刑,和敌对官员互喷,之后就是去和江夏青王朴等人商议攻宋之事。

御史弹劾陈佑的时候,陈佑那份奏疏尚未被批复,李明卿要谈的就是这份奏疏中所说的事情。

江夏青正在筹谋对付王朴,这时候不想掺和进去,李明卿不谈余小林案只谈攻宋,倒是符合他的心思。而王朴呢,现在还不到他就此事发话的时间,身为枢密使筹划军事那才是本职。

表现出不在意这场风波、一心为国谋划参赞的态度之后,李明卿现在就等着陈佑自辩的奏章入京。

第四百三十六章 为寻钱粮出新策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异选大将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别离是为再相逢(二)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杀人当行何计(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一)第六百十八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五)第二百二十九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二)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五百二章 论立场章鹏施计第六十九章谁人心思能如意第一百四十三章 几多欢喜几多愁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弃(一)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当稳(一)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为模范争最优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七)第一百三十五章 两战皆胜事渐明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三)第六百十七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四)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仪镇内议投周第五十六章初见皇帝受问询第五百四十章 忠于王事举贤良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实实解烦忧(一)第二十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八)第十章大周来客夜登门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四)第六百章 税务事涉千万家第一百九十六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一)第三十一章归州之行当谨慎第五百十六章 褒贬尽皆为雕琢第二百二十六章 强干弱枝议迁都(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十)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顺汝心(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计乱纷纷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一)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六)第六百十九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六)第九章城头观兵反意坚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顺汝心(三)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五十章突如其来召回京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六章双狐斗法寻后路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变国生事(一)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鸡肋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六)第一百九十三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四)第五百六十六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一)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弃(二)第六百八十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当如何第七百八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四)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别重逢父子情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担重任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谈为政(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七)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师(二)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四)第二百六十五章 别离是为再相逢(二)第六百十二章 无需畏惧艰难事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四)第六百一章 国政定于言语间(一)第六十二章留守监国风将起(一)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一)第六百十九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六)第五百八十九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一)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三)第九十二章未来之事早打算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三百七十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六)第二十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八)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应当作何解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师北疆变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六)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三)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四)第三百三十五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九)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谁主沉浮(一)第六百十四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一)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担重任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四)第三百七十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六)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三)第五百三十一章 内举贤德不避亲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礼毕诏书频出第七百十七章 汉皇终究屈贾谊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