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九)

曹明彦不敢耽搁,连忙从袖中掏出一份文书,恭敬地摆到陈佑跟前的桌面上。

退回原位,扭头看了一眼已经坐下来的端木业,得到上司肯定的回应,他稍稍平静下来。

曹明彦见过陈佑,不是在枢密院,而是当年陈佑带兵平定江南的时候,曹明彦出使江南顺带刺探情报,回程后向陈佑汇报。

说来也怪,哪怕当时陈佑手握重兵,曹明彦也不觉得陈佑有多大威势。可现在再面对陈佑,曹明彦只感觉如山压力扑面而来。

可能,这就是其他领导与自己大领导之间的差别吧。

舒一口气,曹明彦微垂目光盯着桌前的挡板,开口叙说淮南道下属传来的消息。

“二月二十八,濠州禀报当地入春以来未曾降雨,当时粮价已经高达一斗百钱。下官寻思着缺少雨水不该是濠州一地的事情,便让沿淮诸州全都上报情况,昨日刚刚收到最终总结。”

曹明彦顿了顿,稍稍抬眼,见陈佑已经翻开文书浏览,又立马移开目光,继续道:“濠、泗、寿、庐四州今年春都缺雨水,粮价普遍上涨。只不过,到各地发回文书的时候,泗州、寿州、庐州粮价在每斗六十钱到一百钱之间,只有濠州,已经涨到每斗两百钱。”

“当地粮商……”曹明彦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说了出来,“当地粮商声称,因为朝廷抽调粮食供给西北战事,这才导致濠州缺粮。”

“哦?”

陈佑啪地一声合上文书,先是瞅了眼正襟危坐的端木业,然后看向曹明彦:“濠州官府有什么行动么?”

“州衙将州内几大粮商请过去,要求粮商约束粮价,还希望通过粮商收购外地粮食。”

“嗯。”

陈佑不置可否:“就这样罢,谍报司整理一份正式公文递上来。”

端木业闻言起身:“喏!”

端木二人离开,陈佑重又翻开手中文书。

想了想,伸手拉动桌边长绳。

片刻之后,刘满走了进来:“相公。”

“通知叔蠡去户部问一下,沿淮诸州有没有奏请朝廷协助调运粮食的。”

“是!”

刘满干脆答应,见陈佑再无吩咐,轻手轻脚地退出房间。

……

儒林城西约六十里处,六千多党项兵马停在此处。

这里日后会建起一座石州城,不过现在只是一片荒地。

李彝玉从朔方带出来一万八千多人,其中八千定难军正兵,另有一万是各部族的联军。

之前安排他去德静,但并不是让他死守德静不出来。

所以他带着五千联军、一千正兵来到了这里。

如果可以,他是准备绕到周军身后袭击粮道的。

可惜银州李光远同他们兄弟二人离心,这次李彝殷召集各部兵马回夏州,李光远以周军攻势甚急,他要全力守卫先祖传下来的土地为由,一个人都没派往夏州。

如果一切正常,李彝殷可以等李光远死后,重新安排一个银州刺史。毕竟李家人那么多,一个小辈若是没什么能力,还是把位子让给叔叔伯伯们才安全。

但现在,李彝殷只能勉励自己这个族侄好生守土,不要堕了先辈的名声。

这次李彝玉过来,也不敢直接进入银州,而是派了幕僚去商议。

想到这里他就气,若不是这些一心只想着自己的蛀虫,以他夏州李家的实力,就不是区区十万周军所能拿下的!

可恨!可恨!

李彝玉沉着脸在营地转了一圈,回到自己的大帐中。

不知道什么原因,周军主力竟然不从白于山过,而是走无定河,但这方便了定难军防守。

绥州投降的事情已经传开,如今周军被拦在永乐小川,不像前段时间那么推进神速,总算叫银夏诸人稍稍安心。

再稍微宣传宣传二三十年前李彝超兵拒朝廷却毫发无损的事迹,民心大定!军心大定!

所以李彝玉来了,他不是要帮李光远守城,而是想在城外骚扰周军,内外配合之下,最好是把周军拖死在儒林城下。

即便做不到,也要让周军在银州付出惨痛的代价。

这就是李彝玉的目的,只要银州不投降就行,至于银州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从李光远拒绝派兵回夏州起,就不在李彝玉兄弟的考虑范围内。

金乌西坠,饭香在营地里飘荡。

因为出征,难得有好饭好菜。

饭里面混了些大米,菜除了一小片瘦肉,还有几根绿叶菜,另外就是正常的咸肉咸菜,一小口能带下一大碗饭。这都是普通士兵吃的。

李彝玉这些人则是整块整块肥瘦相间的好肉,外加足量的绿叶菜,吃完之后还会有质量颇优的茶水解腻。至于普通士兵,大桶里面撒些劣质茶叶,再加一些银夏常见的苦涩但无毒的植物梗子煮开,就是饭后茶水了。

李彝玉刚吃完,正要出去转转查看一下岗哨,亲兵来报:幕僚回来了!

与此同时,抚宁县城内,巴宁泰负手站在舆图前,听着手下参谋汇报。

“……定难军没有从白于山袭扰,根据詹使君送来的消息,白于山部族大部分都被李彝殷召回夏州。山里剩下的多是生户,不愿意帮朝廷,但也不会帮定难军。”

所谓生户,就是维持着原始生活状态,不愿意汉化的蕃人。

相对而言,主动或被动汉化,生活状态向主流文明靠近的蕃人被称为熟户。

当然所谓的汉化不代表他们就一定对中原政权有好感,很可能只是出于对更好的生活的追求。毕竟这个时候,中原王朝是这一片最强大最高级的文明,但凡有点上进心的,都会选择不同程度的汉化。

“因为在交通要道筑堡寨的缘故,詹使君估计至少需要二十天才能翻越白于山。不过已经有几个熟户部落在接触我军,有他们的帮助,寻找关隘会比现在快很多。”

巴宁泰闻言皱眉,打断了参谋的介绍:“通知詹胜元,没必要处处尽占,控制住两三条道路就好,其余地界只要在山口筑寨便可。”

“是!”站在一旁的李善文立刻点头,“稍后我拟一份文书请相公过目。”

第五百六十九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四)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计在教育(二)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六)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五)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风起时动微末第二百三十三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三)第三百四十二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七)第六百九十五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将离京先定婚事(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说诸葛皆是忠臣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员可行否?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一百九十二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三)第五百章 局势有变使者来(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二)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两难算计空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耻在心中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三)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应当作何解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仪镇内议投周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四)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七)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战事轻政争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于所当行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五)第二百六十四章 别离是为再相逢(一)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九)第三百四十二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七)第一百一章观衙堂心有所感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九)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浊又增污第八十三章 枕头之风威力大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四)第四百九十九章 儿女相约为亲家第七百十章 为求生计抛脸面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三)第六百一章 国政定于言语间(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荡该如何第六百八十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四)第六百五十七章 灾情之下有奇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九)第一百四十三章 几多欢喜几多愁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三)第十一章 泼天大功接不接第五十章突如其来召回京有些话,不吐不快第七百三十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五)第一百二章冯道再试寻暖靴第一百三章江边垂钓生妙计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七)第二百四十九章 谢公安石与君同(一)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二)第六百二十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七)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七)第五百七十三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八)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实战险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于所当行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难而上因时变第二百四十章 内乱未平外面起(五)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二)第二百一章 下车伊始危机藏(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择异(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盗匪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三)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四百五章 富平县内有善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六)第一百三十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七)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万里霜第四百八十一章 两难之地有默契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四)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七)第二十八章议定诸事行忠义第五百四十二章 识大局治安创收第四十九章君臣问对定计策第六百九章 军政尽操六人手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六)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满满为己谋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八)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谈为政(三)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一)第二百五十章 谢公安石与君同(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六)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五)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为重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五)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八)第六百二十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七)第六十章诏令监国是何意第五百三十章 师友侍读何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