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战须有终结日

一营禁军,最多不过一千人。

但让申云海带一营禁军去濠州,却体现出陈佑对濠州的不放心与不信任。

申云海心中的庆幸与轻松尽皆消散,一下子似乎回到了去年春闱前,沉重的压力落在他的肩头。

此时容不得他多想,在这股仿佛有形的压力下,申云海顺势垂首躬身:“谨遵相公之令。”

陈佑盯着申云海看了好一会儿,语气毫无波动地开口:“兵马已经准备好,早些出发。”

“是。”

申云海起身一礼,恭敬退出书厅。

门外范昌祐早就等着了,见申云海出来,他立刻道:“申安抚,相公吩咐下官陪安抚去交接兵马。”

“啊,有劳了。”

申云海反应过来,态度极其温和。

京中官员都知道,陈相公身边的几名年轻幕僚都是他的弟子,不说未来前途如何,但是有一个宰相老师,便叫人轻易不愿得罪。

申云海虽然分不清范昌祐和韩陶朱谁是谁,但政事堂突然出现如此年轻的陌生面孔,只能是陈相公从枢密院带来的。

范昌祐微笑着躬身,然后在前头领路。

他一直牢牢地急着,别人对他的礼待,不是因为他自己的能力和成绩,而是因为他被山长的光芒笼罩。

因此他在两府从来是谦逊好学,唯恐给山长抹黑。

该做的准备昨日就做好了,上午完成最后的交接,申云海带着一营禁军和数条运粮船离开洛阳。

运粮船里装的不是粮食,而是家具、器械、毛皮、布帛等大宗物品。

洛阳这边的粮食都要准备送往延庆,不可能给申云海带去濠州,他只能从沿途诸州这边拿一点那边拿一点。

至于带的这些物品,一个是交给沿途各州充当购粮款,一个是压舱免得翻船。

申云海离开洛阳,洛阳城再次恢复平静。

当前一段时间,宰相们的日常事务只有三件:为西北战事调集粮草、兵马、器械,密切关注辽国情况,六品以上官员的任免调动。

西北战事依然是每日两次汇报,目前为止进展顺利。

辽国的话,二十四日夜里送来的紧急消息显示耶律璟宫卫已经提前离开春捺钵所在的鸭子河泺,往西北幽州方向去。

同时幽州、平州北面部族兵马有调动集合的迹象。

显而易见,契丹人想对幽州下手了。

至于是为了拿下幽州,还是想迫使周国放弃平定银夏,暂时不得而知。

现在的卢龙节度使是从泾州调过去的王江,能力不差。

忠心的话,好歹也是当年太祖倚重的大将,应该不成问题。

而且他在泾州时,向陈佑求了个人情把他妻侄放到河南府做一幕职,同陈佑算是有交情。

因此,中书只是命令王江守土保民、见机行事。

再就是考虑到银夏战事顺利,便让卢仲彦暂时放下对西边的戒备,分出一部分兵马支援朔州。

同时从周边诸州调集兵马入驻金州、代州,尤其是代州的雁门关,更是重中之重。

朔、金、代三州稳固,则云州后翼不需要担心,担任大同节度副使的党从柯就能专心抵御可能到来的契丹人。

如果契丹不拿下幽州或云州,想要南侵就只能从蔚州穿过飞狐陉。而从蔚州过,他们就得面临后路被云州截断的风险。周军调动及时的话,关门打狗不是不可能。

无论如何,周国在应对契丹这件事上已经做好了理论上的完全准备,接下来就等着实战的检验。

夏州城外,巴宁泰带领一行人绕着朔方城转了半圈,最终叹了口气拍马回营。

朔方坚城,不是说说的。

这已经是巴宁泰抵达朔方城的第三天了。

前两天都尝试了攻城,尽皆受挫而归。

巴宁泰回到中军帐,立刻召集诸将议事。

此时石守信和潘美都不在,不过帐内多了一个折德扆。

当时折德扆收到巴宁泰的命令,直接转去德静,可以算是误打误撞击中了李彝玉的软肋,迫使他放弃支援银州回守德静。

他这支在外袭扰的援军,本是儒林城内党项兵马的士气支撑,结果突然消失了。

不论是被打退还是怎么的,都叫儒林城士气大跌,再加上周军细作内外勾连、李丕禄以身作则,最终李光远率众投降。

拿下儒林城,交给大将镇守,巴宁泰没有停留,迅速赶往夏州。

于此同时,折德扆的振武军在德静同李彝殷交手数次后为防止被四面包抄,便按照预定计划后撤。没想到,半路迎上信使,分出一部人马给赶往德静的潘美,折德扆带着剩下的人同巴宁泰会合。

随后得知李彝殷的儿子李光睿屯兵七里坪,石守信也在半路离开中军,率部前往七里坪。

不过石守信一路行来,收拢的降兵蕃将也有不少,再加上振武军的补充,抵达朔方城下时,总兵力不减反增。

中军帐内,巴宁泰坐在上首,许竹林坐在他右手边,再往下才是折德扆等人。

李善文立在帐中空处,他身后是一副银夏地图。

没有任何开场白,一开口就是正事:“昨日收到消息,庆帅已经越过白于山拿下长泽,大约后日能抵达朔方城下。之前从大斌分出的韩保贞部也已经拿下宁朔,不过据韩保贞传信,宁朔周边部族有依附我军进攻朔方的意图,等他整顿蕃军出发,估计还要几天。”

说着,他指点着身侧的地图:“灵帅传来消息已经过了铁门关,最迟五天后抵达朔方城。也就是说,五天后,我军聚集在城下的汉军,将达到八万,另有蕃军至少三万。再加上延帅、银帅分出去的兵马,计有十五万人。根据范大使的筹算,维持这十五万人吃马嚼,粮草需每日不停满载往来,一旦遇事耽搁,则此处囤积的粮草就只能维持两到三天!”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十五万兵马,真不算多。但一路上少有就地补充物资粮食,全靠漫长的补给线来运输,这十五万人,就太多了。

待李善文停下,巴宁泰直接开口:“最多一个月,必选拿下朔方城。有什么法子,都说一说。”

第一百章消息不断时机逝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枣没枣打一杆第四百五章 富平县内有善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四)第五百十四章 战虽止诸事仍杂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敌占先机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十)第四十三章争权夺利心思重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计在教育(一)第五百八十九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一)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三)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镜首战得胜第一百九十七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二)第三百三十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五)第七百十六章 科举艰难唯公平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四)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顺汝心(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别重逢父子情第四百四十五章 闲谈军政论优劣(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九)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该旁生心思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舍我其谁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该旁生心思第五百八十九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一)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变故起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四)第一百九十四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二)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变国生事(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一)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向往之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别稚子哭第二百三章 春耕为重议农事第六十五章套路从来得人心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七)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阳(三)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一)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三)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谏赞明君第二十八章议定诸事行忠义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六)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无藩镇第六百四十九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骤然生变应对急(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两难算计空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二十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八)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二)第六十章诏令监国是何意第四百八十七章 旧人只听新人笑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实实解烦忧(二)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与贼臣不两立第九十章长平故计死士出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战事急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三)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满满为己谋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国政教天子第二百一十二章 诸事推行隐者来(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欲惹战端起第三百二十七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六)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阳(三)第三十三章说朝局双龙争王(二)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与贼臣不两立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四)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论道德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当慎行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势如破竹征淮南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四)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礼毕诏书频出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闹事为哪般(一)第七百十九章 开辟新路为后学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四)第四百七章 好恶皆为门户计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当如何第745章 大人虎变曰文炳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一)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钱口难开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四)第七十六章甘为细作可信否第七章各有肚肠转心思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三百六十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后虎当如何(二)第五百一章 韩熙载出使求和第六章双狐斗法寻后路第三十七章 项上人头吾必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