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武备学堂

?建兴二年,五月下旬

卫朔将高瞻留在蓟城坐镇,而他则带着鲁昌、韩寿、刘遐、段文鸯、刘翰等人从海路秘密返回了襄平,参加武备学堂的开学仪式。

“啧啧,襄平看上去可比蓟城宏伟壮观多了!”

刘翰、段文鸯都是第一次到辽东,无不对充满生机且高大雄伟的襄平城感到震惊。连世家出身的刘翰都觉得进入襄平后,自己就像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乡巴佬。市中心那条笔直的水泥大道,更是让让来自刘翰、段文鸯二人大开了眼界。

卫朔嘴角露出一丝得意之色,两年来襄平城经过不断翻新扩建,其规模已是原来的三倍,新建的辽东武备学堂就位于旧城北边的大学城区。

翌日上午,辽东军方各级将领齐聚武备学堂,准备参加新学堂的开学仪式。

在武备学堂门前,代表华夏图腾的巨龙雕像,昂首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象征着华夏民族将龙腾九天蒸蒸日上。

当卫朔一行抵达武备学堂时,迎接他则是数百名整齐排列在道路两边,即将进入学堂学习的中低级将领。

在张彪(张二郎新取的名字)、张统、速丸等高级将领的陪同下,卫朔一行步入了武备学堂。

首先,卫朔带着众人先参观了学堂内明亮的教室、干净舒适的宿舍、宽敞的校阅场、训练场等等一应基础设施。

然后,众人将齐聚校场检阅由学员以及部分辽东精锐组成的阅兵方阵。

卫朔在十几位军方将领陪同下走上高台,站在最前面,而其余人等皆列于其身后,而参加校阅的士兵、学员纷纷聚集在高台一侧,等候阅兵开始的指令。

与州学一样,在武备学堂内依旧有大量辽东重臣家族子弟入学就读,其中阳耽的儿子阳鹜就是武备学堂初级军官培训班的一员,如今正在台下等候卫朔的检阅。

等所有人都就位后,武备学堂高级军官学员张彪一路小跑来到卫朔面前。单膝跪倒,右臂横于胸前行军礼,“禀报东夷校尉卫将军,学员校阅仪式准备完毕。末将特来向校尉请令,开始校阅!”

“准!”

“诺!”

张彪得令后,立即转身来到台前,一身华丽的鱼鳞甲让他看起来格外英武。而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的段文鸯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看着辽东各级将领身穿鱼鳞甲、腰悬佩剑的样子尤为羡慕。

“咚咚咚!”

随着张彪令旗一挥。校场上空响起一阵激昂得战鼓声,紧接着整齐的脚步声踏着鼓点从远处隐隐传来。千余名学员、士兵、教官共同组成的二十个小方阵正从校场一边缓缓走来。

笔直的队列,就像一条条直线,组成一个个整齐的方阵,如泰山压顶一般朝着检阅台走来,其军容之严整,让现场无数人发出惊呼。别说没见过世面的段文鸯,就是张统等人也是一副目瞪口呆的样子,不少将领的目光都变得狂热起来。

首先接受校阅的是辽东最常见的兵种之一刀盾兵,他们最擅长的是近身搏斗。主要以圆盾、环首刀、纸甲为主要装备,是一种攻守兼备的轻装步兵。在战场上,刀盾兵一般承担长矛大阵的两翼掩护任务,或者守城、攻城时发挥作用。

刀盾兵手握腰间的刀柄作拔刀之装,迈着整齐的步伐,来到了高台那一刻,突然由齐步走变成而笔直有力的正步,沉重而有力的脚步声敲击着每一个站在高台上人的心头,让人从心底感到震撼。

张彪见时机成熟,跨步来到高台边缘。大喝一声:“拔刀,向校尉大人,敬礼致意!”

“呛啷!”一声,参与校阅的刀盾兵齐齐拔出环首刀。将刀尖斜斜指向天空,而头部则看向高台上,等到经过站在高台中央的卫朔身前时,他们才整齐而有力的收回环首刀,并立于胸前。

“万胜!”

“万胜!”

数十人的嘶吼声本不该有多洪亮,可不知为什么。在场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气势,而且这股气势似乎可以撕毁挡在前面的任何阻碍。

刀盾兵方阵过去后,接下来依次是骑兵方阵、弓弩兵方阵、长矛兵方阵等兵种,经过刀盾兵的洗礼后,接下来几个方阵尽管表现也不俗,可也不会让大伙儿感到十分惊艳。唯独当最后陌刀方阵出现后,才又引起一阵骚动。

为人让参加校阅的陌刀队看起来更加威武雄壮,武备学堂特意从联勤司弄来六十四套鱼鳞甲给每个士兵都配上。六十四人组成的陌刀队,如墙而进,其滔天的杀气扑面而来,让人不敢逼视。

“万胜!”

一声怒吼,六十四柄陌刀高举如林,大踏步地越过高台,就像来自地狱的恶鬼一般,让人望之不寒而栗。段文鸯虽没亲身领教过陌刀的厉害,可从战后段氏的溃兵那里知晓了陌刀对骑兵的巨大杀伤力。

武备学堂准备的校阅仪式,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阅兵之后,作为辽东军最高统帅,卫朔走到台前,面对着数百名学员发表着开学演讲。

这并不是卫朔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演讲,如今面对这样的局面他已手到拈来,甚至不用提前准备演讲稿。在这次演讲中,卫朔打算向即将入学的军官学员们灌输责任、荣耀、牺牲的精神。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合格的军人,应该具备责任、荣耀、牺牲的精神,正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们身为军人有责任更有能力承担起拯救苍生、守护华夏的重担!……要视荣耀高于一切,更要有为保护天下庶民利益而牺牲一切的精神……”

“……我希望你们能牢牢记住一句话:华夏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在任何时候,身为华夏军人都应该以维护民族利益为自己的最高行动准则。当家族利益、个人利益与华夏民族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军人要毫不犹豫地以华夏利益为重……”

“……太史公曾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华夏民族利益而死,其意义比泰山还重。相反,为了个人利益或者家族利益而死,其意义比鸿毛还轻……”

卫朔的一番演讲让在场不少人心中都起了嘀咕,看来自家这个主公对世家真的没有好感,任何场合都不忘打压世家。众所周知,世家就是一群视家族利益为一切的家伙,在他们眼中根本没有什么社稷、民族。

“万胜,万胜!”校场上学员们目光狂热得望着高台上的卫朔,口中高声喊着口号。

卫朔演讲临近尾声,最后他当着全体学员以及辽东将领的面,振臂高呼:“华夏万胜!”

“华夏万胜!”众人跟随者卫朔一同喊起了口号。

校阅过后就是各学员入学的时刻,在武备学堂内,其基础课程分为步兵、辎重、骑兵、新儒学、政科、参谋等几科,无论是哪一级的学员都得选择至少三门学科,其中新儒学、政科乃是必修课。

除此之外,中高级学员还将参加指挥课程的培训,主要听高级将领讲授大兵团指挥,以及在沙盘上重新模拟、演练历史上的著名战役,以期借此培养大批合格的高级将领。

目前负责教授高级指挥学的教官有卫朔、高瞻、裴嶷、段文鸯等人,之所以将段文鸯拉来,主要是考虑到他曾随段氏鲜卑参加了数次大战,有着丰富的指挥大兵团骑兵作战的经验。

可段文鸯知道后,却强烈要求以学员的身份加入学堂。(。)

第306章 再袭定襄第34章 裴盾的变化第3章 跟着张大郎去买盐第657章 诸佛有难第291章 各方反应第313章 蠢蠢欲动第491章 贾坚神射第436章 宋、卫初见第367章 授剑仪式第156章 选拔陌刀手第466章 阵斩拓跋郁律第352章 张榜公布第4章 这也叫'好盐'第580章 受封燕王第588章 成汉与江东第662章 兵临城下第118章 水师再建功第665章 最后的决战第642章 平定蜀地第347章 南洋摩擦第350章 科举揽人才第374章 被激怒的辽东军第482章 谢艾智破麻秋第313章 蠢蠢欲动第162章 青冀冲突第121章 裴嶷来投第578章 冀州豪强第313章 蠢蠢欲动第475章 国葬第114章 援军,真是援军!第165章 远航南洋第383章 秦州联盟第442章 两个夫人,艳福齐天第93章 侥幸过关第153章 平州州学第355章 ‘琼林宴’第356章 江左来客第365章 罗马东帝李锡尼第485章 东、西罗马之争第129章 谋取东夷校尉之职第80章 招募船工第182章 农牧场建设第644章 燕晋第二次争锋第272章 昌黎大捷!第384章 各方想法第109章 刺史府门前的年轻人第467章 草原大捷第218章 温峤赞卫朔第181章 各方准备第112章 骑兵拉练第654章 高昌大捷第614章 蝗虫来了第240章 刘、卫深谈第372章 告别蓟城第112章 骑兵拉练第348章 欲征南洋第165章 远航南洋第217章 返回蓟城第513章 局势将变第543章 辽东挖坑第318章 司马保僣位晋王第623章 新科士子第617章 法治与德治第161章 慕容廆很得意第249章 裴府门前是非多第101章 插手辽东第107章 辽东会盟第644章 燕晋第二次争锋第230章 挑拨离间第599章 美人间谍第317章 青州求援第234章 莫含的大礼第527章 江左又起波澜第343章 河东世家第334章 躁动的琅琊王第615章 秋闱将至第606章 糟心事一件接着一件第553章 谢艾之谋第39章 王家新动作第609章 伐蜀之议第628章 生老病死第504章 夫人外交第8章 纸上得来终觉浅第422章 骑兵对决第368章 南洋风云第366章 莫含的毒计第237章 终遇莫含第401章 司马保称帝第192章 千里奔袭,军事奇迹第154章 大炼钢铁第248章 抵达建邺第577章 止步淮河第332章 呼家将投诚第178章 司马嫣在辽东第524章 河西大捷第389章 徐兖变局第372章 告别蓟城第194章 拯救降兵第197章 石勒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