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返回蓟城

“呵呵,无需建议,在辽东农业建设取得成果之前,我一直都有将南洋当做辽东第二个粮食输出地的打算。如今崂山造船厂、旅顺造船厂正在全力督造载重达万石的大福船,有此大福船还有什么地方去不了?”

“真的?!”

张方闻言喜出望外,此次远洋舰队的旗舰——崂山号就是载重达万石的大福船,深知大福船是真正的海上利器。

“自然是真的,不过为了加快造船厂的进度,你从南洋带回来的十万两黄金就全都投资到两座造船厂内吧。日后生产出来的福船将由你跟水师两家平分,具体如何划分你去跟水师的刘总、王维二人商议。”

这是之前卫朔曾答应过刘总的事,今日正好当着众人的面将此事定下。其他人还在为海外贸易蕴藏的巨额利润而震惊,听说卫朔要扩大造船厂的规模并建造大福船,自然是举双手赞同。

“船队在中南半岛一共待了大概有一个月时间,期间属下代表主公拜访了大小十几个国家国王以及一些重臣们。并在扶南国王的帮助下,与中南诸国达成了一系列贸易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中南诸国将以合适的价格向我辽东出口香料、矿藏、木材、粮食、蔗糖等物资,用以交换丝绸、铁器、茶叶、食盐、瓷器等日用品。”

“除此之外,为了保护我辽东商贾在中南各国的利益,根据协议辽东还拥有在各国港口修建‘租借区’的权力。为了租借区的事,目前还有二十名商社人员留在当地。以后租借区就是我辽东在南洋各国的代表,拥有保护辽东商贾利益的义务。”

“看来此次南洋之行收获颇丰啊!”卫朔一听连租借地都搞了出来,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正如主公所言,此次南洋之行的确称得上收获颇丰。离开扶南国后,属下等坐船再次向南、向西航行,一路上拜访了牙修国、干陀利国、盘盘国、丹丹国、赤土国、婆皇国、顿逊国、毘骞国、婆利国、哥罗国、羯荼国、诃陵国、爪哇国、室利佛逝、罗越国、堕和罗国、堕婆登国、多摩长国等大小三十多个国家。”

“这位别看南洋存在如此多国家,其实各国面积都很小,人口也不多。全部面积加起来还没有我大晋一半的领土大。”张方见众人被南洋上数量众多的国家惊到,就开口解释了几句。

正当卫朔等人在旅顺港听取张方汇报南洋之行的成果时,出征冀州的邵玉娘回来了。厌次之战虽然早就结束了,可邵玉娘一直等乐陵彻底稳定下来之后。才带着出征将士返回辽东。

“属下邵玉娘、刘总拜见主公!”两位顶盔带甲的将军快步来到卫朔面前,单膝跪下行礼!

“二位辛苦了,快快请起!”卫朔上前一步将两位功臣虚扶一把搀扶起来。

厌次之战多亏了邵玉娘指挥,才顺利击退石虎十万大军,将陷入绝境的邵续救了回来。卫朔深知以邵续为首的冀州割据势力对幽州的重要性。如若不然他也不会派兵千里驰援乐陵。只要邵续能在乐陵坚持下去,就能暂时拖住石勒攻打幽州的步伐。

“厌次大捷,二位功莫大焉!关于对出征将士的封赏,校尉府自有安排,不日将会对外宣布。请两位放心,校尉府一定不会薄待有功之士。”

“卑职代出征的将士们谢主公赏赐。”邵玉娘一抱拳道。

“哈哈哈,不用谢,这是你们应得的!厌次大捷,让邵指挥使名震天下,如今人人都知道北国有一位巾帼女豪杰。在厌次大败石虎十万大军,大大涨了各地朝廷大军的士气。”

卫朔一脸欣慰的看着英气勃勃的邵玉娘,战前是他力排众议坚持启用女将邵玉娘,可邵玉娘的表现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果然不愧是名留青史的女将,自有其不凡之处。

厌次大捷,不但沉重打击了石勒的气焰,更是鼓舞了各地抗击胡族的信心。很多人觉得大名鼎鼎的胡族将领石虎,统帅十万大军,结果被一介妇女轻松击败,看来胡人也没什么大不了。

厌次之败成了石虎无论如何也洗刷不掉的污点。受到了石勒的严厉斥责。如果不是考虑到石虎是他最信任的将领和亲人,石勒都想将其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启禀主公,卑职能击败石虎,多亏刘统领顺利说服乐安内史田华出兵相助。不然卑职也没信心于万军丛中救回家父。”邵玉娘并未将功劳揽在自己身上,反而分给其他有功将士。

“嗯,不错,刘统领的表现也没让我失望。对了,刘总,今日正好你在场。我再告诉你件好事,航行南洋的舰队回来了,带回来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就在刚才,我已当着诸位大人的面,将其中十万两黄金分配到两个造船厂内,将充作督造新船的资金。”

“真的?”这下刘总高兴坏了。

“自然是真的,不过你也别高兴太早,船造出来后,将由贸易舰队与水师平分。”

“啊,为何呀?”

“你不要对此表示不满,别忘了,以后水师还得靠贸易舰队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资金呢!”

“额,好吧!”

贸易舰队顺利归来,在辽东掀起了一股热衷海外贸易的风潮,这是卫朔乐意看到的。历史已经证明,仅靠政府投资是无法将海外贸易做大做强的,必须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尤其是各地的世家大族。

那些世家大族只知道死命的压榨中原这个花花世界,卫朔需要将世家的贪婪向海外引导,尤其是如今还处于部落时代的澳洲、美洲、非洲等地。海外贸易就是一个将世家的注意力从中原引向海外的契机。

在旅顺期间,卫朔与王诞、刘翰等人一起制定了一份海外贸易发展规划。首先一点就是继续扩大旅顺、崂山两大港口的规模,将两地建成北方最大的贸易港口,以此来吸引来自南洋的商贾北上交易。

其次,在两地设立市舶司,直属郡守府、商曹双重管辖,以此来负责管理与海外贸易一切相关事宜,而市舶司内必须简化交易手续,采取降税、以及分类征税的原则。

自去南洋的舰队顺利归来后,在郡守府有意无意的纵容下,整个辽东都因海外贸易而变得疯狂起来,高家、裴家、阳家、皇甫家、封家、宋家等一大批辽东世家纷纷拿出窖藏的铜钱去购买海船,组建船队进行海外贸易。

所有人都开始眼红海外贸易蕴藏的巨额利润,就连刘翰都忍不住要在其中掺一脚。在刘翰看来,卫朔给世家找的这条发财路,远远超过之前因均田制、释奴令的推行世家而损失的利益。

刘翰相信,也许用不了几年,世家之前的损失,都能从海外贸易中十倍百倍的赚回来。

至此,刘翰心底那一点仅有的芥蒂彻底消失不见,完完全全融入到了辽东体系当中。

当卫朔等人书写的规划书被以最快的速度递交到郡守府中时,代行郡守职责的裴嶷迅速通过了该计划。

从建兴二年,六月开始,辽东、幽州、崂山、祝其等地世家、百姓无不被海外贸易的热潮而鼓动起来。不止是世家大族,一些普通百姓鉴于自身实力弱小,竟然以数家联合的方式降低风险而投入到海外贸易一行。

对于这种情况,卫朔自然乐见其成,普通百姓能参与到海外贸易一行,会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第238章 会盟雁门关第313章 蠢蠢欲动第382章 刁协献计第437章 美女是间谍第494章 欲修洛阳第520章 又添强敌第571章 兵临城下第517章 先缓一缓第561章 不分胜负第480章 大战在即第541章 信心大增的羯胡第562章 羯胡弱点第342章 蒲津古桥第553章 谢艾之谋第321章 福船战舰入役第439章 阴差阳错第81章 救了一个公主第583章 四州发展蓝图第374章 被激怒的辽东军第132章 裴家的争论第457章 大战之前第392章 祖、刘再会第5章 真的变成精盐了?第544章 大破支雄第373章 扶南偷袭第496章 政策调整第559章 驱除胡虏,复我华夏!第161章 慕容廆很得意第84章 再见祖逖第643章 决心西征第426章 宋祎初啼第447章 天子赐婚第173章 州学开学第520章 又添强敌第135章 心急的崔毖第662章 兵临城下第37章 偶遇第281章 擒杀刘虎第359章 扶南的麻烦第674章 何去何从第136章 农业、商业、学校第532章 襄国的变化第650章 高车与嚈哒第407章 军情如火第234章 莫含的大礼第22章 开辟新的市场第116章 兵围西安平第259章 关中?昌黎?第68章 离间敌人第80章 招募船工第605章 权钱交易第46章 永嘉之乱第444章 红颜祸水第344章 弄巧成拙第451章 婚期将至第622章 谢艾的打算第579章 反攻清算(2)第142章 全取辽东第629章 成立内务府第20章 徐福岛上会海盗第55章 前奏第193章 幽州巨变,各地反应第132章 裴家的争论第444章 红颜祸水第14章 立下根基第426章 宋祎初啼第112章 骑兵拉练第302章 宣威朔方第116章 兵围西安平第65章 拯救刺史裴盾第297章 威压索綝第251章 琅琊王的心病第495章 张茂的担忧第203章 战后余波第169章 说服刘琨第127章 改土归流第307章 三袭阳曲第476章 汉奸录第191章 王浚称帝,天下震动!第572章 襄国之乱第18章 徐福岛上的海盗第5章 真的变成精盐了?第197章 石勒的转变第128章 放牧济州岛第289章 苻洪的选择第193章 幽州巨变,各地反应第367章 授剑仪式第303章 替拓跋六修请封第526章 接见张茂第442章 两个夫人,艳福齐天第568章 人心惶惶的襄国城第287章 冯翊赈灾第276章 关中求援第218章 温峤赞卫朔第74章 来自江左的关注第445章 太子算个屁!第479章 青州之争第460章 谢艾首秀第111章 整编胡骑第147章 石勒夺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