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开辟新的市场

“啊呀,卫兄弟你总算回来了。”

“是啊,是啊,谢天谢地,人能回来就好!”

“卫大哥,你可算回来!那些该死的海盗没为难你吧?”

看着热情的乡亲们,卫朔心里暖烘烘的,不知怎地他突然想起了在另一个时空中的亲人,也不知此时他们得知自己失踪的消息后该有多悲伤。

“好了,好了,大伙儿不要围在这儿了,都忙去吧。社长刚回来,需要好好休息一下,有什么事等明天社长休息好了再说。”张大叔挥挥手赶走了无关人等,只剩下商社的几位股东。

“卫兄弟,海盗怎么把你们都放回来了?”

卫朔开玩笑道:“呵呵,人家海盗不管饭,我们不回来还能怎么办?”

“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说,海盗怎么轻易就放过我们?他们是不是提出什么苛刻的条件了?”

“哈哈哈,张大哥,放心吧,没有那回事。大伙儿把心都放肚里,虽说海盗凶残,但我卫朔背后可是有崂山上下数千民众支持。就算海盗想要强来,也得仔细掂量一下后果。其实这次海岛之行,总体来说是有惊无险,具体的情况让子文跟你们说吧。”

朱文费尽口舌才算跟众人解释清楚,当大伙儿得知卫朔面对虎视眈眈的海盗面不改色地讨价还价时,不由得为他的过人胆色而喝彩。

“咱们这个社长真是太厉害了,当年蜀汉丞相诸葛孔明远赴江东舌战群儒的风采也不过如此,朱某实在是钦佩之极,钦佩之极啊!”经过海上一番同甘共苦,朱文对卫朔佩服的那是五体投地。

虽然被迫与海盗签署的‘城下之盟’,但也没损失崂山多少实际利益。其他人甚至还在为此而欢呼,在众人看来用精盐换船这个条件换取和海盗和平相处实在是太值了。

“哎哎,诸位,诸位,请安静一下。”卫朔双手往下按按示意大伙儿安静,“虽然我们暂时打消了海盗对我们的恶意,但也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海盗都是些亡命徒,他们可没什么信誉可言。”

“说不定将来某个时候,海盗就会突然撕毁条约。然后逼迫我们做出更大的让步,到那时我们该怎么办?难道还要退让下去吗?”

是呀,如果将来海盗贪得无厌,崂山还要退让吗?一时间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朱文接到卫朔的示意挺身而出道:“我们当然不会再退让,我们有护卫队,将来我们还会有水军,任何敢侵犯我们的敌人,都将受到我们强硬的反击。这一次社长跟海盗们达成了以盐换船的协议,虽然算是与虎谋皮,但也给我们的水军发展争取了时间。”

“朱先生说得很好,接下来等战船到位之后,希望大家抓紧时间训练,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战斗力,这样一来就算将来海盗要翻脸,我们也不惧。另外,二郎他们也不要放松护卫队的训练任务,只有你们的战斗力提升上去,崂山才会有安全感。”

“放心吧卫大哥,我向你保证,再过一个月护卫队就能承担起崂山的防卫工作。”张二郎赌咒发誓道,看来这次事情对他的刺激不小。

“呵呵,二郎办事我放心,不过训练时要注意分寸,不要急于求成。要扎扎实实做好基本工作,只有打好了基础,未来才会有长足的发展。”卫朔担心张二郎急于求成,特意嘱咐了几句。

“对了,张大哥,我不在的几天里,山上没什么事吧?”

“一切都挺好的,只是最近抵达咱们崂山的流民可是越来越多了,总数已快突破四千人了。也幸好当初官府送来了一批粮草,再加上我们自己发动人力打猎捕鱼,总算没让众人饿肚子。”

“现在我们手里有多少存货了?”

“如今我们共有五百人从事煮盐工作,每日可以产一千斤海盐,最近几天出产的海盐都还没出售,大概有三千斤左右。再加上以前储存的,总数大概有八千斤吧。因为怕引起青州盐商的注意,我们一直都在控制精盐的销量。”

听完张大郎的介绍,卫朔不禁眉头紧皱,以前他总是感觉食盐的产量不能满足日常需求,可眼下产量上去了,却又不能大肆贩卖。

“这样下去可不行啊,盐弄出来不能卖总不是办法呀,看来我们需要开拓新的市场了。青州不能卖,其他州郡难道也不行吗?看来我要好好规划一下了。”卫朔自言自语道。

吃过晚饭卫朔召开了回山之后的第一次会议,在会上,他提出要将精盐的生意扩展到其他州郡去。

“社长的提议是很有必要的,随着聚集在崂山的流民越来越多,我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粮食方面,如果不能筹集到足够的粮食,聚集在崂山的流民会成为我们的巨大负担,足以压垮崂山的未来发展。”

朱文作为读书人,看得的确比一般人要远,他早就意识到了发展中的崂山存在着什么样的隐患。

“可是我们跟盐商有约定,青州的市场已被当地盐商包揽,我们要卖也只能到其他州郡去。如今兖、冀、豫、司四州正发生胡乱,我们就是把盐运过去估计也无法保证自身的利益。除了中原几个州外,唯一可考虑的就是临近的徐州,我想这应该是社长下一步的目标。”

“没错,子文说得很对,接下来我们就是要全力开拓徐州市场,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徐州市场。要知道徐州乃是产粮重地,我们完全可以用盐换粮。有了徐州的粮食,我们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但是在打开徐州市场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一下徐州的情况,还有徐州刺史是何人?有何爱好?你们都清楚吗?”

张大郎等人面面相觑,对于底层百姓来说,平日能见到县令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说刺史一级的大人物了,甚至前半辈子连听都没听说过。如今卫朔让大家谈谈徐州刺史,众人还不都傻眼了。

卫朔轻微叹了一口气,果然还是缺少读书人,像这种有关朝廷官员的信息,只有读书人才会关注。平头老百姓根本不会在乎头顶当官的是谁,只要不妨碍他们自己老婆孩子热炕头就行。

朱文轻咳一声道:“社长,有关徐州的情况在下了解一二,徐州刺史裴盾出身河东裴氏,东海王司马越是他的妹夫。此人是名士裴楷的侄子,但与裴楷相比,裴盾无所长,但为人却更加贪婪无度。执掌徐州三年,与长史司马奥狼狈为奸,给徐州百姓带来深重灾难。”

“而且我听说,由于他听从了长史司马奥的建议,执政徐州时常常以峻法威慑部下,使得徐州各级官员对他怨恨颇深。可以说徐州从表面上看是风平浪静,但其内部已暗潮涌动,只要稍有风吹草动,恐怕裴盾的刺史之位不会坐的安稳。”

“如果我们想要贩卖私盐,最好不要跟裴盾牵扯太多,而且也不要签署长期协议,最好是货到款收。因为在下非常担心随着中原形势巨变,从而引发徐州局势动荡。”

卫朔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虽然他不知道历史上徐州在永嘉之乱发生时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但听了朱文的话,他能想得到永嘉之乱发生时,想必徐州也不可能幸免。好在青州暂时有曹嶷顶在前面,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受到胡人的入侵。

“那就这么定了,等过几天,我亲自去一趟徐州!”

第288章 谋取陇东第504章 夫人外交第393章 先谈经济合作第260章 彷徨无助的段氏鲜卑第532章 襄国的变化第132章 裴家的争论第649章 调兵遣将第473章 王者归来!第169章 说服刘琨第328章 上党攻略第570章 襄国欲和谈第261章 偷袭临榆镇第456章 请鲜卑人离开华夏故土第357章 江左眼中的辽东第628章 生老病死第54章 诱敌深入第133章 觐见琅琊王第76章 不甘心的世家豪强第60章 有人来打劫!第538章 王敦占上风第614章 蝗虫来了第452章 张宾至蓟城第530章 西海大捷第264章 段氏末路第96章 曹嶷有心事第371章 古代马六甲第676章 和谈破裂第600章 陈郡谢氏第547章 双方调整第345章 薛氏强兵第325章 胡无人,汉道昌第293章 大儒——皇甫方回第38章 赴约第584章 南北运河第27章 途经郯县第593章 世家欲北返第93章 侥幸过关第30章 打赌!第66章 仓皇而逃第455章 再次大婚第207章 女将挂帅第386章 南安姚弋仲!第669章 东晋内讧第8章 纸上得来终觉浅第458章 北伐誓师第593章 世家欲北返第628章 生老病死第309章 北宫纯重出江湖第422章 骑兵对决第44章 宴会之后第477章 影响(上)第91章 曹嶷邀请第293章 大儒——皇甫方回第411章 榆眉会战之大获全胜第659章 出兵龟兹第620章 太宁元年科考第651章 西征!西征!第204章 文鸯来投第197章 石勒的转变第212章 大破乌丸第318章 司马保僣位晋王第166章 “崂山号”扬帆起航第464章 鲜卑主力南下第345章 薛氏强兵第338章 总算没赔本第590章 余波第2章 在古代的第一顿饭第268章 毛宝初上阵第353章 租赁朱涯第344章 弄巧成拙第175章 祖逖的死局第300章 阴谋在酝酿第292章 闲话西北第220章 逼降段匹磾!第342章 蒲津古桥第81章 救了一个公主第121章 裴嶷来投第674章 何去何从第253章 遇刺第259章 关中?昌黎?第525章 郗鉴献策第449章 扶余来使第515章 苻洪单刀赴会第413章 兵临城下第71章 世家的恐慌第215章 武备学堂第109章 刺史府门前的年轻人第46章 永嘉之乱第670章 昭武九姓第71章 世家的恐慌第133章 觐见琅琊王第168章 卫朔是谁?第392章 祖、刘再会第166章 “崂山号”扬帆起航第401章 司马保称帝第92章 终至临淄第375章 虽远必诛!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第23章 南下徐州第236章 血战飞狐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