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代县榷场

?建兴二年,八月

幽州与拓跋部落的榷场正式开通,韩寿代表幽州早早赶到了代郡代县。在这里,韩寿将与拓跋比延一起主持榷场开市仪式。

不出幽州所料,拓跋猗卢还是将主持开市一事交给了少子拓跋比延,此举引发了拓跋六修的极大不满。

为了让拓跋比延立功,拓跋猗卢特意请滞留在盛乐的莫含在一边指导拓跋比延。本来莫含无意帮鲜卑人做事,可后来得知榷场是由辽东人发起的,他顿时来了兴趣,表示愿意陪拓跋比延走一趟代县。

与胡人开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但榷场内要有专人负责检查入关的货物,还要防止有人趁机走私,更要防范有人闹事什么的。

不过,由于榷场是在鲜卑治下,故一切俗事都有鲜卑人负责,韩寿此时正坐在屋内一边优哉游哉地品尝着茶水,一边欣赏着四周环境。

距离榷场开放还有一段时间,可四周已有部分鲜卑士兵在巡逻,且在两边的入口处已挤满等候交易的商贾,众人皆不敢高声喧哗,仅聚在一起交头接耳,小声兴奋地谈论着什么。

吉时已到,韩寿、拓跋比延一起慢慢走上中间的高台上,接下来将由他们主持榷场的开市仪式。

拓跋猗卢十分兴奋地站在台上,高声讲着代县榷场的意义,并重申了榷场内的规矩,要求所有人必须无条件遵守。

接下来轮到韩寿代表辽东一方讲话,他看了看下面商贾,朗声道:“各位,从今日起代县榷场就算正式开市了!榷场开通,乃是拓跋部落与辽东双方的大事,接下来将由我与拓跋少主一起来完成第一宗货物的交易。”

台下等候多时的商贾终于等到了开始的一刻,不少人忍不住热烈欢呼起来,或许只有商人才知道榷场对两地经济发展有多重要。

不一会儿,就见两边代表带上了第一种要交易的货物。辽东一方拿出的自然是青盐、丝绸、瓷器、铁器等日常用品,而拓跋部落不出意外的将牛羊马匹作为主要货物。

当韩寿看到拓跋部落奉上的马匹质量时。不禁暗自撇撇嘴,暗自腹议拓跋猗卢太过小气。很显然拓跋部落并不希望开通榷场后,部落中的战马流向幽州,因此此次拿到榷场交易的马匹质量均是中等以下。

基本上只能用作耕马或者驮马。却不能用来做战马。好在辽东有自己的牧场,对战马的需求并不旺盛。而且随着济州岛马场开始产马,未来辽东的马匹数量将会大副增加,要不然卫朔也不会将辽东马贩卖到江东去。

首次交易完成后,标志着榷场正式开通。随后两边商贾迅速涌入,然后自由寻找合适的交易对象。官府除了保证榷场的正常运转并收缴税赋外,将不插手商贾之间具体的贸易行为。

榷场内人山人海,道路两边摆满了各种要准备交易的货物,而走在路上的鲜卑人、晋人随心所欲地挑选着让自己称心的货物。

整个榷场俨然和菜市场一样的繁华喧闹,到处是讲价的声音,激烈地讨论声。拓跋比延早就根据莫含的提示,命令部落中税官去市场上收税,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商贾,拓跋比延心中是说不出的高兴。

榷场开通之后。对拓跋部落来说,终于可享受白花花的青盐。在草原上是很很少能见到青盐的,因此目前榷场内前来购买青盐的鲜卑人很多。

而辽东商贾显然不在意良马的质量,而是大肆得购买在牛羊牲畜。随着卫朔大力提倡食肉,各种肉类消耗极快,仅靠辽东还无法满足两地百姓对肉类的消耗。而代县榷场的开通,让拓跋部落过剩的肉类大量涌入幽州市场。

由于是第一天贸易,两边的商贾爆发出了极大的热情,甚至到了正午吃饭时间,依旧热闹异常。人流没有丝毫减少的迹象。

看到这情景,拓跋比延心中很是得意,心中想着这榷场开通以后,贸易增多了。受得税就多了,不禁想着自己的实力会越来越大。

不过,在一旁的韩寿同样十分开心。种子已顺利种下,就看何时开花结果了。

不像站在台前的拓跋比延那么风光,而作为促成拓跋部落开市的幕后功臣——莫含,只能站在一边笑吟吟看着眼前的一切。如果不是有心人,绝对不会有人想到他会是榷场开市的主要策划者。

莫含之所以答应拓跋猗卢前来代县,首要原因就是是为了近距离观察辽东。对当初韩寿在盛乐的表现,他多有耳闻,以他的智商自然看出了辽东对拓跋部落没安什么好心。

莫含与拓跋猗卢的私交是非常好,可他也没打算提醒一二。不管怎么说拓跋部落都只是异族罢了,若辽东真吞并了拓跋部落,对并州来说未必是什么坏事。

终于到了日落的时候,榷场关闭的时刻到来了。不少商贾依依不舍地收拾起自己的货物,打算先到城内客栈休息,等明日再来榷场交易。而韩寿与莫含二人趁着交易间隙已暗中约好晚上见面。

在一处秘密据点内,韩寿拉着莫含的胳膊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肆无忌惮的笑容响在了偌大的密室中飘荡着。

莫含纳闷地看了一眼韩寿,想不明白他为何发笑,不由得开口道:“不知韩大人想到了什么开心的事,不妨出说来让在下也开心一下。”

韩寿轻轻摇了摇头,道:“莫先生,在下如此开怀大笑非是别的缘故,只因先生耳!。先生有所不知,自高长史从并州返回蓟城,向我家主公举荐了先生后,主公就对先生念念不忘,恨不能早与先生相识。”

“此番韩某奉主公之命赴拓跋部落除了促成双方开市贸易外,还身负一个非常重要的秘密任务那就是寻找先生!”

韩寿的话让莫含有些动容,他出身商贾,在这个世家当道的年代,尽管他天纵奇才却依然不受上位者欣赏。

在并州,刘琨只是借助他与拓跋猗卢之间的交情来维持双方的友好关系,除此之外他根本无法进入到刘琨的核心集团中。

拓跋猗卢虽然非常欣赏莫含的才华,也曾多次请求他留在盛乐。然莫含却心怀故国不想为拓跋猗卢效命。历史上也是因刘琨反复劝说,更是拿大义来威逼莫含,才让莫含最终前往拓跋部落效命。

从不受人重视的莫含,如今听闻名震北方的卫朔竟为了他竟不惜派人寻找,不禁感动不已。

“含一介贱民而已,怎敢有劳卫大人挂念?若非在下身不由己,定当亲往蓟城当面拜谢。”

“若是主公得知莫先生有赴蓟城之意,一定会兴奋地睡不着觉。先生有所不知,如今辽东正筹划着发行五铢钱。为此主公特意成立了一个名叫钱庄的新机构,专门用来负责铸币、发行货币。”

“在辽东有不少人盯着钱庄主事之位,然主公却坚持认为先生才是该职位的最佳人选。若先生真有意来我辽东,望早做决断,铸币、发行一事迫在眉睫,容不得片刻耽搁。”

莫含一听辽东还有一重职等着他赴任,他彻底坐不住了,真想立即跟随韩寿前往蓟城。然理智却告诉他不能这样做,不然不但会给故主刘琨带来麻烦,说不定还会坏了卫朔的大事。

“请韩主事转告卫大人,将来若有机会在下一定亲赴蓟城!”

韩寿清楚眼下还不到莫含投靠辽东的时机,随后二人又就拓跋部落交流了一番,对于辽东挑拨拓跋部落内乱一事,莫含是举双手赞同,并表示愿意从旁协助。有了莫含相助,韩寿对辽东的谋划更加有信心。(。)

第637章 返回洛阳第590章 余波第522章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第151章 提升工匠的地位第662章 兵临城下第350章 科举揽人才第319章 又要盘算家底第616章 北宫纯的计划第255章 逼退江东水师第67章 再战胡骑第469章 长城会盟(上)第407章 军情如火第177章 公主也要当先生第485章 东、西罗马之争第125章 水师、港口第208章 再添一良将第389章 徐兖变局第350章 科举揽人才第674章 何去何从第539章 张宾的算计第87章 雷霆万钧!第670章 昭武九姓第293章 大儒——皇甫方回第513章 局势将变第596章 新年王子到第321章 福船战舰入役第518章 罗马商人在辽东第508章 鼓励生育第427章 名动蓟城第564章 羯胡崩溃第615章 秋闱将至第431章 初见司马绍第575章 南北碰撞第206章 主公,您违律了!第465章 狭路相逢第391章 群豪聚蓟城第60章 有人来打劫!第434章 秦州局势第40章 刀盾结合第439章 阴差阳错第664章 弩破胡骑第560章 床弩,又见床弩第89章 喜相聚第75章 推行均田令第63章 胡人突袭,彭城失守第15章 琅琅书声第635章 世家的罪恶第144章 玄菟郡(上)第418章 隐士献策第247章 去?不去?第380章 进驻马六甲第221章 先攻段氏,再灭慕容第369章 扶南欲图夷州第51章 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第368章 南洋风云第55章 前奏第416章 入长安第658章 又见高僧第474章 张宾献计取淮南第398章 与世家关系转暖第415章 劝降第154章 大炼钢铁第568章 人心惶惶的襄国城第292章 闲话西北第497章 征收个人所得税第461章 有点儿不对劲!第184章 大演习(下)第322章 拓跋崛起第320章 石勒的自信第25章 祝其县买粮第92章 终至临淄第580章 受封燕王第671章 东晋变天(上)第387章 长安城破第150章 寻找铁矿第174章 靠着祥瑞升官第516章 河西世家的选择第27章 途经郯县第474章 张宾献计取淮南第620章 太宁元年科考第676章 和谈破裂第181章 各方准备第502章 与高僧交流第616章 北宫纯的计划第384章 各方想法第32章 司马奥逃了第219章 高瞻遗计助并州第331章 实力碾压第265章 晋军渡河第482章 谢艾智破麻秋第13章 安抚流民第357章 江左眼中的辽东第618章 西出玉门关第175章 祖逖的死局第236章 血战飞狐口第666章 龟兹大捷第650章 高车与嚈哒第591章 交换领土第556章 危在旦夕第330章 重铸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