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会盟雁门关

驻守阳曲的刘琨在得知辽东横扫了陉北之地后,不禁为辽东的快速扩张能力感到瞠目结舌。

高瞻临走之前为其定下的策略,刘琨一直铭记在心。

可不成想他这边还未有什么动作,那边辽东已按照原先制定的战略迈出了关键一步。

今幽并联系已然打通,日后有幽州为其后盾,刘琨将毫无顾虑地南下对付匈奴人。

不过,在这之前刘琨需要摸清卫朔的底细,正好此时卫朔来信邀请其北上雁门关。

“什么?!主公打算北上雁门关?”

除了温峤赞同刘琨的提议外,其余诸人纷纷劝阻刘琨北上。尤其是卢谌、崔悦等世家子弟,因均田制、释奴令的推行,导致他们对卫朔一向欠缺好感,故不希望刘琨与卫朔走得太近。

“主公,您是誉满天下的名士,而那卫朔不过是一介寒门竖子罢了,何须您亲自北上?就算要与那卫朔商议要事,也该他南下阳曲才是。”

“言之有理!主公,那卫朔擅自攻击盟友拓跋部落,早该请天子下旨罢去其官职,哪里还轮到他邀请主公北上?”

“哼!不愧是寒门出身,竟如此不通礼仪!身为下属,不主动前来拜访主公也就罢了,却还大咧咧地邀请主公北上?难不成他有意染指盟主的位子?进而非要压主公一头?”

温峤看着同僚们各个脑洞大开,分析着卫朔的‘险恶用心’,不禁暗自叹了几口气。

刘琨被属下们吵得头大,不知该听谁的好。他随意一瞄,无意中瞧见温峤正老神在在得站在下面闭目养神,不知怎地本来有些烦躁的心情,突然平静了下来,便也学着温峤的样子也神游天外。

正争吵不休的并州文武众人,突然发现刘琨没有像往常那样安抚众人,反而坐在那儿闭目养神。众人竟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争吵的声音也渐渐小了起来。

等到大厅内完全静下来,刘琨才蓦地睁开双眼,冷笑道:“吵啊?尔等倒是接着吵啊!怎么不吵了?别以为我不知你们在打什么鬼主意,不就是害怕我受卫大人影响。然后将辽东那一套搬到并州来?”

被刘琨说中心事,众人讪讪不已。刚刚他们对卫朔口诛笔伐,的确是害怕刘琨在并州行辽东之策。自温峤去幽州走了一圈后,就不停地在刘琨耳边唠叨辽东政策的好处,而刘琨竟也有几分意动。只是考虑到并州世家势大,才最终不了了之。

刘琨见众人脸显惭色,暗自嗟叹一声,温声安抚众人道:“请诸位放心,琨自有分寸,绝无请卫朔插手并州之意。此次北上雁门关,主要是为了与卫大人商议幽并合作一事,并不牵扯其他杂事。”

刘琨这话自然有些言不由衷,要说他不羡慕卫朔那是不可能的。在温峤向其详细剖析了辽东新政的利弊之后,刘琨就有意也在并州推行同样的政策。然而刘琨刚一露出此意。就被温峤阻止。并提醒他此事风险太大,稍有不慎就会将并州基业毁于一旦。

“既然尔等不愿前往雁门,那就让太真随琨走一遭吧!”

“诺!”温峤躬身领命。

……

雁门关北距定襄大约八十公里,位于恒山山脉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陉北的秋天,有如一幅织锦的画卷,风光分外的迷人。卫朔看着远处一座座高山连绵起伏,错落有致。山上的树,绿的、红的、浅黄的、深黄的,层林尽染。重重叠叠。

尽管已经是深秋,但草原上的植物仍然显得生机勃勃。山上到处长满了绿的和已经黄了的野草,像铺着一层绒绒的大地毯。

绿草如茵,像一张铺天盖地的大毯,遮住了山川大地,色彩明亮的地方。就是那一汪汪的湖泊海子。

一群群牛羊和马,在草原上滚动,使辽阔静寂的草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建兴二年,十月三十,司空、并州刺史刘琨在雁门关内宴请平州刺史、平北将军卫朔,此次会面标志着刘、卫正式合流,今后幽冀辽三地最强大的两股地方势力将合力共同抗敌。

这一日,雁门关内旌旗招展,锣鼓喧天,大批晋军士卒涌入雁门关内,负责会场安全。

少顷,诸人以刘、卫为首,鱼贯而入,进入会场。

刘琨作为盟主,坐在中间的主位上,左边由卫朔相陪,其余诸人皆在下面两侧就坐。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

做开场致辞的是盟主刘琨,而刘琨不愧是大名士,所做文章华彩风流,再配合他那略带磁性的嗓音,让人情不自禁沉迷其中,昏昏欲睡,直等刘琨把这套冠冕堂皇的说辞念完,卫朔才打起精神来。

这时,幽并两地文武幕僚纷纷起身拜道:“属下等恭贺幽冀结盟成功!”

刘琨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盟,不禁大感兴趣,好在他也是见过世面的人,表现得还算沉稳有礼,抬手道:“诸位请起!”

“谢盟主……”

诸人起身,归座。他们中,许多并州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卫朔,不禁上下打量起来,暗道:嘶!这也太年轻了吧!没想到威名赫赫的卫校尉,竟是个年纪轻轻的毛头小子。

刘琨作为盟主,一开口竟先称赞起卫朔来,“方今天下胡虏造反作乱,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朝廷朝不保夕!今幸得卫校尉,南逐石勒,北却慕容,东安段氏,西定拓跋,立有殊功!日后琨当奏于朝廷以示嘉奖!”

刘琨的的确确对卫朔的战绩艳羡不已,瞧人家卫朔从崂山一路打到徐州、辽东、蓟城,今日更是一举收复了被拓跋部落强行占据的陉北、代郡。

卫朔看着两鬓斑白的刘琨,不禁有些心疼起对方来。其实说起来刘琨不过才四十二岁而已,可看他满脸沧桑的样子,看起来就像六十岁的老头儿一般。

这些年来刘琨镇守并州,劳苦功高,只是在匈奴人的压力下不过是勉力维持罢了,甚至连自己父母都被匈奴人杀害!其中固然有刘琨本人的责任,然再怎么说他也比狼子野心的王浚强多了。

想到这儿,只听卫朔朗声道:“请刘公放心,以前拓跋部落并不真心帮您,一度让晋阳局濒临险境,好在一切都过去了。今后幽州将不再扯并州的后腿,会取代拓跋部落成为并州最坚实的后盾。”

“以后刘公但有困难,不妨直言,在下一定会竭力帮忙!另外,为了支援刘公,在下愿向刘公资助一批军械、粮草,希望为刘公暂解燃眉之急。”

“好!卫大人高义,琨铭感五内!”

刘琨本就是个非常感性的人,如今更是被卫朔这一番表态感动了,觉得卫朔为人不但豪爽大义,而且行事光明磊落,有古之游侠扶危救困的风范。

卫朔承诺要援助并州,并不只是有感于刘琨忠于国事,更重要的是刘琨的作用十分重要,以后无论是南下河东又或者东出冀州,刘琨所处的位置都不容忽视。

其他并州文武虽然对卫朔有些不满,可看在卫朔如此费力支援并州的面上,只好将不满深深埋在心底。

而幽州文武虽然对自家主公装大方感到不满,可他们也知道眼下并州正是最为困难之时,故只好暗中腹议几句罢了。(。)

第337章 晋阳公祭第79章 参观船坊第368章 南洋风云第50章 王桑、赵固犯徐州第153章 平州州学第389章 徐兖变局第522章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第376章 神秘访客第237章 终遇莫含第301章 西晋第一武技高手第234章 莫含的大礼第145章 玄菟郡(下)第606章 糟心事一件接着一件第397章 新年初定计第329章 不堪一击第506章 姑臧之乱第569章 横扫千军如卷旗第69章 返回祝其县第417章 秦州诸胡第286章 震惊关中!第399章 赛马场上定大计第212章 大破乌丸第593章 世家欲北返第388章 罗马人的震惊第254章 封锁江面第140章 一计退三敌第364章 封奕出使南洋第494章 欲修洛阳第203章 战后余波第501章 高僧佛图澄第221章 先攻段氏,再灭慕容第85章 清扫地方豪强第81章 救了一个公主第189章 公私分开第4章 这也叫'好盐'第626章 成汉震惊第124章 四下串联第619章 大迂回战略第491章 贾坚神射第137章 裴颖儿的麻烦第453章 冬狩阅兵第556章 危在旦夕第470章 长城会盟(下)第15章 琅琅书声第636章 江东新政第112章 骑兵拉练第551章 司马睿的算计第78章 前往江东买船第165章 远航南洋第92章 终至临淄第206章 主公,您违律了!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第347章 南洋摩擦第335章 自取灭亡第535章 王敦之乱第7章 美好前景!第425章 太子司马绍第204章 文鸯来投第263章 慕容廆欲决战第481章 形势不妙第348章 欲征南洋第663章 骑兵威力第543章 辽东挖坑第355章 ‘琼林宴’第188章 财政会议第529章 成汉来使第577章 止步淮河第565章 石虎、石勒被擒第184章 大演习(下)第333章 眼花缭乱第29章 诘问刺史第591章 交换领土第66章 仓皇而逃第627章 百年河患第72章 鸿门宴第617章 法治与德治第1章 天显异象第182章 农牧场建设第115章 袭扰战第50章 王桑、赵固犯徐州第55章 前奏第441章 擒获李琀、李稚第658章 又见高僧第499章 迟来的归宁第111章 整编胡骑第581章 双方妥协第562章 羯胡弱点第300章 阴谋在酝酿第470章 长城会盟(下)第383章 秦州联盟第335章 自取灭亡第408章 榆眉会战之前锋战第298章 秦州内讧第457章 大战之前第611章 东北划界第66章 仓皇而逃第205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第608章 大案要案第73章 对自由的向往第606章 糟心事一件接着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