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蝗虫来了

?大战之后,为纪念这次重要战役的胜利,邵玉娘、阳鹜、冉瞻、荀灌娘驱赶柔然俘虏在狼居胥山上修建祭台。

当下阳鹜、邵玉娘等众将献上牺牲祭告大天尊,慰藉壮烈牺牲的英灵,众将士庆祝胜利的欢呼之声响彻云霄。

随后燕军满载胜利的荣誉,凯旋而归。

而柔然可汗突出燕军包围后,率领数百护卫骑兵狼狈逃走,直到半月后才得知王庭陷落的消息,一口气没上来差点儿直接挂掉。

等到柔然可汗收拾过残局才发现,整个柔然部落中有超过六成以上的贵族死于此战,整个部落实力遭到重创,至少数年之内再也无力南下。

至此,惊天动地的漠北战役,遂告结束。

……

在漠北大战分出胜负之际,早在开春就开始防备的蝗灾,终于爆发了。

中原百姓真是多灾多难,去年好不容易赶走了胡虏,以为就此将过上好日子,可谁知旱灾刚刚结束不到月余时间,蝗灾接踵而至,兖州、豫州、青州相继发现蝗灾。

自七月中旬开始,中原突然出现大股蝗虫,一时间中原各州郡纷纷告急。

好在燕国上下早有准备,一接到灾情,内阁立即着手安排治蝗事宜,各地官府亦不慌不忙组织百姓灭蝗。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对于蝗灾的防控几乎没有什么有效措施。

为了治蝗,卫朔结合历史经验采取了天敌治理与药物喷洒相结合的方式。

天敌治理很容易理解,就是利用鸡鸭等家禽来对付蝗虫,不过这个方法需要大量家禽才能有效果。

也多亏燕国境内养殖业发达,各地遍布养殖场,而养殖场内有数也数清的鸡鸭家禽。为了对付蝗虫,内阁已下令从各地调家禽往中原集中。

但是仅靠家禽还不足以彻底消灭蝗虫,为此卫朔托葛洪提供了一个药方,依药方熬制而成的药汁喷洒在蝗虫身上可使其坠地,又不影响人或者家禽食用。

很快在各地官府组织下,当蝗灾一起,各捕杀蝗虫的队伍立即投入使用,顿时中原大地掀起一场热火朝天的抗灾治蝗行动。

尽管燕国上下做好了充足准备,但是当铺天盖地的蝗虫降临时,才会发现还是小觑了蝗灾的严重程度。

自三天前得报,中原八郡之地几乎同时发灾,蝗虫自水滨,故河道,芦苇地荒滩蜂起,自结成群,瞬间扑向田间地头。整个中原大地到处是黄色的云雾在快速移动,成百上千万只指头长的蝗虫张开翅膀在空气中快速舞动,汇集成类似飞机起飞时的巨大轰鸣,铺天盖地般笼罩下来。

受灾严重的兖州泰山郡新泰县县令在围捕不力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蝗虫蔓延到其他州郡,不得不忍痛将来不及捕杀的蝗虫与县内庄稼一同焚烧掉。

前方灾情严重,让坐镇洛阳的燕王卫朔如坐针毡,灾情到了这个地步,想必今年中原免不了出现大面积绝收。若非燕国粮食储备丰厚,真不知这一场灾难会造成多大损失。

“主公,据统计兖青豫冀四州共有十个郡县遭遇蝗灾,受灾民众高达百万人。”

听完莫含汇报,卫朔无力的坐在主位上,仿佛被巨大的蝗灾抽干了浑身气力。

过了好大一会儿,他才稳住心神,对内阁成员吩咐道:“诸位,虽说蝗灾规模庞大,远超想象,但是之前我们已做好无数准备,寡人相信只要燕国上下万众一心,最终一定能战胜天灾。”

“另外,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敢问诸位卿家,尔等可做好迎接瘟疫的准备了吗?现在是天气最热的时候,正是疫情最好的扩散时机,一旦控制不好,让瘟疫扩散开来,那将是一场浩劫,我绝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

在巨大的天灾面前,连一向沉着稳定的卫朔都忍不住脸色大变,其他内阁大学士们同样面如土色,显然每一个人都意识到了此次蝗灾的严重性,弄不好整个中原将毁于一旦,为此所有人都不得不打起精神,全身心投入到抗灾之中。

面对卫朔的谆谆叮嘱,高瞻、温峤、莫含、裴嶷等内阁大学士们只能重重点下头。

“为了更好的指导下面抗灾治蝗,我意派出四位大学士分别前往冀、青、兖、豫各州境内督导抗灾,不知哪位大学士愿意前往?”

“臣愿往!”“臣亦愿往!”内阁诸位大学士纷纷起身请命督阵地方。

卫朔看着积极下属们颇为欣慰,他想了一会儿道:“前往地方督导赈灾会很辛苦,我看还是不要劳烦邵公这样上了年纪的人为好。这样吧,莫含、温峤、杜群、封抽四位大学士就辛苦一下,前往地方上走一趟。”

“诺!”四位大学士纷纷拱手应是。

“临走之前,我有几句话要叮嘱四位,尔等到了地方后,要协助地方完成抗灾重任,尤其要破除地方百姓对蝗虫的恐惧心理。仅靠家禽是吃不完蝗虫的,要发动百姓吃蝗虫,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灭掉蝗灾。”

这并非卫朔危言耸听,史书上可是记载了太多‘奇葩’治理蝗灾的例子。

甚至有的百姓任凭蝗虫吃掉田地里的庄稼,却不敢动手去伤害所谓的‘蝗神’。

面对自东而西席卷而来的蝗虫大军,当地官府在内阁大臣督阵下,除了动员百姓进行人力灭蝗外,还集结了数十万“鸭兵鸡卒”组成“吃蝗大军”对受灾区进行大纵深扫荡。

到了八月上旬,这场规模庞大的蝗灾终于在各方同心协力下控制住。

燕国取得抗灾治蝗的胜利,让开春以来就持续的舆论之争终于分出胜负。

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江左世家所宣扬的天人感应理论遭到重创。

灾害爆发之初,旧有名士纷纷借机造谣生事,将天灾爆发的原因归于卫朔自身,矛头直指燕国推行的各项政策,声称正是因为卫朔不遵祖制、推行暴政才让旱灾蝗灾降临在中原百姓头上。

为了对付这些不怀好意的世家名士,卫朔通过报馆发动猛烈反击。

原本这场争论正陷入拉锯之中,双方各举典故谁也无法占据上风。

直到传来中原抗灾治蝗全面胜利的消息后,这场辩论终于分出了胜负。

事实证明所谓的天灾并非什么上天降下的惩罚,不然哪有燕国上下抗灾胜利?

通过抗灾这种直观教育,让各地百姓明白对灾害而言,你光是害怕、迷信是没用的,只有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坚信人定胜天的理念,才有希望战胜天灾。

众多百姓这才意识到自己能够在这场旱灾、蝗灾中是侥幸躲过一劫,全托了官府上下组织有力,果然是只有对比才会让百姓意识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很快在卫朔授意下,燕国境内各大报馆开始围绕此次抗灾大肆刊登当地官府如何如何组织得力、如何率领百姓取得抗旱治蝗伟大胜利。

同时燕国自己培育的文人开始趁机宣扬新的理论,将原本传统名士的影响压缩至最低。

最后连阐教都出动了,八月十八,掌教寇遁之对外宣布,此次灾害并非是什么上天对燕国上下的惩罚,而是因中原百姓尚未信仰大天尊,而被大天尊发出的警示。

对此寇遁之还当众撂下一句狠话:“不信大天尊者,还将受到警示!”

结果此言一出导致阐教在中原、河北一带得到快速扩张,在极短时间内压下其他宗教成为当地第一大教。(。)

第255章 逼退江东水师第339章 整合政务(上)第213章 女将显威第230章 挑拨离间第193章 幽州巨变,各地反应第607章 不甘心的李越第386章 南安姚弋仲!第107章 辽东会盟第599章 美人间谍第624章 汉中震动第18章 徐福岛上的海盗第290章 卢水胡精骑?屁!第263章 慕容廆欲决战第81章 救了一个公主第100章 引来乌丸人第631章 江东之变第60章 有人来打劫!第471章 徐州之变第556章 危在旦夕第266章 辽西大捷第641章 车师前国内附第279章 南守北打第130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125章 水师、港口第354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第222章 轰传天下第318章 司马保僣位晋王第522章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第114章 援军,真是援军!第352章 张榜公布第208章 再添一良将第273章 处置宋该第125章 水师、港口第392章 祖、刘再会第278章 校阅出征第641章 车师前国内附第431章 初见司马绍第536章 风云骤起第307章 三袭阳曲第320章 石勒的自信第111章 整编胡骑第267章 刘遐入关第415章 劝降第339章 整合政务(上)第175章 祖逖的死局第202章 陌刀的威力!第596章 新年王子到第602章 治蝗之议第139章 大战来临第38章 赴约第259章 关中?昌黎?第588章 成汉与江东第139章 大战来临第58章 内忧外患第355章 ‘琼林宴’第284章 夜间突袭!第48章 祖逖来了第94章 奇怪的刘总第117章 浴血厮杀第669章 东晋内讧第308章 名震天下第173章 州学开学第88章 苏峻的打算第671章 东晋变天(上)第294章 高调入长安第323章 谢艾与韦謏第115章 袭扰战第483章 整编青州兵第247章 去?不去?第169章 说服刘琨第521章 决战张掖第608章 大案要案第26章 在徐州的第一笔交易第255章 逼退江东水师第54章 诱敌深入第592章 王敦‘入朝’第351章 《互不侵犯条约》第438章 成汉入援仇池第256章 淮南群豪第638章 蜀中变局第513章 局势将变第341章 整合军队第334章 躁动的琅琊王第22章 开辟新的市场第19章 海盗下帖子第152章 河北邵续第369章 扶南欲图夷州第7章 美好前景!第199章 上谷寇氏是‘仙家’第582章 波斯王子第12章 拖!第114章 援军,真是援军!第428章 宴请隐士第209章 高瞻归来第530章 西海大捷第250章 路遇名将第382章 刁协献计第673章 在途中第34章 裴盾的变化第637章 返回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