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法治与德治

在枢密院了解了一下前线战事,卫朔又匆匆返回政事堂处理政务。

谁知他刚坐下还没喘口气,便见秘书监主事郭诵匆匆进来称吏部尚书阳协求见。

待阳协进来,卫朔缓缓问道:“阳卿求见,想必是跟科举有关了?”

阳协忙回道:“大王睿智,秋闱将至,有关最后之策论题仍未定下,不知大王……”

啊呀!卫朔满脸懊恼之色道:“瞧瞧寡人记性,这些日子光顾着赈灾、治蝗,竟把出题一事给忘了。其实我早已选好了策论之题目,奈何政事繁忙,竟忘了送至吏部。”

“策论考题为‘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怎么样?这题目不难吧?”

阳协接过考题一看,略一沉吟道:“大王所出之题,为众所皆知之经义,出自荀子的《性恶》篇,只要是认真研读儒家典籍者就没有不知道的。不过,也正是因为题目简单,才不容易答出新颖来。”

卫朔闻言点了点头,他出这道题的确不难,用现代话来讲,说的是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其实有关德治与法治的争论,自春秋以来就有人思考了,并非现代人原创。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意思是说,若是使用刑法来约束百姓,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这是孔圣人一直坚持‘德主刑辅’思想的集中体现,后来荀子在孔子论述的基础上,吸收了部分法家思想,提出了“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出自《成相》)之‘隆礼重法’的治国思想。

而这恰恰是卫朔一直坚持推崇的治国理念,并且得到了燕国上下支持。

但是这一思想与孔孟宣扬的德治理念相违背,卫朔出此题目,恐怕会引起不小风波来。

果然只见阳协面带忧虑道:“主公,不过此题一出,恐怕又要惹一部分人不满了!”

“我既然敢出此题目,就不怕惹事非。”卫朔颇为自信道。

虽然卫朔表现地信心十足,但阳协却忧心忡忡,担心此题会被部分顽固儒生诟病。或许人家不敢拿威名赫赫的燕王殿下如何,反倒是他这个科考主持者将不得不承受外界非议。

卫朔笑着安慰道:“孔圣所言之‘道之以政,道之以德!’皆为笼统之言。人性有善恶,岂能区区以政、以德便能使之‘道’?”

“须知此时非上古之时,民风亦非上古之风。信而好古,不可取也!为君治政者,当不信德,不全为政,唯有政德相辅,方能督促百姓向善向德!”

“当然了,我并非全盘否定了孔圣德治,只是将法治提高到稍微重要一点的地位罢了。其实真正有不满的只有少数旧派儒家子弟以及部分世家大族,相反大多数燕国士子早已是‘隆礼重法’思想的追随者。”

卫朔来自于现代,对法治与德治的认识要比其他人更深刻一点。在他看来,法治是根本,但德治也不容忽视。

但凡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一个强大兴盛的王朝,无不是法制齐全、道德完备者。只要出现礼崩乐坏、道德沦丧、律法被践踏之现象,那说明此王朝已病入膏肓,就差被人推翻了。

曾经为了不过分刺激坚持德治儒生的神经,卫朔幻想着德法并举,但很快他就知道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法治与德治必须有一个侧重点,不然会带来很多麻烦。

尤其在审判案件的时候,不同的治国思想肯定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比如当一个贫穷出身的大孝子为救病重父母而抢劫杀人时,如果坚持德治,那么这个犯人有很大的可能被免除死刑;然而若是由推崇法治者来审判,他才不会关心你是不是孝子,只会依法判处其死刑。

其实法制和道德,完全是两码事。法制是强行制约,以国家强有力的武力保证实施;而道德,则要靠教育。

卫朔出这道题的重点,在于考察近年来燕国法治教育成果,看看依法治国的理念有没有深入人心。

另外他也很想知道,那些前来科考的世家子弟们,到底有多少人是对燕国政策深入了解的。

“除了考察士子对德治与法治的认识外,我还出了一道与新政有关的题目,准备让士子发表对新政的看法。”

阳协突然面色微变道:“大王,您出这道题,不怕那些对新政心怀怨恨的世家子弟借机发泄不满吗?”

卫朔摆摆手不以为意道:“如果真有人对新政针砭时弊,那也是我求之不得的事。燕国推行新政已十多年,其中到底有何弊端,你我都身处高层,看不清最底层的情况。若能有士子指出新政弊端,我定然会虚心接受。”

“至于某些无理谩骂者,我等大可置之不理,若实在是不像话,罢黜对方录取资格就是。我想绝大多数士子是不会拿自己前途开玩笑的,现在我反而会担心考卷上出现一大片歌功颂德,曲意逢迎的文章。”

“大王所言,虽极是有理,只是天下士子何其多,万一有人刻意诋毁新政,岂不是……”

“新政固然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事实胜于雄辩,之所以会有今天的燕国,不正有赖新政推行?区区诋毁何足挂齿?”

……

随着科考时间日益临近,聚集在洛阳城内的士子也越来越多。原本洛阳只有不到三十万常住人口,但眼下加上流动人口,洛阳总人口已超过四十万人。虽然还远远比不上汉时多达百万的人口,但已隐隐了盛世景象。

伴随着士子不断涌入,造成洛阳城内供需失衡,尤以房租价格跟着暴涨。有钱的世家子弟自然不会在乎一贯两贯,可对那些出身贫寒的士子而言,有时十文二十文都会让人为难。

权翼来自于秦州略阳,因路途遥远,当他赶到洛阳时,已临近科考。此时各地房屋早已住满了士子,尤其是地理位置好且条件不错的客栈,根本没有一间多余。

他一路打听,已接连询问了好几家客栈,每次都是失望而归。

“子良,还没找到合适的住处吗?要我说不如找个条件差点儿的房子得了!”

权翼没好气地瞥了一眼老乡吕婆楼道:“科考事关个人前途,哪能疏忽大意?若最后因休息不好而名落孙山,岂不要后悔终身?”

吕婆楼摇摇头不了解权翼的想法,没办法谁让权翼出身略阳豪门权氏,而他只是个归化氐族人,家里条件远远比不上从小锦衣玉食的权翼。

就在权翼左右为难时,突然旁边一衣服华丽的士子偏头看了一眼权翼道:“这位小郎君是在找住的地方吗?若不嫌弃的话,我那里还有一间空房,不知你是否感兴趣?”

谢奕看着权翼满脸警惕之色,遂苦笑道:“看来是在下唐突了,其实我也是参加科考的士子,只是看二位找房辛苦,才多说了一句。若有冒犯之意,请二位郎君勿怪!”

听了谢奕解释,权翼方放下心中戒备,他洒然一笑道:“如此就多谢兄台了,不知兄台高姓大名?小弟来自略阳,姓权名翼,旁边这位乃我同窗,叫吕婆楼。”

“原来是略阳权氏子弟,久仰久仰,在下谢奕字无奕,乃陈郡人。”(。)

第586章 给藩属国立规矩第451章 婚期将至第677章 最后一战第517章 先缓一缓第136章 农业、商业、学校第437章 美女是间谍第378章 南洋大捷第322章 拓跋崛起第275章 移镇蓟城第401章 司马保称帝第231章 钱庄第30章 打赌!第592章 王敦‘入朝’第131章 炒茶带来的风暴第458章 北伐誓师第516章 河西世家的选择第243章 一年又一年第35章 徐州新军第256章 淮南群豪第216章 舰队归来第583章 四州发展蓝图第301章 西晋第一武技高手第485章 东、西罗马之争第589章 天子驾崩第354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第586章 给藩属国立规矩第620章 太宁元年科考第607章 不甘心的李越第333章 眼花缭乱第446章 仇池灭亡第346章 人才齐聚蓟城第668章 设州立郡第428章 宴请隐士第73章 对自由的向往第486章 货卖两家第254章 封锁江面第115章 袭扰战第477章 影响(上)第378章 南洋大捷第320章 石勒的自信第169章 说服刘琨第37章 偶遇第663章 骑兵威力第405章 西北氐族反第421章 千里夺战马第415章 劝降第574章 反攻清算第675章 燕王归来!第112章 骑兵拉练第5章 真的变成精盐了?第346章 人才齐聚蓟城第122 章 辽东对第465章 狭路相逢第517章 先缓一缓第605章 权钱交易第274章 一刻不得闲第346章 人才齐聚蓟城第464章 鲜卑主力南下第292章 闲话西北第268章 毛宝初上阵第375章 虽远必诛!第553章 谢艾之谋第85章 清扫地方豪强第251章 琅琊王的心病第525章 郗鉴献策第649章 调兵遣将第154章 大炼钢铁第646章 西征之前第507章 尔等欲抗旨乎?!第532章 襄国的变化第360章 给江东贷款第583章 四州发展蓝图第479章 青州之争第576章 曹家的尴尬第628章 生老病死第390章 蔡豹之死,群豪离心第283章 城破在即第665章 最后的决战第351章 《互不侵犯条约》第418章 隐士献策第589章 天子驾崩第168章 卫朔是谁?第381章 罗马人来了第4章 这也叫'好盐'第380章 进驻马六甲第113章 带方、乐浪危矣!第219章 高瞻遗计助并州第395章 宴会上的罗马人第623章 新科士子第189章 公私分开第67章 再战胡骑第644章 燕晋第二次争锋第459章 拓跋郁律第37章 偶遇第120章 辽东局势大变第507章 尔等欲抗旨乎?!第415章 劝降第632章 逃亡燕国第499章 迟来的归宁第26章 在徐州的第一笔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