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_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纵队改编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纵队改编旧址

概况

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纵队改编旧址,位于海南省琼山市去龙圩,1989年12月建成开放,拥有一间占地面积达300余平方米的展厅,一座红军战士铜像,“荡寇亭”和“凯旋亭”两座纪念亭,及一面壁廊等。

旧址陈列馆通过“前言”、“改编之前”、“去龙改编”、“抗日先锋”4部分,着重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纵队改编后,深入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成为琼崖抗日先锋,为保卫琼崖直至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而英勇奋斗的事迹。1997年,该旧址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抗战中的琼崖纵队

海南岛,古称琼崖。琼崖纵队,则是以1927年9月海南岛农民起义队伍为基础组建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海南岛领导的一支人民武装队伍。这支队伍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经历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考验,创立了以五指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

从1927年7月到1950年5月,琼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孤岛奋战, 23年红旗不倒。翻开这段血雨腥风的琼崖革命史,令世人感怀难忘的,莫过于琼崖工农红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不朽篇章。

全国抗战爆发后,琼崖特委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走出五指山革命根据地,达成了团结抗日的协议,并于1938年12月5日,在云龙镇被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后改编为琼崖独立总队、琼崖纵队),冯白驹任队长。改编后的独立队约300人,分为3个中队,战士们士气高昂,“誓死抗日,保卫琼崖”的口号响彻原野。

1939年2月10日,日军在海南岛北部的天尾港登陆,占领海口、琼山、定安、文昌等地。14日,又以第五舰队一部,在海南岛南部的三亚港登陆,占领三亚、榆林等地。在日军南北两线同时攻进之下,海南全岛沦陷。

日军登

陆时,刚改编的独立队毅然开赴南渡江的重要渡口——潭口。战士们冒着敌机的猛烈轰炸,构筑工事,阻击日军渡江。而国民党军队早已闻讯撤退。两种截然相反的举动,使得独立队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起了光辉的形象。

此后,独立队以第一中队在琼山县的云龙、道崇、三江、丰演,以第二、第三中队在琼山县的咸来、树德和文昌县的大昌等地,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发动群众,扩大武装。人民武装的力量不断加强,独立队又与国民党当局联合成立了琼崖战时党政处,颁布了《动员委员会组织条例》,在部分县、乡成立了保卫琼崖动员委员会。

在国共合作的良好态势下,各地的农民抗日协会、青年抗日协会、妇女抗日协会等抗日组织纷纷成立;许多失散的国民党军政人员被独立队收编,共同抗日;而独立队的人数也增加到1000多人。根据部队发展的形势,1939年3月,中共琼崖特委将独立队改称独立总队,由冯白驹任总队长,下编3个大队。

独立总队成立后,中共琼崖特委和总队部即以第一、第二大队于琼山、文昌地区,以第三大队于澄迈、临高、儋县、昌江、感恩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3月中旬,第一大队在琼(山)文(昌)公路干线上的罗牛桥伏击日军的运输车辆,击毁汽车1辆,歼日军大佐指挥官以下20余人。

5月,第二大队在海口市郊长村桥附近伏击修路的日军,缴枪7支。6月,第一大队化装潜入文昌县城,袭击日军北门哨所,歼日军数人。日军在遭到接连伏击后,派出1000余人对琼(山)文(昌)地区进行“扫荡”。

为牵制敌人,独立总队以第二大队一部西渡南渡江,进至琼山县龙塘、十字路、龙桥、府城和海口郊区活动,逼近日军核心地区,同时把游击战争扩大到海南岛西部地区。从1939年2月至年底,第一、第二大队在琼(山)文(昌)地区作战70余次,歼日军800余人,开辟了琼崖抗日根据地。

为了发展海南岛西部地区的抗日游击

战争,独立总队第三大队于1939年冬组织了围困那大日军据点的战斗。那大,位于海南岛西北部,是情县、临高、昌江、感恩、白沙五县的交通枢纽,驻有日军100余人及伪军1个中队。独立总队第三大队决定联合国民党地方当局、动员群众,采取围困战术将日军一举歼灭。

战前,独立总队第三大队召开了陶江、南丰等8个乡和游击队负责人会议,成立围困那大行动委员会指挥部,组织工作队深入群众,建立各种围困组织。参与这次行动的共有武装人员400余人,群众2000余人。

10月下旬,那大战斗打响。第三大队以两个中队及部分地方游击武装对日军连续进行袭扰,以部分武装人员带领群众在那大外围严密警戒,切断日军与外界的一切联系。11月初,被围困了数日的日军孤立无援,缺少供给,被迫于夜间突围,向儋县县城逃窜。其中,没来得及逃跑的1个中队的伪军,被负责警戒的武装人员和群众合力俘虏。那大战斗的胜利,促进了海南岛西部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1939年12月,琼崖特委决定将特委和总队转移到临高、儋县、白沙交界的纱帽岭地区,建立以那大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为实现海南岛长期抗战的计划,琼崖特委以全岛为目标,大力发展党和武装,开展民运工作,不顾国民党地方政权的阻碍,坚决组织全岛人民的抗日斗争。

自1939年2月日军登陆海南岛至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在海南岛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在琼(山)文(昌),乐(会)万(宁)、澄(迈)临(高)地区建立了根据地。1941年5月至11月,相继成立了乐万、文昌、澄(迈)临(高)抗日民主政府或办事处和琼崖东北抗日民主政府,独立总队也从最初的300多人发展到3500多人。

在抗日战争时期,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沉重地打击了海南岛的日伪军。至抗战胜利,纵队发展到7000多人,解放了海南岛五分之三的地区。

(本章完)

广东省_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海南省_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福建省_郑成功纪念馆福建省_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海南省_张云逸纪念馆福建省_闽西革命历史纪念馆福建省_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海南省_张云逸纪念馆海南省_龙州县红八军军部旧址海南省_广西烈士陵园福建省_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广东省_叶剑英元帅纪念馆海南省_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广东省_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福建省_古田会议纪念馆广东省_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海南省_张云逸纪念馆广东省_叶挺纪念馆海南省_龙州县红八军军部旧址福建省_林则徐纪念馆海南省_龙州县红八军军部旧址海南省_百色起义纪念馆海南省_百色起义纪念馆广东省_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广东省_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海南省_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广东省_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福建省_华侨博物馆海南省_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广东省_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广东省_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海南省_龙州县红八军军部旧址海南省_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广东省_叶剑英元帅纪念馆海南省_百色起义纪念馆海南省_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福建省_闽侯县“二七”烈士林祥谦陵园广东省_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东省_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福建省_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海南省_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广东省_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福建省_冰心文学馆海南省_龙州县红八军军部旧址广东省_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广东省_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海南省_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福建省_闽侯县“二七”烈士林祥谦陵园广东省_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海南省_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纵队改编旧址福建省_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福建省_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福建省_郑成功纪念馆广东省_鸦片战争博物馆海南省_百色起义纪念馆海南省_琼海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广东省_鸦片战争博物馆福建省_林则徐纪念馆广东省_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东省_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广东省_叶挺纪念馆福建省_林则徐纪念馆海南省_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福建省_郑成功纪念馆福建省_林则徐纪念馆福建省_华侨博物馆福建省_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广东省_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海南省_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纵队改编旧址海南省_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纵队改编旧址福建省_冰心文学馆福建省_闽西革命历史纪念馆广东省_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广东省_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海南省_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广东省_鸦片战争博物馆福建省_林则徐纪念馆福建省_古田会议纪念馆广东省_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海南省_龙州县红八军军部旧址福建省_郑成功纪念馆广东省_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福建省_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福建省_冰心文学馆广东省_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福建省_古田会议纪念馆广东省_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福建省_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福建省_建宁县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暨反“围剿”纪念馆福建省_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福建省_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海南省_张云逸纪念馆福建省_华侨博物馆广东省_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东省_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