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三章 皆大欢喜

李荩忱明显有些不悦,汉军文武们也都不敢贸然开口,只能先打量着赵绚和张威两人,看看这两个家伙到底想要干什么。

而赵绚也手微微发抖,自己正面面对的可是一国之君,是从江南一路杀到塞北的主儿,再加上周围的这些哪一个不是声名赫赫的猛将?所以不紧张是不可能的。

李荩忱不说话,此时中军大帐之中还算有资格打破这种沉默的也就只剩下萧世廉了。杨素、唐中和蒋元逊等精明一点儿的,已经把目光转了过来,就等着萧世廉说话。

萧世廉倒也不想装沉默:“不如我们先来谈一下关于长安城内外兵马整编的事。”

气氛这才舒缓下来。

毕竟整编这件事是之前就已经确定下来了的,这个时候也不过就是把细节再敲定一下。

赵绚和张威也松了一口气,他们能够明显的感受到坐在上位的那位皇帝陛下的气场,这是长安深宫之中的那位荒淫无道的君主根本不可能有的。

这种让人喘不上气来的沉重压迫,实在是太难受了。

按照大汉通事馆之前就已经和李穆、韦孝宽等人商量好的,李穆加护国将军,韦孝宽加辅国将军,梁士彦加柱国将军,实际上都类似于李衍的镇国将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虚衔,但是每个人也都加一方刺史,主要集中在长安北侧沿线州府。

而这些地方现在还没有完全纳入大汉的掌控之中,尚且有宇文盛和梁睿等人盘踞,不过以现在大汉的军威,扫荡这些地方也是轻而易举的,只是看李荩忱什么时候愿意了,因此这些刺史的头衔也不算虚衔。

毕竟李荩忱对于先来后到也得划分清界限,李衍走在最前面、也最积极,韦孝宽等人还在派人谈判的时候,李衍就带着扶风和冯翊两座城投降了,所以李荩忱自然不介意给他一个实打实的豳州刺史。但是如果韦孝宽等人也是类似的,那就凸显不出来李衍的功劳了,因此给韦孝宽等人加虚衔和没有实土的刺史也算体现区别。

不过李穆等人对此倒是并不在意,毕竟李荩忱真正给予实权的都是他们的子嗣,而他们这一把老骨头了,哪里还想着真的能为了一个新生的帝国四处奔走?

有个虚衔留在京城之中吃着俸禄养老就挺好。

人活一世,也要满足。

当然李穆等人并不知道,李荩忱可没有打算让他们这么轻松,还在规划中的几处军事学院可都缺德高望重的山长呢。一个吴明彻可不能被扯开了用,而李穆、韦孝宽这些人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也是后话,现在不过是李荩忱的规划罢了。

而他们这些人麾下的兵马,成分实际上也已经非常冗杂,大汉只会从中挑选精锐进行整编,归入军中,而其余大多数都是属于被强拉壮丁抓过来的,汉军现在规模已经足够大,并不着急需要这些丁壮们来充数。

长安城中的禁卫军也会就地解散和整编,归入普通军队。

到时候军中的司马和主簿们会负责给他们洗脑的。

现在军中的主簿们已经开始领会到李荩忱把他们安排在这个位置上的意义,军中每天都有学习写字、学习古代忠烈的课堂。

而归根结底这些都是要让每一个士卒都认识到,是李荩忱带给他们这样能够了解自己的过去、看清自己的未来的机会,也是李荩忱给了他们能够学习知识并且脱离贫困的机会,同样也是李荩忱正在带领着他们走向太平盛世。

不管这些将士们原本都有着怎么样的想法和打算,现在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开始倾向于效忠陛下、效忠大汉,这样李荩忱的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

他想要的并不是一支只是吃兵粮的军队,一支有奶就是娘的军队,而是追随自己、效忠于大汉的军队。

换句话说,李荩忱正在努力重新塑造三百年来已经逐渐在这一片土地上丢失掉的忠诚和信仰,把曾经属于汉家将士的勇气、忠诚和无畏重新展现在自己儿郎的身上。

曾经的汉军将士可以为了维护大汉的荣耀而远征大漠,可以十三个人困守孤城死不退让,可是三十六名骑兵就有胆量纵横西域······而现在经过三百年的乱世,这些民族的认同感、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感似乎都消散无影,否则李荩忱也不会下这样的功夫。

他不需要属于哪个人的军队,而是需要属于这个王朝的军队。

因此他也不会允许韦孝宽和李穆等人带着军队独立于大汉的体系之外。

所以整编是必然的,也是韦孝宽和李穆等人没有办法拒绝的。

显然这两个老狐狸也都明白这样的道理。

整编这件事在双方已经形成共识的条件下很容易就谈妥了。而话题自然而然的又重新回来。

这一次赵绚已经没有了之前的嚣张模样,或许是因为在商量好了军队的去向之后,他也没有了继续为了宇文家的利益争执一下的欲望,毕竟李荩忱给他们这些人安排的职位可都不算差,尤其是可以看出来李荩忱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需求。

比如张威和赵达等人,显然都已经厌倦了战争,所以全部都安排到大汉腹地守城,最多负责一些粮草的转运和地方剿匪、而对于赵绚这样还有一腔热血无处泼洒的年轻人,李荩忱也不客气,赵绚被安排到了武威,担任敦煌将军,只是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李荩忱想要他做什么。

西域,不仅仅有黄沙大漠,还有汉家男儿的理想。赵绚早就已经受够了长安城的政治斗争,向往着黄沙百战的拼杀,所以对于这个安排他自然是非常满意,更不要说现在守在武威的长孙晟,也算是赵绚认识的年轻一辈中比较熟悉的,能够和长孙晟并肩作战他也愿意。

李荩忱的安排可以说已经满足了赵绚和张威等人的需求,那么他们自然也就不愿意再为宇文家争取什么。之前他们把住宇文家,准确说是宇文赟的处置方法不放,实际上还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未来。毕竟李荩忱对宇文赟仁慈,自然也就会对他们委以重任,反之亦然。

第九百三十五章 进退维谷第一四三四章 特事特办第二零三九章 宿命中的敌人第一二九七章 他想要的和平第一四一零章 陛下的愿意和不愿意第一六三二章 舆论之战第二二一六章 角门第一百九十五章 将令第二二二零章 西门,西门!第一二四二章 几成把握第一九三零章 陛下对皇后有猜忌?第三百八十七章 以退为进第三百五十二章 敌袭第一四五零章 出卖第一千零七章 你们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甘的尉迟顺第二一一七章 家,越来越近了第一千六十一章 乐昌和张丽华第二十五章 残忍第一二五零章 战争的残忍第一千九十八章 横刀第一九五四章 四面开花,中路突破第一二三八章 自找麻烦第二百八十三章 翻不起风浪第二三二八章 民族气运,佑我华夏第一三三四章 近乡情怯第七十八章 西向第一八四九章 白狼堆第九百二十九章 汉王妃第八百一十一章 间隙第五百一十三章 埋下的种子第一八零二章 随风去第二一二一章 你这样让我很难做啊第七十七章 年轻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纯,逃!第二零二九章 白沟南北,大战在即第一百五十七章 武艺第一九二六章 稳定西北,当步步为营第九百三十七章 扫雪第二一七六章 鸣金第二二零九章 刮目相看第一七零一章 捷报频传第两千零六章 进攻燕郡的序曲第七百二十七章 不走就好第四百三十九章 这是国战第一九五一章 春水初生(新春快乐,加更一章)第三十五章 动静第一三八零章 回家第七百二十七章 不走就好第七百六十七章 随风云而动第一五七零章 增进姊妹感情第五百八十四章 在朝廷心中第二一零五章 宽心第一五七零章 增进姊妹感情第一四零四章 里程碑第一百四十九章 求情第五百三十五章 蜀郡捷报第五百七十九章 困兽第一五一零章 十月的岭南第一五三四章 忧患意识第六百九十四章 访客第八百零三章 主动撤退?第四百一十八章 还算有良心第五百四十五章 蝉第一九七一章 打眼睛第九十九章 旨意第二二四三章 兰陵萧氏和陛下胸怀第二三零零章 内府的橄榄枝第一一五二章 叶护大帐第一六二八章 大时代下的每个人第一八三四章 初雪第二零一六章 各有好消息第二百二十八章 诅咒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山放过一山拦第一千零二章 应变第一八九八章 不来武斗来文斗----第一八九九章 断了腿的驸马不足为虑第二百七十七章 防备第八百五十二章 有死有活第二一一二章 来生还是兄弟第二零六二章 那就没得谈了第一五三四章 忧患意识第一四五六章 律法第一二四九章 倒春寒第一六零二章 反正朕都不吃亏第一六五七章 披甲第九百八十五章 没有近战第九百八十二章 事不可为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化弄人第一六五五章 大汉沸腾第二二三二章 超前第四百零二章 重逢第一七四四章 万户侯的诱惑力第三百四十章 岁岁因何折绿柳第四百零七章 爆竹声中第一九三五章 这就是朕的底气所在第一九零八章 破冰奋战第一百一十二章 面君第一百零六章 血夜第三百四十章 岁岁因何折绿柳第二二四八章 自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