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零章 后生可畏

正是因为这些年轻人的果断,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大汉这边倾斜,似乎都快沦落到只能观战了的淳于量,也不由得抚掌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淳于量并没有因为于玺和唐孝他们已经开始自作主张而感到气愤,他此时此刻感到的只有欣慰。

初生牛犊不怕虎,这是之前淳于量对汉军年轻一辈的看法,甚至包括李荩忱这个年轻一辈之中最出众的人也是这样。

所谓初生牛犊,终究是牛,它们或许可以凭借自己的无知和懵懂而表现出凶狠的一面,但是老虎在经历了短暂的犹豫之后,依旧可以扑上来用自己锋利的牙齿咬断它们的喉咙。

年轻人不缺气血和勇气,但是他们没有经验,缺少临机应变的能力,他们唯一的优势也就只有敢打敢冲和敌人对自己的不了解罢了。所以当敌人回过神来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的也就处于劣势。

可是现在淳于量眼前的这些汉军年轻一辈的将领不一样,他们真的在成长,并且也有能力独当一面了。

要是自己年轻的时候······淳于量想到了侯安都,想到了黄法氍,想到了徐度,也想到了垂垂老矣的吴明彻······也是将星云集的一代人啊,只可惜当时他们终究没有这么好的时势,也没有这么一个雄才大略的统帅。

相比于那些已经去世的袍泽们,淳于量还能看到今天这一幕,不知道应该是庆幸还是感慨。

于玺留下千余人缠住北周骑兵,自己带着剩下的人直接杀入北周步卒的阵列之中,区区五千步卒,很快就被汹涌而来的汉军左翼步骑淹没,紧接着唐孝调转矛头,直接向着元谐的中军冲过来。

元谐之前已经把手中能用的兵马全部都派了上去,所为的就是能够以雷霆万钧之势突破汉军右翼,可是现在汉军将士浴血厮杀、死战不退,北周军队的进攻短时间内很难取得成效。

这一支经历过当初灵武防御战的汉军,最擅长的可不是进攻,而是防守,并且是面对突厥人所发动的人海攻势的防守。相比之下,今天的周人虽然队列整齐、士气高昂,但是人数可远比不上当时全民皆兵、甚至就连七八岁小儿都抄起家伙上阵的突厥人。

汉军将士已经养成了同伴之间的配合,一个人倒下,自然就有一个人顶上去,一个人受伤,身后的战友也会以最快的速度将他拖下去,然后顶一个人上去。

换人、变阵、弓弩掩护、盾牌遮蔽······对于这些汉军将士们来说,这些动作已经不是娴熟,而是潜意识了。

再加上汉军还占着居高临下的优势,北周军队的进攻远没有元谐想象之中的那么顺利。

元谐现在就需要面临一个很严肃的问题,继续向前进攻的话,北周军队或许可以凭借人数上的优势最终取得突破,但是那样会付出多大的代价且不说,现在元谐的中军已经很单薄,只剩下两三千人,凭借这些人,元谐能够挡得住迂回过来的唐孝和于玺么?

七千步骑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凭借两千人,可能成功?

鸣金声响起,元谐几乎没有犹豫,果断的下令收兵。

他其实并没有多少赌博的资格。

北周军队开始缓缓后退,打到现在,他们也已经是强弩之末,毕竟从五原一路急行军,这支军队也几乎没有多少停下来休息的机会,长途跋涉已经让他们很是疲惫,若不是对胜利的渴望和身为精锐的责任感、自豪感在驱动着他们,这支军队早就崩溃了。

相比之下,汉军以逸待劳,挑选了这么一个不远不近的战场,几乎占尽了优势。

北周军队一撤,淳于量就果断的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不过即使是追击,淳于量也不敢使出全力。

他能够看出来,北周军队士气还在、军心尚未崩溃,整个军队阵列依旧是在平稳的后退,而元谐的将旗也至始至终飘扬在军队靠近后方的位置,这说明是元谐亲自断后。

如果此时汉军贸然追击、阵型出现破绽的话,保不齐元谐就会转头重新杀回来,那个时候淳于量可就真的难以掌控局势了,他可不想先胜后败。

这一场战斗,本来就是本着稳中求胜的原则,淳于量并不奢求能够全歼北周军队,只要能够拉大双方的兵马数量差距、有效的削弱敌人的有生力量就可以了。

当汉军冲下山坡,而北周军队还在徐徐后退,甚至可以称为三步一回头的时候,淳于量就下达了收兵的命令。

汉军左翼唐孝部前出列阵,于玺带着骑兵游弋在外线,而损失不小的右翼被左翼掩护在了身后,汉军重新依托西侧山坡布阵。

元谐在亲卫的护卫下退到了东北侧的一处山丘上,看着实际上更像是一个盆地的平渡沟战场。

北周军队的尸体从山坡下一直铺到汉军阵前,有冲锋的时候倒下的,有撤退的时候倒下的。

古老的河床,再一次被液体滋润,只不过这一次不是水,而是鲜血。来年那些枯黄的草,应该会长得很旺盛吧······

汉军的防御坚如磐石,这是元谐之前就有所预料的,但是淳于量在自己鸣金收兵之后,丝毫不为所动,这倒是让元谐有些惊诧。

“这个老匹夫,真不知道他是胆小还是谨慎。”元谐冷笑一声。

的确正如淳于量所猜测,元谐手中并非没有一点儿反击之力,他至少还有一千多骑兵没有动用,一旦汉军开始乱无章法的向前追击,这些骑兵通过穿插等战术,就足够让他们彻底混乱。

但是淳于量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元谐不得不承认,自己之前的确小瞧了这个老将。李荩忱把他放在这里,摆明了就是要借助他的稳重,而淳于量明显做到了这一点。

“这个元谐,不愧是周人年轻一辈之中的佼佼者。”此时淳于量也感慨道。

军阵稳定下来,唐孝和于玺都过来复命,刚才的激烈战斗,让他们脸上还带着激动神色。

虽然一切都以稳妥为上,但是这依旧是一场惊险刺激的战斗。

第一三四五章 皇帝,是真正的皇帝第一二七四章 登上历史舞台的李靖第二百五十二章 围点打援第一三四五章 皇帝,是真正的皇帝第十四章 审讯第九百一十三章 归汉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桨声灯影第五百八十六章 能忍第六百七十七章 石头山下第二一五零章 唇亡齿寒还是虚与委蛇第一千八十八章 吐谷浑来客第一百五十八章 死水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部郡第三百七十八章 道义良知第五百八十四章 在朝廷心中第一千八十三章 祁山风起第一六六七章 朕与你们同在第五百三十四章 沔水风浪急第二一三四章 天子门生第二一二三章 裴子烈持节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主人,新的时代第二百零九章 “狼狈”(第四更)第一五四五章 没有火药的火枪第五百七十三章 疲于奔命第二十七章 寂静第九百五十九章 新的行政区划第一九一五章 停战的默契第三百四十四章 兵发第一六七二章 混账第一千五十四章 岭南事第八百零七章 黑暗中的危险第四百五十一章 对不住第两千零一章 “如数”,“足额”第一五六四章 内府也不富第一四零九章 年轻人在成熟第一四零一章 宇文述的噩梦第二一八三章 遗书都写好了第一四五五章 总有人要证明第二三零二章 “烽火戏诸侯”第六百三十四章 憔悴第二零六一章 明显的暗示第七百六十章 同时突破第一七二零章 不能制造内部矛盾第一四九七章 吴郡的人,出列第一百一十九章 睁眼第二零六零章 当随大树共迎风第二零九五章 乱起雁门内第一六一二章 天下粮仓第四百六十六章 将旗升起第六百六十三章 夏有凉意第一千八十二章 徐陵讲学第一一八五章 皇帝有很多种第一四一八章 就算是一群猪第九百七十五章 抢滩第一三五三章 关中的土地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口第一五一二章 登陆地点第一千零四章 民富之后第九百八十九章 浴血湘水第一四八五章 白袍和府兵制第六百六十四章 誓师第一四九九章 我看谁敢!第七百八十六章 用武之地第二百四十三章 八百里加急第二一八六章 河边第九百五十九章 新的行政区划第八百五十九章 抬起头第九百五十五章 新年更艰难第一七九八章 消耗战第五百一十三章 埋下的种子第八百四十二章 狼就该先饿着第六百六十六章 最后的旨意第一八五九章 旧时代的背叛者第一七零四章 盼望着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选第一千六十八章 小人的用处第一九四七章 乐昌就是定心丸第九百零一章 生死壕沟第二百一十四章 缠战第二零九四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二一二九章 为什么要送入书院第八百二十一章 再见萧摩诃第一一八七章 忍无可忍第四百四十七章 他非常人第五章 山路第二三零八章 大汉的江南第二二一一章 难得的赌第一九七零章 甲骑登场第一七零零章 单骑第一六八五章 攻入东寨第四百八十五章 所见略同第二二五五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八百七十章 各自的路第四百五十三章 风起第二二八八章 大汉第一份公开的舆图第二百六十四章 撤兵第二百五十四章 老子连狗都不如?第八百九十六章 塬上的风第五百三十章 撤第二一七五章 低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