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六章 律法

“平身。”李荩忱伸手搀扶起来自己的小舅子,“现在新的税收法制定的怎么样?”

陈叔慎已经料到李荩忱前来肯定也是为了税收的问题。

大汉入长安之后的先前几个月,免除了一切苛捐杂税,只按照北周的律法征收最基础的税费,当然北周之前一直征收到三四十年后的税收,大汉是直接推翻了的。

这个李荩忱肯定不可能承认,否则岂不是等于大汉三四十年都收不到关中地区的税收么,因此李荩忱虽然很想把宇文赟和杨坚拉出来暴揍一顿,这两个家伙明显就是知道自己的政权不稳固了,所以干脆折腾一番,留下来这等局面恶心李荩忱。

李荩忱明知道百姓为此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和负担,也只能捏着鼻子坚决不承认。关中这种地方的税收,大汉是绝对不可能放弃的。

当然了老百姓们当然也不指望着换了天之后,新的朝代能够承认之前朝代所许下的一切空口白话,这个心理准备大家还是有的。甚至当初如果不是北周武力逼迫,百姓们根本也不可能真的拿出来那么多钱财。

大汉能够免除掉其余的乱七八糟的一切苛捐杂税,甚至免除了一些还算说得过去的税收,只是征收最单纯的百姓收入的税收,大家就已经算感恩戴德了。

当然了这也只是暂时的,轻徭薄税是必然,但是不可能已经单薄到只剩下最基础的税收,大汉现在还没有资格和文景之治那样以黄老之学治理天下。并且关中之地轻徭薄税的话,大汉剩余的地方呢?

现在大汉已经不再是和之前那样把天下划分为一个又一个的区域,各个区域之间几乎都没有什么流通。通过商人,大汉现在已经愈发的连为一个整体,在大汉内部,消息的沟通和商品货物的流通已经不算是什么新奇的事,这也能够让已经分裂和对峙了三百年的南方和北方能够尽快的被整合为一个整体。

而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大汉不可能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税收方法,因此新的、注定要全国统一的税收律法正在制定,并且预计将在明年开始试行,后年在整个大汉境内实行。

“现在我们已经根据关中这边调研的情况,制定出来了初步的条规,”说到税收法规,陈叔慎倒是胸有成竹,这些天他带着户部的人配合刑部的人,没少在这上面下功夫,“法规之中我们暂时打算将整个税收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针对百姓日常的收入的税收,一个是针对商品买卖流通时的税收,最后一个就是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税收。”

对于这个类别划分,李荩忱倒是并没有太大的意见。前世他对于商品法和税收法等等也没有什么研究,也就是大致的知道自己什么应该纳税而已,现在整个大汉的法律法规体系都不过是刚刚起步,人们对于这些法律条文也只能说是有了一个“认识”。

想要让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制定出来完全完善的法律法规,自然是不可能的,只要先划定一二个准确无误的努力方向,剩下的自然就是根据长期以来的经验和教训进行补充。

毕竟在这之前,华夏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能够真正称之为法律法规并且具有绝对的暴力约束能力的法律条文,很多律法实际上都是由依靠政令乃至于不成文的规则和传统来确定的,到底有没有道理甚至朝廷到底会不会维护这些律法的权威性都得两说。

华夏历史上虽然已经有了诸如秦律、汉律这些东西,但是这些律法并没有流传下来,并且其中的条文正如之前所说杂七杂八,很难称之为真正的律法。

历史上真正有成文记载的华夏法律被认为是《唐律疏议》,已经是盛唐时候的事了,而这个时代自然没有这东西存在。

唐代之所以开始逐步意识到成文律法的重要性,就是因为天下各地的交流和沟通随着盛世的来临而不可避免的增多,朝廷自然也不可能再让地方保持不同的律法条文形成差异,因此自然就需要站在中央的角度上来制定一个能够约束整个天下所有人的律法条文,一来能够保证江山社稷的稳固,二来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皇权。

而在之前的南北朝侧重点在统一或者自保,归根结底都在战争上,自然没有人会在乎什么律法,真的要有律法的话,世家豪强们当然不愿意遵守,因为在大多数的世家眼中,他们应该才是立法者,或者换句话说,从他们的口中说出来的才是法律,才是所有人都需要遵守的社会规则。

而朝廷自然也不愿意真的有一种东西来限制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增加苛捐杂税,否则设立了法律再违背的话,和打自己的脸没有什么区别,毕竟朝廷要是真的颁布法律的话,自然就需要维持和保护法律的正确和公义。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李荩忱已经快要完成天下的一统,并且打破了原本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的隔阂,再加上他已经开始通过各种手段压制世家,法律的制定不仅仅是让大汉内部加速变成一个整体、一个中央集权的整体,也是在打压世家的道路上再向前走一步。

当世家的命令和话语已经无法撼动朝廷的权威时候,世家自然也就彻底变成了屈服在朝廷统治下并且和朝廷合二为一的贵族,甚至也就不再有世家这种称呼,因为他们的家族不再是不可取代的了。

不过李荩忱到时也没有打算一步到位就建立起来完善的法律体系。毕竟法律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还不是什么熟悉的东西,人们对于这个不过是有初步的概念。

李荩忱选择税收作为试点,一来是解决现在各地税收不一、算法不同的问题,有些仿照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意思,二来也是想要再试探一下世家的态度,毕竟很多事情李荩忱还没有胆量一步到位。

对付世家,他倒是比较倾向于使用温水煮青蛙的方法,不断地从各个方向侵蚀世家的地盘,最终彻底将世家推翻,实现中央集权。

第九百三十九章 看不懂的年轻人第一千零七章 你们第五百一十一章 阴阳差错第一五零四章 信任和不信任第七十四章 相送第二二二六章 火器的外传第二一三五章 分割内府第九十九章 旨意第八百二十四章 黑暗和恐惧第一七六七章 先解决哪个倒霉蛋第一六零零章 谁能同去第二一二八章 心有春天,自是春天第二百八十八章 插一手第六百一十三章 另有目的第六百四十四章 难得的破绽第二零一七章 那就让他们看看第七百章 还不冷血第八百八十三章 真是一场豪赌第一千八十二章 徐陵讲学第六百三十七章 皇族第一千零七章 你们第一八三二章 元从系的任务第一七六二章 击鼓,死战!第一九五三章 未来,当在他们手中第二一四六章 从制定者到维护者第六百七十三章 不满第一四七四章 颍川世家的害怕第一九八三章 会师山巅第一一一零章 阵法变化第一千四十九章 后宫规矩第二二八一章 步步为营和直捣伏俟第四百一十章 攻心第七百零六章 怏怏不乐第六百八十三章 面圣第二二八五章 军垦第一千七十三章 本将军是妻管严第二二三二章 超前第八百七十二章 来者不善第二百六十八章 李荩忱的兵第一二五一章 花瓶第一九零三章 汾水边的清晨第一千七十一章 郁林动乱第二零三八章 水师格外积极第九百二十章 山呼第五百一十章 试探第一百五十九章 桨声灯影第一千六十四章 大朝第五百五十七章 杀意浓第九百三十九章 看不懂的年轻人第二零一九章 大汉天威,无不拜服第九百八十九章 浴血湘水第一三三九章 韦孝宽的挣扎第一六五七章 披甲第一五八七章 佛系的二老第九百三十二章 坐江山难第二十三章 生变第六百八十章 该信任谁?第二零三二章 跟着陈宣华不学好第一七九三章 邙山伏击战第八百二十六章 没有资格第一百一十一章 家第一七零一章 捷报频传第一四六三章 班师回朝第一一三九章 站哪边第一千二十九章 堑壕战第八百六十八章 蜀中变化第二二九五章 海军的任务第两千章 西北风第四百九十六章 进退不得第二二三二章 超前第一千七十三章 本将军是妻管严第五百四十三章 昏招第二二五八章 开幕第二三六六章 自古以来第一八二零章 无事献殷勤第一六五五章 大汉沸腾第二零七四章 黄金的分配第一千八十七章 谁要去?第一九三二章 去掉繁文缛节第二二七四章 吾道不孤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心第一四五三章 拖延时间第一五四九章 林邑炮灰第一二九八章 武关道上的流言第一一五三章 骑兵冲击第二二六九章 臣妾向陛下讨个人第一五二零章 象林,风雨正急第六百二十七章 庭前花落第二十二章 撤退第一八零五章 掌控舆论第四百九十七章 涌上心头的四个字第七百三十一章 告辞第一三零零章 本末倒置第三百二十七章 杨树枝纹饰第二百三十三章 带她走第二零四八章 胸有成竹第一八七七章 刹那犹疑第九百二十四章 密使第二零七九章 立足辽东第一九七九章 夹攻齐子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