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六章 律法

“平身。”李荩忱伸手搀扶起来自己的小舅子,“现在新的税收法制定的怎么样?”

陈叔慎已经料到李荩忱前来肯定也是为了税收的问题。

大汉入长安之后的先前几个月,免除了一切苛捐杂税,只按照北周的律法征收最基础的税费,当然北周之前一直征收到三四十年后的税收,大汉是直接推翻了的。

这个李荩忱肯定不可能承认,否则岂不是等于大汉三四十年都收不到关中地区的税收么,因此李荩忱虽然很想把宇文赟和杨坚拉出来暴揍一顿,这两个家伙明显就是知道自己的政权不稳固了,所以干脆折腾一番,留下来这等局面恶心李荩忱。

李荩忱明知道百姓为此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和负担,也只能捏着鼻子坚决不承认。关中这种地方的税收,大汉是绝对不可能放弃的。

当然了老百姓们当然也不指望着换了天之后,新的朝代能够承认之前朝代所许下的一切空口白话,这个心理准备大家还是有的。甚至当初如果不是北周武力逼迫,百姓们根本也不可能真的拿出来那么多钱财。

大汉能够免除掉其余的乱七八糟的一切苛捐杂税,甚至免除了一些还算说得过去的税收,只是征收最单纯的百姓收入的税收,大家就已经算感恩戴德了。

当然了这也只是暂时的,轻徭薄税是必然,但是不可能已经单薄到只剩下最基础的税收,大汉现在还没有资格和文景之治那样以黄老之学治理天下。并且关中之地轻徭薄税的话,大汉剩余的地方呢?

现在大汉已经不再是和之前那样把天下划分为一个又一个的区域,各个区域之间几乎都没有什么流通。通过商人,大汉现在已经愈发的连为一个整体,在大汉内部,消息的沟通和商品货物的流通已经不算是什么新奇的事,这也能够让已经分裂和对峙了三百年的南方和北方能够尽快的被整合为一个整体。

而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大汉不可能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税收方法,因此新的、注定要全国统一的税收律法正在制定,并且预计将在明年开始试行,后年在整个大汉境内实行。

“现在我们已经根据关中这边调研的情况,制定出来了初步的条规,”说到税收法规,陈叔慎倒是胸有成竹,这些天他带着户部的人配合刑部的人,没少在这上面下功夫,“法规之中我们暂时打算将整个税收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针对百姓日常的收入的税收,一个是针对商品买卖流通时的税收,最后一个就是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税收。”

对于这个类别划分,李荩忱倒是并没有太大的意见。前世他对于商品法和税收法等等也没有什么研究,也就是大致的知道自己什么应该纳税而已,现在整个大汉的法律法规体系都不过是刚刚起步,人们对于这些法律条文也只能说是有了一个“认识”。

想要让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制定出来完全完善的法律法规,自然是不可能的,只要先划定一二个准确无误的努力方向,剩下的自然就是根据长期以来的经验和教训进行补充。

毕竟在这之前,华夏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能够真正称之为法律法规并且具有绝对的暴力约束能力的法律条文,很多律法实际上都是由依靠政令乃至于不成文的规则和传统来确定的,到底有没有道理甚至朝廷到底会不会维护这些律法的权威性都得两说。

华夏历史上虽然已经有了诸如秦律、汉律这些东西,但是这些律法并没有流传下来,并且其中的条文正如之前所说杂七杂八,很难称之为真正的律法。

历史上真正有成文记载的华夏法律被认为是《唐律疏议》,已经是盛唐时候的事了,而这个时代自然没有这东西存在。

唐代之所以开始逐步意识到成文律法的重要性,就是因为天下各地的交流和沟通随着盛世的来临而不可避免的增多,朝廷自然也不可能再让地方保持不同的律法条文形成差异,因此自然就需要站在中央的角度上来制定一个能够约束整个天下所有人的律法条文,一来能够保证江山社稷的稳固,二来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皇权。

而在之前的南北朝侧重点在统一或者自保,归根结底都在战争上,自然没有人会在乎什么律法,真的要有律法的话,世家豪强们当然不愿意遵守,因为在大多数的世家眼中,他们应该才是立法者,或者换句话说,从他们的口中说出来的才是法律,才是所有人都需要遵守的社会规则。

而朝廷自然也不愿意真的有一种东西来限制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增加苛捐杂税,否则设立了法律再违背的话,和打自己的脸没有什么区别,毕竟朝廷要是真的颁布法律的话,自然就需要维持和保护法律的正确和公义。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李荩忱已经快要完成天下的一统,并且打破了原本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的隔阂,再加上他已经开始通过各种手段压制世家,法律的制定不仅仅是让大汉内部加速变成一个整体、一个中央集权的整体,也是在打压世家的道路上再向前走一步。

当世家的命令和话语已经无法撼动朝廷的权威时候,世家自然也就彻底变成了屈服在朝廷统治下并且和朝廷合二为一的贵族,甚至也就不再有世家这种称呼,因为他们的家族不再是不可取代的了。

不过李荩忱到时也没有打算一步到位就建立起来完善的法律体系。毕竟法律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还不是什么熟悉的东西,人们对于这个不过是有初步的概念。

李荩忱选择税收作为试点,一来是解决现在各地税收不一、算法不同的问题,有些仿照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意思,二来也是想要再试探一下世家的态度,毕竟很多事情李荩忱还没有胆量一步到位。

对付世家,他倒是比较倾向于使用温水煮青蛙的方法,不断地从各个方向侵蚀世家的地盘,最终彻底将世家推翻,实现中央集权。

第一九一三章 给他拜个年?第七百三十八章 恰恰相反第一百九十三章 敌我第一百六十三章 画卷第一二八二章 眼前只有关中吗?第一八八三章 我就知道姊夫你最好了第二一六八章 安定西北第一三四五章 皇帝,是真正的皇帝第一九五二章 宇文宪的准备第一六七八章 血色晨曦第一九三二章 去掉繁文缛节第一九九八章 白袍在幽州的发展第九百六十四章 烽烟起第九百零四章 坐下来谈谈第一一三七章 这是各取所需第四百零六章 野心第一二二三章 淮南二三事第七百六十八章 狂风卷地第六百六十九章 小队伍第两千零九章 陆战队的强大第一百二十一章 对诗第一二零五章 隔墙有耳第九百七十一章 两线作战第四百零五章 出嫁第八百六十九章 萧家的使者第一千五十七章 三省六部和太尉府第二二零二章 破敌先锋第一八四七章 风雪是最好的掩护第一五二五章 磨合和融合第一千七十九章 寸步不让第四百七十一章 他在想什么第六百七十章 开拓的精神第七百五十四章 真正意图第四百五十三章 风起第一七五一章 最后的强援第一四七七章 稳坐钓鱼台的皇后第七百九十七章 淳于家的底蕴第一九八七章 轻骑甲骑,刹那交错第二一五一章 以后有他们好看第一九九五章 独孤永业会怀疑的第一九八三章 会师山巅第一一八九章 雷霆手段第一五三三章 平乱的好办法第二零七七章 愿革除功名第七百一十六章 接见第九百二十六章 未来的起点第六十四章 力争第一五零六章 神医第一三一三章 有得渔翁之利者第二百六十九章 飞将军第四十五章 弥留第八百八十七章 暗藏的刀第二一零一章 整理衣冠,自入宫中第九百一十九章 刺激经济第六百一十二章 北方来客第六百三十四章 憔悴第一五六四章 内府也不富第一二一四章 稳扎稳打第一百二十三章 表态第二零八二章 佯攻晋阳,实攻雁门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与丝绸之路第一一六六章 童谣第一一六六章 童谣第三百零一章 无须担心第五百八十四章 在朝廷心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诗会第七百八十五章 驱赶第二零一二章 我承认我有赌的成分第一七五零章 少年不知愁第七十五章 隔阂第七百一十六章 接见第一二五二章 晨戏第五十章 冷潭第一千四十八章 画卷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七开第二一四七章 房彦谦第一四一零章 陛下的愿意和不愿意第一四五二章 王,也难做!第一八八三章 我就知道姊夫你最好了第一一六五章 总要改变什么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后悔第一一八零章 过新年第一三一五章 后继有人第一六五七章 披甲第二一一二章 来生还是兄弟第一六八三章 步卒战骑兵第二一零三章 亲守此地共存亡第二百零四章 翻墙第一五五五章 大决心第二百九十三章 北天崩第一四七零章 南中的茶第一一二一章 吃醋的萧湘第六百九十九章 将军的心意第六十三章 介绍第一九九一章 手下人太能干的好处第一七五八章 大汉需要更加稳定第六百一十八章 杨素献策第九百四十六章 琉璃熠熠光第一一八四章 联络宇文赟第一七四三章 轩辕关,全军冲锋!(补上昨天少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