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七章 几个字的重量

李荩忱记得清楚,历史课本上总是写着“加强中央集权”。当时李荩忱还并没有在意,加强中央集权在他看来对于中央王朝来说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现在李荩忱才发现,事情绝对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这不仅仅很困难,而且简直就是在玩火。

在世家的面前玩火。

在世家面前玩火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历史上杨广就是这么一个玩火的家伙,他大刀阔斧的进行各式各样的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却忽略掉了自己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中央集权,当时的山东世家、关陇集团乃至于被打压的东南士族,都各自有各自的生存空间,当杨广开始压迫他们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的开始反抗。

纵观整个隋末的战乱,依旧还是各个世家的主场。

李荩忱不打算成为另一个杨广。

从自己入建康府将南陈取而代之到现在,李荩忱方才敢说,自己要着手开始进行加强中央集权了。之前建设书院和推行科举制度是第一步,而现在制定律法则是第二步。

李荩忱径直说道:“关键就在于收入高的人和收入低的人,税收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设立税收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不同收入的人向朝廷提供不同额度的财物,以个人的收入而不单纯只是以人头数量计算税收,否则的话对于收入低的人来说。

如果朝廷提高税收,不啻于直接增大了生活负担,进而会直接引起社会的动荡和骚乱。

对于收入高的人来说,如果朝廷税收不高,那么自然就很难影响他的财富积累,天长日久,家中富足之后,朝廷的存在意义自然也就变得淡薄,很容易导致这种人对朝廷心怀不轨。

因此税收的制定肯定也要根据个体的不同。

华夏古代在税收和类似的徭役上一般都会采取公平的方式,但是这种平均分配的方式实际上又是很不公平的,毕竟每个人的收入不一样,如果承担相同的税收和徭役,只会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贫富差距就是社会矛盾,而且是很容易引来整个社会动荡的不容忽视的矛盾。

而后来朝廷也曾经针对这个问题,增加对商人、赘婿等社会低下阶级的徭役,增加对商贾等高收入群体的税收,以求能够拉平这种差距。但是这都是治标不治本的作为,毕竟真正手握社会主要财富的还是高高在上的世家,尤其是在东汉之后的世家,朝廷的重税无法落在他们的头上,那么社会贫富差距和由此带来的矛盾就会一直存在。

加大对世家的税收,进而进一步打压世家、减少世家和平民之间的差距,这就是李荩忱要求按照收入征收税款的根本目的。

陈叔慎额头上已经有些汗珠出现。

李荩忱的目的,他可是看的很清楚。

这恐怕也是为什么李荩忱会让他来做这件事,毕竟东南士族之中没有谁比曾经的皇室陈氏更加尊贵了,而陈氏带头主持,和陈氏有利益纠葛的各个家族不管愿不愿意也只能跟着。

李荩忱的要求很容易实现。

问题就是陈叔慎愿不愿意或者说敢不敢去实现。

“这个问题臣已经有所考虑,并且会在近期付诸实际,并给陛下呈递一个详细的奏章描述臣的打算。”陈叔慎沉声说道。

年轻的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在其位的压力。

李荩忱微微颔首。

他也知道自己这是让陈叔慎在做选择。

伸手拍了拍陈叔慎的肩膀,李荩忱微笑着说道:“此事慢慢来,包括整个税收法,朕要的不是漏洞百出,而是一个真正能够实现、能够推行下去的税收法。而这,只是开始。”

“这只是开始”。

几个字从李荩忱的口中吐出,压下来。

陈叔慎感觉力道千钧。

这一刻,他已经下定了决心,郑重一拱手:“臣遵旨。”

是为了一个家族和一个世家团体的利益,还是为了一个时代、天下万民的利益,这一刻陈叔慎已经做出了选择。

作为一个年轻人,他也希望这三百年的迂腐和冲突,有所改变。

人活了这一辈子,既然明知道有些错误不能再延续下去了,那么为什么不尝试着去改变呢?

李荩忱看了一眼陈叔慎,露出笑容。

每个时代,都不缺乏背叛自己的阶级而为了新的时代拼搏的人。

或许他们还不足以被称为“解放者”,但是他们都是高尚的。

一个税收法或许不足以说明什么或者确定什么,但是更多的律法汇聚到一起的时候,大汉的法律体系就会形成,那个时候皇权将会被摆在更加至高无上的位置上,任何人都无法再撼动朝廷或者皇权的威严,自然也就不再可能形成自己的小天地。

当然了律法制定出来了归制定出来,真正想要确保各地都能够遵守,还需要朝廷通过暴力推行。

毕竟作为朝廷的暴力机关,刑部和军方都不是吃干饭的,维护朝廷的律法通行,本来就是他们的责任。

至于律法继续发展,会不会最终替代皇帝的威严,成为一个国家统治的根基,那李荩忱旧部知道了,毕竟就算是真的有那么一天,也是百年甚至数百年之后了。

在李荩忱的推动下,商贸和工业在发展,因此勉强也可以说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这萌芽还很弱小,并且也没有任何的思想家能够站出来解释和进行思想启蒙。

历史上的欧洲之所以快速的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仅是因为大航海时代的资本积累和工业的发展,还因为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启蒙运动等等一系列的开民智的行为,让普罗大众也逐渐对思想的解放和自己能够争取到的权利有了深刻的认识。

而至少现在李荩忱还没有见到这样的思想家。

从封建时期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并没有那么简单,也不是短短几年、几十年和几代人的问题。

儿孙自有儿孙福,自己之后再会发生什么,李荩忱自己也无从判断。但是他并不拒绝华夏会完成类似于光荣革命的皿煮过渡,毕竟这是时代必然会发生的进程。

第一一八四章 联络宇文赟第一七七四章 求生欲极强第八百一十二章 顺水推舟第一千二十三章 两路进军第七百六十二章 南山雾第一三二六章 白鹿原上第一五七六章 从林邑向西第一百七十六章 泼墨第二百九十一章 陈叔宝第二百二十二章 绫罗之下第一八零四章 应战才能避战第五百四十四章 曹孝达的信第五百七十一章 正在眼前第一二六三章 猪队友第一一六二章 归家第一千八十四章 打突厥?第二二一九章 怎么入城?第一一八四章 联络宇文赟第七百二十章 幸臣第一四零一章 宇文述的噩梦第一六八四章 某不是懦夫第一二八二章 眼前只有关中吗?第二百六十二章 恐慌,害怕?第四百六十三章 呼应第二零二零章 你没有意见第一七五九章 家国第四百五十八章 西河渡第一六七二章 混账第一四零六章 老当益壮第一四零二章 短兵相接洛川城第二三零二章 “烽火戏诸侯”第一四二六章 梁睿之死第二一三七章 你来我往,针锋相对第一五六三章 掌握在手里的第二百六十三章 章山,阴山第一三九六章 老骥伏枥第二二七五章 外战则内安第二一二七章 孩子的教育第九百二十五章 双全法第九百九十九章 人心第一三二一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第三百八十章 共同的目标第二百三十六章 请援第七百六十九章 战争的目的第九百七十三章 先打哪个第三百二十六章 明月第六十七章 强攻第一六六七章 朕与你们同在第一百零八章 建康府第七百一十二章 拉钩第一七三七章 陛下春秋鼎盛第一六一三章 一粒米,一个国第一千零四章 民富之后第二零六六章 秦爱第二百八十八章 插一手第一七五九章 家国第二二九六章 来自历史的教训第二一四八章 御史台的都不好惹第一六八三章 步卒战骑兵第六百八十三章 面圣第七百六十三章 硬碰硬第一千二十章 冷血第二百零一章 入城第一六三四章 市场的胃口第四百八十九章 切断第二零三二章 跟着陈宣华不学好第一一八九章 雷霆手段第一千二十一章 江州之会第一九三五章 这就是朕的底气所在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归流第一二九六章 陛下不是之前的陛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隐患第一七八六章 放心,有拖后腿的第一七五一章 最后的强援第一三二八章 白鹿原上的风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与丝绸之路第一千八十章 杨素在成都第一七五一章 最后的强援第一二四八章 加到八成第四百九十一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一八一三章 开窍的薛延陀第一百四十七章 逼问第一五二八章 战卢容,大象来袭第二百五十四章 老子连狗都不如?第九百八十三章 这个气不好受第一百七十七章 诏书第七百六十四章 不同意第九百六十六章 激战,狼尾滩!第一四八五章 白袍和府兵制第二一九二章 他是将,不是兵第一三三零章 万岁战淳于第二三零九章 佛道,不足为虑第二零四五章 丰碑第一八五零章 雪夜破营第九百六十四章 烽烟起第二一九二章 他是将,不是兵第一千六十六章 路上行人第二百三十一章 为什么是某第一九七四章 甲骑对甲骑第一四零五章 抓国丈是犯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