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二章 朱红色殿门

李荩忱的手中掌握着多少力量,即使是他们也只是知道一部分罢了。但是只是这一部分就足够让人心惊胆战,毕竟无论是侍卫亲军还是羽林骑,又或者白袍,哪一个是好惹的?

再加上对东南世家早就虎视眈眈的巴蜀、北方各家族,在自己很难成为东南世家这样的世家群体之后,自然也不介意落井下石,大家要混的惨,那就都一样。

你们东南世家还能抱团,我们其余世家都不过一盘散沙,那到最后肯定还是你们东南世家占据主导地位,这肯定不行,那大家就都变成一盘散沙,最好不过!

自从来到东南之后,李荩忱实际上就在布局,尤其是在世家的斗争中布局,他全力拉拢根基单薄并且没有多少野心的巴蜀世家,让巴蜀世家先尽量把持大汉的经济。

同时再想办法制造关陇世家之中的矛盾,最后导致关陇世家之中本来就因为汉人的出身而显得格格不入的弘农杨氏率先倒戈,紧接着有汉人血统的蓝田于氏等家族也纷纷效仿,如此一来,强大的关陇世家也逐渐分裂,并且在这分裂的过程中还伴随着宇文宪和杨坚之间的矛盾,更是让关陇集团也变成了一盘散沙,很难再聚集起来。

最后李荩忱就是要对东南士族下手了,大汉的发展,可能离不开巴蜀世家、离不开关陇的这些家族,但是和东南世家的关系,却越来越小。

无论是发展高新的科技还是发展经济、教育等等,李荩忱都绕开了东南士族,借用其余的力量,这也就导致曾经是南方王朝根基力量的东南士族,现在的地位反倒是逐渐变得无足轻重。

他们的力量虽然依然不容小觑,但是无疑他们正在逐渐失去在朝堂上的话语权。

一旦失去了话语权、失去了对朝堂力量的掌控,那么东南士族就只能屈居于田野之间,在之后,自然就是任人宰割······

只可惜三百年的独霸东南,已经让原本嗅觉应该最敏感的东南士族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断能力,他们沉浸在三百年的权力延续之中,并且坚定的认为不管李荩忱最终走到哪一步,最后还是要回来寻求东南士族的帮助和支持的,说到底大汉朝的根还在东南。

可是这一次李荩忱的动作才让这些世家真的意识到,陛下是要杀他们而不是用他们,不过此时再慌了神可就来不及了。

顾野王顿住脚步,下意识的回头看向深深宫宇。

虽然李荩忱并不在这里,但是这个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半辈子,也已经见惯了风雨的老人,还是感受到了从那朱红色的大门里弥漫出来的杀意。

————————-

采石矶,这里是当初的大汉水师运载陆师登陆的地方,汉军从晋熙郡横渡大江、强攻采石矶,最终突破南陈在建康府南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南陈宗室乃至于整个国家之中最后一个还有勇气和胆量抵抗的豫章王陈叔英,就因为战败自刎于此。

忠臣,不管是哪个朝代都不吝惜于鼓励的,在后面朝代为前朝所编著的史书里面,即使是因为抵抗自己而死的前朝臣子,也不吝惜于将他们放在《忠臣传》中,比如文天祥这种让天下人敬佩的存在,自然就有资格在《宋史》中占据一席之地。

李荩忱当然也要“入乡随俗”,所以李荩忱当初将陈叔英厚葬在这里,还收敛了不少他的亲随的尸骨陪葬。而和陈叔英的坟冢旁边,则是汉军将士的坟冢,这一战汉军的死伤也不少,李荩忱当然不可能记得敌人而忘记自家将士。

两座坟冢靠在一起,恐怕生前曾经浴血厮杀的人们也没有想到,死后自己会长眠在一方土地上。

而此时李荩忱在秘书监徐敞的陪同下走过两座坟冢,采石矶头,江风烈烈。

李荩忱并没有选择从燕子矶上岸,那边并不适合水师大船停靠,再加上这几日气温越来越低,若是拖得久了,说不定江面上就会结冰,所以还不如早早的转换马车,所以他还是选择了采石矶上岸。

“建康府那边这么安静么?”看着迎上来的杨素和王昌,李荩忱有些好奇的问道。

杨素点了点头:“确实如此,自从《税收法》开始推行以后,建康府内各个世家都没有什么动静。”

“不过建康府那边的世家多数都和朝中的几个家族有联系,听闻到了一些风声也在情理之中。”李荩忱笑了一声,“那其余的世家呢,朕虽然不信所有的世家都有胆量站出来反对朕,但是总是会有那么几个不怕死的。”

徐敞急忙说道:“陛下所料不差,吴郡陆家就有动作。已经赋闲在家的陆琼,这些天奔走颇为频繁,吴郡郡守不敢怠慢,已经上报,奏章想来陛下也看过。而湘州殷氏、会稽留氏等等也都开始联络相近之家族,恐有不臣之心,奏章臣已经带来了,陛下此时便可过目。”

吴郡陆氏,这是真正一等一的江南大族,向上可以追溯到三国初年的陆绩,族中人才辈出,包括名将陆逊、被誉为“才如海”的陆机等等。而这些年陆氏因为体型庞大,也逐渐分开,从军和从文的家族之间联系逐渐淡薄,政治主张也开始发生变化。

从军的陆氏,现在以陆子才为主导,陆子才一开始就站在陈叔宝那边,并且后来又跟着吴明彻积极支持李荩忱。而相反,从文的陆氏这边,是以前陈的给事黄门侍郎陆琼为主导,陆琼此人有才能也有野心,一心想要恢复陆氏的荣光,所以当初站到了陈叔陵那一边。

陈叔陵失败,东宫上台之后,陆琼被迫辞职还家,若不是因为他出身陆家的身份,早就没有性命了。

现在陆氏从文的这一脉一蹶不振,但是余威还在,对吴郡以南地方的影响也还在,陆氏要是真的跳出来想要当出头鸟,那么其余的家族未必就不会再按兵不动。更不要说不只是陆氏有这样的心思,刚才徐敞也说到了殷氏和留氏。

东南士族,分布并不仅仅在江南,继续向西和向南,也都是东南士族的地盘。

第六百六十七章 南方的来客第五百三十四章 沔水风浪急第二一八六章 河边第一五二一章 林邑贵族的末日第八百八十七章 暗藏的刀第二二六八章 内府扩张带来的问题第二百零一章 入城第一七七七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第四百六十一章 几路敌人第一三零八章 军心溃第二零二三章 杨素打算拉一把第二二五五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二零三一章 南方群臣的态度第一七一三章 又是桃林塞(章节上传错误,补偿加更一章)第三百五十五章 三郡第四百一十四章 气运第二百九十五章 镇定第一七三零章 打断了脊梁第二三五七章 广告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阵仗第一三八零章 回家第一七八二章 陛下是什么意思第四百五十六章 米仓道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什么样的君王第一三七一章 宇文氏的去留第十二章 接枪第九百五十九章 新的行政区划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忠第一六七九章 得亏咱们快第二三二七章 平西三策第一八七零章 我捡便宜了?第一一九七章 楚囚第四百二十章 你就是那个鸡第四十三章 太多第一七一九章 胶着第九百六十三章 斥候交锋第六百七十四章 达成一致第一三零九章 直迫上洛第一三二一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第二二九一章 柔情万种第一四一七章 老帅的反应第三百六十五章 工匠第七百零二章 孔范第一八四零章 巴不得呢第五十五章 来者第二百五十九章 好男儿至此(下)第二百零五章 堆积如山第一五一六章 为了大汉第一八五零章 雪夜破营第一二七八章 年轻人的把戏第五百四十七章 蝉要叫得响第五百五十四章 愿者上钩第二零九九章 祸起萧墙,我自有理第四百五十五章 雪落第三百三十八章 池上鸳鸯啄翠羽(上)第二一三七章 你来我往,针锋相对第五百六十七章 战溪谷第一八四零章 巴不得呢第二百五十八章 好男儿至此(上)第一二五一章 花瓶第九百五十五章 新年更艰难第六百一十一章 时也,命也!第二一四四章 新修订的律法第一八一二章 可用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司其职第一千三十章 总攻第一六一零章 陛下有几个老丈人?第一五八八章 目光当向北第一千三十一章 诅咒第四百七十六章 死局与弃子第一六一三章 一粒米,一个国第二百七十八章 明主第一千三十五章 冯小怜和张丽华第一五零六章 神医第一四六六章 帝王的弱点第一二七三章 少年将才第一七三九章 朕又不是豺狼虎豹第十四章 审讯第九百五十六章 最大的讽刺第一九一零章 鲜卑人的心,也在变第八百六十一章 共浴第一八五五章 陈王慢走第一三一七章 有榜样的宇文亮父子第二百三十四章 时间不多了第六百零三章 各项事务第一六四七章 潼关下,火炮初战第八十八章 四方楼第一五七二章 背后的百姓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后悔第一六一零章 陛下有几个老丈人?第一七一四章 上阵父子兵第四百九十三章 心有惴惴第一六三八章 丢掉的要拿回来第一九零二章 战不胜则只能退第九百二十七章 欢迎回家第四十一章 巧合第二二一五章 激战城东南第十四章 审讯第二百九十八章 步步第二百八十三章 翻不起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