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五七章 拐杖

不过朝堂上经过上一次北上,除了诸如吏部这样的个别部门存在特殊情况之外,其余的大多数部门都已经完成了一次人才的吸收和补充,因此缺口、尤其是中低层官员的缺口并不是很大,因此大多数的学生还是会被分配到地方。

一来现在李荩忱已经打算着手清理地方上的贪污腐败问题,正好可以给这些年轻人们腾位置;二来现在大汉面临着一个从整体上来看的青黄不接问题。

以顾野王为首的老臣们年事已高,实际上已经很难起到处理政务的作用,现在更多的其实是充当顾问,这也是为什么都官尚书唐亦舜会站出来主持六部工作,在顾野王还有精力的时候,六部对顾野王马首是瞻,唐亦舜这个都官尚书倒像是吃干饭的,现在他虽然依旧是都官尚书,但是六部的统筹工作实际上算是第一次落在了他的手中。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门下省,裴猗也已经上了年纪,逐渐难以维持政务,现在主持门下省工作的实际上是通事馆通事卿姚思廉,因为门下省主要就是通事馆和邸报馆这两部门,因此作为门下省老大哥的通事馆出面主持工作也在情理之中。

顾野王也好、裴猗也罢,都是做好了急流勇退的准备的,甚至当初李荩忱南归,顾野王就已经打算乞骸骨了,只不过大汉年轻一辈还并没有完全成长起来,所以李荩忱和顾野王等人也不可能放心,现在年轻一辈的虽然已经承担起来了主要责任,但是老一辈的臣子们并未完全放手,而是暂时的进行监督。

而随着之后唐亦舜、杨素等年轻一辈注定会将老一辈取而代之,他们空出来的位置也要有人填补上来,依次填补的话,地方官员的位置上肯定会有大量空缺,因此将这些年轻力盛的书院书生们填补到地方位置上,也是为了能够让他们在短暂的历练后可以承担起来更加重要的地方管理任务。

按照吏部拟定的名单,这些学生们多数将会成为地方知县或者县丞,而针对大汉现在的官员缺口,在县级单位上短暂的历练之后,他们必定还有机会直接晋升,尤其是他们头顶上天子门生的招牌,将意味着他们的仕途上很少会有阻碍。

因此这些虽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但是充满斗志的年轻人们,正低声议论着什么,脸上带着笑容。

“陛下驾到!”袁大舍的尖嗓子有些突兀。

“参见陛下!”工坊的校场上,人们纷纷行礼。

李荩忱挥手让众人平身,自己向着校场一侧的点将台走去,那里居高临下,可以清楚地看到校场上的一切。

“臣,欧阳莫,参见陛下!”一个老人在两名弟子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的走过来。

“欧阳大匠,快快平身!”李荩忱急忙伸手托住欧阳莫的手臂。

大汉从当初的巴东三郡之地走到今天,大匠欧阳莫自然是功不可没,当初最早的南部郡工坊就是他的心血,大汉现在工部自尚书吴凭以降,基本上都是欧阳莫的学生。而当初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霹雳车,也是欧阳莫的杰作。

可以说正是有了欧阳莫,才有了大汉之后蓬勃发展的工业。

包括流水化生产等等,都有欧阳莫参与其中的身影。

尤其是等到后来入江南,李荩忱建立新的汉王朝,欧阳莫纵然众望所归,还是推辞掉了工部尚书的位置,让自己的弟子吴凭担任,而他自己则带着学徒们周游大汉各地,寻找建设工坊的合适地方,并且进行大量的地质研究,寻找可以用来冶炼的矿石,从东面的两淮到西面的大西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正是因此,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欧阳莫和圣人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李荩忱很能理解欧阳莫,显然欧阳莫的心思并不在朝堂上,而在整个工业的发展和建设上,这样的有志之士从古至今也不在少数,对于这样有着崇高理想的人,李荩忱只有发自内心的尊重。

“来,你我共登台。”李荩忱亲自搀扶着欧阳莫。

欧阳莫急忙说道:“老臣已然无官一身轻,是一介布衣,如何能够当得起陛下如此?”

李荩忱笑道:“大匠此言差矣,有人虽然为官,但是却多为偷奸耍滑之事,欺男霸女、无恶不作,而有的人虽然不为官,但是一腔热血、心怀天下,对于前者,纵是朝廷命官,朕斩之而不皱眉,对于后者,哪怕一介布衣,朕伺候膳食亦不避讳。”

欧阳莫伸手从弟子手中接过来拐杖,恭谨说道:“臣非不可走,请陛下先行,臣随后。”

李荩忱却并没有直接答应,而是伸手接过来欧阳莫的拐杖。

这绝对算不上一根华丽漂亮的拐杖,甚至应该说破旧。拐杖的上半部分已经被打磨的光滑,而下端沾满了泥泞,有不少划痕,可以想象拐杖的主人曾经经历了怎样的风霜。

李荩忱伸手轻轻抚摸着拐杖,沉声说道:“此拐杖今日之后请大匠留与朕,朕打算将此拐杖放在御书房上,时时不忘大匠为大汉之振兴而付出的努力,并以此激励众臣。此拐杖,朕以御赐拐杖换之。”

欧阳莫怔了一下,声音都有些颤抖:“臣,谢陛下!”

对于一个工匠来说,能够得到李荩忱如此肯定,已经是老天给予的恩赐了。毕竟在这个时代,工匠虽然算得上子承父业的铁饭碗,但是社会地位绝对不算高,士农工商,工匠的地位在社会上已经是第三等,现在虽然随着朝廷重视工商发展,工匠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但是社会上的思想看法绝对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转变过来的。

因此李荩忱这样的举动,让欧阳莫很是感动。

他这一生的付出,总算是没有白费。

“大匠,且共登台!”李荩忱笑着伸手扶住欧阳莫,两人一起走上点将台。

今天李荩忱来到这里,并不仅仅是为了见远道归来的欧阳莫一下,还是因为工部有一个重要的发明要在今天诞生。

所有的工匠和书院的学生都被邀请过来观礼。

“臣参见陛下!”工部尚书吴凭快步走过来,他的衣服上还有些湿乎乎的,沾着晨露。

第四百五十七章 陌上雪第一五五八章 火炮的诞生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口第一二四二章 几成把握第一二八一章 稳坐钓鱼台第二二二三章 欢迎来到武威第九百八十七章 妥善安排第一五四九章 林邑炮灰第六百一十三章 另有目的第一七七零章 问计第一五一七章 象林第七百六十八章 狂风卷地第一七九八章 消耗战第二二二七章 陛下的雄心第一九一六章 大汉的戏剧第六百九十七章 合作愉快第二零二零章 你没有意见第一五八八章 目光当向北第二三三八章 陈宣华:感觉绿绿的第五百八十七章 谈判代表第一六七一章 援军就在后第一八八一章 粮价不稳第一九五一章 春水初生(新春快乐,加更一章)第五百三十一章 凭险而守第六百零六章 吏员第一五七七章 皆大欢喜第一六八一章 禁卫军初战第一四六五章 天冷了第九百九十九章 人心第一七四二章 不同的百姓第一一二九章 一夜披甲第九百三十一章 钱不能堆着第一二零六章 杀伐果断?第八百二十九章 持平第一五九零章 从山东到辽东第九百零五章 各有难处第二二一八章 跑还是战第八十八章 四方楼第四百一十七章 朝廷的意思第一三零五章 走还是不走?第八百九十章 寒酸第一二八六章 不打不相识,以后是朋友第八百五十章 偶遇第一百零一章 遵命第二零二四章 回马滩头,激战不休第四百五十八章 西河渡第一百零九章 裴忌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打算第七百六十一章 善于将将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灵武是底线第一千三十二章 建康在望第一五二二章 战争,真的才开始第二零一七章 那就让他们看看第七百四十三章 英雄寞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纯,逃!第一七二三章 天要亡我?第一四五一章 不是巧合第一六五七章 披甲第一千五十八章 给个“关公”拜第一五三四章 忧患意识第一二六五章 釜中游鱼第二三四三章 猪鼻子插大葱第一千九十四章 汉家龙旗第一四二三章 读书人的事第八百五十八章 尉迟家的礼物第六百四十五章 帝王家第八百六十二章 安静的清晨第五百三十四章 沔水风浪急第二一六一章 授印挂剑第一八零一章 一杯酒第六百六十四章 誓师第一七一六章 失控的战场第一三三零章 万岁战淳于第一八零八章 团聚第一八一二章 可用第二百一十六章 接下来第三十九章 逃避第一七一六章 失控的战场第九百四十八章 真实的训练第六十八章 裴子烈第一三七一章 宇文氏的去留第一五七一章 十里郊迎第一一二二章 为将者第二一零六章 登铜雀第二零一九章 大汉天威,无不拜服第四百零八章 清晨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与丝绸之路第四百零三章 沙盘第一七零六章 分歧第二章 温饱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流涌第一八一一章 夫妻同心第二一九六章 洮水羌人第一三八六章 再造长安第一百七十六章 泼墨第一一八八章 剑履上殿第二零八六章 内府非陛下之内府第二百九十八章 步步第四百二十九章 巴人来客第一七九零章 父命难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