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九一章 中原决战方案

话锋一转,李荩忱还是又说了一句:“不过如果高丽有胆量支援宇文宪或者单纯的想要算计我们,那也不用跟他们客气,海军的火炮不是吃素的。”

大汉固然现在不想和高丽出现矛盾冲突,但是大汉也不能给高丽一种好欺负的感觉,这样只会导致以后边境上会有更多的麻烦。先给高丽施加一下压力,至少可以在以后爆发战争的时候让高丽束手束脚,大汉才能掌握战争的主导权。

在座的众人都用惊奇和诧异的目光看向李荩忱,难免都露出钦佩的神色。即使是对于李询这样出身北方的将领来说,高丽也是一个很遥远、遥远到甚至都让人觉得有些不真实的存在,而李荩忱竟然已经把高丽考虑在整个战略部署之中,陛下之高瞻远瞩,我等望尘莫及啊。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李荩忱更主要的还是因为知道历史上隋唐时期高丽和中原王朝的那些恩恩怨怨罢了。

既然到时候战争不可避免,那就不如先敲打敲打高丽。

意识到自己这一次北上的责任有多重大,王昌和邱志也都收起来笑容,郑重拱手应是。

杨素旋即转移目光,沉声说道:“宇文宪能够横行北方,得赖于其麾下鲜卑骑兵的强大,除了骑兵之外,大队的步卒人数虽然众多,但是多数都是收编当年齐国降兵,真正属于周国的老卒并不算多,因此反倒是不足为虑。”

李荩忱微微颔首,明白杨素的意思。

北周军队当中鲜卑将领和汉人将领之间的分化还是非常明显的,一般骑兵以鲜卑人为主,都掌握在鲜卑将领的手中,而步卒则是以北地的汉人为主,自然也都是汉人将领统带的多,换句话说,让鲜卑将领去统带步卒以及让汉人将领去统带骑兵,也都有些强人所难。

因此当初北周分家的时候,北周国内的步卒主力基本都在杨坚这边,现在也都随着杨坚势力的覆没,或是编入汉军,或是归家务农,不复存在,杨坚麾下的骑兵屈指可数,也几乎都覆灭在了当初的上洛血战中。

而北周国内的骑兵主力则依旧在陈王宇文纯等人的手中,在宇文宪的麾下,反倒是步卒,除了淮北王轨麾下的一部分之外,其余的多数都是当初的北齐军队改编或者拉来的壮丁,战斗力自然堪忧。

所以汉军这一次北伐,最主要解决的肯定还是北周的骑兵。

“现在周人主力分作四部分,一部分在淮北王轨麾下,以步卒为主,主要是守卫城池,除非我军放弃进攻淮北,否则必然不会轻易有所调动,”杨素对于这些敌情消息自然是烂熟于心,“一部分在潼关尉迟迥手中,步骑混编,也是以守卫潼关到函穀关一线为主要任务,除非我军突入洛阳,否则也应该不会轻动;还有一部分在晋阳,是宇文宪手中规模最大的一支骑兵,归属于宇文纯,最后一部分自然是宇文宪亲自统带的大军,分别驻扎于洛阳和邺城,以邺城为主,也是步骑混合编制。”

旁边的张须陀也起身补充:“敌人的主力可战之兵在二十万上下,其中骑兵有六七万,如果加上各地守备之乡兵,总兵力应该在五十万上下,而战争开始之后,估计还能再徵调二十万左右的兵力作为丁壮,用于守备城池或者后勤运输。”

从金陵书院毕业之后,张须陀进入太尉府,充当杨素的副手,虽然位置不高,但是执掌的都是大汉军事机密,其能力可见一斑。有这么一个历练的经验,以后快速上升绝非难事,由此可见,杨素对于这个李渊在学堂上的“劲敌”还是很器重的。

李荩忱沉声说道:“我们不能留给宇文宪那么多时间,现在大汉举国上下北伐,能够动用的兵力也就在二三十万左右,再加上民夫丁壮也不过四五十万,和敌人不相上下,而我们虽然有火器之利,却在骑兵数量上远远弱于敌人,胜算远没有那么大。”

大家都纷纷点头。

大汉既然要北上,就是以倾国之力,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国运相赌。一旦战败,后果不堪设想,说不定就落得一个“元嘉草草、仓皇北顾”的下场,到时候大汉元气大伤,说不定将会重新把局面变成当初南北朝割据的样子。

要知道一次元嘉北伐失败,南朝可是几代人都没有恢复过来元气。

所以要打,那就要全力以赴,而且就算不是胜券在握,七八成的成功可能性总归是要有的吧,否则甚至还不如暂时维持如今的局面。

“在实力上双方差距不大,所以我们就必须要从战略上下功夫,”杨素沉声说道,“大汉现在有火器之利,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所以臣等以为应该把敌人引诱到城池众多、山丘高矮不平之处决战,趁机消灭敌人绝大多数的可战之兵,尤其是给予敌人骑兵以致命打击,否则的话战事一旦拖延到大河以北的原野上,将是敌人骑兵突进的绝佳机会,届时大汉将处于劣势。”

“决战于中原是可行的,”李荩忱微微颔首,“大汉有火器之利,就算是攻坚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反倒是将敌人拖入城池之中,可以有效地减少敌人骑兵的威胁,另外海军可以溯流而上,切断敌人从中原北上邺城或者晋阳的道路,从而形成包围。不过这样的决战之处,又应该选择在哪里?”

裴子烈径直说道:“整个中原有如此之地的,不外乎青州和洛阳,而如果我们突破淮北之后,敌人不一定会全力把守青州,毕竟青州一带和淮北连成一片,面向南面无险可守,相比之下,洛阳或许已经是唯一符合的选择了。”

“这确实是敌所必救。”李询也开口说道,“洛阳一丢,宇文宪将失去大河以南最重要的城池,宇文宪不会坐视洛阳丢掉。当初周国和齐国于洛阳拉锯之惨烈,宇文宪是亲自参与和见证过的,但是即使是如此,他也未曾劝说宇文邕放弃洛阳,可见在宇文宪之心中,洛阳就算是再是个陷阱,也只能硬着头皮杀进来。

第二十八章 逃命第八百一十三章 态度不同第五百一十八章 静与动第五百七十二章 血水第四百一十三章 泸州城上第一四七零章 南中的茶第一五六九章 圣人第一五六六章 预算和预案第二二七八章 愿赌服“赢”第二三六四章 和而不同第一四零二章 短兵相接洛川城第六百九十二章 历史终究改变第三百三十五章 下马威第七百二十九章 识时务者第一百一十一章 家第二一六八章 安定西北第一一一七章 雪舞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在这边第五百二十五章 天意如此第四百四十六章 主将之选第一一二零章 为君舞第二百六十九章 飞将军第六十五章 选择第二三四五章 杨坚:我亏了呀!第五百八十一章 伤心地第七百八十章 分割第一千八十四章 打突厥?第二百三十章 分兵两路(传错章节了,这是今天的第一更!)第六百七十五章 难得消闲第二一零五章 宽心第一八一七章 思想要变第二二九五章 海军的任务第八百一十八章 可以谈谈第一一七一章 火药第二百二十七章 自称我第一千九十九章 约定?不值钱第一千九十二章 灵武敌踪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荩忱的战争第一七九七章 激战,两城之间第一百六十章 聚宝斋第一七八零章 致命的威胁第一百五十七章 武艺第六百三十三章 选择哪一边第一九五零章 不要让他们失望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家都是自私的第七百四十八章 就此别过第四百七十六章 死局与弃子第一八六六章 这个长史很不错第八百五十一章 战利品第二二六零章 风又起第四章 桃源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流激战第七百零九章 保护自己爱的人第一四五九章 背叛与信任第二三二九章 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会师灵武第七百六十章 同时突破第一三一十章 西北一孤臣第二二三九章 蒸汽时代的曙光第一千九十三章 转角遇见突厥第四百零九章 敲山震虎第三百六十五章 工匠第六十五章 选择第一六四四章 汉军骑兵的突进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事第一六二三章 起边衅第一一七九章 引领思潮第五百六十五章 君臣第四百八十五章 所见略同第一一七七章 九比一第一三八一章 杨素的八卦之心第二三五七章 广告第一三九七章 静水之下第一六六五章 战情如火第一千八十一章 雄心第七百九十六章 颇有微词第一七二零章 不能制造内部矛盾第五百二十九章 佝偻老人第一三零一章 宇文述的野望第一四七六章 冬风正冷第六百六十四章 誓师第一百八十六章 知足第一七九六章 金墉城破第四百四十三章 攻与守第一千七十三章 本将军是妻管严第五百零八章 孤城绝地第二二二四章 朝野的盼望和担忧第一一八三章 也是后路第八百三十七章 作壁上观的感觉第八百二十五章 突围第二三零零章 内府的橄榄枝第二零四五章 丰碑第一九三五章 这就是朕的底气所在第一八一四章 调动第二二六零章 风又起第七十七章 年轻第四百二十章 你就是那个鸡第一一四五章 青石嶙峋第六百五十五章 忽悠第一一二九章 一夜披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