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九二章 战争开始的时间

一道道目光汇聚在舆图上,所有人都盯着那个位置。

的确,洛阳,在这个时代是不折不扣的兵家必争之地。

宇文宪守卫洛阳的心思非常明显。

之前大汉入关中的时候,为了防止汉军调转马头直接杀向自己,宇文宪亲自坐镇洛阳,甚至还调动国内绝大多数主力——这还包括王轨在淮北的部分军队——沿着大河南北两岸展开,随时准备应对从西向东杀向洛阳的敌人。

之后虽然宇文宪退回了邺城,不过洛阳左近,屯驻的北周军队绝不在少数,更何况潼关到函穀关一带还有尉迟迥的主力,作为掩护洛阳的第一道屏障。

当初为了拿下洛阳,北周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和几代人的努力,现在为了守住洛阳,宇文宪必然也会不惜一切代价。

河南之地若是都丢掉了,北周将失去肥沃的土地不说,更重要的是北周将会丢掉中原。

在这个道义和正统被看的非常重要的时代,中原就象徵着正统,北周手里还有中原,或许还能吸引到不少人才,但是如果连中原都丢掉了,那就会沦为北方蛮夷,人才,尤其是汉人人才,谁还会去眼巴巴的投靠北周?

至于鲜卑自己的人才······

这么多年的汉化,鲜卑人在骨子里早就已经不再认为自己是鲜卑人、是草原上金雕和苍狼的后代了,在道义和正统上,他们的看法未必就和汉人有差别,更何况李荩忱对待鲜卑人并没有想要赶尽杀绝的意思,甚至诸如长孙晟等人还颇得礼遇,因此丢掉中原之后的北周,甚至都未必能够吸引的了鲜卑人才。

没有人才,这也就没有什么好打的了。

所以不管是从什么角度考虑,一旦大汉选择洛阳作为突破点,宇文宪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洛阳,的确是目前来看最佳的和宇文宪决战的地方,洛阳城池无疑是宇文宪肯定会全力把守的不说,洛阳城外北侧有鼎鼎大名的邙山,南侧则有伏牛山,而向西有函穀关和潼关,向东则有虎牢关,洛阳周围称得上山丘高低起伏、连绵不绝。

这些山丘拱卫着洛阳城池,只不过在汉军眼中,这样的本来应该是对守军有利的地形,却正好是发挥汉军步卒的优势而想办法压制鲜卑骑兵的绝佳之地。

在之前北周和北齐围绕洛阳展开的连绵大战之中,北周虽然有鲜卑骑兵之利,但是正是因为受到洛阳城周围地形的影响,反倒总是发挥不出来实际水平,导致北周军队几次进攻洛阳城都悻悻而归。

没有想到这个曾经的汉魏都城,竟然会在这三百年乱世的最后时候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当初北周和北齐决胜负,就是在这洛阳城外拉开阵仗,如今大汉和北周决胜负,却又要在这洛阳城下了。

曾经参与过北周进攻洛阳之战的李询,感慨万千。而更多的出身南方的将领,则是幻想着那个雄踞在中原上的雄城,一个个跃跃欲试,洛阳城既然会成为决战之地,不知道谁又会是攻入洛阳城的首功?

既然大家都有机会,那说什么也得争上一争!

“届时我大军分别从华阴、南阳和淮南三个方向发动进攻,”杨素沉声说道,“另外北方河套的偏师也会随机应变,最终目的便是逼迫尉迟迥从潼关经函穀关向洛阳以西撤退,逼迫王轨经淮北、许昌向洛阳以东撤退,同时引诱宇文宪带领鲜卑骑兵南下支援,我大军将合围洛阳、与敌人决战!”

众将同时点头。

既然是要决战,那自然就是把越多的敌人引诱到这个决战圈子里最好,只有敌人的人数多、人数密集,大汉火炮和火枪的优势才能儘可能的发挥出来。

当然了,也不用害怕宇文宪不会响应。

对于骑兵来说,想要发挥骑兵的主要作用,自然也是期望敌人的兵马聚集的越多越好,这样骑兵突击才能发挥出来最大的连带和制造混乱的作用,如果一大队骑兵的对手只是数量和自己相差无几的步卒,那出动骑兵就太浪费了。

之前南朝名将陈庆之之所以能够凭藉七千白袍骑兵就把整个北方搅动的天翻地覆,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对于骑兵战术的了解和认识实在是太深了,每次都能在敌人聚集了大批兵马想要阻拦他的时候,带着麾下的骑兵从敌人笨拙的阵型中展露出来的缝隙里直接向纵深穿插,最终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敌人自己先陷入混乱。

只要是懂得骑兵战术的将领,肯定都期望能够有敌人大队的步卒出现在眼前,所以如果李荩忱给了宇文宪这个机会,宇文宪绝对不会轻易放弃,十有八九会带着鲜卑骑兵主力南下,以求能够使用自己手上的最后撒手锏给予汉军致命一击。

顿了一下,杨素再一次看向李荩忱:“陛下,现在仍然难以确定的,就只剩下了时间。”

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底还是得李荩忱来确定到底什么时候开始进攻,这样现在一切的计划才有一个目标。

李荩忱微微颔首:“朕已经接到了工部的报告,把现在生产霹雳车的人手都抽调出来,一年之内肯定能够生产出来满足需求的火炮和相应的炮弹,至少一百门火炮应该是有的。”

大家都轻轻的鬆了一口气,火炮的数量当然是多多益善,不过工部也没有三头六臂,人啊,还是要知足的。一百门火炮可不是一百门霹雳车,其能够发挥的作用肯定要远比霹雳车大。

真的如果有一百门火炮,就算装备的不是具有爆炸性能的开花弹,而是单纯的实心炮弹,也足够敌人的骑兵以及城墙城防喝上一壶的!

“所以一年之后的开春,大河解冻之后,大汉三军便准备北伐,”李荩忱果断的说道,“届时按照太尉府制定之计划,各部务必奋勇争先,或是聚歼敌人主力于洛阳城下,或是在海军的帮助下强渡大河、和敌人决战于邺城,不管如何,留给我们能够用来北伐的机会就这一次,朕希望三军上下奋勇争先,攻破邺城、光复汉土。”

众将同时起身,郑重拱手:“臣等遵旨!”

第二二一一章 难得的赌第六百七十章 开拓的精神第二二八八章 大汉第一份公开的舆图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打算第一千二十章 冷血第四百零八章 清晨第二二六二章 斩断后路第二零七零章 你们也太不靠谱了吧?第二零九三章 达成共识第八百三十三章 差不多了第五百九十九章 仅凭这些还不够第一九九零章 溯流而上,满盘皆活第四百二十五章 背后的利益纠葛第一九一五章 停战的默契第二零九一章 雁门关上,人心浮动第一六零四章 弯路不可怕第三百八十三章 投靠第一一九一章 和约章节修改情况第九百三十章 钱庄第一五零八章 人生轨迹的改变第一五八二章 孙思邈的决定第一九四零章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第四百五十七章 陌上雪第二一七六章 鸣金第四十九章 乱战第三百二十五章 温泉第一八三八章 劳逸结合第一八七二章 关中男儿耐苦战第一八七五章 以西为重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甘的尉迟顺第四百七十六章 死局与弃子第二二八三章 先建后奏第一九九七章 深沉的爱第二零八四章 巡抚之信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纯,逃!第一八七九章 当为将军擒此獠第一五七七章 皆大欢喜第二二八九章 先汉因何亡?第六百六十七章 南方的来客第九百六十章 如何服从第一四九四章 江南是江南人的江南第二三五六章 且将新火试新茶第二二七三章 财政补贴第二一八四章 合围和解围第四百一十章 攻心第八十九章 听一言(第三更)第一八八六章 你这是背叛河东第二一三五章 分割内府第一七八五章 炎黄的血第二一三二章 书院等级和女学第四百八十章 援军第一四五二章 王,也难做!第一五六三章 掌握在手里的第三百二十二章 逃命第一三七一章 宇文氏的去留第一百六十章 聚宝斋第六百二十五章 制衡的难处第一二七四章 登上历史舞台的李靖第一六二三章 起边衅第一五二七章 战卢容,火枪对炮灰第一二八六章 不打不相识,以后是朋友第一百九十五章 将令第两千零四章 一把椅子第八百三十九章 鸣金第五十三章 止啼第一七八五章 炎黄的血第二二二七章 陛下的雄心第五百三十八章 唯一的希望第一千五十四章 岭南事第五百四十三章 昏招第一百六十四章 杨愔第一六一三章 一粒米,一个国第五百九十章 不要太过分第一七二九章 函谷关外几人回第一七九六章 金墉城破第二百七十一章 祭奠第七百八十三章 破局第一三七六章 收拾旧山河第二二三七章 工部右侍郎第二三零一章 这就是夫妻默契么第一五七八章 港口的选择第二百一十七章 北去第一一八五章 皇帝有很多种第八百七十七章 任务艰巨第一八九三章 陈宣华又欠揍了?第一二零五章 隔墙有耳第一九八九章 沁水以南,尽为汉土第八百八十九章 无准备的仗第一八八三章 我就知道姊夫你最好了第五百零九章 死守第一百零三章 考核第八百三十七章 作壁上观的感觉第一三五四章 萧世廉战杨坚第一五五七章 拐杖第七百五十三章 棋逢对手第二三一五章 但愿有生之年第二零一二章 我承认我有赌的成分第一百七十章 变天(上)第五百三十七章 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