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九五章 路与河

大汉新元三年八月十五,中秋夜。

七天之前,海军最新的战船下水,这艘战船是大汉第一艘装备了火炮的战船,相比于之前一直被海军当做秘密武器的青龙大舰和飞剪快船,这一艘战舰的下水极其高调,万民围观不说,自皇帝陛下李荩忱以降,满朝文武都来观礼,甚至李荩忱还亲自为战船剪綵。

下水后的战舰在大江上鸣炮四十响,又出海演练三天,沿途州府百姓万人空巷,围观这个大汉工业的象徵。

这一次海军之所以如此高调,一来是李荩忱明确表示在大汉北伐之前需要有东西来振奋民心,这样一个体型庞大的战舰显然是不错的选择,二来海军也没有必要再低调行事了,这艘新战舰的诞生,象徵着海军已经达到了北方的敌人、乃至于世界敌人都没有办法抵达的高峰,大海之上、内河之中,都将再无敌手。

新的战舰被李荩忱命名为“鲲鹏”。

水击三千里,扶摇直上者九万里。

单纯只是听名字,就知道李荩忱寄予了这种战舰多大的期待。

当然了以现在大汉的财力物力,短期内甚至几年到十几年之内,应该都不会打造比这更加庞大的战船了,有这样的战船,足够大汉海军纵横整个大海,所以李荩忱也不吝惜于给予其“鲲鹏”的名字。

在未来,鲲鹏大舰将会作为海军的主力,征服大洋上的岛屿以及北方漫长的海岸线。

而随着新一年秋收开始,大汉也从之前的财力紧张之中恢复过来元气,当然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随着安南被完全纳入大汉的统治当中,南方的珍珠、水晶、玳瑁以及朱崖特产的布匹等等都随着大汉的商贸网路逐渐进入大汉内地,而这些物产一般都是朝廷和南方商贾共同控制生产或者开发的,所以朝廷从中受益颇多,总算是将之前的亏空一併弥补上来了。

这其中,朱崖特产的布匹产自于朱崖上土生土长的黎族人之手,黎族人似乎在织布上颇有心得,织布技术竟然还胜过江南,因此朝廷在积极展开和黎族人的合作同时,也开始引入黎族人的织布技术,甚至直接引入黎族人。

很多江南工坊现在已经开始任用黎族人作为技术工人,生产出来的布匹质量和花色上都胜过其余家,一时“洛阳纸贵”。

对于这样的现象,李荩忱当然是默许的,通过在织布技术上的交流,大汉的人快速涌入朱崖,让这个曾经的避风港已经变成大汉在南洋上的重镇,同时又能加快大汉和黎族之间的融合。

历史上虽然朱崖一直和华夏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係,到了宋元时期甚至已经把朱崖纳入版图之中,还设立了儋州等地,但是实际上一直作为流放官员的地方,比如可怜的苏轼,对本地的土着并不能算重视。而到了宋末元初,黄道婆将黎族的织布技术带到了江南,才第一次让华夏意识到远在南海上的海岛上,竟然还有这么一个拥有一流织布技术的民族。

现在大汉正是缺少人才的时候,若是能够积极吸纳黎族在织布方面的人才,自然就能够填补大汉在纺织这一块的缺陷,儘快的改进大汉的纺织机械,腾出更多的青壮年劳动力。

甚至随着女性走入工坊的社会风潮开始流行,大汉可以建立起来由女性操控的机械化纺织生产流程,这样至少纺织工坊之中几乎就用不到男人了。

衣食住行,民之根本,衣着为首要。光是现在大汉各地的纺织工坊里面,就有成千上万的男性劳动力,如果能够把这些劳动力解放出来,自然又能够解决一些地方人手不足的问题。

李荩忱从来不敢幻想目前这些问题都能够一次性解决,所有都得脚踏实地的一点一点的来做。现在大汉已经进入初级工业化的进程,只要想办法儘可能的发挥器械的作用,那么总是能够一点点的节约出来劳动力的。

聚沙成塔,积少成多。

随着商贸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林邑贵族的搜刮,现在朝廷又有钱了,自然各地的基础建设也如火如荼的进行。就在上个月,朝廷修通了从建康府连接吴郡再连接会稽的大道,这条大道的规格在南朝普通的官道之上,虽然不算笔直,但是在修建标准上已经儘可能的向秦代的直道靠拢,而且道路上全部事先勾勒车辙,这样就能够让马车沿着车辙更加快速地前进。

通过这条大道,将建康府到会稽郡的时间缩短了至少三分之一,极大的加强了建康府朝廷中央和江南几个主要粮食产区和商贸中心的联繫,当然了也是为了加强朝廷和东南士族传统控制区的联繫。

现在的东南士族虽然已经分崩离析,但是李荩忱可一点儿都不敢掉以轻心。

而和这条大道并行的,则是开挖运河的任务,运河从会稽郡开始,向北一路经过吴郡,沿着胥溪(今苏州胥江河道)进入太湖,最终抵达京口,而另一条运河则规划着沿着古代吴越时期开凿的邗沟从广陵北上抵达淮南的钟离。

这条运河将南方商业最发达的会稽和淮南的军事重镇钟离联络起来,路上经过的吴郡、建康府、寿春郡、梁郡等等也都是大江南北两岸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说起来会稽郡的繁华也是拜这些年发展起来的海运所赐,由于陆地上路途不顺,所以从南方来的货物一般在番禺或者晋安(今福州)等地卸货换装小船,或是从番禺经过灵渠北上荆襄腹地,或是再经过海路向北抵达会稽乃至抵达江阴。

久而久之,经过战火之后重生的会稽成为了江南又一繁华重镇,这和后世宁波凭藉海运的崛起倒是有些像,毕竟这个时代的海岸线就在会稽(今绍兴)一带,宁波那里大部分还在海平面以下。

因此只是通过一条道路已经很难满足南方海上来的货物向北方的转运,对于运河的需求非常急迫。

相比南方运河是为了经济上的需求,从京口继续向北修建的运河,则更有军事上的意义。

第一五四八章 破敌第一五三九章 宣华夫人第二三三六章 天道昭昭第六百二十三章 科技兴国第一三七八章 奏章没有陛下跑得快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栽树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修改版)第一四九五章 皆是大汉天下第二零四三章 袍泽俱在,绝不言退第一四零八章 误会,都是误会第三百三十五章 下马威第二百五十八章 好男儿至此(上)第六百七十四章 达成一致第三百七十四章 猎物第一六一七章 争功第八十二章 女儿红第七百八十四章 军屯第一六三六章 战争的前奏第八百五十八章 尉迟家的礼物第二百三十三章 带她走第二二九九章 接皇后下班第三百三十八章 池上鸳鸯啄翠羽(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题目第二二二零章 西门,西门!第一二四七章 父业子承第一二九二章 没得选第六百二十七章 庭前花落第二一四三章 大汉的监察制度第七百五十三章 棋逢对手第九百二十四章 密使第九百八十五章 没有近战第一四八六章 校阅三军第一九七三章 白袍传出的六个字第二一八七章 金城薛氏,不辱家门第一九七六章 巡营第六百六十章 典礼流程章节修改情况第一八九七章 孰不可忍第八百一十二章 顺水推舟第六十三章 介绍第一三一六章 朋友嘛!第一三零五章 走还是不走?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事第一九六一章 南北相通,华夏一体第四十七章 香囊第三百二十六章 明月第三十八章 进山第一七二七章 整好以暇章节修改情况第一八五零章 雪夜破营第一千六十七章 斗志昂扬第一九八八章 这不是田忌赛马第二百五十六章 起狂澜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纯,逃!第五百四十三章 昏招第一四零八章 误会,都是误会第一九零三章 汾水边的清晨第一六七四章 病急乱投医可不行第七百四十章 突进第一四零六章 老当益壮第二百四十章 雨中惊现第四百五十三章 风起第一百五十八章 死水第一百八十八章 无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泸州城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雾气第八百六十五章 自请第二一六九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一三一十章 西北一孤臣第二一九六章 洮水羌人第一八六四章 强权大汉与分权北周第一三四六章 少年人的目光第七百一十五章 红裳第五百七十章 苍溪谷大道第九百五十四章 守岁第一八九九章 断了腿的驸马不足为虑第二零六零章 当随大树共迎风第七百零四章 原谅我的任性第七百三十二章 罪该万死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年前的宁静第八百六十七章 妾身可做不了主第一九零七章 冰下的凶险第四百一十六章 杀鸡用牛刀第二二四七章 地道内外第一千六十六章 路上行人第六百五十一章 爽快第七百七十六章 是不是绕圈子第一九五一章 春水初生(新春快乐,加更一章)第三十六章 萧世廉第一二七二章 李靖第七百章 还不冷血第一七三五章 怎么对付尉迟迥第一千一十九章 颠倒第一七七五章 父与子第一千一十一章 血色建康府第一一五七章 西北大捷第一七零二章 粮食的难题第二一一五章 未来的燕郡第一五七零章 增进姊妹感情第二一三七章 你来我往,针锋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