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九六章 把天下收入囊中

早在春秋的时候,后世褒贬不一的吴王夫差,为了能够儘快向北转运兵马,就开通了邗沟运河连接大江和淮水。

通过这条运河,大江和淮水才算是第一次联繫到了一起。

南北朝以来,双方沿着淮水没有少展开拉锯,一直到后来吴明彻北伐,淮水南岸才算是落入南朝手中。而为了加强对淮南的控制,南朝也没有少下功夫,诸如钟离、梁郡等重要沿线城镇,都经营的如铁桶一般。

但是有一个问题便是从南方向北运输兵马粮草之类的,却总总因为道路年久失修而受困,若不是淮南军队已经积极地进行开荒等等,恐怕早就支撑不住了。

让淮南军队守住防线,这种自给自足的生产还是足够的,但是想要让淮南军队凭藉这样的自给自足凑够粮食北伐进攻敌人同样坚固的淮北防线,就未免强人所难了。

因此建立从江南这主要粮食产区到淮南这军事前沿的需求一直以来都很强烈,上一次大汉入关中之前李荩忱巡查淮南前线,就曾经经历过先乘舟再换马车的舟车劳顿之苦,只不过朝廷后来大举进攻关中,淮南这边的优先度自然就没有那么高,这件事虽然提上了日程却久久没有落实下去。

大汉入关中之后,朝廷有所富余,便开始着手修建这条运河,并且运河已经在七月份修通,中秋节之前已然正式通航。

有了这条运河,大汉的内河水师终于不用再冒险经过外海进入淮水,随时可以通过运河入淮水支援淮南大军的作战,从而为内河水师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同时来自南方的秋稻也源源不断的送入淮南前线的军营之中,足够支撑淮南军队为来年的征战做准备。

新的道路和新的运河修通,无疑为其余各地做了榜样,现在各个主要州府之间相互联络的道路正如火如荼的建设着,眼睁睁看着南方各个地方州府都在新建道路上受益颇多——货物的快速流通降低了货物转运成本,沿途州府物价大幅降低,百姓们高兴,州府官员自然也就等于白捡了政绩。

这种“何乐而不为”的事情,自然让各地州府开始更加积极主动的修建道路。

如果说之前秦代修建直道劳民伤财,因此引起了百姓的不满,那么现在大汉修建新的道路,在保证政治和军事目的的同时,也考虑到了经济因素,道路为百姓带来了新的福利,就算是短期内税收可能稍微调高、居住环境变差,百姓自然也能为这种长期内有大好处的事情做出让步。

任何一个能够在历史长河混了五千年而延绵不绝的民族——好像也就华夏这一家——绝对不会目光短浅,为子孙后代谋福利,本来就是华夏民族的天性。

没有人想要在明知道的情况下还损害自己后辈的利益,哪怕是自己吃点亏、受点苦,如果真的做了什么害人害己的事情,那是要被左邻右舍在背后戳脊樑骨的。

各地道路的快速修建,自然是为大汉之后调动军队和粮草提供了绝佳的便利,至少汉军不至于和原来进攻岭南那样,全军上下眼巴巴仰仗着一条灵渠过日子了。

当明月从屋檐上升起的时候,李荩忱收到了从江陵到襄阳的道路修通、从巴陵连接长沙郡的道路也马上要完工的消息,他由衷的舒了一口气。

通过建设这种高速路网,将会让大汉的各个地域更加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而再加上商贸网路、文化网路、军队调动等等或明或暗、或虚或实的关係网路影响,大汉将会越来越难出现某个地方割据独立的现象,因为每个地方都已经融入到了大汉整体的产业链当中,没有了从别的地方来的廉价原材料和另一个地方的高价收购,任何一个地方的产业都不可能独自存在。

而随着大汉各地对商贸和工业的依赖加深,一个地方脱离大汉,那么整个社会都会产生动荡,百姓也好,名门望族也罢,都不会答应。

李荩忱通过这些网路,最终完成对大汉每一个角落的控制。

朝堂上不少臣子在看到新道路的修通之后才如梦初醒,只不过天下熙熙攘攘,已经都在陛下和朝廷的掌控之中了,无论是怀着怎样的心思,都不能影响李荩忱真的将天下从世家的手中连根拔起,最终收入自己的囊中。

前几天科举秋试第一场,看着那些来自大汉各地的士子们年轻的面容和自信的神情,便知道不只是天下的利益、天下的军心和民心,便是这天下的人才,也都是陛下的了。

放下奏章,李荩忱似乎才从自己的构想之中回过神来。

身边有小孩子的欢笑声,晋陵小丫头正带着几个已经能蹒跚学步的弟弟妹妹抢着去吃新鲜出炉的太师饼。

太师饼是江浙沪一带百姓在中秋的时候用来祭奠商代忠臣、太师闻仲的,从商周时期就有这个风俗,饼圆馅甜,风味不一,类似于馅饼,被认为是从唐代出现的月饼的前身。

从新元二年年初回到建康府之后,李荩忱这个天天外面跑的皇帝陛下总算是消停了一年多,而这一年里他也没有少辛勤劳作。

萧湘、徐素和沈婺华已经先后为他诞下子女,让大汉的皇子公主群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张,而那些原本天天为大汉皇家子嗣问题担忧的老臣们,也总算是眉头舒展。

大汉,算是后继有人了。

加上之前的晋陵公主和李沧海,现在李荩忱已经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如果再算上刚刚怀上的陈月仪、孔望仙和杨丽华——为了免得给后人街坊之间的八卦小说留下什么把柄,李荩忱还是故意的多等了一段时间,否则以他耕作的能力,不会这么长时间还怀不上。另外乐昌的小腹也微微隆起,皇后娘娘身先士卒,已然有了第二胎。

至于张丽华······现在李荩忱身边得力的女官都被尉迟炽繁徵调的乾净,李荩忱真的不敢让剩下的这唯一一个休产假了,否则恐怕李荩忱真的要押着陈宣华和杨妙两个来当女官了。

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第九百七十六章 血与火第一八四二章 风箱里的老鼠第四百六十七章 晚了一步第一百二十七章 渔翁得利第二二五六章 张掖各部,当死战阻敌第八百零五章 诱饵第五百三十九章 做个示范第一五二五章 磨合和融合第二零八九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第一九七四章 甲骑对甲骑第二百七十七章 防备第一二零四章 臣坚持所请第一千七十九章 寸步不让第一八四八章 平静之下第一五五六章 不知道为什么很有干劲第一百七十四章 弃子第六十九章 王轨第六百八十章 该信任谁?第五十九章 始兴枪王第一七四零章 宇文氏要拼命了第四百三十七章 新年第一天第一六五四章 万里狼烟第八百五十一章 战利品第一千二十章 冷血第五章 山路第一千六十三章 登基第七百一十章 我要见姊夫第一八三二章 元从系的任务第九百一十二章 外交家第一七八一章 朕都不着急你急啥第一百九十二章 巴陵第六百零九章 来信第八百一十九章 与此处何干?第一七一二章 见风使舵最擅长第一千二十九章 堑壕战第一七九零章 父命难违第一七七三章 尉迟贞和尉迟霖第一二二二章 他以为他是谁第一七六五章 尉迟兄,某尽力了第一四六八章 听雪问政第一七七四章 求生欲极强第六百四十八章 同意又何妨第二二四一章 其实已到尾声第三百四十九章 推演第二一七三章 男儿至死是少年第一九三四章 振兴两淮第一二一四章 稳扎稳打第一七一七章 赤与青,山河鼎沸第一七五七章 克忠职守,大汉万岁第一二四八章 加到八成第一三二六章 白鹿原上第一七六零章 陛下的绯闻满天飞第八十三章 当共饮第八十八章 四方楼第二二零六章 有人知道答案第二一九二章 他是将,不是兵第二一四二章 没有捷径可走第一二八八章 战瓮城第二三一六章 被欺负的沈姊姊第一七三六章 杀人先诛心第一九二四章 尔是何等官职第五十六章 大营(加第一更)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可止步第一五九五章 路与河第一七零零章 单骑第一二四七章 父业子承第四百二十七章 重见顾野王第八百九十四章 覆辙第七百五十四章 真正意图第二二四三章 兰陵萧氏和陛下胸怀第一二四一章 又不是养成游戏第一九八四章 甲骑的哀鸣第五十三章 止啼第一六二八章 大时代下的每个人第一八七四章 那就他吧第二零六九章 未竟全功第一四六二章 可能会被打第一六一一章 星散的吴郡世家第一一八八章 剑履上殿第二百三十三章 带她走第一七七三章 尉迟贞和尉迟霖第一三八三章 宇文忻的建议第二百四十八章 兵锋第一二四三章 来之不易第八百零七章 黑暗中的危险第一一二五章 杨坚的应对第四百六十四章 奋短兵第一千九十二章 灵武敌踪第二零二一章 囚徒心理第一一二六章 战云催第二一二四章 贸易体系下沉第一一零一章 吐屯背后第一三三五章 反攻的勇气第一三六七章 一屋之朕第一百零八章 建康府第七百二十一章 牵手第一二三三章 郡县与分封第一七六二章 击鼓,死战!第二一零七章 对邺城的接管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