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零八章 苏湖熟

世家白送给李荩忱这么大的好处,倒是颇有几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感觉。

如果不是因为这批粮食让李荩忱的底气增加了很多,李荩忱是绝对不会贸然在这个时候发动南征之战。而新一年的屯田,效果也非常明显,源源不断的粮食正在从南向北运输,足够支撑汉军至少发动半年的进攻,这也是李荩忱明年向北发动进攻的底气。

当然了,只是凭藉江南一处,李荩忱的底气可没有那么厚。

大汉现在的粮食主要来源于三个地方,江南只是其一,还有荆湖和巴蜀,这两个也都是华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粮食产地,前者是历史上宋代主要的粮食产地之一,南宋北伐所用的粮食多来源于荆湖屯田;而后者自然也不用说,秦之所以能吞没天下,和巴蜀天府之国的供给有很大的关係。

李荩忱入蜀之后,屯田的事情就从来没有放鬆,因此巴蜀之地以及现在更南方的南中已经成为大汉最主要的粮食产地之一,之前大汉的西北之战以及北伐关中,巴蜀就曾经出了大力。

荆湖屯田发展的时间虽然不算长,但是底子也不薄,荆湖西线长期以来都是南陈和北周对峙的前线,因此湘州、赣州等西线后方鱼米之乡,也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毕竟这些地方也是不错的耕作之地,南陈不可能只依靠江南支撑起来西线和东线的所有军队。

只不过长期以来南陈在西线都处于守势,所以屯田的範围不算非常广罢了,李荩忱入建康府之后,极力推广屯田,荆湖就是主要的开荒区域,尤其是大汉当时已经拿下了襄阳,湘州到江陵一带彻底变成了大后方,自然就可以安心屯田了。

尤其是随着武陵蛮等等蛮族下山逐渐融入大汉的体系之中,大汉的屯田效果越来越好。

另外大汉在淮南、淮西、南阳、岭南等等前线,也都通过军民结合的方式进行屯田,受到军事上的限制,这些屯田的範围虽然都不算大,但是也足够支撑军队日常消耗。

毕竟有总比没有好,在粮食上,就算是一根蚊子腿李荩忱也不想浪费。

而要说大汉现在最主要的屯田之地,终究还是江南。

苏湖熟,天下足,李荩忱作为一个后世人,当然很清楚这六个字意味着什么。后世从宋代末年开始,到明清,江南凭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大运河这条南北商贸命脉,一直都是天下最富足之地,从江南来的粮食和漕银甚至在清朝已经成了国家之命脉,江南丢则国家危在旦夕。

所以江南的潜力,李荩忱是很清楚的。

只要人手足够,这片土地的确可以培育出滋养整个大汉的粮食和财富,因此新修的官道和运河都优先照顾江南地区,就是李荩忱期望江南能够儘快发挥出来其潜力,成为大汉经济发展的新支柱。

也正是因此,在北上之前,李荩忱必然要先下江南看看,这是谁都拦不住的。

一来江南不算远,甚至可以说就在建康府门外,而且李荩忱下江南绝对不至于和隋炀帝、正德皇帝那样劳民伤财,他也是轻车简从前去,二来之后李荩忱必然要御驾亲征的,也必须要先让朝堂上的这些年轻官员们历练历练,感受一下陛下不在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换句话说就是一次皇帝不在的演习,这让李荩忱不由得想起来后世某国某位七十年的女王,因为在位时间太长,导致全国上下已经不止一次演练女王去世之后的应急方案,可惜就是用不上,不过真的应该可怜的,还是那位七十年的太子啊······

如果自己在皇位上坐七十年,应该已经烦的透顶了吧。

话说回来,好在李荩忱这次下江南,去去就回,时间尚短,如果这些家伙们真的捅出来什么篓子,也能够及时跑回来给他们擦屁股,可是如果他们什么经验都没有的话,到时候李荩忱北上,难道冲到了黄河边,还要再跑回来给他们擦屁股么?

那李荩忱岂不是成了刘裕第二了?

刘裕北伐失败,并不是因为敌人太强大,而是自己后方作妖,李荩忱可得吸取教训。

此时李荩忱虽然人站在船头上,看着水流滚滚,但是心里想的却还是背后越去越远的建康府的事。

希望这些家伙不要让那个自己失望。

运河两侧已经出现了大片的田野,覆盖着高低起伏的山丘。江南多丘陵,而正是在这高高低低的小山丘之间,孕育了天下粮仓。

“再往前从晋陵入太湖,顺风顺水的话不日就到吴郡。”沈婺华站在李荩忱的身后,微笑着说道。

这一次李荩忱南下固然也是轻车简从,后宫之中只有沈婺华陪着自己,之所以让沈婺华前来,主要还是因为后宫之中要说和江南世家们关係最密切的,也就只有沈婺华了。

沈家那是江南世家之中一等一的豪门,虽然在沈君理去世、身为皇后的沈婺华也跟着被打入冷宫之后,沈家只剩下沈君高独立支撑,颇有几分独木难支的感觉,但是这么多年打下的家底终究还是在的。更重要的是沈君高最终站对了队伍,李荩忱自然也就没有打算和他清算之前的账。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又所谓瘸子里面拔将军,形容现在的沈家倒是再合适不过,沈家不管再怎么狼狈,也比你们那些因为叛乱被朝廷给抄了底的家族强,作为紧跟着朝廷脚步的贵族,只要沈家还能够有人才崭露头角,那么沈家依旧还是沈家。

沈婺华跟在身边,能给李荩忱壮声势不说,李荩忱这一次下江南肯定也要召见本地的世家——虽然这些世家已经七零八落,但是终归还是有一些大小世家能够在之前的动荡之中倖存下来的。

世家的体制已经被推翻,但是李荩忱不可否认的是,到现在世家依然是大汉受教育水平最高的一批人,这一次大汉秋闱之中崭露头角的也有一多半都是世家子弟,大汉想要凭藉书院培养出来更多的寒门乃至平常百姓家的子弟,还需要时间。

刚刚结束的秋闱也是李荩忱这一次下江南不会太久的原因之一。

第一六九七章 命中注定的对决第二二三六章 抱大腿第二二零五章 吃东西是惩罚第一四二二章 寻求合作第八百一十七章 会不会是罪人第一八二八章 不消停第一三九一章 最大的威胁第一八八六章 你这是背叛河东第七十八章 西向第二三二五章 河西巡抚第六百三十七章 皇族第一八六五章 朕给你这个机会第七百四十七章 看到那一天第三十七章 心思第一八零五章 掌控舆论第一九八四章 甲骑的哀鸣第一五一二章 登陆地点第一六九八章 王轨很羡慕第七百一十五章 红裳第一五零一章 求死不得第一五一三章 朱崖第一九八六章 变阵第一四一七章 老帅的反应第六百七十七章 石头山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夜里光第一八七三章 给辛永达唱一出好戏第一九三五章 这就是朕的底气所在第一八三零章 咱们得主动第一三五六章 北周骑兵的突进第六百九十六章 替罪羊第七百九十七章 淳于家的底蕴第一百三十六章 求学第一八零七章 芳心第二二六零章 风又起第二百一十一章 雾气第九百六十八章 有喜第一一六四章 父亲第二一五六章 三省的瓦解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荩忱的战争第二一九七章 守土有责第一三九零章 惺惺相惜第八百二十六章 没有资格第二二六五章 落幕第一五五六章 不知道为什么很有干劲第二一五六章 三省的瓦解第一六五三章 一面旗,一腔血第八百五十六章 乱世中的百姓第一一一四章 侵蚀第一一三零章 知足第九百一十九章 刺激经济第八百零九章 督战队第四百八十一章 发火第七百四十二章 没有动静第一八八五章 凿空河东第五百三十章 撤第四百四十六章 主将之选第七百六十六章 誓死进攻第一三二二章 杨坚真的值得吗?第二百四十六章 将战第一七二三章 天要亡我?第二零四零章 抢滩,不惜代价!第一百四十四章 嫌疑第二百四十七章 顽强第九百零九章 去西北的人选第五百六十章 不占便宜就是吃亏第一百六十一章 捧场第一六零七章 医疗发展第三百八十四章 人、钱、粮第二二六四章 插翅难逃第一三一九章 大相径庭第二百五十章 答话第一百五十九章 桨声灯影第三百一十九章 子云枪第四百七十八章 洛水上第六百二十章 为敌第二零六六章 秦爱第四百六十三章 呼应第二百四十八章 兵锋第二一一一章 陛下温柔似水?第一七六一章 伊水畔,王谦的挣扎第二二六六章 平定河西第五百零六章 傻丫头第四百八十四章 还不晚第五百五十章 杳无音讯第一四零六章 老当益壮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帐第五百三十一章 凭险而守第二零七八章 用其人,不用其家第二零九六章 孤军转战,将军乃人杰第二一五八章 祭坛上的五个牌位第一百二十九章 桂冠第五百七十一章 正在眼前第一三六五章 喋血宫门第一五七七章 皆大欢喜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第二二六三章 唯一的活路第一五零一章 求死不得第二百五十一章 山呼海啸第一三四八章 朕又不吃人第一八九六章 叫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