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九章 不可空谈

宗元饶站出来反对陛下所说,那可不行。

江总当即说道:“殿试之后,这些考生终究要入朝堂或者外放,这些问题是他们很快就要面临的问题,一县之地往往难以施展,一郡之地正好可以让其发挥,更何况陛下以此题目,考量的实际上并不是考生们治理郡县的能力,他们固然没有什么经验,但是也应该有个人的一些想法,纵然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顿了一下,江总又补充道:“若是墨守成规,那么大汉永远不可能向前进,因此陛下所考量的,实际上还是他们敢不敢想,只有敢想,才敢做,连这些想法都没有,而或者想法都凌乱不成一体,那么又如何能够指望他们可以下定决心去做乃至于成功?”

这话说出来,宗元饶倒是一怔。

李荩忱也露出一抹笑容,这个江总,倒是把自己想说的都说出来了,要说体察圣心,这个家伙的确是有几分本事。

的确,如果这些人连想一想都不敢想的话,那之后让他们进入地方,岂不是意味着他们更是连做的勇气都没有么?

江总所说的,并非没有可能。

宗元饶沉思片刻,终究还是微微颔首:“陛下所言,臣以为善。”

不管怎么说,这也都是陛下的功劳,和你江总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就算是有我们也不承认。

对此,江总只是撇了撇嘴,有没有关系他并不在乎,对于现在自己的身份地位,他还是心里有点数的,想要继续往上走是肯定不可能了,就算是李荩忱同意,别的朝臣也绝对不会同意,所以还不如就这么守住自己现在的位置,坐稳这个位置,不需要自己再有什么大的功劳,只要没有什么明显的过错就可以了。

你一个马上就要告老的老家伙了,再怎么冷嘲热讽,某不在乎,你又能把某怎么样?大家都是六部尚书,可不见得你就能压我一头。

李荩忱径直看向唐亦舜:“唐爱卿觉得此事不妥么?”

唐亦舜急忙说道:“臣同以为善,但是臣以为单纯只是这个题目的话,或许有些偏颇,毕竟朝廷选贤举能,贤能之人不仅仅是要下放郡县,肯定还有朝中朝外也各有需求,因此这样类似的题目,臣以为应该再增设两个,以考察考生应对不同问题的能力不说,还能够从中判断出来,考生到底更适合于解决哪部分问题,这样到时候我们分派官职的时候,自然就能够以此作为依凭。”

李荩忱登时抚掌笑道:“如此最好!”

“臣等附议!”宗元饶和江总当然也不傻,抓紧说道,同时两个互相看不顺眼的人此时却忍不住对视一眼。

没想到倒是让唐亦舜最后出了个风头,这家伙不但这么麻溜的表示赞同,竟然还直接就给陛下来了个“扩展选项”,要真的论察言观色和把握时机,我两个可比不上啊。

要不人家是都官尚书,而我们只是六部尚书嘞。

对于朝臣们之间的小心思,李荩忱看在眼里,却并不多说。

争名夺利,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这种事情都要提点一番反倒是显得李荩忱这个上司心思狭隘不会御下了。

“切忌殿试之题,可切时政,研讨时病,但不可空谈。”李荩忱径直说道,他更在意的,是殿试。

————————————

科举对于大汉来说的确是一个新鲜事物,但是实际上在之前就已经有那么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寒门子弟为了打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社会旧有制度而奔走呼号,希望能够给寒门和世家子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才为朝廷所用。

但是这种奔走在当时的政治大环境下来看几乎是不可能的,九品中正制就算是众所周知的存在那么多弊端,却也是世家立命的根本,只要世家还在把持朝政,就绝对不会大公无私的将为官的机会拱手让给别人。

所以这些奔走呼号也很快就淹没在涛涛历史长河之中。

如今李荩忱已经把世家的力量根基,也就是乡土人脉连根拔起,推行科举制度不过是水到渠成罢了。

世家之所以为世家,并不是因为世家代代的传承不断,南朝开始的时候把持朝政的是王谢家族,之后又是刘氏、萧氏,各个大家族层出不穷,并不是一个世家就能够永久的在朝堂上占据一席之地,但是一个世家无论进出朝堂都不能被忽视,就是因为他们对乡土人脉的把持,世家之所以能够立足,正是因为他们占据着乡间庞大的土地以及拥有众多的乡土百姓。

世家一旦谋反,那就意味着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百姓都会跟着一起造反,哪怕是被裹挟着,上一次会稽留氏的叛乱就是个最好的证明,叛乱发动之后,整个会稽郡甚至都已经被敌人席卷。

正是因此,朝廷对于世家虽然忌惮,却也无可奈何,一直到李荩忱动用绝对难以抗衡的强大武力杀鸡儆猴,才让世家从此偃旗息鼓。

而科举考试,正是世家最终向朝廷低头并且让出自己所把持的最重要的政治资本的象征。一旦世家没有办法向朝廷输送人才,又失去了自己对乡间土地和百姓的掌握,那么世家如何还能称得上世家,只不过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寒门家族罢了。

这一次科举考试秋闱之后的结果,众所周知,江南世家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当先的两个人,一个杜陵杜氏,一个历城房氏,按照归属上来说都是不折不扣的北方世家,前者当初南渡的时候倒是还曾经有不少人立足江南,甚至杜氏的女儿还曾经成为皇后,因此硬说杜氏是纯正的北方世家倒也不妥,但是历城房氏可就是原本江南名不见经传的北方家族了,甚至在北方家族之中也是新诞生的那一批。

所以历城房氏,在大家眼中,甚至都不能算是大世家,寒门还差不多。

相比之下,进入殿试的三十六个人,也就是秋闱的前三甲之中,江南世家虽然占到了十二三人,但是以江南世家在朝堂上的体量,这个人数可不怎么好。

第一八四三章 别无选择第二一零四章 血色清晨第三百四十五章 千里共婵娟第九百一十六章 缺钱第一千五十章 便宜大舅哥第一九一四章 不要一惊一乍第一千零八章 别来无恙第一二四三章 来之不易第一三八五章 给尉迟迥的信第一百六十章 聚宝斋第四百一十二章 如风第四百零九章 敲山震虎第一七三四章 移驾北上第一千五十一章 亡国祸水第八百一十章 见死不救第一四四六章 不试试怎么知道第二百九十八章 步步第一七二一章 狂澜难力挽第一九三二章 去掉繁文缛节第一百一十一章 家第五百九十一章 屏退左右第五百六十五章 君臣第二零七六章 冀州民心,献于陛下第二二五四章 收复四门第一八零三章 战局明了第一五七二章 背后的百姓第二零五二章 反战第六十二章 平手第七百二十九章 识时务者第一六五七章 披甲第九百七十九章 吾非刘玄德第八百三十六章 名正言顺第一百二十五章 怒火第一五一九章 到群众中去第一二七八章 年轻人的把戏第五百九十一章 屏退左右第二二六九章 臣妾向陛下讨个人第七百七十三章 会好好考虑第一七六一章 伊水畔,王谦的挣扎第一二二一章 南阳攻略第三百七十一章 剑指何处第一八二九章 着急的崔世济第一九七六章 巡营第二二八零章 吐谷浑的价值第一六零零章 谁能同去第六百六十六章 最后的旨意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七开第一百一十二章 面君第五百八十一章 伤心地第二百零五章 堆积如山第九十三章 逆风行第六百一十七章 同盟第四百四十三章 攻与守第一四六五章 天冷了第三百六十八章 涪陵已定第一八四七章 风雪是最好的掩护第一四九一章 认识圆第一三七二章 朕给过机会第二章 温饱第一三八一章 杨素的八卦之心第一九零七章 冰下的凶险第八百一十二章 顺水推舟第二三四三章 猪鼻子插大葱第八百六十七章 妾身可做不了主第八百七十八章 长安大第一一八五章 皇帝有很多种第三百零三章 看在后辈面子上第一二八三章 在疏不在堵第一九五四章 四面开花,中路突破第一二三九章 如荒草疯长第九十五章 多险恶第一四五五章 总有人要证明第二百四十四章 皆动第十四章 审讯第一八九六章 叫骂第一二二一章 南阳攻略第九百四十六章 琉璃熠熠光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二一二三章 裴子烈持节第一九七三章 白袍传出的六个字第一八六八章 大军渡河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归流第一二一一章 新元大朝第一二一零章 行酒令第十一章 往事(下)第三十七章 心思第二一五四章 务实的思想第一千九十六章 假装没看见?第五百六十一章 都在改变第六百一十四章 秘密第一百五十六章 告知第二百五十章 答话第五百一十三章 埋下的种子第二二八七章 雪域高原为汉土第二百章 公安第二零八二章 佯攻晋阳,实攻雁门第一六九七章 命中注定的对决第三百三十五章 下马威第五百七十五章 垂死挣扎第八百一十一章 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