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零五章 掌控舆论

口号喊得响亮,新政推行的花里胡哨,但是大家想看的依旧还是结果,因此耕田自然就没有去工坊或者商铺之中打零工来的合适了,赚点钱多换点东西,保不齐哪一天大汉就被鲜卑人给打回去了。

久在北魏以及鲜卑人的旗帜下,北方的华夏人对于南方来的汉人并没有太多的信任,哪怕大家都有类似的相貌并且说着相同的语言。

对此李荩忱也能够理解,毕竟真正的汉人以及华夏民族意识在历史上要到盛唐时期才能形成,人们以能够成为唐人而自居,后来随着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开始从开放走向封闭,华夷之间的矛盾自然也就变得更加锋锐,也间接促进了炎黄华夏从一个泛泛的地域说法开始转变为一个民族的代称。

所以对于这个时代的汉人来说,南方来的王朝和北方来的王朝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需要的不是因为血脉相传而衍生出来的归属感,而是安全感和能够温饱。

因此李荩忱给黄琦的任务就是尽快加大南北、东西之间的贸易,现在大汉在江南、关中等地都已经建立起来了完善的贸易网络,以钱庄为支撑点,以集市为触角,一点一点的向基层延伸,现在这样的网络也必须要尽快在北方铺开,解决如今北方的大多数集市都是因为北伐时军队经过而自发形成的混乱局面,将整个北方的贸易网络纳入大汉朝廷的掌控之中。

同时,也要通过贸易网络让大汉各地的商品快速进入到北方空白的市场之中。当然了,说是空白倒也有些不妥,毕竟大汉之前通过和北方的贸易就已经在想办法让南方的商品影响北方的市场,但是说到底这还是在北周的地盘上操作,所以就算是有所影响也只是对一些大中型城镇有影响,往基层乡镇去,就没有人知道了,而在城市化很低的这个时代,基层无数的村落才是主体,而这些地方的市场大多数都是空白的。

通过这些商品,大汉可以快速的培养百姓对于大汉贸易网络的依赖,一旦这种依赖形成,那么百姓就像是附着在网上的一个个节点,或者说难听一点就是一个个猎物,想要再脱身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为了维护这样的网络和这样的秩序,在敌人来临的时候,这些百姓肯定也会为了保护大汉而战。

想象一下如果后世超市之中除了本地土特产之外什么东西都没有,老百姓不拼命才怪。

其实李荩忱腹诽,自己这么做有点经济殖民的感觉,不过反正是对自己人,又不是想要害他们。

“维持好物价,现在军粮已经足够支撑到元日,”李荩忱叮嘱黄琦几句,“所以颍水、汝水和涡水等淮水支流可以用来转运南方的货物,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分寸。”

既然有市场,就有物价。

物价波动太频繁,自然不利于市场的稳定,也会让百姓对此失去信心。

黄琦也不是白丁了,在关中主持贸易这么长时间,虽然也有犯错,但是经验已经越来越丰富,这种低级错误李荩忱相信他应该不会再犯,但是他还是有必要再强调一下。

现在李荩忱对于北方的每一个政策都有可能影响到大汉能不能在北方站稳脚跟,所以他丝毫不敢松懈。

“臣遵旨!”黄琦急忙应道。

而李荩忱又看向礼部侍郎李德林,这也是一个来自于北方的老臣了,虽然身为礼部侍郎,但是实际上长安行辕的一切和礼部相关的事情都是他在负责的,江总和他之间与其说是上下级倒不如说是同僚搭档。这一次李德林本来是应该入建康府述职的,结果半路上大汉开始北伐,他便和李荩忱汇合,负责礼部的事情。

这样一来免得朝廷再抽调礼部官员,二来也能够完成他述职的任务,一举两得。

“洛阳大捷必须要尽快公告天下,另外加强大汉新政的宣传,无论是科举制还是大汉律法更或者商贸,要让北方的百姓尽快的明白这些概念。”李荩忱沉声说道。

随着印刷术的发展,报纸已经变成了朝廷宣传政策的大好渠道,但是报纸虽然好,却有一个缺点,就是总归是要人能看得懂字才可以,在乱世之中文盲率那么高,这本来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报纸的传播。

大汉南方多年来义学、书院等等的设立以及隐居名士的出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尤其是一些工坊和商铺等等,本身就有让工人伙计认字的需求,更是积极响应朝廷的号召,组织夜学之类的,但是在北方,自然没有这个基础条件,义学和书院等等虽然都已经有条不紊的开始建设,不过毕竟只是刚刚起步,大多数的百姓在这战火之中颠沛流离这么多年,识字自然就无从谈起。

掌控舆论,抓紧确立大汉的正统性并且宣扬大汉就是天下之主、是天命所归,单单依靠传统的报纸——没错,这家伙在南方发展了这么多年,的确已经算得上比较传统的方式了,尤其是对比于新兴的戏剧、评书等等——恐怕还是远远不够的。

“能不能掌控舆论,也是一场恶战,朕需要礼部在两天之内拿出来切实的方案,”李荩忱径直说道,“可否?”

李德林早就已经有所腹稿,只不过还需要和所属吏员商量并且需要其余部门的配合,因此两天时间还是绰绰有余的:“臣以为可也,请陛下放心!”

李荩忱微微颔首,江总虽然是礼部尚书,比侍郎大一层,但是李荩忱不得不说这个家伙除了忠心耿耿——要不是李荩忱保着他,想要他脑袋的可不少——所以是一条非常能叫唤的好狗之外,的确在能力上还是差了不少,毕竟这就是个阿谀奉承的小人,真的指望他能够干出来什么大事未免有些痴人说梦。

这种事情,还是得靠李德林这种有实干之才。

其实这也不是一个非常难解决的问题,戏剧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历史上戏剧真正开始登上舞台要到隋唐之后并且在明清达到全盛,实际上已经类似于后世的电影。

第一五七七章 皆大欢喜第二一四八章 御史台的都不好惹第三百九十章 流民第一五零七章 没有来源啊第五百四十二章 星火第一七四一章 粮食,从四方而来第四百五十七章 陌上雪第一百零三章 考核第八百六十七章 妾身可做不了主第八百六十二章 安静的清晨第一百七十四章 弃子第一二一八章 陛下给了希望第二一四五章 杜齐想打自己一巴掌第一二二八章 对酒瓜洲渡第一六六零章 誓师出征第六百四十五章 帝王家第十一章 往事(下)第二零四零章 抢滩,不惜代价!第一三九七章 静水之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哪里来的小萝莉第一千八十九章 共同的敌人第二二一六章 角门第一百九十五章 将令第一三八五章 给尉迟迥的信第一七四二章 不同的百姓第二一一六章 编排朕的八卦第一三九零章 惺惺相惜第一九九五章 独孤永业会怀疑的第一五一零章 十月的岭南第二三三四章 万岁第一一二二章 为将者第一六零三章 卿家一小步第六百五十一章 爽快第二三五二章 沈姊姊懂我第一九零一章 韦圆成的表现第一六四九章 这打的什么仗第一五七五章 战争服务于政治第七百零一章 两步走第九百八十二章 事不可为第一二四零章 掂量掂量第一七三七章 陛下春秋鼎盛第一九五零章 不要让他们失望第二三四九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第一六三零章 面圣第一千一十三章 江州之变第一五七九章 更广阔的世界第一千八十八章 吐谷浑来客第一八六一章 陛下,要不改日?第二零九二章 南北一时皆是敌第三百八十章 共同的目标第一八九三章 陈宣华又欠揍了?第二百零四章 翻墙第一五六零章 新式战船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第一七五一章 最后的强援第一一九二章 化冰第一七九八章 消耗战第一七六五章 尉迟兄,某尽力了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心第五百六十一章 都在改变第一千四十七章 南方局势第二一六六章 安定城外,十里长亭第七百零四章 原谅我的任性第三百七十八章 道义良知第二一零五章 宽心第一四三四章 特事特办第一五零二章 朕的底气第一百三十九章 同予者何人第二零四九章 可信者,寥寥无几第三百零四章 章华寺第八百五十章 偶遇第一一二四章 虚张声势第一百二十五章 怒火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第一九六五章 打点行装第一五二九章 战卢容,火枪对大象第一千四十七章 南方局势第二一一八章 陛下之寿三千霜第一二七一章 某相信某的士兵第九百五十八章 归化第一一六二章 归家第二百一十六章 接下来第二百一十四章 缠战第二三一二章 水稻杂交的初步成功第七百六十五章 牵扯利益第一九九二章 遥远的战场第一四零一章 宇文述的噩梦第一八二四章 扶贫第一百四十八章 伏脉第一千六十二章 南北人口第一四六六章 帝王的弱点第二三五零章 上天第五百四十四章 曹孝达的信第四百三十章 濮人之困第一二一一章 新元大朝第一六九九章 骑兵的肉搏战第一九七三章 白袍传出的六个字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置方法第一四七零章 南中的茶第一三六一章 捉杨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