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六五章 朕给你这个机会

固然奸诈,但是做事一向恢弘大度,再加上战功卓越,在那个时代的名声也不能算是特别坏。

说到大度,李荩忱也倍感有趣。先是破镜重圆,再是成人之美,最后又是红拂夜奔,这家伙的大度似乎都落在给自己戴帽子上了,怎么看这帽子都有点绿。

不过他儿子杨玄感倒是真的不怎么老实。

甚至隋朝基业的崩塌,都可以说是从杨玄感之乱开始的。

李荩忱并不害怕杨玄感,现在的杨玄感还年轻,可是李荩忱也还年轻,他就算是作乱,对上年轻的李荩忱,有什么用?更何况有野心也是因人而异,杨玄感对上的是在高丽浪的飞起的隋炀帝,有胆量发起动乱,面对对军权有着绝对掌控的李荩忱,他有这个胆量么?

因此李荩忱会重用杨素,也不会把杨玄感怎么样。

甚至杨玄感要进入仕途,李荩忱也不会阻拦,只要你能够通过科举考试,一切按照规矩来。

历史已经变了,时代也已经变了,纵然历史的惯性很强大,李荩忱也有信心在需要自己改变的时候改变一切。

更何况杨素在大汉的体系之内,也不可能和历史上的越国公一样走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上,他最多只是走到武将的顶峰罢了,而在武将的顶峰上还有萧世廉和裴子烈两个人压着,因此可想而知,他的仕途终点就是太尉。

不过即使是太尉,那也是不容小觑的。

现在李荩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和杨素商量:“爱卿,河东战事是太尉府一手策划,朕以为此战之重要当为冬日之首,因此有所担忧。爱卿是否愿意走一遭,替朕在前线把把关?”

杨素怔了一下,旋即心中狂喜。

周围的官员们也都露出异样的神色。

帮陛下把把关,这是陛下明确的表示要让杨素去坐镇指挥了。

换而言之,河东之战的主帅就落在杨素的身上了。

从整个战局来看,河东之战的难度实际上并不是非常高,洛阳到陈留一线的汉军牵制着大河对岸的北周主力,平城的汉军又牵制着晋阳和幽州的周军,因此河东这里本来就是双方防线上共同的薄弱点,现在汉军准备从这里进攻,暗地里又有河东世家的支持,除非是主帅真的无能或者突生变数,不然的话对于大汉来说胜率非常高。

因此李荩忱让杨素去坐镇河东,显而易见就是让杨素去镀金的。

身为太尉府的长史,杨素现在履历上最大的缺漏就在于几乎没有率军独当一面的经验。这也是他能够在太尉府中服众,却不能在军中服众的原因所在。

军队中就是最简单的拳头大、道理硬,将士们所认可的自然也都是有赫赫战功的名将。李荩忱之所以不常在军队之中也依旧能够保持着很高的威望,就是因为早年带着汉军取得的一次次辉煌胜利,让汉家将士们已经忍不住将他神化,所以就算李荩忱不露面,也不妨碍大家心中对他的敬仰和信服。

杨素所缺的,显然就是这个。

而这也是阻拦他从太尉府的长史变成太尉的最后一扇门。

推开这扇门,杨素就具有了升任太尉的资格。

现在的太尉府,名义上是以萧摩诃为尊,但是萧摩诃早就已经处于半退隐状态,就在几个军事书院之间来回跑动,以教书育人为乐,毕竟自家儿子萧世廉已经位极人臣,自己这个当爹的当然是要越低调越好,而且年纪大了,培养些桃李又没有什么坏处,跑出去和年轻人们争夺功劳就实在是太不要脸了。

因此现在太尉府是杨素在执掌。太尉府内部,对杨素升任太尉当然没有什么意见,这是他应得的,所以只要杨素能够坐镇赢下河东之战,哪怕不是那么漂亮,也就算得到了军中的认可,自然就能够顺理成章的成为太尉。

“臣遵旨,”杨素郑重拱手,“臣当把控河东,为陛下开路!”

距离太尉只有一步之遥,杨素必然会全力以赴。

李荩忱点了点头,这个时代的杨素和历史上的杨素又有所不同,历史上的杨素早早地就参与到了北周对南陈的战争中,包括北周进攻淮南之战,而之后又以蜀地主帅的身份伐陈,立下赫赫战功。而这个时代的杨素,自然一直没有统率一方的机会,毕竟李荩忱就没有给北周进攻淮南的机会,而且那个时候的杨素心早就已经飞到李荩忱这边了,想的都是挑拨离间宇文宪和杨坚。

没有入过军中,对于杨素来说一直都是一个遗憾,也让他底气不足,现在李荩忱不妨给他这个机会。

——————————

风陵渡对岸,天色昏暗。

曾经波涛澎湃的大河,此时已经完全冰封,就像是一条巨龙被困在厚厚冰层之下,就算是有千般怒吼、万般不甘,也只能委屈的盘着。

因为之前那一场雪的缘故,河上的冰不算薄,汉军斥候曾经试着开凿过,那厚度就算是马上去也应该没什么问题。

驻扎在风陵渡对岸弘农郡的是鹰扬军的黄玩,这一次进军河东也是以鹰扬军为主,李荩忱抽掉了黄玩所部并鲁广达麾下小半数人马,兵力在两万人上下,另外还有配合的骑兵三千人,并民夫上万,也算得上声势浩大了。

这几天汉军一直在秘密集结,在内部高层并不是什么秘密,但是中基层将领实际上并不知情,对外宣称也都是清一色的正常军事调动和拉练。

拉练是汉军很常见的军事训练方式,军队长途行军并且选择空旷区域进行操演,以提高军队的快速行军能力和快速投入战场的能力。因此汉军内部将领们也没有觉得什么好奇怪的,大冬天的真的天天窝在营房里,这帮家伙怕不是懒成猪了,出来拉练一下没有坏处。

汉军内部尚且保密,对岸的北周军队更是没有察觉到什么风声。

除了汉军调动的理由无可质疑之外,也是拜平城之战所赐。

平城汉军的粮食器械都是通过河洛、关中北上转运,因此有粮草车队之类的大量经过,并不足以让北周军队提高警惕。

短短三天,汉军已经完成了所有的部署。

第一七一零章 不当三姓家奴第一八一四章 调动第四百一十二章 如风第一六七九章 得亏咱们快第二三四八章 老乡?第一六八七章 四面合围第一八六七章 夜色下的风陵渡第一二七八章 年轻人的把戏第五百三十六章 铁骑卷尘来第一七六九章 将将之才第四百九十一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一百二十二章 正有此意第二零九五章 乱起雁门内第一八零二章 随风去第一千二十八章 轮战第一千八十六章 曹忠,可以么?第一三零三章 抗命第二三五八章 针砭时弊第六百七十二章 不会太久第四百一十四章 气运第二二七六章 最恶劣的思想第八百一十八章 可以谈谈第三十章 谈判第一八五八章 未战先怯,不足为虑第一百三十五章 散沙第一八二六章 小管家第一八四四章 蒲坂津和风陵渡第一七八七章 不可阻挡的力量第二一四八章 御史台的都不好惹第一四零三章 降职肯定有好事第七百七十五章 自知之明第二一五五章 或许这就是幸福第七百一十一章 走为上计第七百七十七章 鹅卵石和统筹第二零六六章 秦爱第一四八二章 朱红色殿门第二一七二章 非一代之功第四章 桃源第二三二三章 吐蕃和大蕃第三百一十章 解脱第一三一七章 有榜样的宇文亮父子第一四四九章 通力合作第九十四章 过吴府第九百五十三章 除夕第一七一零章 不当三姓家奴第一三三零章 万岁战淳于第一八六四章 强权大汉与分权北周第八百七十三章 两个老贼第二三四六章 是非成败转头空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主人,新的时代第一九九四章 海军,靠得住么?第二零四六章 鸡肋,鸡肋第二零八六章 内府非陛下之内府第一一八六章 萧氏的担忧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与丝绸之路第五百二十八章 进还是退第八十七章 借书第一千二十三章 两路进军第二零三一章 南方群臣的态度第一二三零章 土地集中制第一三三四章 近乡情怯第二百零三章 夜行第一八五六章 这不是应该的么?第六百四十七章 臣以为第五十一章 光亮第一九五五章 王昌入洛第八百五十二章 有死有活第一八九九章 断了腿的驸马不足为虑第二一五二章 地上和地下第一百二十章 猜测第一八五九章 旧时代的背叛者第一八一零章 皇后会做人第九百零七章 做些什么第一百九十四章 江陵总管第三百八十四章 人、钱、粮第十章 往事(上)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主人,新的时代第七百四十五章 长安夜色第二二一五章 激战城东南第一七零六章 分歧第两千零五章 宇文贡想哭第一三一三章 有得渔翁之利者第一五五八章 火炮的诞生第三章 邻里第九百三十章 钱庄第一二六六章 李穆的人情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浴血黄沙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事第七百八十七章 既然开始第一四一四章 父女相见第一五四七章 能坚持多久?第一七六一章 伊水畔,王谦的挣扎第一百四十三章 都是走后门的第一四八七章 震慑宵小第二百四十六章 将战第一二七二章 李靖第二三五七章 广告第一六二八章 大时代下的每个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