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零章 不要让他们失望

徐陵并没有在当天去世,还是又坚持了两天。

在大汉新元五年初春的一天夜里,这个亲眼看着华夏从南北朝的分裂对峙走到今天几乎一统的老臣,撒手人寰。

五天之后,八百里加急把讣告送到了李荩忱的案头上。

当把这份专门采用了白色封面,由皇后和留守群臣联名上奏的讣告送来之后,整个洛阳城大小府衙之中,文武吏员们也一起换上了素淡颜色的衣衫。

徐陵虽然德高望重,让南北群臣无不敬佩,但是毕竟不是帝王,还不至于让天下为之披麻戴孝,徐陵自己肯定也不会允许朝中文武做出来这样违反法制和礼制的事情,要知道大汉的礼制,本身就有很多是他制定的。

所以大家只能采用这种方式来悼念这位为大汉、为整个民族鞠躬尽瘁的老人。即使是徐陵曾经的政敌,也忍不住向着南方,心中默哀。

因为就算他是敌人,也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敌人。

李荩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之前乐昌就来了书信。

今天的李荩忱,同样身穿白色镶嵌金龙的衣衫,帝王威严仍旧在,但是对徐陵的哀悼不须再多说。

谥号、追封等等的,礼部已经在准备,徐德言等徐氏官员去职守孝以及是否需要夺情使用,吏部也在讨论。

朝中各项事宜,有条不紊,但是大家心里都是沉甸甸的。

徐陵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成为了大汉的文化象征,徐陵这么一走,就像是家中没有了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一样。

即使是李荩忱来到这个时代,也已经经历过很多生死离别,心里也一样不好受,徐陵对自己,又何尝不是亦师亦友?这些年虽然徐陵退居幕后,但是给李荩忱的帮助实际上一点儿都不少。可以说没有徐陵在背后的支持,李荩忱有很多政策甚至都没有办法顺利颁布下去。

不过李荩忱也很清楚,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即使是自己也没有办法做出改变。根据孙思邈的奏章,李荩忱觉得自己有充分的理由怀疑徐陵得的应该是癌症,而且他去世的时候恐怕癌症已经完成全身扩散了,不然李荩忱也想不到还有什么病有这样的病情。

癌症即使是在后世也是一着不慎就有可能要了人性命的存在,而在这个时代,有了癌症和直接宣判死刑根本没有什么区别。李荩忱根本不指望孙思邈能够把这样的病治好。

这个时代的医疗技术固然有了发展,但是在后世的医疗技术面前也不过就是入门的水平,即使是小手术都有很高的不成功概率,治疗癌症,李荩忱不做这白日梦。

李荩忱只期望徐陵的死不会给孙思邈带来太多的压力和挫败感。

更何况徐陵在历史上因为和陈叔宝的冲突,郁郁而终,活的岁数比现在要少。能够活到现在,对徐陵来说,绝对算寿终正寝了,自己也没必要再强求什么。

想到当年在石头山上初见的时候,想到在书房之中的那些谈话,想到那个坚定不移支持自己的身影,李荩忱的心中也只能感慨万千。

对于这个民族来说,徐陵绝对算得上一个功臣,即使是在另一个时空之中,徐陵以一己之力编撰《玉台新咏》,就已经为保全华夏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在这个时代,成都书院的组建以及大汉整个文教事业的发展,背后都有徐陵的身影。

文化能够传承,民族精神才能够历久弥新,每一代人才能够知道自己这个民族从哪里来,又应该到哪里去,有了对本民族的归属感,才能够更多的为这个民族做些什么。明白这样精神的人多了,这个民族才能够努力向前发展。

因此对徐陵,身后事绝对不能含糊。

李荩忱自己都身穿白衣出现,无疑也是在阐明自己的态度。

不过李荩忱相信,就算是自己不亮明态度,群臣也会这么做的,李荩忱明白徐陵为这个民族和这个国家做了什么,他们也明白的,不然这个时候大殿上也不至于气氛如此压抑。

轻轻咳嗽一声,李荩忱的目光环视。

群臣微微低头。

李荩忱正色说道:“孝穆公为人坦荡磊落,学问高深,又恭谨谦虚,朕年少时常请教问题于孝穆公,以师待之,今日惊闻噩耗,心中亦是悲痛。孝穆公等先辈筚路蓝缕,保全江表华夏山河半壁,任劳任怨,未曾后悔放弃,而今山河虽然破碎,胡氛虽然尚未散尽,但我大汉奋兵北上,即将天下一统,孝穆公却撒手人寰,不能见此宏图大业,实属遗憾。”

众人心中更是感慨万千。

徐陵这一代人应该是过的最艰难的一代人,守着东南江山,甚至都不能称之为山河半壁,也守着最后的华夏衣冠。当北方的鲜卑人开始反过来进行去汉化的时候,东南的南陈真的可以说是华夏最后的正统所在了。

他们浴血厮杀,终于等到了转机,李荩忱横空出世,带着华夏走上了逆袭的道路。现在大汉终于重新崛起,华夏也已经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华夏,可怜徐陵这老一辈的翘楚和顶梁柱,终究还是没有看到华夏一统的时候。

李荩忱顿了顿,声音由沉重转而昂扬:“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他们就是大江的前浪,而我们就是后浪,现在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属于我们的时代,才刚刚开始!一统天下,成三百年未有之基业,就在今朝!我等后辈,当秉承先人之志,使我华夏,永为天下之主!”

群臣顿时昂起头。

是啊,老一辈的陆续去世是情理之中的,而他们这些新一代的人,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不会也不想依靠老一辈人的支持才能前进。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他们已经可以去做旁观者了,未来的宏图霸业,就让我们来共同书写!

李荩忱同样攥紧了拳头。

徐陵的去世让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站在这里有些孤单、有些无依无靠,但是正是因为背后已经没有了无言的支持者,李荩忱才有更多的勇气和胆量向前走。

以后更多的老臣去世,这江山,李荩忱总不能不要了。

第二二零八章 憋屈的精锐第八百五十五章 莫要便宜了老贼第七百九十四章 乱战第一一八五章 皇帝有很多种第二二一四章 陛下对军队的掌控第一二七二章 李靖第一二八一章 稳坐钓鱼台第一四八四章 驱狼吞虎第二百五十五章 棋差一招第二二九七章 这个忧,不分好不好?第一七四九章 神医也要嫁人第二一二四章 贸易体系下沉第七百五十六章 疑兵第九百七十四章 夷陵外第一五二九章 战卢容,火枪对大象第二一六五章 巡视陪都,名正言顺第一六三三章 皆我族类第二二二三章 欢迎来到武威第八百五十一章 战利品第二三六零章 上山采蘼芜第二二六五章 落幕第一百五十九章 桨声灯影第一六三六章 战争的前奏第三百二十章 前路第一五三九章 宣华夫人第二一八九章 军事学院存在的意义第一八六六章 这个长史很不错第一六七三章 水火之间第一二四二章 几成把握第一八三三章 来者不拒第二一四七章 房彦谦第一九七八章 先连成一片第二三四六章 是非成败转头空第二二四二章 吐谷浑来人第二零二七章 鲁班桥头,三军争渡第三百七十五章 突破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年前的宁静第二二八七章 雪域高原为汉土第一六六二章 昆阳和滍水第一四九九章 我看谁敢!第二零六八章 趁夜色,奋短兵第五十九章 始兴枪王第一九零八章 破冰奋战第一四一三章 心境不同第一三五二章 囚笼的钥匙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赏第一七三九章 朕又不是豺狼虎豹第一千二十八章 轮战第二一七八章 雪中送炭第两千零二章 刺史的欣赏第一九八五章 禁卫军的实力第二一六一章 授印挂剑第八百一十六章 岳父可能是假的第一九三八章 泰山书院第三百九十五章 答案第二一六二章 不求万世基业第八百七十六章 乱世的主题第一二七三章 少年将才第一八二零章 无事献殷勤第一九一三章 给他拜个年?第四百八十五章 所见略同第九百五十九章 新的行政区划第一二二一章 南阳攻略第九百零八章 不为我用第一九一八章 迁都之念第一二四三章 来之不易第六百八十九章 宫门外第一七八九章 顺理成章第八十七章 借书第二二四九章 夜色下的混战第九百六十八章 有喜第一六六四章 歧途第五十三章 止啼第二三一七章 辽东有国名勿吉第一六四七章 潼关下,火炮初战第一千一十二章 沉重的车轮第一九零七章 冰下的凶险第一百五十三章 上钩第七百零七章 大婚流程第一百一十章 季孙第四百八十四章 还不晚第二二八三章 先建后奏第八百三十五章 纳入名单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城第一九五四章 四面开花,中路突破第七百七十八章 城里城外第二二八八章 大汉第一份公开的舆图第七百八十五章 驱赶第八百四十五章 还有大目标第二零八五章 河套告急第二一四六章 从制定者到维护者第八百六十七章 妾身可做不了主第三百二十二章 逃命第二一九二章 他是将,不是兵第五百七十八章 质疑第一一七六章 西北余声第一九六三章 教育科目的多样化第一一八五章 皇帝有很多种第二一零六章 登铜雀第八十五章 宿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