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零六章 登铜雀

三台之中最为出众的自然就是铜雀台,此时李荩忱入宫城之后,正面便是周人皇宫大殿,而左手边就是铜雀台。

后世的铜雀台只剩下了一个土台子,而现在虽也因为多年的战乱破坏和修缮,可能已经比不上当初曹魏鼎盛时期的铜雀台,但是也依稀可以看出当年模样。

曾经的繁华,转眼都飘落如烟啊。

不过新的时代,新的繁荣昌盛,已经到来。

李荩忱拾阶而上,台阶上还有周人士卒的尸体来不及清理,在这最后的时刻,依旧还是有一些忠志之士选择为这个分崩离析的王朝殉葬,不管是明君还是昏君,都并非不能理解。

这种忠诚和不畏牺牲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荩忱自然也需要鼓励。虽然大汉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百姓正在逐渐富裕,但是并不代表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美好的思想品德都要被抛弃。

铜雀台上的大殿已经对着李荩忱打开,李荩忱可以想象多少年前,曹操父子曾经在这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也可以想象从石勒到冉闵再到高欢,一代又一代被后人或是抨击或是赞扬的枭雄都曾经在此跃马而过。

现在自己也站在这高台上,俯瞰芸芸众生,也俯瞰已经完全属于自己的万里江山。

李荩忱有些能理解,为什么历史上杨坚在平定尉迟迥的叛乱之后,要把这邺城一把火烧掉,毕竟任何人,无论是君还是臣,站在这高台上,都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我为王者、众生如蝼蚁的感觉。

如果是帝王有这样的想法,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如果是镇守邺城的文武大将有这样的想法,那可就危险了。毕竟杨坚是经历过北齐和北周分裂的人,因此他也很害怕未来有一天自己的隋朝也会变成这副模样。

不过李荩忱并不打算把邺城烧掉。

邺城三台还有这邺城本身,都见证了太多的是风云波折,因此李荩忱并不介意把这邺城保留下来,也算是给后人一个参观和警醒的机会,毕竟历史的教训告诉李荩忱,当一个王朝的政策已经不足以让百姓信服的时候,那不管是有没有邺城的存在,都会导致这个王朝的颠覆,就算是一把火烧掉了邺城,也会冒出来晋阳、建康等等。

新任的大汉秘书监阎毗跟在李荩忱的身后,亦步亦趋,看上去颇为谨慎小心,似乎就连自己走路发出的声音太大了以至于影响到陛下,都让他觉得有所愧疚。

按理说大汉秘书监的位置是轮不到他来做的。纵观陛下的历任秘书监,当然都是出身和陛下密切相关的世家,比如第一任秘书监监丞黄琦乃是东南将门之后,第二任秦思祖也是巴蜀世家子弟,而第三任秘书监鲍兴虽然是通过科举考试的正规途径选拔上来的,但是其出身寒门,一夕之间凭借真才实学得到重用,当然也不会有做出对陛下不利之事的嫌疑。

可是阎毗就不一样了。

他是不折不扣的北周外戚宗室,至于他的经历,就很是有趣了。

其父是北周宁州总管、上柱国阎庆,也算得上一方大员了,而阎毗尚未加冠,就因为通晓诗书、擅长琴棋书画,再加上人长得英俊,所以被周武帝宇文邕钦点为驸马,尚清都公主,成为北周外戚,之后更是入宫执掌千牛卫,是北周禁军的主要将领之一。

当然大家都知道,这位驸马爷能够入宫是因为有才识,而不是有统兵打仗的能力,宇文邕让他执掌千牛卫也单纯的只是方便他出入宫室,同时尽可能避免禁卫这种皇室的最后依靠落在他人的手中——没错,这里甚至可以指名道姓的说就是杨坚。

因此还真的没有谁认为这位驸马爷是来统带兵马的,不过杨坚可不是这么想的。自从宇文赟和宇文宪决裂之后,杨坚就变成了关中朝廷的实际掌控者,当然把主持禁军的阎毗当做眼中钉和肉中刺,因此很快找了一个校阅禁军的名头,让阎毗把禁军拉出来转转。

多年未曾训练的禁军当然邋里邋遢,一看就是一群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惹来周围同训军队的一统嘲笑,而杨坚也抓住这个机会,借助宇文赟的名义,好一通呵斥之后,直接把阎毗贬为平民,从此阎毗就离开了朝廷,反倒是成了一个不折不扣吃软饭的。

大汉入关中之后,最倒霉的就是那些本来就依靠吃软饭或者依靠联姻上位的北周外戚宗室,平日里还有皇室的名头遮蔽一二,现在自然是真的一无所有了。

不过李荩忱也不是慈善家,当然并不在意这些人的死活。

对于郁郁不得志的阎毗来说,汉军入关,虽然让他失去了最后能够作为庇护的名号,但是无疑也给了他一个机会,在此之前,有杨坚盯着,就算阎毗再有才能也只能乖乖蹲在家里吃软饭,现在则不一样了,大汉的科举考试让他仍有拼搏一下的可能,尤其是诸如清都公主等北周皇室不只是变成了平民,而且还受到监视,因此几乎没有什么收入来源,只能依靠吃老本。家中的困顿当然更是让阎毗必须得好好努力一下。

他到底还是有真才实学的,最终在恩科之中脱颖而出,位列第三,很快就被吏部选拔进入长安书院深造,现在毕业之后,因为在文书整理、总结的方向上有比较出众的成就,所以被吏部推荐为秘书监监丞,现在刚刚从关中赶来上任,今天是他上任的第三天,而实际上他昨天才见到李荩忱。

因为自己特殊的经历和身份,再加上本来就是谨慎小心的人,所以阎毗在李荩忱面前显得愈发的拘束。

对此,李荩忱也有些无奈,他之所以同意吏部的选拔,让阎毗来充当自己的新一任秘书监,除了阎毗本身是有能力还有一点点想要知道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画家阎立本的老爹到底是什么人物的恶趣味之外,还因为李荩忱想要用阎毗特殊的身份来表明大汉对于北周旧人将会一视同仁,尤其是曾经为北周所用甚至成为北周外戚的汉人,都能够通过科举考试重新成为大汉朝廷中的中坚力量。

第二一四九章 西北战云急第二零五六章 邺城?燕郡?都不可以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迂回战术第一九零五章 达奚惎的挣扎第五十六章 大营(加第一更)第一三六三章 天无绝人之路第一六四五章 合围,司马消难何处去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别第十四章 审讯第一二二八章 对酒瓜洲渡第二百六十七章 自尽第二零二零章 你没有意见第一六五三章 一面旗,一腔血第一六七五章 窄窄的栈桥第九百零三章 不是好汉第一六四三章 贫富差距第一九三六章 海运的发展第二零六六章 秦爱第一八五五章 陈王慢走第一九三一章 只惩首恶,不及家人第九百五十三章 除夕第九百五十五章 新年更艰难第一六三三章 皆我族类第四百八十六章 还打得起第二零六三章 御驾临北岸第一千一十二章 沉重的车轮第五百二十八章 进还是退第两千零七章 说好的轻兵呢?第一八八三章 我就知道姊夫你最好了第一八零一章 一杯酒第七十章 冲杀第二三七一章 岁岁有今朝(本卷最后一章)第一一四二章 风雪刀光第一八三五章 后勤保障第二二七零章 牵手第四百八十一章 发火第一三六六章 驾前惊变第一九六五章 打点行装第一三八四章 杨丽华的请求第二二一零章 老成的请求第一六四二章 临阵,重甲士的威力第一九六一章 南北相通,华夏一体第一二二五章 修仙党第一四三六章 女人看不对眼时第一三六六章 驾前惊变第一百一十七章 熟人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主人,新的时代第一一六一章 几分真几分假第一千一十七章 严关第二百三十七章 扑城第一千二十五章 战争的演变第一七五三章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第二二七四章 吾道不孤第二百二十八章 诅咒第一五三六章 各司其职第二零九九章 祸起萧墙,我自有理第二一八三章 遗书都写好了第一五七七章 皆大欢喜第一三八零章 回家第一八九五章 纨绔对纨绔第二二七零章 牵手第五百七十章 苍溪谷大道第六百二十五章 制衡的难处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国事第二百零四章 翻墙第一千八十八章 吐谷浑来客第七百二十一章 牵手第一九二八章 恩科第八百八十章 于氏之困第一七二九章 函谷关外几人回第二一一一章 陛下温柔似水?第二三六九章 一条咸鱼第三百九十一章 可有意见第一千三十四章 新白袍第六百二十五章 制衡的难处第一九九八章 白袍在幽州的发展第一二七四章 登上历史舞台的李靖第三章 邻里第一一一三章 战线第九十章 袁英第一七零九章 最无奈的选择第一五二零章 象林,风雨正急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变第九百零二章 危险的夜第一百九十三章 敌我第一千一十六章 年轻第一五九一章 中原决战方案第六百二十六章 未来第二二五九章 挽救三千青丝第三百八十九章 卖儿鬻女第一六五九章 名将之后第二三二四章 前路苦寒第一二九六章 陛下不是之前的陛下第一七四三章 轩辕关,全军冲锋!(补上昨天少的一章)第一一九七章 楚囚第二二七一章 丝绸之路第一七三八章 颍川世家第一六四五章 合围,司马消难何处去第二百九十六章 争执第二二六三章 唯一的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