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五章 未来的燕郡

虽然现在大汉只是把政治和文化中心向北移动到中原,依旧继续保持南方经济中心的重要地位,但是经济归根结底在这个时代并不是决定一个地方能不能被取代的最重要的因素。

工商刚刚崛起,谁知道什么时候又受到朝廷的打压而消散,这些现在一个个趾高气昂、赚的盆满瓢满的商人,保不齐哪一天就被朝廷打压下去。

毕竟在此之前,工商还处于社会三教九流的底层,尤其是主要带动经济发展的商人,一直都为社会上层所不齿。所以南方的官员们对于南方留下的这个经济中心的地位,还是心存担忧的。

更何况南方相比于北方,最鲜明的特点自然就是州郡过于分散。这个分散并不是说的地理位置上的分散,而是说的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分散,在地理概念上同属于南方的建康府、豫章郡、长沙郡、江陵郡还有成都府等等,显然各自有着各自的影响范围,以建康府为代表的江左或者江南文化和经济圈,和以长沙、江陵等地为代表的荆湘文化圈自然也是有碰撞的,而非同气连枝。

相比之下,北方的中原和河东、冀州等地的文化,相互之间的认可度就比较高,自然也更容易团结一心。

因此知道自家情况的南方官员们,在眼看着洛阳和长安已经开始往中间凑的时候,当然不会同意再出现一个邺城。

之前大汉迁都洛阳上,南方官员们是作出了很大的让步的,因此他们现在站出来反对,李荩忱不可能不考虑他们的态度,不然的话这些家伙怕是要气的造反了。

除了邺城之外,还有的人建议选择晋阳、平城或者襄国郡,虽然这些地方也都曾经做过乱世之中的都城之类的,但是各自也有各自的缺点,有的太靠西,有的又孤悬塞外,有的也和邺城一样靠南。

最终暂时确定下来的北都就是幽州的燕郡,燕郡位于中原的东北,又在长城之内,未来大军进可以从这里深入草原——当初卫青进攻匈奴就曾经选择从此处进兵,退自然也可以依托长城扼守,的确是可进可退的天然要冲。

而且燕郡和邺城等地不同,远在北方,自然难以和中原完全相互呼应,可以作为一个进兵的军事重镇,但是很难成为和长安、洛阳等相提并论的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自然也就得到南方官员们的同意。

不过燕郡之前一直在奋武军和海军陆战队的掌控之中,大汉各部还真的没有跨过火线或者绕一个大圈子前往此处。

因此幽州和平城等地也可以说是此次北伐之战中少数由军队长期进行管理的地方,正是因为在这一次军管中积累出来的经验,不少奋武军的低级将领退役之后都转为地方文职,其中干得好的还曾经做到过一州刺史,当然只是后话了。

现在大汉完全打通了邺城和燕郡之间的联系,各部门才开始选派官吏北上,接管幽州各项民政事务,以及彻底的对幽州进行一次勘察,看看幽州到底有多少矿产、田地还有工坊之类的,以为幽州和燕郡的未来发展做规划。

至少现在工部就提出了延伸运河直接抵达燕郡的规划,再加上燕郡周围大量的北周工坊完全可以利用,因此燕郡未来也会被定位为北方的军事和工业重镇,前途不可限量。

————————————-

邺城这边的事虽然并没有完全了却,但是李荩忱已经不适合在邺城过多停留。

邺城作为北周都城的身份将会逐渐被淡化,而这个淡化的前提自然是陛下不能总是在邺城晃悠,不然的话,世人说起来陛下,就想起来邺城,想起来邺城,自然也就得再说说那个已经覆灭的王朝,这显然不是大汉官方愿意看到和听到的。

世上最怕的就是人比人。

在北周之前,冀州是北齐的地盘,北齐历代君王一个比一个奇葩,政策自然波动性很大不说,税收也是花样百出,下面百姓叫苦不迭。等到北周取代北齐,政策也稳定了,税收也轻松了,百姓们自然是松了一口气,比一比之前的北齐,大家自然对现在的北周感恩戴德。

即使是后来北周分裂,战事频频,不少百姓还是支持北周的。华夏民族的百姓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淳朴和简单,既然你曾经对我好,那你有困难的时候我也会千方百计的帮助你。

更何况宇文邕和宇文宪两代也都堪称明主,至少比之之前的高家是好到不知道哪里去,因此百姓们更是感念。再加上北周对于大汉的宣传自然和大汉对北周一样,当然都是想方设法的诋毁你,所以百姓对大汉也本来就有恐惧。

这个时候过分的让邺城这个前朝的都城刷存在感显然并不是什么好事。

虽然李荩忱觉得文武们这样的想法有点过分了,但是他也必须要尊重大家的考量。更何况自己一路北伐到邺城,也已经是这些文武官员们勉勉强强才同意的了,现在自己要是再赖着不走的话,这些家伙保不齐又开始雪花一样的上奏章劝谏,烦都要烦死了。

君臣相处,本来就应该相互尊重,李荩忱没必要赖在邺城不走,尤其是现在皇后已经带着百官从建康府抵达洛阳,天下都在等着自己、看着自己,李荩忱又何尝不是归心似箭?

大汉新元五年六月初七,在暖暖的夏意中,御驾南归,禁卫军等各路大军随驾南回,大汉班师回朝。当然大汉也留下来了足够的官吏还有兵马驻守邺城,直到整个冀州的秩序稳定。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到冀州世家的作用了,冀州世家到底还是有几分底蕴在的,再加上天下大势而今已经成为定局,此时再不抓紧向大汉效劳就没有机会了,因此以崔世济为首的冀州世家积极调遣人手、配合大汉整理冀州这北齐、北周两代北方王朝的老巢所在,的确让大汉省了很多人力物力。

当然作为回报,他们也得到了不少好处,冀州世家得以保留下来的田产要比之前几乎被扒干净的江南世家好得多。李荩忱当然也是以此告诉天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哪怕是世家,大汉也不是完全一棍子打倒。

第九百九十七章 负了将军第二零六零章 当随大树共迎风第二二二四章 朝野的盼望和担忧第一五七二章 背后的百姓第五百四十三章 昏招第二百五十五章 棋差一招第一千一十九章 颠倒第二零八六章 内府非陛下之内府第二零一二章 我承认我有赌的成分第三百三十九章 池上鸳鸯啄翠羽(下)第三百零三章 看在后辈面子上第六十九章 王轨第一八五六章 这不是应该的么?第一千五十八章 给个“关公”拜第七百四十六章 遁走第一一二零章 为君舞第六百二十六章 未来第六百零三章 各项事务第一百九十五章 将令第二三零九章 佛道,不足为虑第一八一八章 矛盾要让陛下知道第一千六十七章 斗志昂扬第二二五四章 收复四门第二二零五章 吃东西是惩罚第一七八九章 顺理成章第一三五三章 关中的土地第一八二五章 钱庄的问题第九百五十四章 守岁第二零三一章 南方群臣的态度第一五六九章 圣人第一七三三章 匹马还第三百一十章 解脱第九章 秘密第一八六七章 夜色下的风陵渡第一九一四章 不要一惊一乍第一百七十二章 盛怒第一五七零章 增进姊妹感情第一七九三章 邙山伏击战第二一二九章 为什么要送入书院第一二二八章 对酒瓜洲渡第一六六二章 昆阳和滍水第三百二十三章 破庙第一一一二章 江陵初雪第一三零一章 宇文述的野望第一五八零章 南洋之虎第一五七七章 皆大欢喜第四百二十四章 看得起我第三百六十四章 更进一步第二零七五章 避嫌第六百九十八章 对着喝毒药第六十五章 选择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子第一千六十九章 利益锁链第一九七零章 甲骑登场第一三三一章 困兽犹斗第九百三十二章 坐江山难第一千一十四章 矛盾的陈叔慎第五百零八章 孤城绝地第三百零四章 章华寺第二零三九章 宿命中的敌人第五百六十三章 越来越不明朗第七百一十七章 江山如此多娇第一八四二章 风箱里的老鼠第一千八十六章 曹忠,可以么?第一百六十五章 争夺第一四八二章 朱红色殿门第一七零一章 捷报频传第二二四三章 兰陵萧氏和陛下胸怀第一千四十八章 画卷第一八三五章 后勤保障第三百四十八章 过三峡第一一零一章 吐屯背后第四十章 惊现第九百三十一章 钱不能堆着第一七五一章 最后的强援第一七五四章 外室打上门来了?第二一四一章 不是你和我们,是我们第九百三十四章 来自荆州的试探第一七四二章 不同的百姓第二二三四章 集市第六百六十七章 南方的来客第八百六十七章 妾身可做不了主第七百九十一章 隆中第六百三十四章 憔悴第一七五零章 少年不知愁第二二四九章 夜色下的混战第二三六九章 一条咸鱼第一七零零章 单骑第五百八十一章 伤心地第七十六章 淮口第一二七五章 李渊的建议第二一九三章 金城薛举在此!第二零六七章 壕沟激斗第二二八四章 西宁第一八四一章 军议不是儿戏第五百五十章 杳无音讯第一六四九章 这打的什么仗第一五九零章 从山东到辽东第一八七四章 那就他吧第一三九三章 杨丽华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