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四章 合围和解围

武威城被围,这不打紧。

武威兵力少,能够固守防线一个多月已经是人尽皆知的奇迹,没有任何人会因此而责怪宇文忻他们没有能力,换做别人上,打的可能还不如宇文忻他们好呢。

本来没有遏制住慕容世伏,就已经让宇文忻觉得脸上无光了,要是武威兵马如果发动反击,让慕容世伏受到惊吓之后回师,脱离和汉军主力的接触,那问题可就大了。

这也是宇文忻一直在纠结犹豫的地方。

贺若弼此时沉声说道:“但是我们困守武威,坐看友军在外冲杀,似乎也并不妥当,当务之急还是要有所动作,迫使吐谷浑甚至不得不分兵应对当前的战况。”

宇文忻看着他:“分兵,你是说······”

“我们不妨出城破围,向西进攻,截断吐谷浑的粮道!”贺若弼下定决心说道。

高劢和史万岁都是脸色一变。

老哥,说话你也靠点谱啊!

现在这种情况下,不是你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咱们统共就只有这么点人,能够守住城那是得益于之前准备比较妥当,不是因为吐谷浑真的就已经无能到连一战之力都没有了好不好?

我们的兵力现在能够撕开城外敌人的防御就算不错的了,吐谷浑可不是没有留下一兵一卒、直接大摇大摆的向东南而去的。

你竟然还想着能够破开防御之后向西北进攻,吐谷浑这些兵马难道都是吃素的么?

宇文忻反倒是眼睛中泛起精光,微笑着说道:“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史万岁和高劢不由得面面相觑。

得,之前以为疯了一个,现在看来两个都疯了。

史万岁当即硬着头皮说道:“这样是不是太冒险了?”

贺若弼径直说道:

“最危险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安全的地方,现在敌人会料到我们可能向东南方向突围,也有可能和他们争夺外围城垣,但是绝对想不到我们会进攻他们在后方的城镇。吐谷浑而今为了打赢西北之战,堪称是举国上下、倾巢而出,他们的可战之军多数都已经随着慕容世伏向东南而去,剩下的兵马也应该都在武威外围了,所以更远处的张掖等地必然缺少足够数量的守军,而偏偏却有敌人大量的粮食囤积,我们若能拿下张掖,甚至直接攻破酒泉,则河西局势转眼变化!”

“这······”史万岁有些迟疑。

宇文忻则霍然起身:

“驻守武威这么长时间,诸位也应该能够认识到武威最大的问题在哪里。武威此处,距离西北各郡府太远,而距离河西太近,或者说这里本来就是河西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向西北进攻,路途并不遥远,却很有可能会有很大的斩获。一旦我军能够烧毁敌人囤积在张掖等地的粮食,慕容世伏难道还会选择从武威回师么?”

史万岁和高劢登时恍然。

是啊,吐谷浑的兵马总共就那么多,都已经被慕容世伏带着向安定进发,或者留守武威了,那么也就意味着张掖甚至酒泉等地的敌军数量必然不可能很多,而且就算是有也不可能是能征善战之兵。假如能够破围而出、进攻张掖,则既能够切断敌人的粮草来往运输通道,又能够一举收复大汉心心念念的河西数郡,岂不美哉?

而且一旦张掖等地的粮草被毁,慕容世伏也不可能再经过武威班师回国,粮道被切断,继续走这条道路和找死有什么区别?到时候慕容世伏就只能乖乖的从洮水撤兵,岂不是就落入汉军数路大军合围之中,插翅难逃?

但是······

“仲乐兄,这样是不是太冒险了,而且我军破围而出进攻张掖,慕容世伏绝对不可能一点儿消息都收不到,届时其提前撤回武威,则武威无兵可守、张掖亦是尚未拿下,敌人一旦沿着长城构筑防线,我军岂不是变成瓮中之鳖?”高劢忍不住问道。

刚才所思所想的,都是能够拿下张掖之后的好处,但是如果提前暴露行踪了呢?慕容世伏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汉军偷袭自家粮道的。

就怕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说,还会把武威也给赔进去。

要真是这样,慕容世伏恐怕笑都能笑醒了。

“冒险是必然的,假如不想冒险的话,我们也不至于坐在这里商议此事了。”宇文忻径直说道。不冒险的话就是安心守城,大家应该各自在城门上来回巡视才是,坐在这里有什么好商量的?

语气一转,宇文忻接着说道:“但是只要我们安排得当,兵行险招却并非没有成功的可能。”

堂上众人不由得对视一眼,齐齐拱手:“恳请将军下令!”

现在的武威守军,虽然远远没有到坐以待毙的地步,但是外界局势发展到什么样子完全不知道,城中粮草弹药等等又不是非常充足,坐守孤城,城垣防线可能还没有崩溃,人心里的防线恐怕就已经先崩溃了,假如能够打破眼前的僵局又不至于让整个局势变得更加恶劣,那何乐而不为呢?

在座的,有胆量来到这武威,就没有一个是胆小怯懦之人。

慕容世伏既然把武威城围住了,那我们不妨就反过手来,既能够自己给自己解围,又能够给他添一个大麻烦。

——————————

“武威不需要我们担忧了。”裴子烈指着面前的沙盘,无奈的说道,“现在轮到我们自己担忧自己了。”

此时裴子烈正在安定西北的六盘山下,汉军大营中。

根据前锋斥候传来的消息,慕容世伏已经率领大军越过武威向东南开进,不日就会渡过大河,进兵安定。

而大汉一直担忧的羌人那边也已经传来消息,羌人面对汉军同时从武都和金城两路发起的进攻,同样有所动作。

羌人各部已经在枹罕郡竖起了“反抗汉人压迫”的大旗,和金城汉军对峙,与此同时,在东南武都方向上则主动向后收缩防线,意图把汉军引入洮水一带,依托有利地形伺机寻求决战。

羌人的兵马数量并不是非常多,收缩兵力并且依托湟水和洮水以求防守反击,也在情理之中。不过羌人能不能撑得住汉军的进攻尚且还得两说,至于反击······

第九百零七章 做些什么第二百四十四章 皆动第一百五十九章 桨声灯影第一千零一章 落幕第一三三九章 韦孝宽的挣扎第两千零八章 宇文贡还不想死第三百八十章 共同的目标第二三零四章 宗教第八百八十九章 无准备的仗第一百七十六章 泼墨第五百七十五章 垂死挣扎第一七二二章 鸣金三声第一三三一章 困兽犹斗第一百八十八章 无人第二三一二章 水稻杂交的初步成功第二零三七章 大汉,前进!第五百五十六章 早知今日第一三七一章 宇文氏的去留第一六二一章 殿试三题第一五八七章 佛系的二老第十一章 往事(下)第九百二十章 山呼第二三零八章 大汉的江南第一百二十五章 怒火第一二一二章 西北还是武关第一三三九章 韦孝宽的挣扎第二一五零章 唇亡齿寒还是虚与委蛇第二一八二章 爱卿之苦,朕知之第六百七十一章 归来第二零四七章 征战经年,终有今日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空第五百七十章 苍溪谷大道第五百六十一章 都在改变第二一二零章 边关战事第一三一七章 有榜样的宇文亮父子第一六二四章 意欲何为第二百三十七章 扑城第一四五五章 总有人要证明第一九一九章 乐昌的爱第二二三三章 一箭三雕第一千一十六章 年轻第一百二十九章 桂冠第一二九九章 萧关的弱点第一八六二章 如果只是醉酒的话第一一二六章 战云催第六百七十三章 不满第二百七十五章 莺啼第一五零零章 如何破必死的局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置方法第一八八二章 无事不登暖香阁第二零一四章 破城不难,安民难第二一一三章 最后的忠臣第一五九九章 调皮的陈宣华第六百五十七章 谨受教第二百九十九章 请缨第一七六九章 将将之才第一千二十一章 江州之会第七百三十四章 闷热第一千一十九章 颠倒第一九四九章 犹记当年,石头山上第一八四零章 巴不得呢第一五二一章 林邑贵族的末日第九十九章 旨意第一四八八章 起名第二百六十六章 捷报第六百七十四章 达成一致第一八六七章 夜色下的风陵渡第一三一四章 陛下不淡定第一九七九章 夹攻齐子岭第一三九零章 惺惺相惜第七百四十一章 旗帜第一八六四章 强权大汉与分权北周第二一三八章 潜移默化,由缓至极第一六零四章 弯路不可怕第一千一十四章 矛盾的陈叔慎第一五一八章 群众的力量第一四零九章 年轻人在成熟第一七零七章 倒霉的崔景嵩第八十四章 君自酌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第一一五一章 突厥人的噩梦第五百八十八章 不只是不满第六百四十六章 情理之外第一四六八章 听雪问政第一七五三章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第一千零九章 灵前第八百九十九章 “路”第九百二十九章 汉王妃第二三五四章 宿命?天敌?第八百五十九章 抬起头第二一七三章 男儿至死是少年第四百一十四章 气运第七百九十四章 乱战第一一五九章 条约是拿来撕的第一千五十六章 新制度第二一二九章 为什么要送入书院第二三四四章 故友第五百五十八章 猛攻第八百三十六章 名正言顺第七百一十九章 各凭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