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七章 金城薛氏,不辱家门

眼前这个渡口显然比北侧的两个渡口更大,而正在准备渡河的吐谷浑兵马少说得有五六千人。并且天边烟尘滚滚,还不知道多少兵马正迤逦而来。

“这么多?”年轻人目瞪口呆。

“阿举,你觉得应该如何是好?”薛汪的眉头一直没有舒展。

眼前的敌情显然让他感到很是棘手。

“阿爹,吐谷浑是各个部落汇集而成,又劳师远征,”年轻人很快就镇定下来,伸手指着对岸说道,“阿爹且看,敌人兵马虽众,但是绝非一时半会就可渡河,届时我军以火枪和箭矢压制,扼守滩头,并以骑兵来回冲杀,则敌人难以立足,当可破之。其余两处渡口亦是如此,其兵马更少,阿爹只要派遣百名将士,如法炮制,则敌一时便难以把我们如何!”

“此计可行?”薛汪攥紧马缰,心里显然一直在犹豫。

年轻人静静盯着自家爹爹,似乎很肯定他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金城校尉薛汪,本来只是一个地方豪强。金城薛氏也并非什么地方名门望族,而且祖孙几代多半也都以武立命,担任校尉等职,尽职尽责、守土一方。

这种边境上地头蛇一样的世家,本来就没有什么影响力,而且因为又是以武立家,自然而然也难以融入到西北世家的小圈子之中。不过薛汪本来就不是喜欢争风头的人,小门小户,老老实实的待在金城也没有什么坏处,至少地方上无论是汉人还是羌人,都要卖给他几分薄面。

后来大汉进入西北,金城摇身一变,从原来边境上毫不起眼的小城一下子变成了大汉和羌人之间重要的通商榷场所在地,商贸的快速发展也让这座小城快速崛起于边陲,再加上汉人和羌人以及吐谷浑之间逐渐明显的矛盾冲突,这座小城也不可能置身于漩涡之外。

身为金城校尉的薛汪自知责任重大,一直在积极配合整顿乡兵、招募兵马,甚至还因为郡府资金紧张的时候自散家财以招募豪强而受到过西北巡抚府的嘉奖。

也正是因为其虽无战功,但在巩固边陲、整顿兵马上有功,再加上之前也不乏有战场冲杀的经验、马术又不错,自然而然不能一直窝在金城这一亩三分地上,很快就被选拔进入汉军骑兵队伍中。

大汉骑兵除了支援中原战事的两路之外,还有五六千新兵依旧留在西北。

北伐战事结束,大汉骤然间不需要面对鲜卑骑兵的压迫了,甚至还反过来收编了很多鲜卑骑兵,足以威慑北方的薛延陀。此次汉军主力支援西北,原本在平城配合奋武军作战的于玺也率领骑兵前来,不过此时应该还在路上。

而原本应该编入各路骑兵队伍的这五六千新兵蛋子,一时间倒是也不需要忙着动身了,直接准备和吐谷浑交手就可以了。而本来就是以基层军官身份进入骑兵队伍之中、表现又不错的薛汪,此时已经是骑兵都尉,距离偏将也只有一步之遥。

汉军骑兵组建不过数年,兵力少、将领们官衔自然也不高,一个都尉也是统带千人的高官了。

此时薛汪就是负责带领一千五百名骑兵前出到大河东岸,监视西岸吐谷浑兵马的动向。

亲自下达这个命令的裴子烈倒是没有强求薛汪能够阻挡敌人,只是表示敌军势大则快速回报,敌人若只有小队斥候或者些许步卒则尽快绞杀,使得其无法探知我军虚实。

毕竟现在汉军还在从六盘山向大河岸边赶来的过程中,薛汪要是和敌人的主力对上了,那汉军主力也爱莫能助。

薛汪也知道这个道理,凭借一千多名骑兵,对付两三千步卒到还能胜任,再多的话就是给人家送人头的。

不过薛汪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舒坦。

现在敌军势大,但是还没有到已经完全渡过大河、自己根本就是以卵击石的地步。甚至假如自己能够在渡口这边来回冲杀,则敌人反倒是难以集结成阵,可以为主力抵达争取足够的时间。

假如因为看到敌人数量多就直接撤退,虽然并没有违反军令,可是面子上怎么都挂不住不说,本身也未免太谨慎保守了,麾下的将士们肯定要有意见的。

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些年轻的骑兵将士们刚刚从训练营中走出来不久,正是满怀雄心要杀敌立功的时候,现在每天在东岸看着敌人晃来晃去,早就眼馋不已了。薛汪看到的是敌人不断多起来的船只,而汉军将士们看到的自然是那一个个脑袋,也是一个个战功。

结果现在敌人还没有渡河,自己倒先要跑路了,将士们怎么可能会心里服气,而且本身对士气也是一个打击。

不说别人了,就是自家儿子薛举,恐怕都会看自己不顺眼。

薛举今年才刚刚十八,尚未加冠,但是从小就有豪气、和当上将军就心满意足的自家爹爹不一样,一直想要开疆拓土、立下一番功业,薛汪从军,薛举也自告奋勇跟着一起,并且以一个小兵做起,绝对不沾自家父亲的光,因此也在兵营之中受到了很多人明里暗里的笑话。

小小年纪,没事跑到兵营里凑什么热闹?

结果一直到一次演习中,薛举带着两名同伴冲阵,连“斩”对方十名骑兵,又撞入陌刀手队列之中好一番搅和,让陌刀手们手忙脚乱,最终本来处于劣势的自家骑兵抓住机会一波反击,原本应该是骑兵克星的陌刀队,反倒是败下阵来。

这一次让薛举一战成名,亲自观战的曹忠不但接见了他,而且还直接破格提拔为仗主,随其父征战。

其实就连薛汪自己都没有想到儿子的表现能够这么好,之后便对自家孩子刮目相看。此时的薛举看到敌军势大,在短暂的的失神之后提出的计策,未尝不是拖延时间并且满足大家对于功劳之渴望的好办法。除此之外,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阿举,你敢冲杀否?”薛汪径直问道。

“有何不敢?!”薛举大声应道。

薛汪扬起马鞭:“那就由你带五百骑兵下到滩涂,尽力杀敌,断不可辱没我金城薛氏之名声!”

“诺!”薛举慨然应诺。

第八百九十章 寒酸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赏第一四二三章 读书人的事第八百二十八章 曹孝达的想法第九百五十四章 守岁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七开第一七六二章 击鼓,死战!第一三三九章 韦孝宽的挣扎第九十章 袁英第一千三十八章 留后路第一千六十五章 纸上得来终成真第六百零五章 许善心的烦心事第三百九十章 流民第三百九十五章 答案第一八七零章 我捡便宜了?第一千五十章 便宜大舅哥第一一七三章 年关第二二八零章 吐谷浑的价值第一八八五章 凿空河东第二零四六章 鸡肋,鸡肋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国事第一一二七章 这是运气好第一六四一章 新却月阵第五十八章 夕阳(加第二更)第七十五章 隔阂第九百五十一章 温水煮青蛙第一八三六章 这是头孤狼第二二四六章 夜里的巷战第一九一四章 不要一惊一乍第一百九十四章 江陵总管第五百二十五章 天意如此第八百九十二章 惨叫声第一二零四章 臣坚持所请第一百四十六章 留意第一百六十三章 画卷第九百二十九章 汉王妃第一四五四章 顾左右而言“他”第一九八二章 绝望的进攻第一八五八章 未战先怯,不足为虑第一七九八章 消耗战第二零二六章 韩果常善,难兄难弟第二百零五章 堆积如山第二零八零章 何为重第一千一十九章 颠倒第三百五十章 码头第六百二十九章 佳人心思第一千八十一章 雄心第六百二十章 为敌第一四七四章 颍川世家的害怕第六百零六章 吏员第一七一三章 又是桃林塞(章节上传错误,补偿加更一章)第二二四一章 其实已到尾声第一八零六章 洛阳皇宫第二百一十二章 缸中酒第两千零三章 席间惊变第二零九三章 达成共识第一三七三章 皆大欢喜第一百五十五章 来访第一百六十六章 不想做尘埃第五十七章 恩人之后第二零九二章 南北一时皆是敌第一百五十八章 死水第一八六零章 卖队友?第一三二零章 天平倾斜第一百三十七章 自保第一百七十三章 风雨如晦第一百七十五章 雨夜第一百三十二章 输得起第一三六八章 同是天涯沦落人第一八八三章 我就知道姊夫你最好了第一千零九章 灵前第一千零一章 落幕第三百八十五章 多多益善第二二零八章 憋屈的精锐第一九三零章 陛下对皇后有猜忌?第九十九章 旨意第三百四十六章 落子何处第二一五九章 横渠四句第一三六八章 同是天涯沦落人第一五六三章 掌握在手里的第八百三十九章 鸣金第一一五七章 西北大捷第一三一二章 两大都督第四百四十一章 杯水车薪也算给第九百四十三章 醉太平第一千五十二章 万民之请第六百八十九章 宫门外第九百七十六章 血与火第三百五十四章 得手第二百一十六章 接下来第一千六十八章 小人的用处第四十一章 巧合第三百五十五章 三郡第九百八十九章 浴血湘水第八百九十章 寒酸第一九一三章 给他拜个年?第一六三三章 皆我族类第一九六八章 某尚未动,尔倒是先来第三百二十七章 杨树枝纹饰第一八八三章 我就知道姊夫你最好了